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966268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67 大小: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管理专业 2011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题目: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一、主要任务与目标:(一)主要任务在南湖学院规定的毕业论文撰写期间内,根据师生共同商定的毕业论文选题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综合运用本科阶段所学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撰写一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篇幅不少于8000 字的毕业论文。(二)目标论文的主要目标是在根据国内管理层收购的现状,分析管理层收购中的财务问题,如股票的定价、公司管理层的融资渠道和公司后续发展的风险问题。本文旨在从财务方面改善和防范 MBO 中存在的问题,使中国的 MBO 不断走向成熟,改善我国企业

2、的公司治理水平。二、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一)主要内容管理层收购在公司治理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国外已经发展了较长的时间,近年在我国发展的管理层收购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被叫停。如何兴利除弊,发挥管理层收购的作用,本文旨在从财务角度进行探讨。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管理层收购的理论综述;2、中外管理层收购的实践性案例分析;3、管理层收购在实施过程中的财务问题分析;4、管理层收购中财务问题的应对策略。本文重点:(1)管理层收购实施过程中的财务问题分析,如定价问题、融资渠道问题和收购完成后的后续风险问题;(2)结合中外实践,探讨管理层收购中财务问题的应对策略。这也是本文的难点和创新之处。(二)基本要

3、求财务管理专业 2011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严格按照毕业论文撰写进度和计划,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开题报告的撰写、外文文献的收集和翻译和毕业论文的撰写等项工作。2、开题报告应反映该课题的最新发展成果与研究动态,力求层次清晰、格式规范。3、外文文献应与毕业论文密切相关,外文文献译文应忠实原文、语言流畅。4、毕业论文应结构完整、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思维严密、内容充实、式规范,力求有所创新。5、在探讨管理层收购的财务问题时,要结合事实性案例及数据来分析。6、在对策和建议方面,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但要注意结合中国企业国情,措施要具体、可行,力争有所创新。三、计划进度:2010.10.0820

4、10.11.22 完成毕业论文选题2010.11.232011.01.10 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2011.01.112011.03.11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2011.03.122011.05.03 毕业实习,修改论文2011.05.042011.05.12 毕业论文定稿四、推荐参考文献:1 Scholes, family business acquisitions, “private equity and strategic chance”private equity Spring2009 No.22 David , Secured Creditor Recovery Rates f

5、rom Management Buy-outs in Distress,20013 徐士敏,张更鑫,李飞,白燕群.管理层收购(MBO)中国企业家关注的热点.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4 李勇.MBO 融资问题探讨.福建天衡联合律师事务所,20085 吴越.浅谈管理层收购的一些问题.中国市场,2010(14)6 刘芳.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探讨.财会通讯,2009(6)7 赵慧,杜新建.管理层收购中外比较分析.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8 刘澄,潘之津,刘志伟.中外管理层收购融资模式的比较与借鉴.生产力研财务管理专业 2011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究,2006(2)9 郑艳,唐婉虹.管理层收购定价问题

6、初探.企业管理出版社10 王巍,李曙光.MBO 管理层收购从经理层到股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 葛晓红.MBO 的融资渠道选择.中外企业家,2003(3)财务管理专业 2011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一、前言部分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国企产权改革,MBO 的热潮正席卷而来。催生上市公司 MBO 运动的大背景和根源是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和收缩所引发的国企产权改革。MBO 即 Management Buy-out(管理层收购)的英语缩写。在这里,Management 的含义是经理、管理人员的意思,统称为“管理者”

7、 ;Buy-out 是指通过购买一个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股份(shares)来获得该公司的控制权情形。由此可见,MBO 是指管理者为了控制所在公司而购买该公司股份的行为。在中国,MBO 的主体不仅仅包括高层管理者,也包括中层管理者甚至员工,因此,更多人将 MBO 直接翻译成“管理层收购” 。本文主要针对管理层在收购过程中转让股价的定价、公司管理层的融资渠道和公司后续发展的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并予以解决。二、主体部分(一)国外对于 MBO 的研究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利用借贷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或公司分支机构,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

8、构,进而重组本公司的一种杠杆收购,是一种企业兼并、重组的市场经济从属性制度安排。德安杰罗等最早对美国的 MBO 进行实证研究,发现 MBO 的目标企业一般多为中小企业,而且大多发生在成熟行业,如纺织、零售、食品加工、服装以及瓶装和罐装等软饮料。近年来,国外的 MBO 才在新经济中的高新技术企业里实施。MBO 使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大大增加,增强了他们提高经营业绩的动力。实证分析表明,股东财富的变化与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呈正相关。在某种意义上,MBO 也是一种金融新技术。财务管理专业 2011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David Citron(2001)指出,在国外,管理层收购和杠杆收购的作用一直是被关

9、注的热点,他们认为高杠杆能有效发挥管理作用,能有效地提高效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高杠杆会导致财务困境,但管理层仍然有可能改变这种困境。管理层收购在国外还被当作是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种有效形式。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私有化过程中,MBO 也是操作性最强、效果最为明显的方式。随着上市公司股票期权制度广为实施,MBO 在国外中小上市公司中得以普遍使用。MBO 为公司的管理层提供了一个创造和积累个人财富的机会,受到公司管理层的热烈欢迎。同时,它也有利于目标公司绩效的提高。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也充分证明,MBO 在降低代理成本、激励内部人积极性和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国内对 MBO

