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农村行政管理大专《农村环境保护》复习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959006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村一农村行政管理大专《农村环境保护》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一村一农村行政管理大专《农村环境保护》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一村一农村行政管理大专《农村环境保护》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一村一农村行政管理大专《农村环境保护》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一村一农村行政管理大专《农村环境保护》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村一农村行政管理大专《农村环境保护》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村一农村行政管理大专《农村环境保护》复习资料(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村一农村行政管理大专农村环境保护复习资料农村环境保护:一,填空练习1.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2.农业环境是农业生物赖以生存的大气、水源、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与生活环境,包括广大农村、农区、牧区、林区等。3.农业环境是农业生物赖以生存的大气、水源、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与生活环境,包括广大农村、农区、牧区、林区等。4.农业环境是以农作物为主体的周围环境的各要素之和,其主要组成要素有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地资源环境,聚落环境。5.聚落环境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规模可分为院落环境、

2、村落环境和城镇环境等。6.自然资源的分类是资源开发、管理和资源保护的重要依据。7.自然资源按其存在形态可分成原生性自然资源和次生性自然资源,次生性自然资源又分为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两类。8.自然资源按开发利用可分为农业资源、矿业资源、工业资源等。9.农业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等。10.循环经济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指导理论是系统论和生态学;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价值观是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统一,人与自然和谐。11.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12.循环经济

3、有三大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每一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13.我国水资源所存在的问题,从宏观上看有三:洪水泛滥、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14.据对监测结果分析,造成我国土地荒漠化、沙化并加速扩展的原因有气候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过牧,二是滥伐,三是滥恳,四是滥用水资源。15.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变异及其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它通常包括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的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16.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

4、传信息的总和。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种内或种群之间基因的遗传变异。17.一般来说,生态系统都包括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4种主要组成成分。18.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按照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可划分为三大类群:生产者(自养生物)、消费者(异养生物)和分解者(又称还原者)。19.生态系统可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而分为两大类一级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20.生态系统中一般都有两类食物链,即捕食食物链和碎屑食物链。21.生态系统具有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传递信息。22.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光合作用是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唯一有效途径,能够通过光合作

5、用制造食物分子的植物被称为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23.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生态系统中包含多种多样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24.1983年国务院正式确定农村地区能源建设的方针是:因地制移,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简称十六字方针,以及开发与节约并举的能源建设方针。25.农村能源可分间接能源和直接能源两类。26.沼气是有机物的厌氧发酵产物,是一种混合的可燃性气体。27.沼气发酵是个厌氧生物化学过程,包括水解发酵、产酸和产甲烷三个阶段。但各段实际上不可能截然分开。28.根据沼气池(消化器)的水力滞留期(HRT)、固体滞留期(SRT)和微生物滞

6、留期(MRT)的不同,沼气池可分为常规形、污泥滞流形、附着膜形三大类。29.我国多采用以下四类厌氧消化工艺:塞流式反应器、升流式固体反应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和污泥床滤器。30.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是农业的命脉。水是一种可以更新的自然资源,它可以通过复原更新和不断的循环利用。31.地球表面约有70%被海水覆盖,而淡水只占全球总水量的3%,其中淡水的77.2%以冰帽和冰川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上。32.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可分为天然污深源和人为污深源。33.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按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种类可分为物理性(如热和放射性物质)污染源、化学性(无机物和有机物)污染源、和生物

7、性(如细菌病毒)污染源。34.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按污染源分布和排放特征可分为点污染、面污染和扩散污染源。35.点污染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一般都是集中从排污口排入水体。36.面污染源主要指农田灌溉形成的径流和地面水径流。37.扩散污染源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有毒、有害污染物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污染水体的途径,如酸雨、黑雪等。38.使废水流过固定支承物表面的生物膜,利用生物氧化作用和各相间的物质交换,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生物膜法主要有生物滤池法和生物转盘法。39.污水的排放是不可避免的,对污水的处理技术也不断地发展。根据所采取的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

8、化学法和生物法。40.水中有些无机和有机溶解性杂质,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转化成无害物质,或转化成易于从水中分离的气体或固体,从而达到处理的要求。主要有空气氧化法、氧化处理、臭氧氧化、还原法等。41.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以净化污水。活性污泥法由于具有净化效率很高等优点,所以目前应用最广。42.水的土地处理系统是指在人工调控及系统自我调控的条件下,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一系列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净化过程,使废水的水质得到净化和改善;并通过系统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循环利用,使绿色植物生长繁殖,从而实现废水的资源化、无害化和稳定化的生态系统工程。4

