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2011高三生物实验题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0958777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破2011高三生物实验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突破2011高三生物实验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突破2011高三生物实验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突破2011高三生物实验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突破2011高三生物实验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破2011高三生物实验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破2011高三生物实验题(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突破 2011 高三生物实验题一、 生物实验的理论和方法(一)生物实验程序生物科学实验的一般程序为: 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观察,提出问题在观察基础上提出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2.提出假说假说也称假设或猜测,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也就是对所提出的问题所做出的参考答案。假说一般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提出假说,即依据发现的事实材料或已知科学原理,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作出预测推断,依据提出的假说,进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结论。如: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的测交”实验的假说是:F 1(Dd)产生配子时,产生含有基因D 和含有基因

2、 d 的两种配子,并且它们的数量相等。而预期是测交结果的后代中高茎与矮茎之比为1:1。3.设计完成实验实验是完成假设和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研究事物变化的一种方法。如孟德尔在验证“对分离现象的解释”这一假设时,便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观察、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取验证性的结果。所以在实验中要记录实验的事实、现象、数据,捕捉、记录由实验变量带来的反应变量。据此论证、说明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实验结论。如果所获取的结果与假设相符,则肯定假设;如果结果与假设不相符,则否定假设;如果结果与假设无关,则无从判断,可另做假设。实验过程必须客观、真实

3、。巩固练习【例 1】 (2005 年春招北京卷)为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设计如下实验: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小麦幼苗 200 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并预期结果。下面是关于实验组或对照组的处理方法和预期结果的几种组合,其中正确的是实验组 对照组 黑暗中培养 在光下培养 生长良好 生长不良A B C D【解析】要验证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 应把光照的 “有”与“无”作为影响实验的惟一变量,其他条件均不变,所以实验组要限制光照这一变量,即 进行黑暗处理,并与 对 照组自然生长状态下(有光照)作对比,由于无光照小麦幼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 实验组生长不良。2【答案】选 B

4、。【例 2】 (2004 全国卷)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C将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大量气泡。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解析】本题考查了几个课本实验的方法、步 骤、条件原理和结果现象。选项 A 因蔗糖溶液浓度变高,不会复原;选项 B 中因蔗糖无还原性而不会出 现砖红色沉淀;选项 C 中因 经沸水处理后过氧化氢酶活性丧失,不会立即出现大量气泡。【答案】选 D。【例 3】 (2004 广东卷)取生长健壮的小

5、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解析】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和有丝分裂过程的观察方法。将根尖放入盐酸中解离时, 细胞就已死亡,所以不可能继续分裂。如果用低倍镜看不到 细胞,可能是光 线太暗、物镜与装片间的距离不合适等原因造成,这时换成高倍镜会仍然看不到细胞。如果视野太暗,应换用大的光圈或用凹面反

6、光 镜。【答案】选 C。【例 4】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环境中也有继续保住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1)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 SO2 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气 孔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气孔密度(个/mm 2) 每个气孔面积(mm 2)甲植物 13.5 218 272乙植物 33.4 162 426丙植物 57.7 136 556该研究说明,植物对 SO2 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_关系,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_关系。在 SO2 污染严重的地

7、区,最好选择表中 _植物为行道树种。(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 SO2 是酸雨(PH5.6) 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除图中特别说明的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 同):实验结果表明, “酸雨” 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 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该实验说明“酸雨”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影响。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 尝试设计实验,探究 2 种不同 pH 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探究的问题:不同 pH 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作出的假设:_。实验步骤(简要叙述):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 3 种并加以分析)

8、:【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植物的气孔密度越大,单个气孔面积越小,对 SO2 的抗性越大。不同的 pH 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的实验是一个探究性实验,应注意 对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及对照组的设立,且 应考虑到实验结果的三种可能:对种子萌发无影响、 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3【答案】 (1)正相关 反相关 甲(2) 不同 pH 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或相同)。用上述实验装置和试剂,采用两种 pH5.6 的“ 酸雨”进行实验,设 置清水对照;在三个花盆中播种同样数量(例如 50 粒)的小麦种子;在相同而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7 天)后,分别统计 3

9、个装置中的种子萌发率。 a如果三个装置中种子萌发率没有差异,那么说 明酸雨对种子萌发率没有影响 b如果三个装置中,pH 越小,种子萌发率越低,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 pH 的减小,抑制作用增大。C如果三个装置中,pH 越小,种子萌发率越高,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随着 pH 的减小,促 进作用增大。(二)生物实验的基本步骤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实验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确定课题,明确目的原理做什么实验;解决什么问题;依据什么原理。2.提出假设提出初步假定,并对可见现象提出一种可检测的解释,具体为:不不不不例如,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的测交实验假设是:“F 1(Dd)产生

10、配子时,产生含有基因 D 和基因 d 的两种配子,并且它们的数目相等” 。3.作出实验预期在检测实验假设前,先提出实验预期结果(一个假定的结果),若预期结果没有实现,说明假设不成立;若预期结果实现,则假设成立。4.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和提出的假设,确定实验基本思路,确定选材、装置及实验对照等,设计实验的具体方法步骤,并按设计的方案进行操作。5.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收集数据客观如实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并通过一定方式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6.分析作结对记录的数据(包括现象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出一般概括性判断,并用文字、表格、绘图等形式作出简明的总结。7.推论根据实验事实进行推理

11、得出结论。 8.交流4写出实验报告。指导性练习:一、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题)1在适宜时期取材,能观察到植物细胞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的实验材料是A根尖 B茎尖 C花药 D种子2检验苹果中是否有还原性糖,可选用的试剂是A碘液 B苏丹染液 C双缩脲试剂 D斐林试剂3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 4 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4当新鲜的洋葱表皮细胞在 a 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并且原生质体不再继续收缩,对该洋葱表皮细胞进行下

12、面处理可能使其复原的是A转入 0. 5a 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B转入 1a 浓度的蔗糖溶液中C转入 2a 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D转入 4a 浓度的蔗糖溶液中5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下发现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以观察到,则异物可能存在于A物镜上 B目镜上 C实验材料上 D反光镜上6通过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结果在滤纸条上出现四条色素带,从上而下依次是A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 B胡萝卜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叶黄素C叶绿素 b、叶绿素 a、叶黄素、胡萝卜素D叶黄素、叶绿素 a、叶绿素 b、胡萝卜素7在下列实验中,必须始终用活细胞做材料的实验

13、是A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D利用永久装片观察 C4 植物的叶片结构8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可看到A细胞质围绕着液泡运动 B细胞质围绕着叶绿体运动C细胞质围绕着线粒体运动 D细胞质围绕着细胞核运动9将四株长势相似、具有顶芽的健壮植株,分别进行下述处理,其中有利于侧芽发育成枝条的处理方式是A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琼脂小块B去顶芽后,在断口上放一富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C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含低浓度生长素的琼脂D不去顶芽,在侧芽上涂以琼脂10细菌培养基应在 120压力锅中灭菌。如果只是在 100的温度下将细菌培养基灭菌,以下哪一种

14、生物仍会存活A大肠杆菌 B青霉菌 C枯草芽孢杆菌 D沙门氏菌二、简答题1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 ,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和解释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一)实验材料和用具:5正常实验小白鼠 2 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班氏糖定性试剂,注射器,试管,烧杯等。(二)实验步骤:(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 1 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三)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 。2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 10m、5

15、00m、1000m 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 500m、1000m 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 10m 处。(2)实验对照:生长于 m 处的野菊。(3)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 10m 处野菊株高。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 10m 处野菊株高。假设三 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 10m 处野菊株高 。3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 A、B、C 三种类型的草原地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