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训练课件:说明文阅读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0734584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0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课件:说明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课件:说明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课件:说明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课件:说明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课件:说明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训练课件:说明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训练课件:说明文阅读(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文阅读,中考语文复习训练课件,一、考纲要求,1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能力层级:理解)2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能,力层级:理解),3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能,力层级:运用),二、考纲阐释,1.2011 年考纲将考点“说明性文章”细化为“科技、社,科”作品,并沿用至 2013 年。,2.2014 年增加了新的考点: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删去了两个考点:体会和分析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点;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3.2009、2011 和 2012 年考说明文,后两年增加 1 道选择题,减少 1 道

2、主观题,题量不变,分值由 11 分变为 10 分。2014 年中考,再增 1 道选择题,再减少一道主观题,题量和分值不变。,一、(2009 年广东省卷)(见课本),1第段画线句子中“尽量”这个词不能去掉,为什么?,(3 分),“尽量”在文中强调小孩洗澡时要尽可能少用洁肤用品,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如果去掉“尽量”,则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相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2结合文章内容解释第段中“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一说法的合理之处。(4 分),人需要与自然密切接触,包括接触致病微生物。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和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抵御各种疾病。保持一些所谓的“脏”,除了可以刺激和增强人类的免

3、疫系统,同时还可以避免人工合成的化学产品造成的伤害。,3给本文加一个恰当的标题。(4 分)清水是最好的清洁剂,二、(2011 年广东省卷)(见课本)被妖魔化的沙尘暴,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B,解

4、析:对照第段最后一句“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即可得出答案。,2第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3 分),不能去掉。“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并非全部。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4,分),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

5、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沙尘暴有害也有利。沙尘暴的发生,人类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阻挡。,三、(2012 年广东省卷)(见课本)“毒胶囊” 有多毒?,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六价铬是人见人厌的化学元素,它有很强的生物毒性,长期接触容易致癌,对皮革中六价铬的含量要求最严格的是德国。B某些企业将皮革废料通过生石灰浸渍膨胀等手段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生产企业,以替代药用明胶。C“毒胶囊”的毒性难以检测,原因是工业用鞣制试剂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以及三价铬和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D本文条理清楚,先介绍“

6、毒胶囊”的由来,接着说明其危害,最后教给人们辨别的方法。语言简明、准确。,C,解析:对照第段第 1 句“准确评估工业明胶的健康风,险比较困难,原因有两个,第一,鞣制虽然使用的是三价铬,但是工业用鞣制试剂并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第二,毒性较小,三价铬和毒性剧烈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即可得出答案。,2阅读选文第段,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3 分)从颜色判别,毒胶囊颜色深、鲜艳。从柔韧度判别,毒胶囊易捏碎。从工艺判别,毒胶囊封口松,易拧开。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胶囊类药品。(4,分),示例:对待胶囊类药品及毒胶囊问题,置之不理和谈药色变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毒胶囊含有

7、易致癌物,对人体有危害,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危害性,用科学的方法鉴别分辨,而无需恐慌。,【探究】,1主观题是中考说明文的主要题型,2011 年始增设了选择题,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减少了考生的答题量。2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技法,仍将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重,点。,3开放题较多,所选文章均来自课外,内容多关注环保、,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4对说明文基本常识的掌握是考生快速、准确答题的关键。,1说明文的概念,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解说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2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对象是指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是一

8、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一般来说,说明文说明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3说明文分类,(1)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根据说明语言和表达方式,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4说明顺序,5.说明方法,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6.说明文的语言,(1)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凡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的文字表述,都要求准确无误。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

9、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大多数”等,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2)生动性。有些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可读性,需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主要体现在形容词、动词的运用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一、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筛选主要,信息,准确概括要点,【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本考点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理解能力。常见的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如:,(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

10、(4)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答题指导】,1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从分析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了其特征。如死海不死。,(2)抓首句和中心句。有些说明文运用首句和中心句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3)从分析材料入手。先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2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方法,(1)浏览全篇,理解题意。事理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清晰明了。开篇先引出说明对象,然后提到说明对象的特点,并分析特点形成的原因,最后顺势总结,或给人以启迪,或指出其影响。题目有时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具有指向性。,(2)注意标

11、志性词句,抓关键词语和句子。要善于分辨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语段的结构层次,进而明确文章语段的内容要点。(3)信息再加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再加工,提炼、压缩、,完善,整合成文。,二、分析说明顺序与方法【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本考点考查考生感知文章、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能力。常见的题型有:以选择、填空或简答的形式,指明整体或局部的说明顺序,指出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如:,(1)本文或某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好处?(2)某些段落或语句的顺序能否调换?,(3)文中某段或某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画线句的表达作用。,【答题指导】1说明顺序,(1)解题

12、技巧: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2) 答题格式 : 本 文 使 用 了 _ 的说明顺序对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第一空应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填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2说明方法,(1)解题技巧: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2)答题格式:这段(句)话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科学准确等)地说明(突出、强调)了_事物(说明内容)_的特点,使读者_。,。,。,(续表),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本考点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的把握,理解,词句的

13、含义或作用。常见的题型有:,(1)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或生动性的词句,并分析其,作用。,(2)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或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为什,么?,(3)分析语句或语段说明语言的特点: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4)指示代词具体指代的内容。,【答题指导】,1加点词语有何作用?,(1)解释词语(考虑限定词语的角度或修辞)。,(2)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回答此词语对表达被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3)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2加点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说明理由。(或:为,什么用而不用)(1)表态:一般不能替换。,(2)分析词语含义,简单解释词语或换个说法。,(3)分

14、析加点词语从哪个角度修饰限制中心语(或:考虑修,辞),注意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4)分析用原词时句子的意思。,(5)分析换词后句子意思的改变,从而判断它不科学或不符合实际,说明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3加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1)表态:不能去掉。,(2)解释词语或指出对说明内容进行了哪些方面的限制,说,明其原意。,(3)结合原句,具体指出该词的作用(紧扣说明对象的特点或,说明的中心)。,(4)如果去掉该词,原句的表达效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样表达意思太绝对或与事实不符。,(5)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特点的词句

15、,,并体会。,(1)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找有准确数据的词句;找有,概数的词句;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2)说明其作用。,四、拓展、迁移,【考点内容及题型特点】,本考点考查考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的能力。常见题型有:(1)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2)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3)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4)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的想象。,(5)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中的相关现象进行,解释。,(6)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答题指导】,1结合文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首先,理解文中所介绍的科学原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其次,找出题干中所提到的生活现象对应其中的哪个原理或规律。,答题时要着眼于整体感知,了解作品的内容要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体会文中所传达的科学精神,从作品中领悟作者的科学思想。,2答题注意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