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我市农村公路养护质量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0938581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我市农村公路养护质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如何提高我市农村公路养护质量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如何提高我市农村公路养护质量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如何提高我市农村公路养护质量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如何提高我市农村公路养护质量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我市农村公路养护质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我市农村公路养护质量(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我市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是沟通农村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特别是实施东巴凤三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XX-XX 年全市通乡油路和通达工程以及都安大化两县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以来,我市农村公路得到飞速发展,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使我市农村交通面貌发生历史性深刻变化,群众称赞“路通车通民心通, 三个代表在交通” ,农村公路工程切切实实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称道的“民心工程” 。但是,公路“三分建,七分养” ,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将是下一步工作的主题。公路验收通车后,农村公路的养护机制、资金的筹措、路权路产的维护、如何开展日常

2、养护等等问题,都亟待公路管理部门去探索和解决。为此,笔者通过对我市实际情况的了解并结合实际,对目前建成的农村公路在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我市农村公路养护水平,谈谈个人的浅见:一、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基本情况至 XX 年底,我市农村公路在养总里程为 4272 公里。其中主干道条公里,县道条公里,乡道条公里;二级公路公里,三级公路公里,四级公路公里。通过几年的建设,我市农村公路飞速发展,不仅大大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而且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是,如何巩固这来之不易成果?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是下一步工作的主题。如果辛辛苦苦修建起来的农村公路几年就坏了,那民心工程就变了质。但是,由于受

3、资金限制,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目前处于无人养护、无人管理、水毁工程得不到及时修复状态,导致了只建不管,重建轻养,公路损坏严重,逐步形成了新的“行路难”局面。二、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管理养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投入不足、养护质量不高等问题直接影响农村公路正常使用、行车安全和长远发展。农村公路的现状先天不足,存在“五低” 。一是养护水平低。由于各县公路管养措施不健全,管养机制建设滞后,致使大多数农村公路要么修而不养,要么养也应付,重建轻养,忽略了农村公路养护的重要性,从而造成了农村公路“有人建,无人养”的局面,结果“小

4、洞不补,大洞吃苦” ,一旦公路产生了病害就会迅速发展起来,缩短了公路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公路的使用价值,这样的事例在农村公路中可谓是“屡见不鲜”了。二是路面等级低,路面状况差。全市除通乡公路为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外,大部分农村公路为砂石路面,加上多年的水毁冲刷,大多已无路面。三是通行能力低。许多农村公路晴通雨阻,有的晴天也只能勉强通行,加之路权不明,沿路农户随意侵占公路用地、取土、采石、堆物,致使修通的公路又无法通行。四是路网层次低。农村公路在建设中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加之农民大局意识不强,村与村之间路难通路难连现象普遍存在,出现了许多“断头路” 、 “绕道路” ,影响路网的完整性,制约着农村

5、公路整体功能的发挥。五是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受到建设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作为“通达”工程建成的农村公路普遍性地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薄弱的缺陷。如我市近几年完成的“通达”路都是标准很低的准四级公路,特别是山岭重丘区的农村公路,因没有更多的资金来完善边坡、挡墙等公路配套设施,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挡墙倒塌等险情,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短缺养护资金匮乏是农村公路养护的一大难题,虽然“十一五”期间国家拨付了大量养护资金,但由于农村公路量大面广,还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加上我市又是“老、少、偏、山、穷”地区,财政困难,农民收入低,只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6、,如果再筹集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就显得力不从心。七大难题阻碍农村公路的养护发展一是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管理难。根据公路管理部门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工程技术力量和养护管理力量,目前只能基本满足主要干线公路,而无力再来兼顾农村公路的管理工作,因为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过于分散,而且进去后往往是条“死胡同” ,需原路返回,增加了巡查和管理的里程和难度。同时,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延伸,侵占、损坏公路的行为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以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根本不可能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管理。二是政策配套难。农村公路基本上依靠民力修建养护,没有统一的实施管理办法,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

7、中央又取消了“两工” ,完全靠自愿,没有刚性的措施,实施起来弹性很大。三是思想统一难。占绝大多数的农民想修好养好公路,但由于农民居住分散,不能满足均衡享受,在公路修建和养护中难以形成一致性。四是资金筹集难。上级补助资金有限,农民筹资难度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根本没有保障。五是劳动力组织难。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逐年递增,力量分散,难以做到“谁享受,谁出力” 。六是技术标准难。农村公路养护既缺乏统一指挥,又难以组织专业队伍,大多是以户分散养护,只管完成任务,不管质量,草草了事,很难达到技术标准。七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难。农村公路养护既无标准,也无目标任务,怎么管,谁来管?无章可循,导致

8、了可养可不养,长期无人管理的局面。农村公路建设与管护脱位。根据公路法规定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体系,明确了管理养护主体。然而一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农村公路管护是交通主管部门的事,与已无关。一部分基层干部重建轻养,认为修路是抓发展,办实事,树政绩,而养护公路难度大,政绩又不明显,又没有纳入目标考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过且过。农村公路路政管理难一是群众思想意识差。近几年来,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快,在公路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建到哪里,房屋和集市贸易就跟到那里,那里的经济就得到振兴,但同时也给路政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是沿线群众思想意识不到位,随

