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名医夏桂成教授学术思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963691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3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妇科名医夏桂成教授学术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医妇科名医夏桂成教授学术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医妇科名医夏桂成教授学术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中医妇科名医夏桂成教授学术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中医妇科名医夏桂成教授学术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妇科名医夏桂成教授学术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妇科名医夏桂成教授学术思想(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首页专题中医妇科名医夏桂成教授学术思想 中医妇科名医夏桂成教授学术思想一医家小传二夏师年谱三学术精华(一)精研脏腑关系,创立心肾子宫生殖轴学说(二)探寻奇偶数律,穷究生殖活动的演变(三)揣摩苍硕 媛桑 壑 灾芷谏 镏咏诼?/a(四)把握月经周期特点,拓开调周治己病未病之途四专病论治崩漏1青春期崩漏的辨治2围绝经期崩漏的辨治3崩漏癥瘕多同病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样性痛经闭经 1肾虚闭经2痰湿闭经经间期出血经行前后诸证1经行乳胀2经行身痛3经行头痛4经行吐衄5经行口糜6经行泄泻绝经前后诸证1病因病机2辨证分型3临证选方用药4、浅谈防治与调护带下病流产不孕症1卵巢性不孕2子宫性不孕3输卵管性不孕

2、4免疫性不孕五妇科辨证思路及周边问题(一)独创的月经病复杂证候的辨证论治,及微观深层辨证与宏观推导分析(二)对胎教、胎禁的研究1探讨胎教逐月养胎与胎教胎教的内容2重视胎禁2.1 妊娠药禁中药方面西药方面2.2 妊娠食忌2.3 几点忠告(三)妇产科疾病的心理调治疏导法情胜式转移式静养式发泄式喜悦法以疑释疑中医妇科名医夏桂成教授学术思想一医家小传夏桂成教授,江苏省江阴人,幼年乡居,聪颖好学,因家境困顿,终至中途辍学,稍长则由族人推荐得立于江阴名医夏奕钧门下。他视师如父,谨事慎行,如斯三易寒暑,方入中医学之门迳。五十年代中期,风华正茂的他怀着对中医的求索,独自负笈来宁,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期年就

3、职于江苏省中医院,即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翌年拜科人黄鹤秋老主任为师,黄老从医五十余载,擅长调理月经和不孕不育病证的治疗,曾用消食化积治疗癥瘕,得效享誉金陵,求治者众。夏桂成教授尊师敬业,待诊经年,得其心传,出而应诊,每获良效。曾有一妇,年逾知命,绝经三载,腹笥膨大,赴某医院诊治,判定为盆腔肿块,颇难治疗,继因感冒遂致神糊呓语,腹笥更大,均谓无治,举家惶惶,已备后事,适有其亲友,与他相交甚笃,求他出诊,夏师谨察细思,据其脉象细糊,重按有力,舌苔干涸根部焦黄,随用和欲表里双解,热解后转用黄老消食化积法前后调治经年,肿块消失,体健逾昔,乃翁登门跪谢,词切动人。他经此医事,虽有成功之喜悦,更感

4、行医责任重大,尝谓医家处剂治病,决病家之生,定病家之安危,为医难,而为病家信赖如斯者更难。且中医乃博大精深之学,非一门一派,一经一典所能涵概。非勤读巧思用心于临床不可,遂肆力于学问,精研古籍,灵素内外难,妇科诸书,当代有关医事报导,无不津涉启其,而所研精读者,傅青主女科妇人规妇人大全良方也务求其大意,通明指归。 他六十年代早期即在中医杂志上发表傅青主妇科学术特点之研究文章。七十年代,从事月 经周期及调周法之研究,乃得协和医科大学葛秦生教授来宁所介绍基础体温在临床应用 之启发。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间,运用调周法,研究不孕不育病症之深层疗治,颇有心得。朝天宫有一张姓妇,年已四十四岁,结婚二十载,膝下

5、犹虚,其夫就职他乡,两地分居,初不介意,后夫调回金陵已数年,多处求治,未获寸效。常叹伯道无儿,深为忧虑,后闻夏师善治斯证,携妇来诊。经诊断则授以补肾调周法,着重经间排卵期疗治,即前人所谓“的候”时期,顺而施之则成胎矣。服药一载果然成孕。孕后又见漏红,多方检查,得悉合并子宫肌瘤,嘱其卧床休息,按补肾和瘀获效,翌年举一男。 夏师常谓之,月经顽证,常与月经周期演变失常有关,月经周期之演变,又所以形成节律者,必与阴阳消长转化之运动变化有关,与天、地、人三者间之生物钟有关,因而深研易学八卦,提出心肾子宫生理生殖轴之观点,后期又研究易数律,发现阴阳消长转化运动存在着“7,5,3”奇数律,与“2,4,6”偶

