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30817466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一、“十五”期间*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我区现有20所学校,其中城区学校3所,城乡结合部学校5所,地处农村学校12所,共设有245个教学班(其中小学231个,中学14个),在校学生12976人,全区现有教职工763人。目前20所区属小学占地227354平方米(341亩),生均占有17.4平方米,共有校舍面积65420平方米,生均占有5平方米。辖区内另有市属中学9所,其它部门办学校2所,全区共有各类学校31所。20*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全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一)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基础

2、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公条件近年来,区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和多方筹措教育经费,千方百计保证教育投入,预算内教育拨款逐年增长,20*、20*、20*年教育经费拨款数分别为2698万元、3100万元、3736万元,从20*与20*年的情况比较看,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均在逐年增长,为全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支持。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对友谊、宁三、吧浪等12所学校的教学楼进行了改扩建。消除危房面积7795平方米;对三其、马坊、宁一等9所学校的厕所进行了改建,其中新建水厕6座;对三其、朝阳、山川等学校的生活用房、宁四和双苏等校的校园以及友谊、

3、吧浪等校的操场进行了改造;实施小桥大街小学等4所学校煤改气工程,投资66.7万的祁连路小学塑胶跑道现已开工。几年来,共改扩建面第 2 页积32018平方米,完成基础建设投入3144.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20万元、省资金160万元、市资金321万元、区财政1440万元、社会捐赠款240万元、学校自筹54万元、教师个人集资316万元,区财政投入资金额占总投入资金额的5 34;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投资50余万元,建成*区教育信息中心,区属20所学校都建成了集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和光盘播放系统为一体的远程教育网络,17所学校已安装ADSL宽带,并投入使用,10所学校完成校园网建设,建成了4所学校电子音乐

4、教室。山川、友谊等学校完成了语音室的改造,全区教育信息化呈现出城乡联动、稳步发展、促进教育的良好势态;三是从20*年将预算外收入全额返还教育,弥补学校办公经费不足,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四是提高教师公用经费,从20*年开始,将教师公用经费按教职工人数每人1000元核拨,落实了教师的交通费;五是争取校外活动中心资金120万元;六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偿还教育贷款,20*年以来共还教育欠款和教师集资款300余万元。(二)“两基”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区政府高度重视“两基”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规,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在“控辍保学”工作中,坚持

5、“防治结合、预防为主、依法控辍、综合治理、实事求是、重在实效”的指导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实现教育目标责任制,区政府与镇、街道办事处、教育局,教育局与各学校分别签订了双向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责任书,制定出台了*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在“两基”工作中的职责和要求、*区镇(办)“两基”工作细则、*区政府关于第 3 页控制学生辍学的暂行办法、*区关于提高和巩固“两基”工作质量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在教育目标责任的实施中,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督导部门经常深入镇办、学校进行评估和培训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保证了目标责任在镇办、学校的实施和落实。为巩固和提高“两

6、基”达标成果,加强了“两基”档案建设,由区政府牵头,认真组织安排、开展了“两基”(常住、流动)人口文化分户册的建立工作。自20*年7月全区组织300多名教师在各镇办的配合下,深入社区、农村进行入户调查,填写“两基”人口文化分户册。分户册的建立,摸清了底数、为今后“两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决策依据。坚持依法治教,教育系统结合行业特点,每年利用假期举办 校长、党员集中学习活动,通过报告会,专题讲座进行教育行业法律法规的学习,重点学习宪法及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举办了专业法的学习,注重培养教育工作者的权利义务对等的现代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管理者的法制理论水平,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

7、依法管理的能力,积极推进校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一手抓法制宣传教育,一手抓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0*年6月19日区司法局组织的法律知识闭卷考试,教育系统参考率达100,优秀率达80。在抓好校内法制教育的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周边单位进行共建活动,努力改善学校周边环境,把法制教育向社区延伸。尤其是在“控辍保学”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学习,提供了群众对接受教育的法律意识和自觉性,认真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积极上门动员学生上学,对家长不履行监护人员职责的,由学校出面通知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共同督促其子女入学。二是积极开展贫困生第 4

8、 页捐助活动,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通过机关干部自主、基督教会、香港道教及其他社会各界的资助,多方筹集资金资助贫困生。20*年区设立贫困生救助基金,资助贫困生78人,资助金额达12466.49元。自“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以来,我区贫困生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力度进一步增强。自20*年秋季至20*年春季,全区23803人次享受教科书,8338人次免除杂费、上机费、取暖费,金额共计176.49万元。尤其是今年春季开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开始实施,有3761名学生享受教科书,6800名学生享受杂费、上机费减免,人数占总学生人数的52,使我区基

