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重点)期末复习题[1]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0732637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学(重点)期末复习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儿科学(重点)期末复习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儿科学(重点)期末复习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儿科学(重点)期末复习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儿科学(重点)期末复习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学(重点)期末复习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学(重点)期末复习题[1](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填空、判断1、儿科学的研究对象: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2、儿童时期的基本特: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都很大、对疾病造成的损害恢复快、自身防护能力弱3、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病情发展快来势汹涌4、儿童用药要严格根据体重和表面积仔细计算5、小儿年龄分 7 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6、胎儿期:受精卵到小儿出生,40 周; 7、新生儿期:脐带结扎至 28 天之前8、婴儿期:从出生到一周岁 9、幼儿期:1 岁至 3 周岁之前10、学龄前期:3 周岁至 6-7 岁入小学前 11、学龄期:从入小学开始至青春期12、青春期一般为 10-20 岁1

2、3、出生后的前三个月生长发育非常迅速,第一年为第一个高峰。青春期为第二个高峰14、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神经较早、脑在生后 2 年内发育较快、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青春期到高峰15、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8 岁之前智力开发!)16、体重:反应生长与营养的指标,男婴 3.3kg,女婴 3.2kg;2 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减慢,年增长 2kg17、12 个月体重 10kg;1-12 岁体重= 年龄 x2+8;3-12 月体重=(月龄+9)/218、12 个月身高 75Cm;2-12 岁=年龄 x7+7519、坐高:头颅与脊柱的生长;三岁以下叫顶臀

3、长20、头围:出生头围 33-34CM;1 岁 46CM;一岁头围= 胸围;两岁 48CM21、五等级划分法:x+2sd,上;x+(1sd-2sd),中上;x+1sd 或 x-1sd 中;15030、非电解质溶液常用 5%或 10%葡萄糖溶液属于无张力溶液31、0.9%的氯化钠,100ml 含溶质 0.9 克,属于等张溶液32、10%氯化钾,100ml 含溶质 10 克,属于 8.9 张;氯化钾每日量 1-3ml/kg33、45 页、47 页的补液!34、低渗性脱水补充 2/3 张含钠溶液、等渗性脱水补充 1/2 含钠溶液、高渗性脱水补充 1/3-1/5 含钠溶液35、儿童容易缺乏维生素:A

4、、D 、C、B1 ;两周开始补充鱼肝油36、初乳:孕后期与分娩 4-5 日以内的乳汁,过度乳:5-14 日;14 日以后为成熟乳,10 个月之后为晚乳37、出生后 30 分钟内吸乳头,建议 6 个月内完全接受母乳喂养38、乙肝携带者可以喂养母乳、感染结核无临床症状可以喂养39、配方奶粉 20g/(kg.d)可满足需要40、4-6 月引入泥状食物、7-9 个月末状食物、10-12 个月碎食物41、维生素 D 在体内必须经过两次羟化作用,才能发挥生物效应,第一次在肝脏,第二次在近端肾小管,生成1,25-(OH)2D3,1,25-二羟维生素 D42、皮肤的光照合成是维生素 D 的最主要来源,皮肤中的

5、 7-脱氢胆骨化醇(7-DHC )是合成的前体43、佝偻病的原因:围产期维生素 D 不足、日照不足、生长快,需要增加、食物中缺少、疾病影响44、维生素 D 缺乏佝偻病诊断金标准:血生化( 25-(OH)D3)和 X 线检查。45、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抽搐症,多见 6 个月以内的小婴儿,是维 D 伴发症状之一,血钙下降,甲状旁腺不能代偿性分泌增加,总血钙4000g52、小于胎龄儿:BW 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 10 百分位以下,适于胎龄儿在 10-90 百分位之间,大于胎龄儿在第 90 百分位之上。53、足月儿与早产儿的外观特点,91 页!54、Apgar 评分标准 99 页55、临床分度

6、页56、胆红素超过 5-7ml/dL 出现新生儿脑病57、生理性黄疸:足月儿,生后 2-3 天出现,4-5 天高峰, 5-7 天消退,最迟不超过 2 周;早产儿,生后 3-5 天出现,5-7 天高峰, 7-9 天消退,最迟 3-4 周58、病理性黄疸:生后 24 小时出现,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umol/L(12.9mg/dL)、早产儿257u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85umol/L(5mg/dl);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 周,早产儿 4 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核胆红素34umol/L(2mg/dl)59、ABO 血型溶血最常见,母亲为型,胎儿为或;不发生在第一胎;溶血最严重的

7、并发症核黄疸60、溶血换血疗法 121 页61、新生儿败血症葡萄球菌最为多见,其次是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早期症状:反应差、嗜睡、发热或体温不升、不吃、不哭、体重不增,黄疸有时候是败血症的唯一表现。62、败血症抗生素治疗原则:早用药;静脉联合给药;足疗程;主要毒副作用63、小儿受结核感染 4-8 周后,结核菌素实验阳性64、结核治疗原则:早期治疗、适宜剂量、联合用药、规律用药、坚持全程、分段治疗65、结核性脑膜炎分:前驱期 1-2 周、脑膜刺激期 1-2 周、昏迷期 1-3 周66、结脑的脑脊液检查:毛玻璃样、糖和氯化物降低为结脑典型改变;可靠诊断依据脑脊液培养67、寒冷季节腹泻 80%有病毒

