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统计改革持续发展的建议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0953334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统计改革持续发展的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对统计改革持续发展的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对统计改革持续发展的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对统计改革持续发展的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对统计改革持续发展的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统计改革持续发展的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统计改革持续发展的建议(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统计改革持续发展的建议建国来,我国统计事业迅速健康发展,欣欣向荣。统计机构逐步完善、统计队伍逐渐壮大、统计制度不断创新、统计文化日益丰富。统计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统计改革的主要亮点是:统计管理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统计工作运作由政府统计机构独家经营式转变为横向和纵向交叉立体式多元化经营;统计核算、制度由物质产品核算体系转变为与国际接轨的核算体系;统计报表制度由按专业各自为政转变为按集中统一的“一套表” ;统计调查方法由定期报表主体型转变为多种调查方式并举;统计计算手段由原始的手工操作转变为现代化的计算机操作;统计功能由传统的服务型转变为发挥信息、咨询、监督整体功能;统计保障体系由人治转

2、变为法治等等。所有这些变革,都是中国统计事业具有历史意义的质的飞跃。本文拟从我国统计工作现状,特别是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和问题、统计改革方向及对统计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等问题进行阐述。一、统计发展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已迫在眉睫统计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统计生存发展环境欠优;二是统计内部管理欠佳,也就是说统计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都需改善。其突出表现是:1、统计改革的滞后必然带来统计工作某些环节的被动局面。社会经济现象是统计的对象,而社会经济改革一般先于统计改革,往往是统计对象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变了,而统计的工作方式还没跟上。造成多而全的事后统计多

3、,紧跟社会经济发展脉搏的事中统计、事前预测太少;统计成果成为档案资料的多,被当地领导和社会公众关注的反映社会热点的问题太少;强调对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搞好服务的多,对基层提供服务的少;统计关门搞改革的多,深入社会同步改革的少。2、重复统计和多头出口,造成统计资源的极大浪费,有时还产生莫大的烦恼。现行统计工作运行制是实行双轨制,即政府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同时存在、同时进行某些经济指标的统计、同时向社会发布。重复劳动不但造成统计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因数据收集渠道不同、指标口径不尽一致,部门统计一般又出口快、指标高,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重叠,一遇到扯皮问题时,政府统计一般处于劣势。如工业总产值与乡镇

4、企业局的数据,猪、鱼、禽产量与畜牧水产局的数据,农业统计中粮、棉、油产量与农业局的数据,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业经营管理局的数据,工业总产值、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与经委的数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发改委、建委的投资项目计划数据,耕地面积与国土局的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与财委的数据,甚至是政府统计机构内部的定期报表与普查数据,经常是被地方党政领导各取所需,强调发展经济时,拿出高指标作令箭,强调灾情、贫困时拿出低指标作大棒。当统计部门申请要统计经费时,领导以拿出不一致的数据作挡箭牌。3、统计产品质量约束机制不健全,影响统计信息可信度的进一步提高。我国于 1984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

5、和国统计法 ,湖南省还颁布了湖南统计管理条例 ,这是保证统计工作正常运作,统计数据真实可靠的“尚方宝剑” 。多年来在统计执法和统计普法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社会上反映统计法是软法,对统计违法查处是罚钱不罚人。当前干扰统计数据实事求是的违规现象可归纳为5 个主要方面的表现:一是执行党中央关于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的政策方针不深入,地方片面追求政绩,强行责令下级搞高指标;二是繁多的达标、考核、竞赛、排位活动,互相攀比,水涨船高;三是有专业收费职能的部门,按统计数据收取各项费款,缴款单位考虑小团体利益,报各取所需的统计数据;四是统计部门的基层统计人员力量簿弱,有的乡镇、规模以下企业没有固定统计

