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招聘】在美国找工作心得和体会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0733540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学生招聘】在美国找工作心得和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留学生招聘】在美国找工作心得和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留学生招聘】在美国找工作心得和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留学生招聘】在美国找工作心得和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留学生招聘】在美国找工作心得和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学生招聘】在美国找工作心得和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海归求职网()-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留学生招聘】在美国找工作心得和体会找工作最重要的永远是自己的水平和实力,以及和 market 所需要技巧的 match 程度,在毕业之前努力提高自己的硬实力才是关键。另外找工作的难易程度还和行业不同,市场需求相关。本文只是建立在自己已经在学校打好基础后,在 job hunting 中的一些我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大家饭后没事随便读读就行了,找工作本来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没有一定的模式。只要努力,我相信那条路都能走通,谢谢。 工作签了有一段时间了,很多同学问起来在美国找工作的步骤和技巧,找工作之前也看了不少网上介绍的经验和总结,现在结合自己的经历

2、写一下,供身边的同学作为参考,自己基本上经历了找工作的标准流程,可能对工科毕业的同学朋友有点儿用,不过我相信很多大牛可以直接跳过很多步, 全文基本上按照工作的时间顺序来写。自己背景: 美国非牛校 ECE master candidate,找工作方向 IC design,GpA3.5+,最后签了一家硅谷的 dream 公司1 申请前准备 :还没有毕业的同学要好好提高 GpA,落在 3.5-4.0 这个范围里面是比较合适的,不少大公司的 GpA 是要求是 3.5+。 实习经历在美国比较重要,企业很看重,如果没有实习机会,最好在学校里能有机会做一些比较有实际应用价值的 project 而不要太学术。

3、 开始申请时间(不是开始准备时间,准备应该很早很早就开始了,下文会提到)我感觉是打算入职前 3-5 个月比较合适,是招人的高峰期(和国内好像不大一样,国内半年前就有一半同学签合同了). 。 感觉今年经济有所回升,企业招人比去年多一些,所以应该机会不错。补充: 针对本校的同学,请不要对自己的学校产生任何怀疑,我去年听学长说某某公司不会招咱们学校的人,因为学校排名不够考前等等。我自己经历之后才知道,那是安慰自己的借口 ,同学们可以放心的投行业里面的各个大公司,绝对没有问题的。2 投简历:基本上是通过各个公司的 career 网站直接投简历,也是使用最广泛的途径,而且是有效的。很多人海投几十上百份简

4、历,但是没有收到过任何音信,所以怀疑这条是死路。我个人感觉如果收不到音信多半是简历有问题。简历不是 HR 选的,是用电脑自动选取的,有一些标准如 GpA,专业,简历和 job 要求的 match 程度,电脑会自动根据 pool 里面的简历排序出来,HR 只看比较靠前的一些,然后转送给 hire manager(HM).所以简历上尽量要和这个 job 里面描述 match 程度比较高,如果实在不 match 就自己主动去 match,短时间内大概学一下要求的东西。 我由于个人 schedule 原因,没有时间无法采用大规模的海投战术,所以精心准备了十几家公司的职位,最后收到了大约一半公司的答复要

5、求电话面试(当然还有其它原因,后面会提到)。关于 Cover letter,至少工科的同学可写可不写,我 海归求职网()-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自己从来没有写过 CV。 找工作的网站我一半都是去官网的 career 直接投递的,没有通过任何第三方网站和公司。 另外我还用过 simple hired,(感谢葱的推荐)感觉比较好的综合类搜索网站.补充一点:从一个工作在网站上 post 出来到公司开始招人面试招人,我个人经验是需要半个月到一个半月不等。3 内推:refer,是我感觉所有方法里面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它在美国十分的流行,不光是找工作,基本上所有的行业,包括各种信用卡,保险都有 r