9、础教育向实现真正意义的义务教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三是学校实行减、免、缓政策,各校积极开展减、免、缓资助活动,几年来,有300多名贫困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近几年,在扫盲工作中,继续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针,坚持以堵为主,堵扫结合将扫盲教育和科学技术培训相结合,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扫盲,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区农牧局、社发局、教育局等部门协调配合,采取多种形式,开设多项专业进行成人科技培训活动。社发局把扫盲和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科普推广以及实用技术培训结合起来,积极协调组织有关专家、技术骨干深入农村,以最新的农业科技教育引导农民,农牧局结合冬季温棚生产和春耕生产,结合发展养殖业和特色产

10、业,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镇办和教育督导部门继续依托农民技术学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学文化与学技术相结合,开展扫盲工作;教育局利用假期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扫盲活动。培训有固定的教学场所,聘请兼职教师,购买了课本、资料、图片及电教设备等,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增强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第 5 页提高了成人的整体素质。既巩固了扫盲成果,又推广了科学文化知识,使农民逐步走上了依靠科学致富的道路,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整体水平教师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各校的师资培训始终坚持立足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单位自筹一部分、个人负担

11、一部分的办法自筹资金,选派教师参加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的在职培训学习,在教师中积极提倡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参加市继续教育培训1700多人次;为了及时了解、汲取教育发达地区的先进教育思想,选派了9名校长和257名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小桥大街小学和济南师范附小结为友好学校,并长期接纳小桥大街小学教师到该校培训。实行校长上岗培训制,让正副校长到青海师大进行为期1个月的培训,校长持证上岗率达100。另外,我们还抓好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部分学校还出台了旨在激励广大教师自觉参加学历教育的奖励制度,自筹资金奖励学习教育的毕业教师。经统计,目前区属各校45岁以下教师中有80左右已经取

12、得大专、本科学习或正在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针对师德师风问题,切实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入手,在全区教师中开展了以“爱岗爱生、敬业创优”和“牢记誓词、明确宗旨”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各校普遍开展了“三风”教育活动(校风、教风、学风),坚持双周的政治学习制度、对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在年终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努力使广大教师真正明确“爱岗敬业”的内涵,树立服务意识,增强奉献精神,师德教育落到实处,近几年,我区未发生一起重大师德师风违纪事件,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取得了实效。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第 6 页入制度,面向社会及全区教育系统认定教师资格769人。积极推行“翻进必考”的用人制度,

13、通过竞争择优方式招聘教师,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实行竞争上岗,完善工作考评制度,教育活动得到了充分展现,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四)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积极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制度,评价方法的改革,大力改革教学模式,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开发了校本课程,形成了课程改革“培训、实验、管理、研究”为一体的良性运行机制。全区根据地域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划分了三个教研网络片,成立“学科中心活动组”,通过定期组织合作学校的教师互换教学环境,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定期邀请合作学校参加本校的各种活动,校际之间比教育看教学、比管理看制度、比学习看效果、比成果看风格,

14、形成了浓郁的教研风气,有效地推动了课改实验。近年来,我区立足于课题的研究,制定了*区教科研工作指南,针对新课程改革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为确保我区课改的几项实验任务能高质量地完成,为保证实验工作取得有效的研究成果,我们以课题带动的方式推进实验工作。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规划,我们确立了六项实验研究课题的内容,即关于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研究、教学方式与学习变革的实践研究、三级课程管理、运行和开发的研究、学校评价制度改革的研究、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三维度目标体系整合的研究,每个课题由教科研员为负责人,由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及部分学科骨干教师采用分工负责的方法进行研究。部分课题研究目前已有一

15、定的进展。我区以课程改革为重点,承担了多项市级课改研究课题,同时要求各校根据自第 7 页身实际选择课题,实验教师再根据学校课题确定个人研究课题,形成了“人人要参与、校校有课题、全区成体系”的科研格局。三年来,全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确立了“高效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实现我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教育发展思路。投入资金932万元用于信息技术建设,购置计算机1018台,建设计算机教师24间,信息技术开课率100,生机比例13:1,多媒体网络教室11间,电子备课室8间,多功能报告厅9间,集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和光盘播放系统为一体的远程教育网络覆盖所有区属学校,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创造了

16、良好的硬件条件。20*年我区投资3万元安装了OA办公系统,投资40万元筹建了国家教育信息管理标准化示范区,为20所学校安装了管理软件;投入11万元,建成了*区教育信息中心。我区的远程合作学习研究有二十九个课题被列为省级研究课题,其中五项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课题,这项课题在我区大面积地开展,不仅得到了省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的称,更是对我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尝试的极大推动。目前,教育网不仅成为我区教育信息的门户,更重要的是成为我区教育的功能性平台。通过教育网的开发、运作,抢占教育理论宣传的制高点,为推动我区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五)加强学校科学管理一是学校实行“目标管理”,要求各校不断规范学校管理的流程,健全考核制度,各校对教师个人的工作及各科室的工作均实行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完善了考核细则;二是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各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坚持人本管理和制度管理的有机结合,能认真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