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讲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723607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讲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 防 青 少 年 犯 罪法制教育讲稿四十六团普法办授课人:张玉婷授课时间:2011.5.11预防青少年犯罪法制教育讲稿授课人:张玉婷授课地点:四十六团中学授课内容: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措施简析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主题是打击侵害校园犯罪,加强自我防卫能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

2、,近几年来,侵害校园的案件以及学生犯罪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学习、教学秩序。我们一方面对侵害校园的犯罪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校园治安环境的整治工作,提高自我防卫能力。、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三个方面)1主观因素。 一是心理上的不稳定性。青少年处于少年期、青年初期阶段,神经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其认识、感情和意志上的变化,让他们变得容易兴奋、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面临恋爱、婚姻、升学、就业、交际等实际问题时,产生了一些自我满足的需要,如与异性接触的需要、满足自尊心的需要、好奇和求知的需要等等,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就容易陷入青春危机。如果在

3、某些方面出现社会化障碍,这种危机就可能演化成犯罪危机。二是生理上的不成熟性。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身体发育明显加速,性机能开始成熟,这些对他们的心理、情绪、精神、行为等各方面都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导致了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上的不平衡,加上青春期知与行的差距,形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生理因素。三是犯罪机遇因素偶发性。即诱发犯罪的最佳机遇和条件。这是指青少年由于外界原因激情冲动或被动地、不自觉地卷入违法犯罪活动。比方说,有的住宅、车辆的门窗没有锁好,青少年路过看到,激起了青少年的侵财欲望而引发盗窃犯罪。2客观因素。(1)身边教育。家庭不良环境往往是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最

4、初原因。家庭是青少年活动时间最长、受思想影响最深、联系最紧密的地方。近年来,失和、失教、失德、失才等“四失”家庭逐渐增多。据统计,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 42 倍。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形成青少年高犯罪倾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是继家庭之后青少年活动的重要场所。素质教育理念虽然早已提出,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此外,社区对青少年的帮助和服务还不到位,侵害青少年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2)社会大环境影响。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渲染暴力、色情、迷信的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及电子信息产品屡禁不止。社会转型期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主要是城市化、人口流动及社会

5、结构变动,造成就业、就学、福利、娱乐等各方面的一些不均等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干扰社会生活。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一些青少年思想偏差、行为失范,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有所增多。3.从主体因素分析 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脆弱;二是头脑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偏激粗暴:三是贪图享受。从客观因素上看,一是家庭教育的误区;二是学校教育的失当;三是社会文化氛围消极方面的误导;四是缺乏社会救济措施;五是法制教育相对滞后:六是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对学生来说,让犯罪远离校园,应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犯罪滋生的土壤。许多案例表明,校园犯罪事件的发生有

6、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气候,越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学生纪律差的学校,发生的事件越多。学校犯罪事件又是一种见不得人的、偷偷摸摸的勾当,因此它只能在黑暗中进行。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参与犯罪者就不敢出现。阳光是什么,阳光就是学校的正气,就是全校同学的正气,这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的道理。二、我们在打击侵害校园犯罪的同时,还应加强自我防卫能力1、提高法律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你们要多学点法律知识,弄明白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只有明白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才有可能自己不做违法犯罪的事,同时也有可能制止他人违法犯罪。 2、增强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为什么侵害校园犯罪屡禁不绝,一个重要

7、的原因是同学们没有团结起来,缺少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面对犯罪分子的暴力威胁,竟然会束手无策,让他们得逞,原因是他们被犯罪分子的暴力所屈服。3、掌握防卫方法。一是要看好自家门,宿舍门要随时关好,钱财要妥善保管;二是外出要请假,夜行要结伴,让同学老师知道你去哪里,或者遇到问题有个照应,防止犯罪分子袭击;三是同学们应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青少年在哪些方面应受到保护。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险或可能发生危险时,要主动、及时地与老师、家长、公安人员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发生事情后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要大胆揭发坏人坏事,不要姑息养奸。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学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8、用。(一)、我国青少年占全国人口的近半数,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社会上、校园内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依然存在,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且呈现出低龄化、智能化的特点。鉴于目前的这种状况,学校在紧抓教学质量的同时,要高度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工作。学校可以成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全面负责,各成员协同配合。如定期过问“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 进展状况,并督促定期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后勤工作人员、团员干部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

