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调查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965543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药材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药材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药材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药材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材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调查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掖市中药材种植情况调查甘肃中药材生产主要集中于中南部的高寒阴湿贫困区,是甘肃变自然条件劣势为特色资源优势的主导产业之一,种植中药材也是贫困地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最具潜力的发展之路。全省有 70 个县区种植中药材,其中 10 个县种植面积在 5 万亩以上,3 个县种植面积 20 万亩以上,尤其以“中国当归之乡”岷县, “中国黄芪之乡”陇西县, “中国党参之乡”渭源县最为著名。在我省中药材主产区,中药材产值占农业产值相当大的比例。如 2005 年当归、党参、黄芪的产值占岷县农业产 值的 60.7%,占渭源县农业产值的 39.25%,占陇西县农业产值的 20.87%,占漳县农业产值的

2、 21.86%,占临潭县农业产值的 22.47%,占 康乐县农业产值的 19.62%。张掖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展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除民乐作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有了一定的发展外,其他各县的面积都较小,张掖甘州区、山丹县每年的种植面积在 1000-5000 亩间浮动,其他县也有零星种植,年份间差异很大,种植区域大都分布在安阳、花寨、陈户乡等干旱缺水山区。2010 年,张掖市中药材种植面积 6.63 万亩,比上年增长 0.77 万亩。其中,民乐县种植面积 5.81万亩,占全市的 87.6%,2011 年中药材种植情况与上年基本相同。因此,这次中药材种植调查,我们以民乐县为主,对民乐种植中药材

3、比较集中的乡镇,民联、三堡、六坝、顺化、新天、丰乐、南古进行了种植情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种植面积较大的柴胡、板蓝根、孜然、黄芪、甘草、王不留行等。一、种植现状1、形成了一定的区域优势:中药材作为民乐县重点培育发展的六大特色农产品之一,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民乐县成功引进试种板蓝根、甘草、柴胡、孜然等中药材以来,中药材就以效益好的优势,迅速得到农民群众认可,种植面积快速膨胀。到 2002 年高峰时,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 17.2 万亩,占全县总播种面积的近 20%,总产量达到4.5 万吨。此后,受市场供求影响及新型农业产业、高效作物替代,面积逐步回落并稳定在 5 万亩左右。目前,全县形成

4、了以新天镇、六坝镇、南古镇、民联乡为主的万亩种植乡镇 4 个,以林山村、马均村、太和村等为主的千亩种植村 10 个。2、初步形成产业链条:中药材较其他农作物而言,水肥土壤条件等要求不甚苛刻,近年来,由于受“非典” 、“禽流感”和入世后市场开放的影响,作为医药和保健原料的中药材价格不断上升,市场行情看好,各种药材每斤均价均在 4 元左右;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产业链条,种植大户、贩销大户先后成立了茂红中药材产销协会、三堡镇中药材协会、新天镇中药材协会、六坝中药材合作社等,也有一些企业加入了中药材产业的行列:青海永正公司一期投资 3000 万元,建成药材加工厂房 8000 平方米、仓库 8000

5、 平方米;锦世农业科技公司,中药材通过了药监局 GMP 认证,中药材加工厂年生产能力 2000 吨。中药材产业链条上,初步建起了种子种苗供应、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协会+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生产格局。二、种植及效益方面的特点:1、投入少、能节水、易调茬民乐种植中药材一般都是浇 1 水,相对农作物而言,比较节水;特别是,很多地方都是用的秋水,避开了农作物种植用水高峰期,很好的解决了灌水的矛盾。肥料使用量各种中药材要求不同,但投入都比种植农作物少,一般 1 亩地投入磷肥 50 公斤,复合肥 20 公斤,尿素 10 公斤;中药材由于是特殊的用途,有很多药材,如黄芪等,按照 GAP 标准要少用或不用农药与

6、化肥,地块规模区域应选择没有污染源的地区,因此,很多中药材的农药与化肥使用量很少(但也相应影响产量) 。2、效益高、价格波动大:中药材的收益一般都比较高,在正常年份,防风、板蓝根、甘草、柴胡、孜然的纯收入可达 1000 多元,在中药材紧俏的年份,一般在 1500 元以上,有时甚至可达到3000-4000 元,是平常年份的 3-4 倍。 以 667 平方米(1 亩)种植板蓝根为例,投入:种子用量 2 公斤,种子款为 200 元,肥料 200 元,农药、除草剂等 30 元,合计 430元。收入:板蓝根常年产块根 250300 公斤,目前市场收购价为 6 元/公斤,按最低产量和价格计算,产值为 25

7、0 公斤*6 元/公斤1500 元。大青叶片亩产 100 公斤左右,收购价 0.6-0.8 元,100*0.6=60 元。纯收益 1560-430=1130 元。板蓝根的价格波动很大,2010 年价格在 12元/公斤左右,因此收益比今年要高出一倍,今年板蓝根价格低,而且有价无市。其他作物如甘草、黄芪、孜然等种植收益与板蓝根相似,都存在类似现象,收益的波动很大。三、存在问题1、种植方面的问题(1)栽培技术问题:中草药的人工种植历史很短,很多中草药目前仍然采用野生药材,已经驯化的中草药也因为种植时间短,驯化程度不够高,科技人员对中草药的药物机理与种植间的相互作用,尚没有非常深入的研究,目前的中草药

