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960629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研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 学 数 学 课 堂 创 设 有 效 情 境 的 策 略 研 究 江山市塘源口小学数学课题组二 0 一 0 年十月23目 录第一部分 结题主报告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研究结 题 报 告 4第二部分 相关附件(获奖论文)1、让学习欲望走在知识学习的前面 18(发表在浙江中小学教师培训)2、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简约艺术 24(江 山 市 二 等 奖 )4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研究结 题 报 告江山市塘源口小学数学课题组组 长:徐 井 华 成 员 :叶 祥 光 、柴 元 才 、郑 日 财 、朱 勤 法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背景目前义务教育存在一个教学的高耗低效问题,

2、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领导管得苦,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却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轻负高质”其实质就是减少直到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功能与作用,减轻学生学习的强度,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达成育人目标。一句话:课堂也可能是低碳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理念已被广大教师认可。但是,本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

3、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或者说“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难道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加点“调味剂”吗?这些不正常现象的出现,正是教师片面追求形式化的缘故。创设情境不是为了图表面上的热闹,不能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渲染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我们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更不能是虚假的,如果追求表面形式,反而会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越行越远。一句话:创设情

4、境是为了让数学学习更有效。(二)意义理论意义:为深化“轻负高质”教学管理情境研究策略提供实践基础和可资借鉴的经验,能丰富和发展有效教学理论。5实践意义:与教师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真正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实现“轻负高质” 。本课题从研究的范围上看,着重从我校教学实际出发探讨有效教学情境设计问题,具有校本特色;从研究内容上看,本课题侧重于“教”的行为,着重探讨的是教师教学行为问题,从转变教师行为方面提出“什么是有效情境” ,在研究的类别上,本课题属微观、应用性研究,主要是借鉴相关理论指导行动研究,总结经验,在行动中印证、丰富理论。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成果、资料综述(一)

5、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成果综述“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从教学杂志中我们也了解到有很多的老师对课堂教学情境已有了初

6、步的研究,如:2005 年 1 月刊的小学教学设计(数学科学版)中就登出了朱志明老师写的关于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点冷思考一文,文中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时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在 2006 年 6 月刊的中小学数学(小学版)中,林小红老师写的这样的情境创设真实有效吗?和吴存明老师写的也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情境创设两篇文章,都注意到了情境创设的有效价值。在国外,原苏联心理学家马丘斯金等人,对问题情境教学进行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研究。他们依据当代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对情境教学的本质进行深刻的心理学论证,对情境教学的操作方式、原理进行具体、科学的研究。认为情境是思维的起点,问题解

7、决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它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我们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本课题借鉴、运用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和小学数6学学科特征进行具体化和操作性研究,不仅注重以情境创设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注重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创造性学习。(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 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

8、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的是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建构主义教学要求学生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3、人本主义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儿童的学习在相当程度上是受本能驱动的,他们对环境中的诸多因素感到好奇,并渴望发现,渴望知识,渴望解决问题。因此在数学课中进行情境教学,有助于儿童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4、

9、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理论认为:一切学习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学生除产生对学习本身的需要之外,来自于学习内容的外部诱因也是能否有效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数学学科知识的抽象性特点,相对于只单独呈现学习内容来说,把需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形式寄寓在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和具体内容(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根据“情境教学”理念的理解,我们确立了本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从课堂教学入手,创设学生熟悉、喜欢的情境,让学生在现实的亦或虚拟的情境中,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对数学学习良好的情感。所谓“

10、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7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1、通过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策略,解决一些新课程改革中碰到的现实问题。2、通过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能力得到同步发展。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有效情境的创设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学会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和反思。课题研究主体框架图(二)本课题研究的具体

11、内容通过此课题研究使教师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掌握有关的教学情境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在此基础上,指导我校数学教研工作,促进我校数学教学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层面向纵深发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情境开启情境主体情境情境扩展开启学生思维认知主体学生感性认识载体学生自主够建载体应用知识能力锻炼载体问题切入学习活动递进探究交流提高激发内驱力技能建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提高认知水平,培养创造性思维情感激发兴趣体验提高愉快学习8比我更有效的情境教学

12、策略?”1、创设真实(现实)的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生学习数学有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解释生活、理解生活。因此,儿童的数学学习,源自于他们的生活现实,数学学习其实对小学生来说是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自我“解读”。 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当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提出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是极具生命力的。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为了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当数学问题是学生生活中曾经碰到或可能碰到的问题时,创设的方法最简单,只需“再现”当时的情境,唤起其生活经验即可。教师必须改变课堂等于教室、

13、学习资源仅限于书本的观念,随时从学生熟悉的当前“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关注的话题,将沸腾的、变幻的生活及时纳入课程和课堂中” 。要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现实世界贴近,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背景相符,数学学“生活的回归” ,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使知识不再是零散的、孤立的与生活隔离的东西,而要使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知识、蕴含知识。总之,要让生活走进课堂,将课堂引向生活,要更多地走向课外、户外,因为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2、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现如今,在“应试教育”这支无形大手地指挥下,学生的数学学习重心放在了解题能力培养上,而数学的本质恰恰在关于数学问题的提出

14、和解决上。新课程实施已来,问题和探究已经开始回归到数学课程的中心位置。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思维的外延方向,也是思维的内部动因。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认识活动的有效方法,好的数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宋代理学大家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里的“疑”即问题。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内在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由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充满问题的情境,教师要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认知矛盾”,产生问题,使学生

15、进入“心求通而未得” 、 “心欲言而不能”的“悱愤”境界,这样学生的探究意识就会孕育而生。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思维活动持久有效地进行。3、创设有想象空间的思维情境9有位海归在说到国内外教育方式的最大不同之处时说过: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 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 个人或许能讲出20 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一直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了求异品质的塑造。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其实,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为知识是有限

16、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已知和未知的一切。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出富有想像空间的思维情境,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充分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4、通过实验或媒体创设虚拟情境有的数学问题,学生在生活中很难发现,甚至根本不可能遇到,此时教师经常用虚拟的方法创设情境,即用儿童所喜欢、熟悉的艺术形象编一段新奇的故事或多媒体课件,让故事里的主人公“碰上”数学问题,让学生替它解决问题。利用数学实验的方法来创设问题的情境在高年级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是很平常的事情,先让学生观察实验,然后总结得到数学结论,如在教圆柱体侧面积时,让每个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张标有长、宽数量的长方形纸,在课堂上指导他们通过一定的操作过程来探求知识,寻找规律。先让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