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潘岳:环境保护是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0779643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访谈]潘岳:环境保护是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访谈]潘岳:环境保护是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访谈]潘岳:环境保护是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访谈]潘岳:环境保护是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访谈]潘岳:环境保护是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访谈]潘岳:环境保护是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访谈潘岳:环境保护是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初秋清凉,天蓝水澈。9 月 16 日,主题为“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绿色中国”第十一届论坛在京隆重举行。为此,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就本次论坛的意义以及环保总局近年来在环保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采访了本届论坛主席、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他明确表示,切实抓好环境保护工作,是认真贯彻中央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记者:绿色中国论坛自 2003 年举办首届以来,已经举办十一届,请问,举办这样的论坛,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什么重大意义?潘岳:环境保护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十一五规划中有具体体现,但并不能说这项内容已经被全国上下

2、所有人都认识清楚,并将之贯彻到各地各级政府的决策中,体现在各地的经济生产中,体现在社会大众的言行举止中。这表明,及时地将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贯彻到人们的思想中去,还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理解。这除了各地政府和环保部门以及环保人士的努力外,通过“绿色中国”这样的论坛,邀请企业界、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一起就环境保护中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深入沟通和探讨,就能达到相互理解、达成共识的效果。这是绿色中国论坛的重要现实意义。另外,XX 奥运会即将在 XX 举行,这次奥运会的一个主题就是“绿色奥运” ,我们相信,此次绿色中国论坛的成功举办也有利于“绿色奥运”的成功举行。记者: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 。请问

3、,目前,中国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哪些环境问题的制约?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紧密联系?潘岳:我们知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历史任务,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阶段性目标,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已成为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要实现这一指标,就必须实践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但我们一直有一个思想上的误区,认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就等于发展,只要经济发展了,就有足够的物质手段来解决现在与未来的各种政治、社会和环境问题。然而现实是,如果政治文明不跟进、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保护不落实,经济发展将会受到更大的制约,因为经济发展取得的大部分效益

4、是在为所欠的生态付账,为滞后的体制而付账,为加重的社会矛盾而付账。目前摆在面前的情况很严峻。现在能生存的土地仅剩下 300 多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中国人口增加了一倍,生存空间却减少了一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迅猛,走的仍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传统工业化模式,龙头产业几乎全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我们的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平均高 40,产生的污染是他们的几十倍,劳动效率却只有几十分之一。我们的以每年 812的速度增长,环境损失也占当年的 813。5 到 10 年内,基础资源枯竭与环境成本加大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增长。因此,搞好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维持经济增长、社会稳定、

5、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的现实需要。通过在产业发展中贯彻环境保护的要求,整个经济会呈现出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这样会让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更加相得益彰。记者: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也得到了充分重视。请谈谈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近年取得了哪些成绩,今后需做哪些重要工作。潘岳:XX 年,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 为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十五期间,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就拿 XX 年而言,重点流域、区域、城市和海域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污染治理工程建设进度加快;继续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

6、的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和全国环境安全大检查等。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今后环境保护工作方面要做深做实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要加强土地、环保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配合,采用经济手段促进产业发展,按照适度偏紧原则调控高耗能产业规模,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等。各地区要切实承担对所辖地区环境质量的责任,实行严格的环保绩效考核、环境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标志和环境认证制度,严格执行强制淘汰和限期治理制度,建立跨省界河流断面水质考核制度。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和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并监督环保。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发展事务,认真履行环境国际公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