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职工家乡换新颜庆祝新中国60年优秀征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0912613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企职工家乡换新颜庆祝新中国60年优秀征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企职工家乡换新颜庆祝新中国60年优秀征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企职工家乡换新颜庆祝新中国60年优秀征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企职工家乡换新颜庆祝新中国60年优秀征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企职工家乡换新颜庆祝新中国60年优秀征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企职工家乡换新颜庆祝新中国60年优秀征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企职工家乡换新颜庆祝新中国60年优秀征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企职工家乡换新颜庆祝祖国 60 年优秀征文建国 60 年*城乡变化大对于养育自己三十载的故乡,不论现在她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千里之外,对于故乡*的乡音、*的风土人情,我有着复杂而又真实的情感,这一切,对于如今早已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显得更是尤为真切。儿时的故乡发展的很慢,曾经*这座小城显得那么陈旧。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城里和农村都发生巨大变化。以前一条条狭窄的碎石路横穿整个*。而现在宽敞平整的柏油马路一条条的建了起来,车来车往非常方便;高速公路早已建成,通往烟台、XX、济南都非常便捷。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也不超过 5 层,甚至还有很多旧社会的老房子。而现在高楼一幢幢的拔地而起,十

2、几二十多层的高楼随处可见,连五星级酒店建国大饭店也已经建成。以前大家住的都是老房子,昏暗简陋。而现在一个个崭新明亮的小区建了起来,一栋栋宽敞舒适的楼房拔地而起,大家的住房环境越来越好。*的夜晚更加迷人。新威路上的莲花灯盛开怒放,世昌大道上的豪华挑灯婀娜多姿。以前交通也非常的落后,公交班次少间隔时间长,想从*这边到那边广大市民大多采用步行或骑自行车,而现在市内公交达数百条,市民出行非常方便。以前去 XX、济南等地的客车非常的少,而现在基本都是 20 分钟一班,大家去大城市更方便了。以前要买些好看的衣服,时尚的电器,都得赶到 XX 或烟台去采购。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卖店开了起来,许多连锁店也进驻进来

3、了。以前只有少数的一些大型国营企业在苦苦支撑故乡的经济。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合资企业、外资企业来这里发展,故乡的经济也不断的腾飞。以前逢年过节各家各户通常在家自己做菜。而现在越来越的家庭从家中走出,走向饭店,人民的生活水平飞快提高。30 年前,改革开放首先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拉开序幕弹指一挥间,30 年过去了,我们*的农村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穿:从粗布衣到名牌服装数年前的农村人穿着以灰、土、黑三色为主,布料大多是自家织的老粗布,偶尔有人穿件“涤卡”之类的衣服,大多会引来同龄人羡慕的目光。再说那时候一件衣服从新到旧,常常是这个穿过那个穿,穿到衣服破烂不堪,也舍不得扔掉。如今,记忆中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

4、复返了。以前农村大部分人都穷,哪有钱来打扮啊。如今,我们*农民朋友也能跟城里人一样打工挣钱,为啥不把自己打扮得精神一点呢。虽然他们平时生活挺节俭的,但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对穿着也讲究起来。平时,他们穿的一二百元的休闲服经常更新。穿在身上衣服显得更加精神。平时,大家也乐意穿一些样式时尚的休闲服。在家时,很多人也讲究得穿上了睡衣、睡袍。至于脚上穿的鞋子花样更是层出不穷,价钱也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年轻的姑娘、媳妇们也讲究穿名牌、赶时尚,衣服五颜六色,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行:从步行到坐小轿车过去在农村有这么一句顺口溜:“雨天似胶,晴天如刀,走路闪腰,骑车摔跤。 ”如今*农民的出行条件有什么变化呢?

5、王大叔对我说:“现在俺村农民的年货大部分都是在镇上超市买的。这不,俺刚去了一趟,一来一回还不到一个小时!”如今,农村生活最大的变化就是村里修了柏油路,通了公交车,就连田间地头都修了柏油路,出行真是太方便了。出行变化完全可以见证新农村的新生活。以前他们村的农民出门需要步行 8 公里的土路,才能坐上去城里的客车,2002 年,随着柏油路的全线竣工通车,公交车通到了村口,该村农民和沿线的 2 万多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行路难时代,享受到了交通快速发展的成果。扁担、马车、自行车、摩托车都曾经是他们的交通工具。村里的老人更是记忆犹新, “在通柏油路之前,俺先是靠两条腿步行,出门前大包小包全都

6、用扁担挑在肩上,去一趟市里要花 2 个多小时。后来买了自行车、摩托车,但由于是胶泥路,坑坑洼洼还不算,遇上下雨天那就倒霉了。有一回,8 公里土泥路俺走了将近 2 个小时。”现在,咱农民真是太幸福了,公交车 15 分钟一趟,既经济又安全,俺现在进城连摩托车都不骑了。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更是时髦,俺村已经有几户拥有了小轿车。吃:从红薯到海鲜“民以食为天” ,咱老百姓对吃看得最重,特别是这大过年的,是咱老百姓餐桌上最丰盛的时候,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老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除过去过春节老百姓最爱购买的大鱼大肉等食品外,又悄悄地增加了许多清淡、营养的“原生态”食品。从昔日“红薯片、红