9、未成年人犯罪法、 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小学生自我安全防范常识。(二)加强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以人格魅力感召学生 中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可模仿性、塑造性、个性伸展意识、自我表现欲强,情绪变化明显。针对这一特点,学校要求广大教师要能适应新课改的精神要求,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的思想,树立“ 民主、和 谐”的师生观,不断完善考评机制。自觉以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道德魅力去感召学生。广大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岗 敬业,严谨 治学,对业务精益求精,做到思想上和行为上保持一致;语言上讲文明;行动上遵纪守法,诚信守时;穿着上肃穆端庄,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不体罚

10、或变相体罚学生;在学习上做学生的伙伴,生活上做学生的知己教师高尚的师德,良好的师风,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也为“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开展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开辟第二课堂,以高尚的情操塑造学生 农村中学不比城市中学的学生,信息面、知识面相对要狭窄些,但同样具有可塑性、伸张性强的特点,而且学生的精力充沛,业余时间无从打发,所以,开辟第二课堂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进行个别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学校除了组织学生看爱国主义电影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农远工程的设施,组织学生观看爱国

11、主义影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内容;学习未成年人自我保护常识;观看不尊重知识、不努力学习的严重后果个案以及迷恋网吧、校园暴力事件的危害性的事例,并组织学生讨论、写观后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是培养人的摇篮。浓厚的文化氛围、洁净的校园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自觉规范个人的行为,做到与校园文化环境的完美融合。 学校想方 设法用好宣传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栏目的编排、设计;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开展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的活动;结合生物课活动兴趣

12、小组,组织学生认养绿树、草坪等活动,激发培养了学生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奋发向上、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真正树立了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 (六)根据农村中学学生的特点和成长的规律,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我们整合德育资源,充分利用各种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做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奠定了 坚实的基 础。 1积极发挥广播站、宣传栏的作用。2.升国旗仪式。利用国旗下演讲,对学生进行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3.学习园地。4.积极开展学生集体活动。学生的集体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13、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健康的竞争意识,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意识等。如:学校经常举行班级篮球赛、拔河比赛等。 5.以身说法。学校有针对性地请“夕日” 的“浪子” 回母校,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惨痛的教训告诫自己的学弟学妹,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七)真情温暖“留守学生、贫困学生” 贫困学生、留守学生在校学生中的“ 弱势群体” ,是辍学、失学、 违法犯罪的主流,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对象,是做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工作的核心内容。学校对于留守学生、贫困学生的态度,并不是不管不问,或直接推向家庭。而是要倾注更多的温暖、关怀、教育。对于贫困学生,学校积极贯彻中共中央有关文件精神,

14、除了给予相应的减免之外,还不定期的在生活上给以关心、扶助。在精神上给予宽慰、鼓励,使他们真正感觉到学校、老师并没有歧视他们、放弃他们,相反却在更多地关心、照顾他们。此举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某校学生小强(化名),在初一下学期迷恋上了“网吧” ,经 常旷课,学 习成绩直线下滑,家 长得知后,就是一顿毒打,事后, 该生就连夜离家出走事情发生后,学校并没有处分该生,而是本着“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动员班主任将该生安置在自己的宿舍里住校,并从思想上、心理上打消该生的顾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此,该生再没有去网吧,而且学习成绩稳步上升,之后学习成绩位居前列,成了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的模仿事例。学校校可以定期出法制宣传教育专题,不定期的结合当前社会上发生的违法犯罪事件,及时地利用资料、图片进行宣传教育。如:河南巩益某幼儿园发生的爆炸事件;宿松某学校学生杀死教师妻子的事件等,使学生能及时地从血淋淋的事件中感受到正义的成在,法律的威严。以此来不断培养学生懂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意识。总之,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这都寄希望于广大的青少年。为推进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全社会都应当行动起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本次讲课就到这里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