6、人员,无经费保证,无法开展正常的统计活动,导致源头数据失实;五是统计部门抗干扰能力弱,不能有效的对内外进行及时的、全方位的管理,使一些习惯于抗虚报浮夸、说假话的人有机可乘。要强化统计法的可操作性和威慑力,切实维护统计执法的严肃性,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信。4、部分统计报表多而乱,一些统计指标繁且杂,造成这部分统计信息的实用性不强。统计报表和统计指标多杂乱是一个老话题了,通过多年的统计改革已经理顺了和精简了相当大一部分报表指标,但至今政府统计部门报表“大而全” 、 “小而全”的现象仍然存在。这样既增加了统计工作的难度和成本,也影响了统计向社会公众的普及工作,不利于提高统计的知名度。如工业专业的规模以

7、上独立核算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报表中,多、细、全的统计指标大多属于部门、单位财务账的指标,财务指标解释与统计口径不大一致,统计人员从会计人员那里“拿来”上报,这种不好实行质量控制的重复劳动,不但可用性不大,还经常在统计执法时因口径问题扯皮不休。 城市基本情况表资料主要来源于政府统计部门各专业统计,其次是各业务主管部门和单位系统内的数据,报表资料收集工作量很大,一些指标解释欠科学,有的是内部专业报表的重复,有的因业务主管部门的原因,不是全社会和一贯性的统计口径,有的因单位统计人员不稳定导致年度数据波动很大,这种报表的大多数据是长期无人问津,可大量精简。5、事权和财权不对等,常常使统计部门处于两难境地

8、。目前,统计部门存在一种统计数据和信息主要是上面要,工作任务由下级承担,经费大头由地方财政出的事权和财政不对等的现象。如各次全国性的普查数据资料是国家制定政策不可缺少的依据资料,越往下延伸,其利用价值就越小,地市级以下没有制定法规政策的权力,只有执行权。大量的普查任务和责任由基层统计人员承担,而国家往往只解决普查正表的印刷费和少许计算机配备的经费,绝大部分经费由地方财政拿。至于全国性快速调查、专项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就更没有经费保证了,有的时候给一点奖金,有的时候是分文不给。国家这种对下给事权,不给财权的做法,直接导致地方统计人员陷入工作出大力、要钱受大气的两难境地,也一定程度影响了统计事

9、业的发展。二、探索统计持续发展之路鉴于上述分析,笔者对我国统计改革的环境建设、发展目标、统计体制与统计制度方法配套发展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1、政府统计机构的设置应是“三驾马车齐驱” 。统计部门深层次改革要从改革统计体制入手,以社会大统计为立足点,有步骤统筹进行。我国的统计工作不能由政府统计机构一手包办,搞“孤军奋战” ,要有社会大统计思维,设置具有条块架构清晰、工作任务明确、运作路径简捷科学等特征的统计网络。我国统计机构管理运行模式可分三大块:即统计管理机构、统计工作机构和统计执法稽查机构。统计管理机构: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要大力加强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这正是我们以往一直被忽视的问题。政府统计局要

10、有专门的内设机构除从事统计科学发展研究、统计目标战略研究和部署、实行统计制度和方法设计管理外,更重要的是要像工商、税务部门一样,把境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法人单位,纳入统计法制管理渠道,通过统计登记产生基本单位名录库,即取得法人单位统计“身份证” 。要形成法律条文,由统计、工商、税务、财政、物价、卫生、防疫、城管等职能管理部门共同协调进行发动、摸底、登记、办证、监管、年审和名录库更新工作,资源共享,没有取得统计登记证的,各环节都要依法进行处罚。统计登记和普查登记的法人单位互相补充,形成统计标准名录库,作为各项抽样调查的抽样框和经常性统计的依据,成为国家制定经济政策、进行国民经济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

11、。统计工作机构:是统计部门生产数据的“工厂” ,由政府统计机构、部门统计和民间统计共同组成。按照整体、协力、互补、共享的合作原则,实现各专业统计归口管理,有主管部门的由主管部门统计,政府统计机构不再统计了。政府统计机构主要承担国民经济核算统计,各项抽样调查,各次普查,主要数据汇集、处理和发布,管理、收集和审核部门统计数据,及暂无主管部门的数据统计的组织工作等任务。由国家统计局组建的农调、企调、城调三支抽样调查队及普查机构,均应下放由各级政府统计局统一管理,共同承担辖区内的统计调查任务。统计执法稽查机构:是为统计工作正常运行及统计数据真实可靠保驾护航的执法机构。统计执法机构除以往经常性开展的统计

