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产业集团:日本产业组织的启示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0817435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团:日本产业组织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团:日本产业组织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团:日本产业组织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团:日本产业组织的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团:日本产业组织的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团:日本产业组织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集群与产业集团:日本产业组织的启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集群与产业集团:日本产业组织的启示摘要:日本的产业组织形式独具特色,这与日本企业成长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的交织并存现象以及企业间相互持股的企业内联系,使得我们陷入困惑:究竟什么是产业集团,什么是产业集群,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何在?通过对日本产业组织中这种独具特色现象进行深入考察和效率分析,对研究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组织的集群演化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产业集群;企业集团;交易费用一、问题的提出从丰田汽车城的案例说起XX 年丰田以 949.77 万辆的年产量超过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商。丰田公司之所以能取得众多成就,不仅得益于精益的生产管理,还

2、得益于丰田汽车产业集群。丰田汽车产业集群属于一种轴轮式集群模式。丰田汽车公司是轴心企业,大量中小企业作为轴心企业的供应商聚集在它周围,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形分布。在丰田汽车产业集群内部,丰田公司处在塔顶,有 168 家一次下承包企业,4700 家二次下承包企业,31600 家三次下承包企业,而四次以下的则无法统计。集群内企业之间既有组织联系,也有地域联系,呈现出一种柔性和动态化的关系。下承包制是群内层及之间的主要的组织联系方式,相互持股、人事参与、技术指导等是一些重要的联系手段。围绕这种下承包关系,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既有贸易合同关系又有非贸易关系,既有正式交流又有非正式交流的

3、紧密地企业网络。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分工也非常明显,各层及内企业很多都专业化到了一个零部件。同时集群内部忠诚、信任、和谐的文化,使得集群内企业深深地根植于集群的地域内部,形成了一种共同的企业文化氛围。日本产业组织引发的思考日本的产业集群大概有 700 多个,依据所含企业类型的不同可分为:第一,传统产品的产业集群。由生产纺织品、服饰、家具、陶瓷、中小企业组成,它们大都有上百年的历史,形成了从原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的合理分工。第二,城堡型的轴轮式产业集群。这种集群可划归为轴轮式,但比普通的轮轴式更依赖于大企业。由围绕着一个核心的大企业无数个转包企业,形成了一座金字塔形产业分布城堡,核心企业位居塔顶,其他

4、转包企业位居塔底。如丰田汽车城,大阪的松下电器城就属此类。第三,都市圈内中小企业集群。这些中小企业以基本的制造工艺技术,支撑着都市的制造业,与都市的成品生产商有着特殊的网络关系。日本的产业组织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这与日本企业成长的历史、环境和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日本的产业集群也是独具特色,尤其是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的交织并存的现象以及企业间相互持股的企业内联系,使得我们陷入一种困惑:究竟什么是产业集团,什么是产业集群,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何在?本文目的在于对日本产业组织中这种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的交织并存的独具特色现象及其效率进行分析。二、日本企业集团的组织与效率日本企业集团的演化及特征企业集团是日

5、本产业组织和企业间关系的重要特征。所谓企业集团,是通过主管兼职或者某种程度上的股票持有能够确认企业之间存在联结关系的企业集合,日本著名经济学家今井贤一先生按照集团企业间联合方式及相互联结的松散、紧密程度不同把日本企业集团分为以下类型:财阀型企业集团、独立系企业集团、分立型企业集团和企业网络。本文重点研究和介绍前两种集团形式,因为这两种形式在日本的大中型企业中更为普遍,基本上涵盖了日本所有的大中型企业。财阀型企业集团包括日本的“三老”三井、三菱、住友和“三新”芙蓉、三和、一劝六大企业集团。 “三老”集团是最初意义上的财阀型企业集团演变而来,战前它们以强大的银行和商社为中心,在主要的行业领域内把多

6、数一流的企业网络进来,成为由家族所有的持股公司支配的企业集合体,具备了融资、生产、销售的经营形态,可看作是一种康采恩式的企业联合体。财阀型企业集团的组织特征是:以大金融机构为中心、横向联系为特征、网罗了主要产业领域内的几乎所有一流企业,形成具有融资、生产、销售及共同投资等实质性内容的企业集合体。它们通过“经理会”的形式,集团内主要企业之间的高层领导定期地进行信息交换,集团内企业间长期以相当比例份额相互持股、互为股东。在金融交易中心存在着大银行,它们每每通过派遣主管、系列融资等方式进行以集团内企业为重点的资金供给;商业交易以大商社为中心,并常常伴随着股票持有、派遣主管等活动,在集团内进行着长期性

7、的多交交易。独立系企业集团是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以纵向联系为特征,以一个独立的垄断大企业为中心,以控股及其他形式,将一大批企业网入自己的生产体系而形成的企业联合体。如日立集团、松下集团、丰田集团、东芝集团、日本电气集团等。日立集团拥有连结子公司 46 家、非连结子公司 522 家,从事着从原材料、重型机械、家电、半导体、电子和通信、产业机械到信息处理、软件服务和销售服务诸多行业。与财阀系企业集团不同的是,独立系企业集团的主力银行并不限于一家,日立制作所同时从属于“芙蓉会” 、 “三水会”和“三金会”这 3 个社长会。许多独立系企业集团同时又从属于财阀系企业集团,是从财阀系企业集团中延伸出来的