8、种植尚停留在试验与摸索阶段,存在产量在年份间不稳定、药效与产量间相互矛盾、需要专业人才专门种植等等很多问题。因此,中药材的栽培技术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2)种子问题:中药材种子、种苗从外地引进,往往出现水土不符的现象;农户自己留种,在种植、收获方面欠缺必要的技术条件,对产量、质量都有一定影响。另外,假种子、劣质种子目前也常在市面上出现,严重影响中药材产业的正常发展。中药材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植物,大多数中药材的地域性很强,种植方法、地域、气候、年份都会影响种子质量,种子培育需要专门的种植技术,在种植方法上、化肥、农药使用方面有很多特殊性,以保障中药材的药效、产量。(3)种植面积波动问题

9、:中药材种植生产,受市场影响很大,我市在中药材种植方面,相对河东中药材种植大县,种植历史较短。1995 年左右,中药材种植才在民乐李寨林山村试种,并获得成功,在良种良法上还需要不断的摸索。张掖市中药材产业也刚刚起步,而中药材市场行情不稳定,从而导致种植面积上的大幅度波动,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张掖市中药材产业能否健康的发展。2、市场方面的问题(1)中药材由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目前国家推行采用 GAP 体系,在生产流通方式上和明清时期就已经形成的流通方式之间,发生很多很大变化,还有一定的适应时间与过程,因此导致市场流通方面比较混乱,目前实际情况是两种体系并存,对于过去的老药人、药工,一般仍然采用明清

10、时期就形成的药材质量体系和 17 个国家级的中药材市场为中心的交易采购体系;而 GAP 质量管理体系也同时存在,但有些 GAP 认证只是形式上的存在。结果导致,一方面价格忽高忽低,或者有价无市;另一方面,在质量监管方面两套程序,无所是从。因上述原因,也使得中药材在价格、质量等方面管理混乱,也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种植的稳定性。(2)仅从农户种植与收益方面来看,存在市场信息严重滞后的问题。现在中药材种植大多数都是种植户根据市场情况,自发种植。由于缺乏与全国各大药市的沟通和了解,农户往往凭往年生产经验和市场行情确定当年种植面积及品种,跌入了“种什么赔什么”的怪圈。(3)由于中药材生产行业自身的原因,价格

11、波动较大,导致种植面积波动巨大。中药材由于药用的特殊性,和当年的流行疾病发生情况、气候情况、销售与存储情况等紧密相关,价格波动本身就比较大,而中药材与种植的农作物有本质区别,除了加工中药材,难以有其他用途,也严重影响中药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中药材王不留行为例,王不留行全国现在有三大主产地,河北内丘、河南洛宁和甘肃河西。王不留行正常年景,好地亩产 120-150 千克,坡地亩产 80-100 千克,全国年用量 2000-2200 吨,价格平稳的情况下,供求基本平衡。通过图表,我们可以看到王不留行种植的波动情况,年份间全国种植面积波动达 20-40%,最高可达 70%。其他中药材也有类似情况

12、。(附表 1)四、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议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建议,对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要顺其自然发展,要把握产业发展不主动、技术应用不被动的原则。1、在中药材产业发展宣传、支持方面不积极主动,但也不反对农户以及以合作社为单位的自发种植。一方面,我市与河东药材种植主要产区不同,中药材产业只是其他农业产业的补充,除了中药材产业以外,其他农业相关产业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马铃薯产业、设施农业、制种业都发展很快并且已经走上正轨,做大做强已有产业,解决目前一些大产业中存在的问题,要比新开拓一个新产业划算的多;另一方面,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目前两条轨道并存,生产区域、种植面积、市场容量不好把握,不适合介入其

13、中。2、在中药材的的应用研究、标准化生产方面不被动,在中药材产业发展时机成熟时,要能走在农户的前面,引领农户发展中药材产业。从近二十年中药材在我市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市特别是沿山贫困地区发展中药材产业有一定的潜力,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我国传统道地药材的研究与推广,大力培训中药材栽培人才,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的研究,对各阶层的老药工,熟炼加工户登记注册。中药材的栽培、加工有其特殊性,和中国的中医一样,需要特殊的生产与生存条件。在继承道地药材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农业技术,与时俱进,发展中药材生产。表 1 王不留行三大主产地种植面积统计表价格:元/千克 面积:亩 产量:吨年份 河南洛宁种植面积河北内丘面积甘肃河西种植面积三大产地种植面积全国次年产新总量与上年比升降幅度2005 4000 1000 500 5500 2000 20%2006 3000 1500 6000 10500 1400 -30%2007 2800 3000 2500 8300 850 -40%2008 800 800 1700 3300 900 6%2009 100-200 300-500 850 1300 250 -72%2010 1000 180 -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