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秭归县农村饮水安全的调查与思考(李艳)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0853898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对秭归县农村饮水安全的调查与思考(李艳)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对秭归县农村饮水安全的调查与思考(李艳)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对秭归县农村饮水安全的调查与思考(李艳)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对秭归县农村饮水安全的调查与思考(李艳)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对秭归县农村饮水安全的调查与思考(李艳)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对秭归县农村饮水安全的调查与思考(李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对秭归县农村饮水安全的调查与思考(李艳)(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对秭归县农村饮水安全的调查与思考(李艳)#TRS_AUTOADD_1231293995000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31293995000P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31293995000TD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

2、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31293995000DIV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TRS_AUTOADD_1231293995000LIMARGIN-TOP:0px;FONT-SIZE:12pt;MARGIN-BOTTOM:0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JSON-: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

3、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

4、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农村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事关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它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笔者对我县农村饮水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的分析研究,提出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对策和措施。一、秭归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形成的原因农村饮水安全现状秭归县现有 7 镇 5 乡共 12 个乡镇,7 个居委会,20

5、2个行政村,总人口 395922 人,其中农村人口 325100 人,总面积为 2427 平方公里。XX 年底调查统计数据表明:秭归县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人口数为 84342 人,不安全人口 240758 人。饮水水质不达标共计 61184 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18.8%,饮水水质不达标人数占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数的 25.4%。其中:饮用未经类及超类地表水 28798 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的 8.8%,占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数的11.9%。主要分布在归州镇、梅家河乡、周坪乡境内。饮用细菌指标超标严重、未经处理的地表水 32386 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的 9.9%,占全县农村饮水不

6、安全总人数的 13.4%。主要分布在茅坪镇、水田坝乡、两河口镇、郭家坝镇、杨林桥镇境内。生活用水量不达标人数为 51808 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 15.9%,占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数的 21.5%。农村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人数为 66953 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 18.3%,占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数的 27.8%。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农村人口为 60813 人,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 16.6%,占全县农村饮水不安全总人数的 25.3%。主要分布在茅坪镇、水田坝乡、两河口镇、郭家坝镇、杨林桥镇、周坪乡、沙镇溪、磨坪乡、泄滩乡境内。饮水不安全形成的原因1、过度施用化肥、农药而导致的农业“面源污

7、染”是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原因,这些区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和人畜粪尿排放而造成的,水体中氮磷污染物三分之一来自农业面源污染。2、思想观念落后,因受长期缺水煎熬,认为有水吃足矣,不讲卫生,不谈安全。3、供水工程无沉淀、过滤、消毒等水处理净化设施,即使有净化设施,但受制水成本因素影响,净化设施未能运用,形同虚设。4、旱灾频繁,水源保证率低,尤其是半高山以上的部分村组在干旱时期用水贵如油,人用过的水,澄清再洗衣,洗过菜的水,用来喂牛,一水多用。二、对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的思考与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让广大农村群众走平坦路,上卫生厕,喝干净水,住安全房。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群众对饮水

8、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水喝,而且要喝方便、干净、安全的自来水。保证农村引水安全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体现,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我们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工作力度,合理规划、科学调度、积极筹资,在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突出重点、抓建设管理,做到工程质量有保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特别要强化建设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材料集中采购制和资金报账制” 。用管理保质量,以确保安全饮水项目能真正的为农民提供安全饮用水。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并加

9、强各级饮水安全项目办公室的技术和财务力量,认真抓好协调、指导、施工、质量、进度、资金等管理工作。2、强化技术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所有集中供水工程均邀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所有施工单位都根据监理工程师的要求,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施工。3、强化过程监督,确保工程效益。对所有集中供水工程的土建工程及所有工程使用的管材、管件都进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选择信誉好、质量可靠、资金雄厚的管材、管件生产厂家和建筑施工企业,确保工程材料及时供应和土建工程的按时完成。4、强化合同管理,确保管理规范。为了规范结算业务,理顺合同关系,所有项目一律实行合同管理。5、强化制度建设,确保工程有序进行。建立健全“建

