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959270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持续发展要求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造成危害。它是人类在对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诸多问题有了新的警觉和思考之后所做出的全新选择。其实质,是以地球为基地的人类如何与地球这个大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在这里,人类依靠和利用自然不断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和生活水准,并且维系和增长着子孙后代的福祉。自然不仅不因为人们的无限利用而资源枯竭,而且能在人类自觉活动参与下维护、再造成为循环不息永葆常青的自然体系。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观的教育,其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包括现代和未来的人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地球资源。因此,当

2、我们在地理课上和学生们一起欣赏着优美神奇的自然风景、或品味着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时,也许谁也没有想到“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但是我们的确是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教育了。我们欣赏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方文化,我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必须坚持把可持续发展观念贯穿在地理教学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放眼全球,人口爆炸,无限度地开采、消耗、浪费行为,导致资源匮乏,由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尤其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土壤破坏、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面积减少、淡水资源受威胁、酸雨、化工污染等问题几乎遍及全球,

3、严重威胁着当前人类的前途和发展,将给后代子孙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针对上述问题,地理科学不仅是站在人的角度来研究人,不仅仅是阐述人口数量的多少、人口分布的疏密,而是把人放在地理环境的大系统中来研究和揭示人自身怎样增长,才能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就资源而言,地理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资源的分布状况、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还应该让学生理解资源的充足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要让学生理解对于不可再生的资源,要求人类在逐渐消耗尽它们之前,必须能找到替代它们的新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要求人们在进行资源开发时,必须使后续时段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至少要达到目前的水平。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

4、场所,也给人类提供种种能源和资源,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密切相关,离开环境,人类将无法生存。但人类常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惜破坏环境来求得暂时的发展。造成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继续发展甚至是生存。世界及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教师要指导学生重点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的严峻状态及治理措施,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责任感,能够自觉地用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来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就我国而言,人均资源贫乏:人均矿产资源、人均耕地、人均水资源量、人均林地和草场面积等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的大量增加导致对环境资源的过量损耗以及国民环保意识的薄弱造成一系列环

5、境问题,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在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相对紧缺、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前提下进行着现代化建设。不改变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发展将难以持续进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唯一道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之间要相互协调,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造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严肃性和必要性。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可是我们的地球正在受到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沙漠化和毁林 等等破坏,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所有这些危机的产生都跟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能源和资源有关。可持续发 展可以使人地关系向着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可以使区域经济、环保、资源利用方式在生态上合理化;可以 使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加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人类社会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而对学生进行 “可持续发展”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加 强其对社会的责任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