6、数律之运动形式,未病调治,可愈顽证。将其调周法应用于器质性及免疫性不孕症,同样获得良好效果。曾有周姓妇,来自金坛农村,婚后七年未孕,赶赴上海,北京等地求诊,谓为慢性炎症,免疫抗体阳性所致。历经中西医多方疗治,前后三载犹未得效,后经友人介绍,来宁求治于夏师,经用调周法佐以疏肝通络法,服药八月,始得毓麟,后分娩一女,取名宁玉,以示宁地得玉也。由于调治不孕症卓有成效,被誉为“送子观音”。他曾多次赴欧美澳洲讲学,阐述月经周期与调周法,以其所研究之易数律,颇得海外学者之好评。近年来接受全国带徒任务,以其大医精诚之风范,行不言之教,又谓,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学相长,唯尽己之所能,倾囊相授,以启迪后人。 二夏

7、师年谱夏桂成教授自 1957 年到 1958 年 7 月,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结业时获“优秀生”称号。1958 年 8 月,分配至江苏省中医院,即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从事医、教、研工作。在一定时间内教学任务较重,承担西医学习中医班,中医学院医疗本科班的教学任务。同时参加中医护病学的编写工作。1960 年,在青岛参加全国首批中医高等教材中医妇科学编写工作,即一版教材,承担月经病的编写任务。1964 年,在合肥参加全国第二批中医高等教材中医妇科学编写工作,即二版教材,担任总论编写任务。19661974 年,文革期间,参加编写常见病中医临床手册及中医学的编写工作。以及中医学概论的修改

8、工作。1975 年,被评为主治医师,讲师,参加天牙散引产的科研工作,并获得卫生部中医管理局科研奖。1981 年,经国务院批准,参加全国第一批硕士研究生指导工作,先后指导医学硕士研究生金季玲、谈勇、陆启滨、姚石安、吕春英等数十名。并负责临床带教工作。同年参加全国首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1983 年,探讨傅青主女科调经种子门的肾阴阳论治,载于北京中医学院学报(4):1982,后获医院优秀论文一等奖。同年担任由浙江中医学院负责的全国首批妇科师资班总论的讲课任务。19841985 年,接受国家中医管理局任务负责制订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妇科学大纲(即五版教材)并参加教材的编写。同年参加全国第二次妇科学术研

9、讨会,被推选为全国中医妇科学委会委员。1986 年,被聘为全国中医妇科第二期师资班(广州中医学院主办)讲师。同时参加编写中医各学科多选题,由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 1989 年,主编简明中医妇科学(外文版)上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同年晋升为主任医师。1990 年,逐渐发表月经周期学说。如“运用时象变化规律调治月经周期阴阳盛衰”上海中医杂志:(3),“掌握时相阴阳规律运用分时分期调周法”江苏中医:(4)1990:32。前文获南京市优秀论文三等奖。1991 年,发表“应用基础体温治疗部分妇科病”中国医药学报:(6):1991:4,本文获得医院优秀论文一等奖。1992 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津贴。1993

10、年,发表“瘀崩之特异性、多样性、相关性初探”中国医药学报(3)1993:13,并获得南京市医药科研优秀论文三等奖。主编简明中医妇科学(外文版)山西科技出版社。 1994 年,主编中医临床妇科学,反应夏氏妇科学术特点和临床经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年,发表“阴阳奇偶数律与月经周期演变的关系探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1995 同年第一副主编撰写胎产病辑要,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同年赴澳大利亚讲学二周,传播中医学妇科。19961997 年,1997 年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连续发表探讨阴阳奇偶数律的文章,如“7,5,3 奇数律与女性生殖机能阴阳演变关系”,“7,5,3 奇数律师与女性生理关系