10、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认真落实质量“三检制” ,加大政府部门质量监督力度,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工程质量大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处理,有效保障工程质量。6、强化财务监督,确保民心工程深得民心。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报账手续,提高资金管理使用的透明度,实行帐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确保建设资金安全运行。完善措施、落实责任,做到工程任务落实有保障1、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于 XX 年 5 月发布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并结合实际补充完善地方配套措施和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和规范建设行为。2、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实

11、行行政领导和技术人员双重负责制。县政府、县水务局、乡镇政府分别签定年度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做到制度健全,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尽早发挥效益。加大宣传、多方筹资,做到项目投入有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基础设施,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1、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和优秀的供水设计方案积极向上争取中央专项补助资金,尽可能争取加大专项补助比例。2、争取得到地方财政的积极支持,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3、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受益群众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增加投入比例,足额落实到位。4、努力挖掘投资潜力,积极拓展

12、投融资渠道,通过政策引导、扶持等措施,运用市场化机制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资为导向,群众投资为重点,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采取多种合作方式投资建设农村供水工程,走社会办水利的路子,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投入保证。划定保护区、强化水污染防治,做到水源安全有保障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要切实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在水源周围做好防护带,并有专人负责,定期对水源防护进行检查。防护带周围禁止放牧等一切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的活动,确保水质不受污染。要以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1、要合理划定饮用水水

13、源保护区,依法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做好河流、水库水功能区的拟定、报批和公布工作。在饮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地下水开采井周围划定一定的水域或路域作为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2、要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严格禁止在承担生活集中供水功能的水域开展一切施肥水、网箱、围栏水产养殖和破坏涵养林、水资源保护设施的行为,因地制宜地进行水源安全保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定期开展对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检查工作,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源要坚决搬迁或关闭,严禁新建、扩建影响饮用水安全的项目。3、禁止在水源区乱砍滥伐,坏植被;防止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废渣和家禽养殖废水、生活污水

14、直接排入河流;防止农药化肥等非点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4、坚持依法治水,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和水资源有偿使用等各项制度。水务部门要紧密联合环保部门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监管,加大宣传,增强全民的水法观念和水环境意识,有效促进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完善体系、加强监测,做到水质安全有保障饮用水水质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活与身体健康,必须高度重视已建和规划建设饮水工程的水质检验和监测,逐步建立和完善监测监督体系,及时掌握水功能区的水质动态。1、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县级水质检验监测中心,配备专业技

15、术人员和必要的仪器设备,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落实工作经费,以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站为依托,分区域设立监测点。对于集中供水工程,加强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对于单村或较分散的供水工程,分区域定期进行水质监测。要主动接受卫生部门的技术指导和监督。2、积极采用适宜的水质净化处理新工艺、新技术。除常规的混凝沉淀、漂白过滤等净化消毒措施外,要积极采用生物漫滤处理技术,以解决水源及供水全过程水质中含氟、含砷、含盐量等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确保水质达标。同时还要宣传发动群众,做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防止垃圾和粪便等面源污染,提高农村群众卫生健康意识。推行“六制” 、创新管理模式,做到机制健全

16、有保障全面推行“规划建卡、社会公示、集中采购、资金报账、巡回监理、明确管理责任和建立水价机制”等六项制度。大力推行和积极创新群众“参与式”管理模式,让群众参与工程规划、建设、管理和资金监管等全过程。1、摸清现状,规划建卡。将饮水安全解决的对象、工程建设模式、资金补助等情况逐村登记造册,对全县饮水安全工程进行排队,优先解决农村中小学、残疾人特困家庭、新农村建设村、整村推进村、群众积极性高的村进行建设,并建立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卡,落实到户,工程竣工验收销号。2、社会公示,群众监督。在工程开工前,以村为单元,将拟建工程设计方案、受益人数、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完成时间等内容向农民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3、集中采购,公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