6、efer 制度。基本运作方式是,企业里面的一个人帮你递交简历到 HR 或者 HM 那里,如果企业最后雇佣了你,你的推荐人会得到一笔奖金(好像是几千刀,待证实)。内推和国内走后门完全不是一回事,你不需要付出任何金钱,不用巴结任何人,对方感觉你有希望,就推荐你,因为他想拿 bonus。所以这是一种双赢的健康的推荐制度。内推可以帮助你的简历直接通过计算机海选,到达 HR 和HM 的手里,所以十分重要。我自己经历最成功的内推例子是,我想申请一家 dream 企业(企业 S),但是在官网上没有找见 entry level 的 job 能 match 我的背景,所以我根本没有投简历,但是我认识里面的一个人

7、和他打好了招呼,他对内部部门分工很熟,知道什么group 需要我,就把我的简历 forward 到了一个 group,这个 group 本来没有空缺,但是熟人推荐的他们不好意思拒绝,就给了我 phone interview,结果聊得相当投机,过了一周让我 on site,说如果他们如果感觉我合适,会帮我申请出来一个 open position,让我不要担心。由此可见内推的强大之处。很可惜,最有效的一种途径却是大部分中国学生最大的缺点,因为很多中国学生在美国没有任何 industry network,身边的朋友也大部分都是中国的,所以根本不认识企业里面的人。很多人想知道怎样找内推? 我简单说一下

8、我找内推人的 tip: 1)每个班上都有一些美国同学,他们很多人都是边工作边读书,我在一门课上认识的一个美国同学有 5 年的 industry 工作经验,我和他上课时一起做过 project,后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他虽然没有直接帮我内推,但他认识很多人,帮了我太多太多忙,帮我联系他认识的推荐人,帮我修改简历,一直到后来面试,签合同都给了我很多建议;2)另外我平时一直在做兼职,认识很多美国本科生,他们自己没有踏上社会,但是他们父母很多都做到了manager level,有一个一起上班的本科生知道我在找工作,直接问我对他父亲的 group 有没有兴趣,或者还可以帮我内推到别的 group,(我的第一

9、个面试就是这家公司的);3) 如果身边没有这样的朋友,还是有机会找内推的,我去年在外面听培训讲座的时候有一个培训老师,这个老师是企业 S 来的(上文提到的),我在讲座过程中提了个问题,他一下回答不了,让我讲座完了留下来再探讨,后来我了他聊了半个小时,把问题解决了,我说:“真羡慕你在这个公司,如果明年我找工作能有进这个公司的机会就好了” 。 他说我是smart 的孩子,这个公司需要我这样的人,然后留下了他的 email,说要内推我,然后就有了我一年后联系他,他帮我要到了 interview, on-sit interview 的事情。 所以说即使只有一面之缘,也不要错过任何能内推的机会,因为这是

10、双赢,对方也要靠你赚钱的,要大胆的要求对方内推。4 ) 因为实习过一段时间,所以在企业里面有不少 connection,很多同事的家属亲戚都是在同行业别的公司工作的,我离开之前他们就表示如果我需要,可以帮我内推,这些 refer 我还没有来得及用,因为找工作时我基本只投了 top 的公司。正在做实习或者 COOp 的同学一定要利用这一点,在离开公司之前和同事谈一谈将来内推的事情,我相信任何人都是乐于帮助的 海归求职网()-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总之,内推很重要,而且有很多花样和方法,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这个上面多花功夫,都是值得的。4 电面: 如果公司看见简历发现不错,可能会要求电面。电

11、面原来是让我比较紧张,手心捏汗的一个过程,我感觉也是中国人的弱项,因为有些问题听不清楚,又不能面对面用手势和文字表达。但是后来面多了,越来越感觉是挺扯蛋一个过程。因为电面问题的难度不大,如果有一个明确的 job goal,可以多提前准备准备,在网上搜搜相关职位电面题库,多看看。另外十分重要的一点,每次电面完,要把不会的问题查查清楚,很可能另一个公司的面试会重复出现。事实证明,这些问题的重复率还是挺高的。 另外的有个小 tip(or trick)是把电脑放在眼前打到 google 主页,如果考了一个知识性的问题,自己正好忘记了,可以假装没听清对方要求 repeat question,同时迅速 g