10、 的研究1、中国 MBO 现状徐士敏(2003)指出,MBO 即 Management Buy-out(管理层收购)的英语缩写。在这里,Management 的含义是经理、管理人员的意思,统称为“管理者”;Buy-out 是指通过购买一个公司的全部或大部分股份(shares)来获得该公司的控制权情形。由此可见,MBO 是指管理者为了控制所在公司而购买该公司股份的行为。在中国,Management 不仅仅包括高层管理者,也包括中层管理者甚至员工,因此,更多人将 MBO 直接翻译成“管理层收购” 。李勇(2008)指出,中国式的 MBO 大多是将一个实际上由个人经营的国有式集体企业摘“红帽子”改制

11、成为一家民营企业。在这场争先恐后的“摘帽”运动中,企业当下的管理层有机会成为最大的受益人,他们和资产接触最频繁,而给予他们的内部价格很有可能低于净资产。但即便如此,任何一个资产超过千万规模的企业,就不是他们那点积蓄所能负担的。企业经营者普遍收入不高 ,自筹困难,向银行借贷和发行企业债券都必须绕过法律障碍。以至于有说法称,早期的 MBO 案例中管理层收购用的钱,也只有地下钱庄敢借出,管理层大多对收购资金讳莫如深。因此,融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管理层收购。2、管理层收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吴越(2010)提出,我国的管理层收购目前存在收购主体的合法性、收购财务管理专业 2011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

12、计)定价和融资等问题,其中,融资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能否解决融资问题是管理层收购成败的关键所在。在管理层收购过程中,目标公司的股权或资产价格远远超过收购主体的支付能力,导致管理层往往只能支付总收购价款的一部分,其余大部分的资金缺口需要由融资来弥补。在国外,得益于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和丰富的金融机构,经理人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和发行高收益率债券(垃圾债券)而获得大量资金。而我国目前的现状是,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单一,可利用的金融工具十分有限,融资环境无法满足收购行动对巨额资金的需求,这必然导致融资风险。刘芳(2009)指出,在管理层收购的实际运用中,管理层收购审批机构往往只将净资产价

13、值作为真皮的底线,以净资产价值为依据的定价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部分管理者借管理层收购之名侵吞国有资产之实,但是一个企业的价值最主要还是要根据其未来成长性来决定。以净资产价值作为定价基础,其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国有股与法人股的真实价值并不等同于净资产价值,换言之,净资产并不能作为判断国有资产是否流失的依据;(2)以净资产价值作为审批底线的定价机制没有考虑控制权溢价,管理层将以较为低廉的价格甚至免费获得控制权价值;(3)收购交易的风险因素没有纳入定价依据中。赵慧,杜新建(2004)指出,管理层收购的风险问题主要有: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包括MBO交易过程中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和MBO完

14、成之后管理层的道德风险;收购完成之后的财务风险,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和产权交易市场不活跃的情况下,管理层的融资渠道和还款渠道过于单一,管理层收购之后的资金偿还主要集中在收购后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上,于是,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交织,使风险进一步加大。高伟凯(2007)指出,MBO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收购主体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管理层的非市场化障碍,在国有企业实施管理层过程中,管理层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阶层;操作过程不透明,在国外,MBO整个过程都是公开的,而在国内,却不尽然;我国实施MBO收购定价不公正,一方面是股票市场不能正确反映企业价值,另一方面是国有公司所有者缺位形成的内部人控

15、制很难保证转让价格的合理、公正性;我国MBO信息披露问题,MBO利益才冲突在于投资者和财务管理专业 2011 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经营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失真,完善的法人结构应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促使经营管理层释放信息,均衡信息分布;融资渠道狭窄,首先,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其次,我国投资银行发展滞后,与西方国家真正意义上的投资银行相比规模较小,从业经验欠缺,专业人才缺乏,行为不规范,难以发挥投资银行应有的功能,最后,我国的信用制度体系尚未建立,个人融资相对困难; MBO的股票来源和股票变现渠道不畅; MBO实施过程中涉及产权变革难题,我国实施的MBO带着明显的中国特色

16、,希望通过MBO使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达到产权明晰、有效激励的基本目标;产生内部人控制的新问题。3、管理层收购中财务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刘澄(2006)指出,为了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健康发展,本文对于我过的管理层收购的融资问题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培育机构投资者,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融资结构;管理层收购融资工具创新及其配套金融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融资的退出机制。郑艳,唐婉虹(2006)指出,针对管理层收购的定价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完善管理层收购的立法体系:强化信息披露,规避道德风险; MBO定价市场化;管理层历史贡献的补偿;强化中介机构的作用。高伟凯(2007)指出,完善与发展MBO的对策,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1)完善MBO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包括要对以出台的涉及产权制度改革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理整合,明确MBO作为一种产权变革形式的地位和适用范围,然后要制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