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浅析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715936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多想去看看》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多想去看看》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多想去看看》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多想去看看》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多想去看看》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多想去看看》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多想去看看》浅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多想去看看浅析【摘 要】课文我多想去看看虽然先后被入选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 “部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但它们在体裁内容、识字写字、词句积累、朗读感悟和说话写话等方面,有着诸多的不同。对此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段要求,予以逐一浅析。 【关键词】体裁 生字 词句 朗读 说话写话 “部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单元的第 2 课我多想去看看 ,和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单元的第 11 课我多想去看看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部编本”教材中,和我多想去看看一起组成单元的还有吃水不忘挖井人 一个接一个 四个太阳 ,这个单元的主题基本可以用“愿望”一词统领与概括。其中一个接一个是新选

2、课文,其他两篇是从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中沿用而来的,但所处的单元都发生了变化。 下面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两个版本的课文作一些分析。 一、体裁 人教版教材的我多想去看看是诗歌,全诗只有一节,其实就是三句话。对一年级学生而言,文本编排成诗歌的形式未尝不可,但内容单薄,总给人言犹未尽、缺胳膊少腿的感觉。 “部编本”教材的我多想去看看是散文。课文增加了一个自然段,弥补了内容和结构上的缺憾:对于新疆天山里的孩子来说,在妈妈的引导下,多么想到北京去看看雄伟的天安门、壮观的升旗仪式;对于大城市北京的孩子来说,在爸爸

3、的引导下,多么想到新疆去看看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如此行文,不仅达成了前后照应、互为呼应的文本结构,而且暗含了“祖国山河美,民族大团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生字 人教版教材的我多想去看看要求会认“想、告、诉、路、能、走、北、京、城、安、广、升、旗”13 个生字, “部编本”教材的我多想去看看要求会认“想、告、诉、路、京、安、门、广、非、常、壮、观”12 个生字。可以看出,有 7 个生字是相同的,其中“能”字因为课文修改后不出现了,所以无法编入。 “北、升、旗”3 个字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过。 “城”字相对较难,作推后安排处理。 “部编本”教材新增“门”字,是因为一年级上册中已经要求学生

4、会写“们”字(青蛙写诗 ) ,所以要求会认、会写“门”字显得更加有必要。新增的“非、常、壮、观”4 个生字,与其说是认识 4 个新字,不如说认识 2 个新词,因为“非常” “壮观”在生活中经常能够遇到。在生活中认识这 2 个词语,能够大大降低识字的难度。 人教版教材要求会写“广、升、足、走”4 个生字, “部编本”教材要求会写“会、走、北、京、门、广”6 个生字。人教版教材主要按照“识写异步”的原则安排写字内容,而且每课写字的数量偏少,一年级上册每课安排 34 个,一年级下册每课安排 6 个。本课要求会写的“足”字,在之前的“识字(一) ”的第四课操场上中已要求学生“会认” ,到本课才要求“会

5、写” ,体现了“先识后写”的编排原则,而其他 3 个生字都是首次出现。 “部编本”教材沿用“识写异步”的原则,在写字数量上有所增加,一年级上册每课安排 35 个,一年级下册一般每课安排 7 个(只有个别课文安排 6 个,我多想去看看就是其中之一) 。 “京、门、广”3 个字在本课中既要求“会认” ,也要求“会写” ,属于“识写同步” ;“会、北、走”3 个字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会认” ,本课进行了“复现” ,所以要求“会写”显得水到渠成。 三、词句 人教版教材我会读栏目安排的内容是:“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我们爱北京。我们爱五星红旗。 ”这四句话虽然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

6、育的好材料,但与课文的联系不甚紧密,对此, “部编本”教材在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专门安排了第10 课升国旗 (中国 国旗 五星红旗 / 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向着国旗,我们立正;/望着国旗,我们敬礼)予以解决。 “部编本”教材安排了课后练习“读一读,记一记” ,目的是通过朗读“弯弯的小路、宽宽的公路、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雄伟的天安门、壮观的升旗仪式” ,使学生积累短语“的” ,感悟前面词语对后面事物的修饰作用,这对丰富学生的语感和语言图式是大有裨益的。 四、朗读 人教版教材要求“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部编本”教材要求“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

7、感叹号的句子” 。 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的?读目标有“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所以通过朗读课文,提升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祖国河山美,民族大团结”的感悟,是非常恰如其分的。 但人教版教材要求“背诵课文” ,则显得意义不大,这是因为这篇课文既不是经典作家的“定篇” ,也没有典型的句式、段式,从语言积累的角度讲,价值不大。 “部编本”教材提出“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教学目标非常明确、集中,落实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的要求。针

8、对“我对妈妈(爸爸)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个句子的朗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节奏也可以富有变化。通过教师的朗读指导,学生不仅能“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而且能够激发情感,从而感悟语句中蕴含着的爱国之情。 五、说话写话 人教版教材安排了我会读栏目,但没有提出写话方面的要求。 “部编本”教材新增了课后练习“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再和同学交流” 。 “和同学交流”属于“说话” ,这没问题,综观一年级上册、下册中的课文,这样的要求随处可见,但提出“写下”这样的要求,却独此一家。虽然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但该题

9、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超越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觉得, “写话”起步于二年级下学期比较合适,要求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写话”可算是拔苗助长了。所以,笔者建议将本题要求改成:以“我多想”开头,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愿望,再和同学交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 314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