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委青年干部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0959019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建委青年干部科学发展观演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市建委青年干部科学发展观演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市建委青年干部科学发展观演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市建委青年干部科学发展观演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市建委青年干部科学发展观演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建委青年干部科学发展观演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建委青年干部科学发展观演讲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建委青年干部科学发展观演讲稿坚持以人为本建设魅力诗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叫*,来自市建委。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魅力诗城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城市建设要实践科学发展观,其实质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建设魅力城市的必然要求。但如何实践呢?我认为可以用 12 个字来概括,就是要“尊重前人、关怀今人、留待后人” 。第一要尊重前人,这是奠定城市魅力的基石。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特色的基础又在于文化,而文化的体现在于城市建设的历史传承。巴黎,全世界魅力城市的代表,但是设想如果她没有了埃

2、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卢浮宫这些闻名世界的历史遗迹,那么,她的魅力又何在!?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世界上各发达国家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无一例外都十分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在德国,凡年以上的建筑必须无条件保留,俄罗斯法律明文规定,圣彼得堡涅瓦大街上的建筑不得拆除,现在的涅瓦大街,仍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白夜中描写的情景无大差异,甚至连那古老的灯柱还是那样的相像。然而,遗憾的是,国内很多城市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盲目求大、求洋、求新,不能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和客观条件,丢弃了太多的可贵历史遗产,代之以千城一面,千街一面,千楼一面。福建福州三坊七巷遭到建设性破坏;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千

3、年 XX 墙被毁;浙江舟山定海 XX老街不复存在。更令人痛心的是,今天我们要深入研究唐代建筑,不得不东渡扶桑!其实,保护前人的历史建筑与发展现代经济并非水火不容,世界各地几十年来的研究探索,一次次证明了这两者并不矛盾,我国的 XX、平遥被联合国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经济发展不但未受阻碍,还迅速增长。*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地方历史却很厚重,文化遗产极其丰厚,全市有 100 余处文物古迹,诗仙李白的千古遗风为城市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前人的遗产,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同时,56 年建市以来,我们也在不断的书写着城市的历史,花雨广场上的三匹马,好好保护 300年,到时,谁还能说它没有魅力!第二要关

4、怀今人,这是凸显城市魅力的核心。人是城市的主角,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如果主人都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不满意,这座城市又怎么会有魅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热闹的建设场面随处可见,但是,不少时候似乎我们跑题了。据媒体披露,江西吉安市,一个经济欠发达,人口仅三十多万的城市,却修了一条长约五公里,宽 136 米的所谓“世纪大道” ,这样的大道,实际意义何在,到底关怀的又是那个人?城市建设不只是建房子、修广场、铺马路,更是寻找和建设人们心中向往的家园;我们也不能为城市化而城市化,更不能将城市建设定义为城区的扩张、人口的增长和数字的扩大。我们应该用心去关怀每一位市民,为他

5、们营造一个贴近性灵,安顿生命的理想居所,这才是城市魅力的核心所在。*虽然是一座工业城市,但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有着“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的先天优势。翻开我们的历史, “国家卫生城市” 、 “国家园林城市” 、 “联合国迪拜人居奖” 、 “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等,今年伊始,我们又荣获了“全国文明城市”的殊荣。这些荣誉的获得,当然是对我们过去工作成绩的肯定,但我们自身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与广大市民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城市建设这个最大的“民心工程” ,还需要我们更加用心的去经营。第三要留待后人,这是永葆城市魅力的关键。“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世界是属于后人的,我们应该相信,后辈会比

6、我们做得更好。城市建设有时需要“无为” ,做不了的、做不好的,留待后人吧,只有如此城市的魅力才能永驻。现在建设整得凶,到处都是工地,大家干劲十足,似乎渴望着一代人就干完所有的事情,城市现在看来都是崭新的。然而,这些同一个时期完成的建筑,其“生命周期”应该也是一样的。今后,当他们一起“衰老” ,一起“死亡”的时候,我们的后人又该如何面对呢?建筑如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建筑群体也同人的群体一样,也需要“老中青”结合。城市建设就如同在画布上作画,我们千万不能把它涂得太满,而应该为后人多留空间,少留麻烦。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以“东扩、南进、西延、北接”为指导,我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城市的主体框架已基本形成,可以说城市建设的这张画布已全面摊开。如何做好这幅画,当然需要我们当代人的努力,但也需要后代人的努力,做好现在的,留足未来的,魅力诗城,青春永驻不是梦!“两岸潮平阔,风正一帆悬” 。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保护前人的遗产,实践当代的伟业,留足后辈的空间,魅力诗城,这朵江南一枝花一定会常开常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