9、3.大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除去水汽和杂质的空气称为干洁空气。44.对流层集中了占大气总质量75%的空气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气,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45.对流层中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天气现象,如雨、雪、霜、雹、云、雾等。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在对流层聚集,大气污染主要也是在这一层发生。46.按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存在状况,大气污染可分为还原型大气污染(煤炭型)和氧化型大气污染(汽车尾气型)。47.按污染源存在形式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48.按污染物的排放形式分为点源、面源和线源。49.按污染物排放空间分为高架源和地面源。50.按污染物排放的时间分为连续源、间断源和瞬时源。51.由于

10、大气中各种迁移转化过程造成的大气污染物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再分布称大气扩散。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因素主要是气象因素和地理因素。52.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能力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风、大气湍流、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53.气污染对农业的危害首先表现在植物生产上。对植物生长危害较大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光化学烟雾。54.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感觉上受到影响,随后在生理上显示出可逆性反应,再进一步就出现急性危害的症状。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55.达到稳定的土壤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即土壤生态系统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56.土壤的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

11、源和人为污染污染源。主要包括污水灌溉、固体废弃物、利用农药、化肥施用、大气沉降物和汽车尾气及燃煤等途径。57.固体废弃物分类方法很多,按组成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58.固体废弃物按形态可分为固体的和泥状等废物;。59.固体废弃物按来源可分为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物和放射性废物。60.固体废弃物按其危害状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弃物。61.从污水处理厂沉淀池排出的污泥叫生污泥,含有挥发性的物质、病原菌、寄生虫、重金属以及某些难分解的有机毒物。62.我国是在80年代初期开始有限地进行资源化,并于80年代中期提出了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作为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63.由于受资金

12、、技术和其它原因使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的发展趋势采用无害化为先导、资源化为目的,进行减量化。64.影响堆肥的因素很多,主要归纳起来有有机质含量;水分;温度;碳氮比;碳磷比;PH值几方面。65.卫生填埋应是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垃圾最终处理方法。66.卫生填埋主要有平面作业法、斜坡作业法和沟填作业法三种填埋。67.农业生态监测,主要是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治理效果进行监测。68.农业环境监测的目的是通过环境监测的耳目、哨兵和尺子直接为农业环境管理服务,提供制定和执行有关法规标准的科学依据和技术监督,为政府的环境决策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69.农业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一样,按管理目的分为常规监测、科研性监测和特

13、种目的监测三种。二、选择题1、农业环境是(C)赖以生存的大气、水源、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与生活环境,包括广大农村、农区、牧区、林区等。A、农田B、大气C、农业生物C、土壤2.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占地球表面的(B)%,陆地占(B)%。A.65 35 B.71 29 C.69 31 D.79 21 3.根据1997年人口、耕地计算,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00m,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C)。A.1/2 B.1/3 C.1/4 D.1/5 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平均每年因干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1/5。正常年份全国灌区年缺水约300亿m,我国因缺水减产粮食造成

14、的经济损失约(A)亿元。A.500 B.600 C.700 D.800 5.用水浪费的现象很普遍,据估计,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要流掉(C)吨水;一个漏水马桶,一个月要漏掉(C)吨水。A.5 18 B.5 20 C.6 20 D.6 18 6.用水效率低下,目前我国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D)%左右,远低于欧洲等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生产同样的粮食,我们比美国多用一倍的水。A.55 B.50 C.45 D.40 7.因为缺水,每年给我国工业造成的损失达(C)亿元,给农业造成的损失达(C)亿元。A.1500 1800 B.1500 2000 C.2000 1500 D.2000 180

15、0 8.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丰度占世界第(C)位,北半球居第1位。A.六B.七C.八D.九9.一般表层(B)cm土壤含盐量00.6%称为盐化土,含盐量0.62.0%或以上的称盐土。A.15 B.20 C.25 D.30 10.下面能构成食物链的(B)A.肉食性鱼类浮游动物草食性鱼类浮游植物B.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草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C.浮游植物草食性鱼类浮游动物肉食性鱼类D.浮游植物肉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浮游动物11.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大小,又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和海洋等),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果园)和人工生态系统(如城市)。下面哪一个是自

16、然生态系统(C)A、农田B、果园C、草原D、城市12.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大小,又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和海洋等),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果园)和人工生态系统(如城市)。下面哪一个是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D)A、森林B、农田C、湖泊D、城市13.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大小,又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和海洋等),半自然半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果园)和人工生态系统(如城市)。下面哪一个是人工生态系统(D)A、农田B、果园C、草原D、城市14.生态系统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入生态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再归还于环境中,此为(C),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A、生态循环B、食物链循环C、物质循环D、能量循环15.(A)主要靠大气供应氧气,在塘底进行厌气分解,污染物仅在表层进行好气性分解。A、厌气氧化塘B、好气氧化塘C、通气氧化塘D、兼性氧化塘16.(B)又称为高效氧化塘,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