12、普法和稽查执法工作外,还要重点查处无统计登记证的法人经营单位。对统计违法的查处,可以按下管一级的原则,集中精力抓大案、欠拖不决的疑难案,提高办案结案率,对因统计违法造成重大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要同时追究责任人和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以增强法律的威慑力。2、统计报表制度和统计管理的改革,应着眼于“抓大放小” 。国家统计局于 2002 年印发了国家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三年滚动计划 ,对统计改革既有适时滚动规划,又描绘出中长期发展目标。统计的正确定位决定统计部门要集中精力抓大事,参与渗透到指导国民经济科学调控、协调运行工作中去。要从长期束缚统计人员的繁琐的报表任务及重复统计的无效劳动中极大地解脱出来。笔者

13、认为统计报表制度方法改革的深入发展,从目前看要大量削减作用不大的、过时的统计报表和统计指标,减少定期报表调查频率;从长期发展目标看,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只抓带宏观性的统计调查工作,从抓宏观、带中观、放微观的抄作过程中,谋求社会效益与行业发展的自身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建议政府统计机构用主要精力做好国民经济核算,能适用一年以上,甚至适用十年的各项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问卷调查、民意测验等多种方式的统计调查,广泛采集社会经济信息,深入进行经济预警、发展趋势预测、经济景气度测算,大力开展前瞻性统计工作。现在的各项专业报表,逐步过渡到由部门统计、企业统计、民间统计负责,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资料共同形成完整

14、的社会经济信息。统计部门要尽量多的承接一些企业、集团、行业、组织所委托的经营性调查任务,增加社会影响力和本行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在商品经济社会的自我生存能力及国际竞争力。3、统计报表、指标的设置应删繁就简。因我国的统计没有进行成本计算,导致部分统计产品的实用性不强,统计与其所依赖的社会平台变化结合不紧,适销对路的统计产品和各级领导迫切需要的信息,统计部门是经常拿不出。如综合实力评估指标体系、资源环境指标体系、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化指标体系、新技术产业指标体系、人才资源指标体系、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信息产业指标体系、经济景气度指标体系、经济预警及趋势预测指标体系、绿色 GDP

15、 指标体系等,都是当前我国统计领域的弱势项目,有的甚至是缺项。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要以适销对路和追求最大投入产出率为目的开展工作,并调动全社会办统计的积极性,规范社会统计行为,对现有统计报表和统计指标,除保留一些符合国际国内需求的内容外,可大量删除那些已经过时的、内容重叠的和利用率不高的累赘部分。建议对统计报表和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策划标准要达到官方统计、部门统计和民间统计,进行整体设计、合理分工、科学调度、优化管理的要求,真正做到不重、不漏、不扯皮,既保持主要指标历史的连贯性,又要有对社会发展科学预期的前瞻性。4、中国特色不应保留特色统计,要进一步加快与国际统计接轨的步伐。我国将于 XX 年进一步

16、开放国际化市场,完全加入全球化经济循环圈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我国统计要在过去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率先进入与国际统计接轨的“磨合期” ,快速实现国际一体化,引领我国其他社会经济信息部门的全球化。我国统计发展的一个紧迫任务是要在一定期限内实现数据层面、数据开放、公众程度、数据的诚信度及数据素质四个方面完全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订立的发布数据特别准则的要求,实现 GDDS 向 SDDS 的快速过渡。这样才能保证与国际信息资源的共享,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服务。5、狠抓人才战略,对内形成学习型机关,对外引入竞争机制。统计学包涵多学科理论知识,需要一大批有丰富理论知识、精通相关法律法规、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高水平的现代化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去经营。我国目前统计队伍、特别是基层统计队伍的状况是: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水平趋于“老化” ,工作方式陈旧,创新精神不强,不能很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形势的需要。提高统计队伍人员素质是国际大势所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