9、意侵占公路及公路用地修建临时性或永久性的建筑物、构筑物,在公路上和公路用地红线范围内乱摆摊设点、乱堆乱放、乱挖乱填,以及蚕食路基,损坏公路设施,对公路绿化乱砍滥伐等现象非常严重,这给路政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二是路政宣传不到位,群众意识差。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路况质量及通行条件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随着“十一五”国家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扶持力度,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快速推进,农村公路里程持续增长。然而,农村公路沿线的群众对爱路护路的意识还很淡薄,在公路上超限运输、挖沟引水、堆积杂物、违章建筑、乱竖电杆、乱砍路树、摆摊设点等现象时有发生,加上经费不足等原因,路政

10、宣传力度不够,群众思想素质低,没有得到提高,也给路政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三是经费不足、装备落后,给路政管理工作带来难题。农村公路具有线长、面广、点多、管理分散等特点,路政管理工作的主要场所是在公路上,管理的内容是保护路产、维护路权,管理的对象是与公路相关的组织和个人。因此,就路政管理工作的性质来说,必须配备一定的装备和必要的活动经费,这是搞好路政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和物质保障。目前,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经费严重不足,装备落后现象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路政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贫困地区用于路政管理的经费,更是非常微薄,没有专项资金,有的地方也没有专用车辆,要到各条线路巡查,只能是借用其他部门的车辆

11、,这给路政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现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存在很大的弊端从总体上看,当前公路管理体制中的主要弊端是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竞争机制。公路管理体制深层次的矛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日益暴露,具体表现在:目前,我国的公路管理机构,既代表政府担负着公路管理的行政职能,同时又承担着公路养护、施工、设计等生产任务,是政、事、企合一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弊端是生产按计划安排,经费按人头划拨,大锅饭、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十分严重,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比较淡薄。特别是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种厂、站、库和设计、施工、养护等生产性单位,都依附于各级公路管理机构,

12、长期依靠吃养路费过日子。这不仅影响了公路的管理,也影响了生产单位的积极性。1、人浮于事,效益低下。近年来,各地由于重复设置机构,扩充人员,特别是由于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工资福利基本有保障,加之大锅饭的体制,使公路系统的人员急剧增加。且有工不出或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比较普遍,生产效率低下再加上农村公路项目分散,不受重视,因此,长期处于无养护状态,服务质量低下。2、公路养护部门即道班形同虚设。农村道路处于一种无人管养状态,造成了农村公路的提前破坏,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使用及当地农民修路的积极性,给农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3、缺乏专业的养护技术队伍及高效率的机械养护设施。基层养护部门没有相应的高素质的养护

13、技术人员,道班工人仅仅了解砂石路面的养护,对于沥青类、水泥类路面的常见病害不能处治,甚至连养护材料也不具备。这种情况与现有农村公路养护的需求极不相称。近年来,农村公路的路面等级在逐步提高,油路、水泥路越来越多,急需与之相匹配的养护技术人才及设施。三、提高农村公路管护水平的措施为了使农民奔向小康社会的农村公路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针对农村公路的现状:技术标准低、养护水平低、通行能力低、养护资金短缺、配套政策难、劳动力组织难、养护管理难等问题,笔者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浅谈一下问题解决的方法。加强领导,努力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的实效性要使农村公路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各级党政

14、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是关键。各级党政要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领导班子,纳入重点工作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常抓不懈;交通主管部门要组建农村公路养护专业队伍,负责做好农村公路养护计划,加强对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指导。交通主管部门为具体业务指导和执法管理部门。在领导和指导农村公路养护时要做到“四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搞好农村公路养护是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养护公路人人有责,农民是农村公路养护的主人;让基层干部充分认识到搞好农村公路养护就是为人民办实事的具体表现,上下齐心协力才能掀起农村公路养护的高潮。二是工作力度到位。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确定目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

15、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三是措施到位。做到年初有计划、有部署,定期检查督促,年终有量化考核。四是奖惩到位。把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作为重点工作目标,严格进行量化考核。创新机制,努力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的可行性要破解农村公路养护难题,提升养护水平,XX 档次,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转变工作作风,扑下身子抓落实;就要敢于吃苦,敢于碰硬,敢于冒风险,努力创新观念、机制和工作方法。一是要充分依靠民力,坚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农村公路养护,农民是主体,如何组织好广大农民,拧成一股绳,形成共识是搞好农村公路养护的关键。因此,要尽快研究制定农村公路养护的“一事一议”实施办法,做到有章

16、可循,有法可依,运作有序。二是多方筹资,广辟筹资途径,解决“无米之炊”这一突出矛盾。交通主管部门要广辟路径,努力争取上级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支持;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向社会募集资金;各县财政应适当注入补助资金,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监督资金落实到位。配套政策,理顺关系,明确责任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根据公路法规定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 ,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县境公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原则,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养护管理体系,来保障农村公路的各项养护管理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其一是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让农民成为农村公路管护的主体。长期以来,农村公路的发展一直是交通主管部门负主要责任,而农民常抱着“等、靠、要”的思想观念。随着“通达” 、 “通畅”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对农村公路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出资出力,成了建设主力军。农民是农村公路的直接受益者,将农民摆到农村公路建、养、管的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