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工业园区以生态工业促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720857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阳工业园区以生态工业促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松阳工业园区以生态工业促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松阳工业园区以生态工业促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松阳工业园区以生态工业促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松阳工业园区以生态工业促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松阳工业园区以生态工业促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阳工业园区以生态工业促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松阳工业园区以生态工业促发展四塞无他虞,唯此桃花源。此桃花源指的就是浙西南最大的山间盆地-松古平原所在地松阳,她是浙西南革命老根据地县,是浙江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重点地区,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多姿的松阳有着极其特殊的地理文化特质。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站在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的新起点上,松阳县委、县政府确立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开放兴县发展战略。旨在紧紧抓住松古盆地被纳入省生态产业集聚区和松阳工业园区被列入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重点园区的发展良机,力求以生态工业的发展要求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方式的全新变革,化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走出一条符合松阳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把松古平原率先打造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

2、范区、生态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并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后发崛起的绿色腾飞之路。浙江省生态化改造示范园区、全省首个工业园区水环境应急处理工程运行、不锈钢行业酸洗污泥综合处理处置技术入选环保部相关技术目录并面向全国推广这些或荣誉、或应用技术的突破,都表明着浙江松阳工业园区在生态化发展的模式下,已经探索出了一条独特且极具前瞻性的绿色之路。薄弱的工业基础一直是松阳经济发展的短板。进入十二五后,松阳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不仅能成为松阳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引擎,更将成为松阳县生态产业发展的实践者。在新的起点上,松阳既要保护好青山绿水、加快推进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又要给23万松阳人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建设一个绿色

3、工业之城。面临着如此的重任和挑战,松阳工业园区如何出招避免重蹈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又如何使已有的特色产业做大、做专、做强,进而壮大园区的发展规模?在新的发展阶段,松阳工业园区将成为生态工业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者、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者。松阳工业园区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引擎,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基本形成了松阳县的新工业长廊。在今后的发展阶段,园区面临着三大任务的建设:一是快速成为生态工业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者。工业园区作为松阳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平台,将充分发挥好园区列入全省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园区、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的有利时机,依托当地的生态优势,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总量

4、,使园区成为生态工业产业的集聚区。二是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尽管松阳县的工业经济总量不大,但在工业发展初期,县委、县政府就十分注重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占全县40%经济总量的主导产业不锈钢,已成功实现了不锈钢管生产-生产废水-污泥铬镍回收-炼熔原料-钢坯-不锈钢管资源循环利用链,以及生产用水-生产废水处理-中水回用的水资源循环利用链。松阳的不锈钢生产废水治理和循环发展经济已走在全国同行前列,园区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单位、浙江省创新型工业园区、浙江省生态化改造示范园区的称号。三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者。在发展新产业的同时,园区通过出台相关的政

5、策,引导老企业、老产业做好转型升级的文章。目前,园区已有30余家不锈钢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等体系认证,30多家企业取得国家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并开始对接不锈钢中高端市场,如鹏业钢管跻身全国仅有四家的中核集团合格供应商;宝丰钢业的镍铬铁基高温合金无缝管和铜镍基高温合金无缝管项目等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松阳的不锈钢产业正走向成功转型的发展之路。松阳工业园区按照省生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要求,努力把松古平原的空间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产业优势,以实现欠发达地区后发崛起之势。2010年,松阳县被纳入省生态产业集聚区(丽水东片区),松阳工业园区被列入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的重点园区。园区紧紧抓住这一

6、能改变松阳发展历史的机遇,努力成为松古平原产业带上发展现代工业集聚区的最大受惠地,为园区后续发展创造必要的空间基础和指导松阳产业的发展,园区管委会委托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编制十二五重点园区发展规划和省生态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根据规划要求,到2020年,园区将推出30km2的发展空间并完成开发建设任务。在这期间,园区将继续做大做强不锈钢产业,着重做好年产40万吨不锈钢熔炼项目的整合提升工作、新引进中高端不锈钢有缝管和无缝管等生产项目,形成年产值150亿元的不锈钢管产业,全力打造松阳不锈钢区域品牌;依托中奇环境、上上不锈钢、永安燃气等生产服务企业建公共服务平台,即不锈钢污染防治研发平台、不锈钢管物