8、感染引起,主要是轮状病毒70、连续病程在 2 周以内为急性腹泻,2 周-2 个月为迁延性,2 个月以上为慢性71、产毒性细菌引起的肠炎,多发生在夏季,镜检无白细胞。72、生理性腹泻:多见 6 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出现的单纯的大便次数增多,不影响发育。73、支气管肺炎小儿最常见,2 岁以内儿童多发,冬春寒冷季节季候骤变时。74、支气管肺炎最常为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我国细菌为主,肺炎链球菌多见。75、支气管肺炎白细胞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76、先天性心脏病分类:左向右分流(潜伏青紫型) ,室缺、动未闭和房缺;右向左(青紫型) ,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无分

9、流(无青紫) ,肺狭、主狭77、房缺:第一心音亢进,肺动脉第二心音增强,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固定性分裂消失78、动脉导管未闭: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79、法洛四联症:右心室出道梗阻、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大80、法洛四联症:表现为,青紫、蹲踞症状、杵状指、阵发性缺氧发作81、孤独性蛋白尿:分体位性和非体位性82、急性肾小球肾炎由链球菌引起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表现为:少尿、血尿、高血压、水肿83、NS 特点: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明显水肿84、骨髓造血:婴幼儿期所有都为红骨髓,5-7 岁开始黄骨髓开始在长骨中形成。85、出生时,红细胞数 5-7x10 的

10、12 次方每升,血红蛋白量为 150-220g/L86、生理性贫血,为自限性,三个月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都缓慢增加,12 岁达成人水平。87、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两次交叉) ,出生时中性占 0.65,淋巴占 0.3,4-6 天后两者比例约相等,1-岁时交叉,4-6 岁时,两者比例又相等,之后与成人相似。二、名词解释:1.计划免疫: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而制定的免疫程序,通过有计划的使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以提供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2、基础代谢率:人在静止、清醒、空腹状态下,身体的代谢率。3、推荐摄入量(RNI):可以满足某一特定的性别、年龄、

11、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的需要。4、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极低,大多小于体重的 0.01%,需通过食物摄取,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的元素。5、部分母乳喂养:同时采用母乳与配方奶粉或售乳喂养婴儿的方法,分为补授法和代授法。6、补授法:母乳不足,用配方奶粉或售乳补充母乳喂养的方法。7、代授法:用配方奶粉或售乳代替一次母乳量的方法。8、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 :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 D 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9、面神经症:以手指尖或叩诊锤骤击患儿的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第七脑神经孔处) ,引起眼睑和口角抽动。10、腓反射:以叩诊锤骤击膝下外侧腓

12、骨小头上腓神经处,引起足向外侧收缩。11、陶瑟征: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5 分钟之内该手出现痉挛症状。12、胎龄(GA):从最后一次正常月经第一天到分娩时为止,通常以周计算13、高危儿: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14、新生儿窒息:指新生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是引起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5、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16、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则可透过血-脑屏障,使基地核等处的神经细胞

13、黄染、坏死。17、孤独性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分持续性和再发性18、肾病综合征(NS):有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的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场综合症19、骨髓外造血:当出现需要造血增加时,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回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同时外周血出现幼稚的中性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这种特殊的反应,称为。 。 。20、生理性贫血:婴儿生长发育迅速,由于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逐渐降低,2-3 月的时候红细胞数降为 2X10 的 12 次方/L ,血红蛋白 100g/L,出现轻度贫血,称为。 。 。21、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的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

14、细胞低色素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三、简答:1.简述新生儿出生时如何护理?答:1.迅速清除口腔粘液,保持呼吸道通畅;2.严格消毒,结扎脐带;3.记录出生时的 Apgar 评分、体温、呼吸、心率、体重、身长;3.设立新生儿观察室,观察 6 小时,正常者进入婴儿室,高危儿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4.提倡母婴同室,尽早喂奶;5.新生儿回家前,进行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和听见筛查。2.新生儿怎样家居保健?答:1.室内温度 20-22 摄氏度,适度 55%;2.保持新生儿体温正恒定; 3.正确的母乳喂养;4.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损伤;5.多与婴儿交流多抚摸;6.肚脐部的护理预防感染;7

15、.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3.简述人乳的特点?答:1.营养丰富,容易被婴儿利用;2.缓冲力小,利于酶发挥作用;3.含不可代替免疫成分 4.含生长调节因子;5.经济实惠。方便好操作。4、简述 1,25-二羟维生素 D 的生理功能?答:1.促小肠粘膜细胞合成 CaBP,增加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2.增加肾近曲小管对钙和磷的重吸收;3.对骨骼钙的动员,与甲状旁腺协同作用使破骨细胞成熟,促进骨重吸收,刺激骨细胞促进骨样组织成熟和钙盐的沉积。5、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 ?答:1.初期(早期) ,多见 6 个月以内,3 个月的最常见,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血清 25-(OH )D3 下降,

16、PTH 升高,血钙血磷下降,碱性磷酸酶正常或升高,骨骼 X 线正常或钙化带模糊。2.活动期,6 个月以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较软,颅骨薄,压迫枕骨或顶骨后部有压乒乓球样感觉,6 个月以后的婴儿, “方盒样”头型,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自上而下,串珠样突起,7-10 肋最明显,手腕足踝圆形环状隆起 -手足镯,1 岁左右的出现“鸡胸样”畸形,肋膈沟,O 形、X 形、K 形下肢畸形,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肌力减弱, X 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盘2mm 。3.恢复期,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血钙血磷恢复正常、X 线显示出现不规则钙化线,骨骺软骨盘 6mm 表示新近有感染。六、病案分析(每题 4 分,共 16 分),女,6 岁,因浮肿、尿少 3 天,头痛眼花 4 小时,于 2002 年 6 月 7 日3pm 步行入院。患儿于入院前 3 天出现眼脸浮肿,次日发展至双下肢,伴尿量减少,并解洗肉水样尿 3 次,于上午 11 点突起头痛、眼花、视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