8、。企业集团形成与交易费用的节约传统的观点总是从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垄断理论出发对企业集团进行解释的。在这种理论下,企业集团被视为是一种相互结合起来的寡头垄断企业群为了其自身利益的一种权势的扩张,其后果是削弱了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力。但“太拘泥于垄断问题的一个重要后果是,一见到难以理解的交易习惯,便用垄断行为来加以说明,而对那种交易习惯的形成是否是造就竞争性状态所必需的这一点,似乎很少考虑”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新的角度出发对企业集团这种组织形式做出解释。交易费用理论为我们分析企业集团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认为,企业是从效率出发内生地决定其“疆界”的,即企业是根据交易费用的大小和交易效率的高低决定

9、其所需财物或劳务是由市场供给还是由内部生产的。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某些交易在市场上进行时交易费用很高、效率极低,因此企业有可能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调整。一种极端的方式便是把这种交易纳入自己的“疆界” ,采用纵向一体化的企业组织方式,然而企业的“疆界”不可能无限扩大,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组织的交易费用也会不断上升,企业的规模应选定在它的组织方式带来的交易费用等于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的哪一点上,超过了这一点我们称之为“组织失灵” 。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和“组织失灵”的双重效应,是否存在一种中间形态的交易方式可供采用,我们认为这种中间形态是存在的。在市场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过渡性的中间区域

10、,它可使交易费用进一步降低。所谓企业集团中的外包、企业间主管的相互兼职、企业间相互持股就是靠市场和等级制度结构的企业之间的中介性结构节约交易费用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集团或产业集群都是克服市场和内部组织双重失灵的制度性办法。相互持股与长期合作博弈相互持股是在战后日本企业的股权结构法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内容就是:法人企业作为稳定的大股东相互持有对方法人企业的股份,从而在法人企业间形成了一种长期稳定的持股关系,这种相互持股关系在日本极为普遍,有金融机构与法人企业间、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以及法人企业与法人企业间的互为股东关系,而在企业集团内部这种长期矩阵式的持股关系以及母子公司

11、的控股关系更为严重。相互持股是在战后日本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形态演变的产物。然而它之所以能形成一种稳定的制度长期固定下来,一定具有它的经济合理性。按照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观点,市场和企业具有相互替代关系。而相互持股所形成的企业间交易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间的混合形态,形成了企业间的一种长期性交易关系,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消除外部性、防止机会主义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完全竞争的市场里,企业交易原则上是一种短期的行为,买方和卖方之间对交易商品不存在很大的信息上的差距,因此买方和卖方之间在市场价格下,可以通过完全的契约以极简单的形式使交易获得成功。但现实中,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竞

12、争的,信息也是不完全和非对称的,不确定性的存在也会使双方难以制定出包罗一切的完全契约,而要想执行这些合同就变得更加困难,这样在交易市场上双方都存在着机会主义动机,可能会以欺骗与不诚实行为力图在价格或产品质量等方面获得高额利润,这会增加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效率,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费用。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办法就是采取纵向一体化,将交易纳入一个企业内部,这就是现实经济中的联合、兼并。然而企业间的兼并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十全十美的。它必须考虑到产权和资金合并后的效率,尤其是产权的激励效应所带来的收益和成本。因为兼并是两个企业所有权的重新配置,它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能带来收益,因为它使兼并方企业进行

13、专有性投资的积极性提高,使它获得更多的剩余控制权,从而能够得到这种投资所创造的事后盈余的更大部分;另一方面它又带来成本,即使被兼并方企业进行专有性投资的积极性下降,因为它所拥有的剩余控制权减少了,从而获得自身投资所创造的增量事后盈余的份额有所下降。由此可见,企业是否兼并要考虑到产权结构所带来的总盈余是正还是负,企业的边界不是无限扩大的,纵向一体化的方法并非解决以上问题的灵丹妙药。在日本的企业社会里,企业间通过相互持股、人员信息间的交流及复杂的价格体系,使单纯依靠市场所无法顺利进行的交易变得非常有效率,企业间能够维持一种在纯粹市场交易下所不能维持的长期性交易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短期交易下

14、的机会主义行为。因为正如博弈论所揭示的多次重复博弈可以使博弈双方采取合作的策略那样,交易关系的持续也会使交易双方产生协调关系。三、结论与启示在日本的产业组织中,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相互交织并存,很难分辨开来。这种组织形式对于我们研究产业集群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启示:从理论上,拓宽了我们对产业集群理论的认识。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的区别其实是非常模糊的,都是介于分散市场和纵向一体化企业之间的中间网络组织,如果说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组织形式上的区别:前者更松散,后者更紧密。在日本的企业社会里,企业间通过相互持股、人员信息间的交流及复杂的价格体系等组织方式,使单纯依靠市场所无法顺利进行的交易变得

15、非常有效率,企业间能够维持一种在纯粹市场交易下所不能维持的长期性交易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短期交易下的机会主义行为。从实践上看,日本产业集群与企业集团并存的产业组织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贵的经验。企业集群与企业集团的发展并不相悖,小企业与大企业可以相互补充。中小企业专业区可看作是一个虚拟的或无形的大企业。早期的产业集群可能从小企业的聚集开始,但随着集群的演化,中小企业之间可能会以更加紧密的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联合起来。企业集团为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形式,从而增强了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各方面挑战的能力。参考文献:1、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2、青木昌彦著;郑江淮等译.企业的合作博弈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XX.3、张丽莉.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的分析与启示以通用、福特、大众、丰田为例J.价值工程,XX(3).4、斯科特E马斯滕著;陈海威,李强译.契约和组织案例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5、斯蒂格勒GJ 著;王永钦等译.产业组织M.三联书店,XX.本文为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课题“新型工业化道路下产业集群组织模式转变研究”的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