7、流配送检测研发平台、集中供气平台,尽快发挥生产服务业的功能和效益,促进不锈钢产业配套;同时创造条件,做好信息、模具加工、原材料经营等生产服务企业引进工作,更好地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其次进一步发展壮大铜产业,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形成年产值50亿元的铜产业。与此同时,园区还将发展壮大多种产业,如引进新一代塑料薄膜制品制造企业,形成以万通革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五金机电、机械加工等产业,主动融入永(康)武(义)缙(云)产业带,力争使松阳工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实现全县工业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不锈钢产业是松阳工业园区的特色和主导产业,政府牵头、企业筹资、专业运维、市场运作模式已成为莱茵河模式的本

8、土化实践的松阳版本。众所周知,莱茵河是目前世界上跨流域治理污染最成功的一条河流。莱茵河的治理不是简单的公约约束,而是政府和排污企业通过投入不同比例的股份运作污水处理厂,参与其间的企业都是污水厂的控股者,既分享盈利,又降低各自的排污成本,同时又因为利益使然而能互相监管。不锈钢、铜产业、机电制造等是松阳工业园区的特色和主导产业,随着现代生态工业的发展,生态保护对园区的产业要求也设置了更严格的准入门槛,倒逼机制使松阳工业园区走出了一条莱茵河模式的本土化之路。松阳工业园区的不锈钢产业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采取政府牵头、企业筹资、专业运维、市场运作的模式,积极探索创新治污模式,创新环境管理机制,发展循环

9、经济,建立、完善、深化了收集系统、处理-回收系统、应急系统、预警系统、政策保障系统等五大系统,有效破解环保难题,化解了成长中的烦恼,有力促进了不锈钢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初步走出了一条抓环保促发展、抓环保出效益、抓环保促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业经济科学发展之路。今后园区将继续强化不锈钢产业的五大体系建设,特别是针对政策保障体系的薄弱环节,通过建章立制,明确政府、排污企业和运营企业三者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关系,确保不锈钢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在新引进产业时,从项目洽谈开始环保部门就提前介入,力争把产业的环境风险降低到最小值。实践证明,园区不锈钢产业的污染防治技术之所以能够走在全国同行业的前列,主要得益于管理

10、体制机制的创新,得益于园区与大专院校的良好合作,依托他们的技术、人才、研发优势,在园区产业发展初期能顺利走上快速发展之路,少走弯路。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园区将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培育龙头企业等完成自身的升级步伐,打造出投资环境优越、开发运营高效的经营格局。一是侧重产业的引进。克服欠发达地区急功近利、盲目引进的短视思想,在招商引资进程中,园区注重产业的整体引进,降低企业成本,形成产业链,促进产业的整体发展,缩短欠发达地区产业的形成过程,真正体现出欠发达地区的后发优势。在产业引进和培育的过程中,园区将坚持用选商的理念指导招商引资工作,将坚持瞄准高科技产业,坚持新兴产业不放,优选税收贡献大、就业率高、带

11、动性强的企业;同时坚守环保底线,采取积极主动、科学辩证的态度,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二是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发达地区产业向外扩展,这不仅仅是量的扩张,同时也是其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提升的有利时机。园区将充分利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良机,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在向外转移的同时,做好转型升级的工作,使欠发达地区引进的产业更具市场竞争力。如入驻企业耶米玛服饰将棉纺、织造、染色、缝制等产业环节整体转移,实现从棉花到成衣的一个完整产业链,估计年产值将达10亿元。三是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按照大企业、大集团的要求来对照,松阳的企业特点就是低、小、散。要使这些当地的规模企业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

12、之地,就必须走企业兼并重组之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研发、市场拓展等能力,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今后将着重做好隆华特钢、强达钢管、瑞阳特钢等5家熔炼企业联合重组,做大产业链的熔炼环节,从源头上实现区域产品质量水平和产业集聚效应的升级。实现不锈钢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产业集聚效应、行业话语权的提升,为2015年前打造松阳县首个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奠定基础。十二五期间,松阳工业园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两个建成、三大跨越总体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抓住兴产业、聚人口两大关键,以促进工业经济提质扩量、提升产业层次和新空间拓展、推进园区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加快园区创新发展步伐;将依托省生态产业集聚区、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重点开发区(园区)的平台优势,开发新空间、建设大平台、培育新产业、提升老产业,进一步推进不锈钢、铜加工、机电制造、轻工纺织等产业的集聚发展,打造浙江不锈钢管产业基地、中国不锈钢管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等区域品牌;强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借力发展、错位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提高服务管理能力,把园区建设成为经济运行高效、基础设施完备、产业布局合理、生态环境良好、资源利用率高、支撑体系健全的绿色工业园区。-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