7、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到“白馍夹肉片、肘子带扣碗,大鱼大肉弄一桌”再到现在不少城镇居民、农民朋友过春节连饺子馅、扣碗都到超市购买,上年纪的老人都说,现在过年“吃”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在张村、羊亭的集市上,我看到商品琳琅满目,过去大人小孩都急着过年,就是为了能改善改善生活,能吃一顿饺子。现在天天都能吃上饺子,好东西太多了,过年还发愁吃啥好呢?多买些虾,过年最好能多吃海鲜。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肚里的油水多,肉吃不下去了,蔬菜倒是挺受欢迎。再说现在的超市都开到了家门口,缺啥随时都可以买到。 ”羊亭附近的一家超市里看到,各类商品一应俱全。用:从一无所有到样样俱全30 年前,刚刚结婚的羊亭村民孙老

8、汉,家中可谓空空如也,除了一张木床、一张木桌和一个自己做的木衣柜外几乎没有什么家具;30 年后,他家不仅有了彩电、席梦思,还装上了空调,用上了冰箱。 “现在俺的生活幸福着呢。 ”站在自家的楼房前,55 岁的孙老汉笑着告诉我, “改革开放让俺农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1993 年,孙老汉在家中装了一部固定电话,联系方便多了。几年后,他又买了一部手机。 “第一部手机花了 1000多元,2002 年买的第二部手机 2300 元,如今用的手机已经是第五个了。 ”孙老汉拿着他的三星牌手机笑着告诉记者,“有了手机,与外界联系更方便了。我在 XX 年开的饭店也生意红火,一些客户要来吃饭、订桌什么的,打我手机

9、就搞定了。 ”提起家中的电视机,孙老汉更是笑得合不拢嘴。他拉着我到一楼客厅及楼上的两个卧室观看。 “你家竟有 3 台彩电?”我问他。 “是啊,孩子们住楼上,房间里每人一台。”1985 年,孙老汉通过关系买了一台孔雀牌黑白电视机。“好像是 14 英寸的。 ”孙老汉说, “就这,在全村也是较少的。 ”随着家中收入越来越多,孙老汉家的电视机由黑白的换成了彩色的,也越换越大。 “1992 年,俺家买了一台日本产的彩电,是 21 英寸的;1996 年,俺又买了一台 25 英寸的,花了近 3000 元;去年,俺家又添了一台 29 英寸的等离子彩电。 ”孙老汉说。 “电视机越大,看着越舒服。 ”孙老汉的爱人

10、在一旁笑着说。除了家中传统的电器外,孙老汉家还用上了冰箱和空调。 “以前,村里有人说我买这些东西是奢侈品,有彩电看就行了,但是现在村民买这两大件的也越来越多了。 ”住:从破瓦房到小洋楼港西村是滩区,那时老百姓完全是靠天吃饭,田间没有打一口井,遇上天旱,庄稼收成就没了保证。因为穷,农民只能住在破瓦房里。那是很久以前用土坯和砖垒起的房子,现在农民赶上农村好政策,纷纷发家致富,住上了楼房和小洋楼。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了,室内宽敞明亮,整洁舒适。玩:从喝酒打牌到文明娱乐这几年可谓是农村变化最大最快的几年。每年临近春节,羊亭镇广大群众兴高采烈,用不同方式表达着心中的喜悦。盘鼓声、腰鼓声,声声入耳;舞狮子、划

11、旱船,眼花缭乱。由 100 多人组成的文艺队伍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尽情挥洒着胸中豪情。在文艺队伍中,有一支腰鼓队,队中 20 多位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穿着崭新的队服,提着五颜六色的花篮,敲起开心的腰鼓。现在生活好了,心情自然也好了,我们这些老年人聚在一起成立了腰鼓队,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大西庄村村民吃完饭后来到村中央的健身器材旁。他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踢腿,有的在翻筋斗玩得不亦乐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激动地告诉我:“村民们自从有了健身的地方,就连俺这百余岁的老头儿也闲不住,每天吃过饭就来锻炼,没想到还真有用,通过锻炼,俺这10 多年的高血压也治好了。 ”这位老大爷说,过去村里每逢春节

12、,大家伙不是喝酒就是打牌,风气很坏。去年,村委会拿出几万块钱帮村里买来健身器材,村民们有了玩的地方,喝闲酒、打麻将、吵架的陋习消失了,这真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呀。现在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城乡,甚至引来不少 XX、大连等外来人士来此购房投资、养老,*也努力的建设着自己的旅游资源,如*刘公岛甲午战争博物馆、环翠楼公园、*海上公园、国际海水浴场、赤山风景区、成山头风景区等,都是*著名的旅游景观。先后获得国家第一个卫生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先进文明城市、 “国家环保模范城”等称号,并成功举办了“国际人居节” ,*的美丽已让世人公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的巨变还能给世人更多的惊喜,也真心希望大家能来我们*做客、游玩、投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