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教改案例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722348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教改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教改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教改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教改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教改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教改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教改案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教改案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经典篇目教学时,如何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诵读经典、表演经典、品悟经典,以达到熟记于心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中快乐的学习,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在教论语经典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时,我尝试通过“诵侍坐演“猛”志访角色悟内涵”等环节,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课文,让他们走近经典、诵读经典、表演经典、感悟经典、熟记经典。 这节课的突出特点是: 第一:起承转合构架。尝试通过“起承转合四环教学法” ,把“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互动交流法”融为一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2、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活动贯穿始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实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尝试通过“诵读比拼白话表演古今访谈”等环节,引导学生感知课文,把握文意,理解重难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和表演,引导学生把握孔子和弟子的性格和志向,学习诵读的方法,熟记课文内容。2.通过人物访谈,了解“吾与点也”的原因,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3.通过解读文中人物的理想志向,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四个弟子的人生理想,熟记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解读“吾与点也” ,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四、教学方法:

3、起承转合四环教学法 五、教学时数:1-2 课时 六、课前准备:下发学案和翻译资料(可通?微信的形式) ,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或网络,诵读并翻译课文,并标出疑难之处。 七、教学过程: (一) “起”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设情境激趣。 两千多年前,有位哲人看到奔腾不息的河流,发出这样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他是谁? 他就是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千古圣人孔子。 2.小测验温故。 同学们,你们了解孔子么?我来考考你们:孔子名 ,字 , 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 ,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鼓励人们 ,即“出来做事” 。 (参考答案: 丘、仲尼、儒

4、、圣人、仁、礼治、入仕) 3.说名言唤情。 请同学们说一句自己喜欢的孔子的名言。 (自由发言) 4.巧过渡引题。 同学们,人生易老,岁月易逝。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将怎样度过短暂的一生?至圣先师孔老师说得好:“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可见“志“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一起走进孔老师的课堂,看一看在两千多年前,他是如何引导他的弟子畅谈人生理想的。 (板书课题子路、曾皙、冉由、公西华侍坐 ) (二) “承”出示目标,布置任务。 1.出示目标有的放矢 (1)通过诵读和表演,引导学生把握孔子和弟子的性格和志向,学习诵读的方法,熟记课文内容。 (2)通过人物访谈,了解“吾与点也”

5、的原因,理解孔子“礼治”的思想。 (3)通过解读文中人物的理想志向,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2.布置任务任务驱动: 3.讲评分标准以赛促学 (三) “转”小组合作,密切协同。 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按照任务书自学练习。 (教师巡视答疑) (四) “合”学生展示,师生评点。 1.“诵” 诵读比拼。各组分角色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明句读、读出语气。教师评点,现场打分。注意对错读、破读、误读、漏读等及时纠正。 2.“演” 白话表演:各组表演课本剧,教师评点,现场打分。尤其对能在原作基础上创新的小组,要予以表彰和加分。 3.“访” 古今访谈。各组派主持访谈五位扮演者。访谈的问题(见任务3)由教

6、师提前设计,是本文的重难点。教师评点,现场打分。 4.“悟” 教师评点各组的优劣,并引导学生梳理归纳全文重难点。 (1)课文谈论的焦点是什么?体现孔子思想的话又是什么? “各言其志” (焦点) “为国以礼” (文眼) “礼治”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之一。(2)文章分几个环节?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 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先生评志 全文以“志”为中心,由侍坐而问,由问而述,由述而评,结构严谨,是论语中最完备的一篇说理记事作品。 (3)本文通过师生间的对话,表现了四个弟子什么样的性格和志向? 子 路:直率、鲁莽、自信 志在从政 冉 有:谦逊、谨慎、温和 志在从政 公西华:谦虚、好学、善言 志在成为一名外交家

7、 曾 皙:稳重、洒脱、成熟 志在从政 (4)前三个同学述志时曾皙不认真听,他一直在抚琴,为什么沉默的孔老师不仅不批评他反而赞成他那?(重难点)他是否直接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他的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为何博得了老师的青睐? 描绘了一幅“礼治下大同社会”的美好图景,侧面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礼治”是孔子毕生追求的理想,也是儒家治国安邦的最高境界。 (5)你认为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为语录体散文,本文写人有什么特点。 孔子是一位和蔼睿智、循循善诱、平易民主 、学识渊博的大教育家。本文以言写人,做到了:话到人到,音容笑貌、简洁传神、惟妙惟肖,不愧为论语中的经典。 5.“结” (1)拓展延伸: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 ”叶圣陶先生说:“理想是事业之母。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请谈一谈你的理想是什么?(自由发言) (2)结束语: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祝愿同学们都能在理想明灯的指引下,努力学习,发愤读书,共同迈向美好灿烂的明天,让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3)布置作业作文:我的理想 八、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