12、oogle 答案。当然不能所有题都这样,要不然对方你看你的英文听力都是不可能胜任这个工作的。 我的行业电面基本全部是技术性问题,但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填有所准备的话比较容易通过。 所有的电面中我只有第一个公司因为没有任何准备,答得很差,fail 掉了,其它所有的公司都进入了下一轮面试。所以基本感觉电面就是看自己的准备程度.补充: 美国好像没有像国内一样一大群人在一起笔试初选这个步骤,至少我从来没有碰见过也没有听说任何朋友参加过,原因可能是美国人不擅长考试,擅长与人直接交流来解决问题。所以大家不用花时间准备笔试5 on-site 面试: 如果通过了电面,一般会在一周内通知 on-site 面试,

13、要去公司跟 5-8 个面试官,包括项目组的 hiring manager(HM), senior level 的工程师,其它组的 HM,director 等进行 face to face 面试,每轮时间大概 45 分钟到 1 hr.如果公司是在别的州,一般都会 cover 你一路上来回所有开销甚至包含吃饭,所以不要害怕花机票钱而不敢投外州的公司。 自己见过不少面试官了,我感觉这个没有明显的套路可走,因为每个面试官都不一样,大部分比较厉害的面试官都会主导全场节奏,让你跟着他的思路走,不断给你施加压力,来探测你能力的极限。Face to face 面试花样很多,还是以技术面试为主,但是出题的难度要

14、大很多,一般用到黑板来出题,然后你在上面做他看你的思考过程,还有很多现场 coding(因专业而异)。我的感觉是印度面试官比较爱考现有你掌握的知识,而美国面试官更侧重考察解题能力和你思考的过程,所以会出一些比较大的场景题。 因为 on site 是对综合实力的考察,还是需要准备的,但是可能会更侧重于平时的 project 的经验积累和知识积累。 一般还会给 10-15 分钟让面试者做以前项目的 presentation,这个一定要提前准备好,确保顺利拿下自己能控制的部分。 另外重要的一定要保持自信和微笑,对方不仅会考察知识能力,还有handle 压力的情况。自己最艰苦的一场 on-site 从

15、早上九点半一直被 7 个面试官轮番整到下午 5 点半,中间除了半个小时吃饭无休息。 所以面试之前还要保持充沛的体力6 pending offer: 海归求职网()-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 这个时期一般有三种情况,最好的是一到两周之内拿到 offer,另外可能收到拒信,还有一种情况是对方总回复 we will make a decision as soon as we can.第一种情况 cong可以 forward 到第 7 步了,第二种情况可以 return 到第 2 步去投别的简历,第三种估计是在pending list 上,就是一次面试好几个人,可能有比你更好的人排在前面,正在和

16、那个人谈薪水,如果谈崩了就轮到 pending list 上下一个人了,所以是备胎,这种情况是最难煎熬的时期,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感觉,但是这时候我感觉应该假设是个拒信,快点调整心态return 到第 2 步7 offer 谈判,自己在经历之前也不不太了解这个步骤,请教了很多美国朋友。得到的答案是基本所有的公司都是可以 negotiate 要求提供更高的薪水,对方可能会 match,可能会涨一点。但是不 negotiate 直接接受 offer 好像是比较傻的行为(杯具的是我就是比较傻的一员,受不了对方的甜言蜜语)。收入总和=底薪+bonus+relocation+ 股票,这个应该是比较典型的公式,所以不能只看底薪是多少,还要尽量争取一些出底薪之外的收入,bonus和 relocation 一般也都是直接给 cash 能拿走的,股票我自己实在是不太懂,只知道越高越好,至今也没有细研究,还有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