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材料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959604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材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之间的关系?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人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以人文社会问题作为对象性基础,研究社会现象的本质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特殊性问题,提升人们的方法论自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选用方法,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使人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是解释预测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社会研究是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解释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继承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根据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而加以变革,开启

2、了科学认识社会的新时代。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中,必须首先明确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 承认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我们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特 别是其唯物史观,为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 把唯物主义历史观 基本原理用以指导人们的社会科学研究活动, 会派生出一些一般的社会科学研究 的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凭借这些原则来实现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2、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1) 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 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 基础上, 它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

3、法、 社会矛盾分析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 方法等等,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和历史一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 综合的方法、抽象与具体的方法、主客观相统一的辩证方法、历史合力的研究方 法、 “人本”和“物本”相统一的方法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体系,人类在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合理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都应该积极地予以借鉴和吸收。 (2) 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要坚持客观性、具体性、整体性、发展性、主体性原则。贯彻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

4、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 但 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 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 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 准(以人为本的) 第二, 主体型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 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察社会客体; 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 反对英雄史 观。 第三,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 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系统性原则要求 我们从系

5、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于社会的关系, 坚持集体主义精神。 系统性原则要 求我们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第四,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 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 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五,发展性原则。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 要善于从 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中发现合理性。 “辩证法要本质上是批判的 和革命的” ,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 4.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以实践

6、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面向实践)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离开实践。只有把社会的认识置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才能确立社会科学方法的可靠性基础。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面向实践概括实践回归实践】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需要。社会科学研究要把握时代的精神。社会科学研究要反映人民的愿望。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离开问题的不会有真正的的理论。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概括实践) (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

7、结。理论源于实践,但不是停留实践经验,而是要超越经验。要善于总结多方面经验。 (二)研究不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 。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 (防止主观随意性) (三)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调查研究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也是理论研究的根本途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归根结底是深入群众。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回归实践) (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理论的归宿是实践(改变世界) 。理论正确与否只能接受实践检验。实践检验是一个过程(长期的实践检验) 。成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不存在永恒真理。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要发展的(防止思想

8、僵化,不能固守已有理论成果) 。理论的生命力: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真正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有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才能达到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独立思考: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理论品质。 5、请辨析“实践导向的方法论原则就是实用原则”.实践导向的方法论原则就是实用原则,这种观点表面上同我们所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似乎没有什么两样,但实际上,实用原则的认识论和真理观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观根本不同。因为实用原则的认识论和真理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观。实践导向的方法论原则是实践是检验决定认识,实践是检

9、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的角度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人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要求我们坚持知行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即认知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行动,认知和行动应当统一起来。因为,只有在实际行动中我们才能检验、巩固和发展认识,才能在真正改造主观世 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实用原则的主要特点是它的特点就是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立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 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标。因此实用原则是把行动的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

10、主观意图作为取得“成 功”和“效果”的衡量标准。认为只要行动的结果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就是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效果,掌握了真理。实践导向的方法论原则是看理论和实践是否达成了统一,是否一致,理论是否正确反映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用原则是把行动的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观意图作为取得成功的衡量标准。6.运用社会矛盾研究方法论述如何建设和谐社会。 要在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建设和谐社会。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应当是和谐的社会,并不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社会矛盾。如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同样是不存在的。 一是要善于

11、分清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其中内因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内因就是我们内部的矛盾。 二是依据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的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和统一是事物矛盾所具有的两种基本属性。和谐与不和谐就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两个对立面。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对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辩证关系原理的辩证把握和运用,对和谐因素与不和谐因素在量上变化的激励与控制,把不和谐因素控制在一个社会矛盾可以接受的限度和范围内,在矛盾运动中寻求积极的动态平衡,在相对平衡中始终保持前进的动力,使整个社会始终处于一种健康、良好的发展状

12、态。科学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和谐因素与不和谐因素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的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三是依据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占有不同的地位和起着不同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理论,通过对我国社会复杂矛盾的科学分析,进一步强调,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区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次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内容,更是构

13、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方法。 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只有积极发现矛盾,主动解决矛盾,才能使社会达到相对和谐。 7.我国现阶段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分析 江泽民指出:“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 ,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习这一论述为我国现阶段阶层矛盾的正确定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2.1 现阶段各阶层矛盾的性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我国各阶层基本上属于劳动者阶级范畴的不同阶层,以一定的共同利益为基础,有着一

14、致或相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他们都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承认,倾听自己的呼声,得到相应的利益保障,他们构成了当代中国的人民大众川.他们之间的冲突、摩擦和矛盾从根本上来讲是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2.2 现阶段各阶层矛盾的实质是社会利益矛盾 阶层是社会利益要求在社会成员构成上的反映形式.阶层分化的实质是利益多样化和复杂化过程.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促动下,个人利益意识逐步觉悟,社会利益差异化、多样化格局逐渐形成.不同的阶层在总体利益、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又形成各自不同的具体利益,存在各自的利益差异.它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各个领域,其中

15、经济利益差异是产生阶层矛盾的深刻根源.现阶段各阶层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相当一部分阶层的物质文化需求得不到完全满足造成的,是各阶层在具体的、多样化利益上存在的不一致的体现. 2.3 不同阶层的政治态度和利益认同差异明显 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不同社会阶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受益不同,在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价值取向、归属感、认同感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具有相同利害关系的社会成员对利益问题更容易产生共鸣.在社会各阶层中,居于社会较高层次的阶层对改革和发展持积极的态度,认为存在收人差距是合理的.居于社会较低层次的阶层感到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对改革和发展目标的实现感到怀疑,甚至还

16、有一部分人对某些相关政策感到不满,对未来缺少信心.他们对社会收人差距过大反映强烈,如对腐败问题的看法,较高阶层和高阶层的人员对腐败问题看得相对较轻,而中低层、低层和最低层人员对腐败问题反映较强烈,最低层人群尤其为甚7.2.4 不同阶层之间关系复杂矛盾突出 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体系下,社会各阶层总会形成一定的利益格局.社会改革在对既定的社会结构体系进行调整和变动时,必然要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从而造成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据调查,城市居民对主要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排在前四项的是:失业下岗、腐败问题严重、收人差距拉大、社会贫困,这都与各阶层矛盾有关川.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往往围绕物质利益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如处理不当,很容易激化.如工农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差异上 )、先富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矛盾、干部阶层和其他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矛盾,而腐败现象又加剧了这一矛盾)、劳资矛盾、不同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矛盾、生产经营者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矛盾等.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