11、初探”,均载于。1997 年接受全国第二批带徒任务。1997 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第二批 500 名师带徒导师,指导赵可宁、钱箐、殷燕云等。19982000 年,自 1998 年 5 月开始,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上连续刊登“月经周期与调周法”的文章,接着又连续刊登阴阳奇偶数律及 7 数律,5 数律,3 数律师的临床上运用的文章。1998 年赴台湾讲学,1999 年末 2000 年初,赴美国讲学,2000 年底又赴英国、意大利、爱尔兰等地讲学。三学术精华(一)精研脏腑关系,创立心肾子宫生殖轴学说女性健康的性周期活动的建立,按照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

12、之说,当月经的初潮来临,就标志进入青春发育期。月经来潮,说明性周期的活动开始建立,这一期间持续大约 35 年至 40 年左右,到绝经年龄,月经停闭、性周期活动逐渐消失。这段时间,月经的产生是脏腑、经络、气血作用于子宫,使之能定期藏泻的结果。脏腑是人体主要构成部分,为气血生化之源,而月经主要表现为血气的流通,定时蓄溢。五腑之中,心主血脉,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化血;肺主气,气帅血。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是血脉运行的动力,气血调和,则经候如期。这其中脏腑功能是保障气血充盛、调畅的根本。概而论之,五脏之中,肝气条达,定期疏泄,则经候如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得以化生血气,使血海充盈,则经血有源;肾

13、气盛、天癸至,促使冲任二脉通盛,心主血脉,主神明,唯有五脏配合,协调气血,协同冲任、子宫的共用作用以完成女性周期功能活动。夏师尤为注重脏腑功能对女性周期活动的影响,他精心研究脏腑之间关系,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认识不断深入,提出心肾子宫生殖轴学说,以这一观点为指导,在更深层次,辨别妇科病症间的特殊性、复杂性,进而把握关键,有效地进行治疗。(二)探寻奇偶数律,穷究生殖活动的演变夏师在观察月经周期演变及调周法的过程中,运用易学中的后天八卦学说,以探讨天、地、人三者间的运动规律及相互影响,对奇偶数律的概念、内容、运用及其奇中有奇、即阳中有阳,偶中有偶、即阴中有阴,上奇下偶、上偶下奇等复杂变化进行了阐述

14、;但尚有一些问题,如奇偶数律的提出、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少数反常数律的探讨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予以阐明,目的在于宏观结合微观更好地进行科学推导,预测疾病,掌握防治疾病的最佳时间,更好地发挥中科学的优势和特色。 (三)揣摩圆运动规律,论证女性周期生物钟节律夏师认为提高中医妇科理论水平,整理发展其内容,首先重要的是要阐明脏腑经络之间存在的阴阳五行,以及运动的规律,用太极八卦、奇偶数律、结合妇科月经周期演变的实际,同时结合有关现代科学的认知,如时间医学、心理学、生物遗传学、气象学等,探讨传统理论的深奥含义。近年他运用易学中圆运动的观点,洞察月经周期演变的规律,建立女性月经周期圆运动生物钟说,目的在

15、于把握月经周期中演变的生物钟节律,抓住关键时期,更好地发挥中医妇科调周法的优势,为诊治妇女“未病”获取最佳的时机和效果。 (四)把握月经周期特点,拓开调周治己病未病之途月经周期,通常以出血第 1 日为其开始,两次月经的第 1 日间隔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men strual cycle),其长短因人而异,生理状态下每个女性均有自己规律性的月经周期。夏师自 60 年代起,即对月经周期及调周法有所认识,70 年代中期,受人工周期法的启迪,开始用中药进行周期治疗,80、90 年代通过对调周法运用和探讨,不断加深认识,系统将一个周期分为行经、经后、经间、经前四期,从生理、病理及治疗等方面潜心研究,形成了

16、一整套卓有特色的见解。 四专病论治崩漏经血非时而下,或量多如注,或量少淋沥不净者,称为“崩漏”。景岳全书妇人规之所谓“经乱之甚者也”;对应于现代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系由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以无排卵性的青春期,更年期功血为多.功血约占门诊病人的 10%,国内文献(1992)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青春期功血 21.3%,围绝经期功血:59.26%,生育期功血 19.44%。 本病多因素体阴虚,或阳盛血热,导致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或先天不足,禀赋薄弱,房劳不节,导致肾气不固,胞宫失藏,肾阴亏虚,冲任受损;或摄生不慎,伤及脾气,脾不统血;或七情所伤,冲任郁滞,血不归经,均可发为崩漏,若经血暴崩,则气随血脱,危及生命,是妇科急重之症,或虽势缓而病延日久,耗气伤血,阴损及阳,外邪内侵,生湿蕴热,痰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