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及运营商应对策略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715112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及运营商应对策略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及运营商应对策略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及运营商应对策略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及运营商应对策略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及运营商应对策略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及运营商应对策略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及运营商应对策略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及运营商应对策略分析 一、移动互联网及其内涵1移动互联网的定义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就如移动语音是相对于固定电话而言,移动互联网是相对固定互联网而言的。虽然目前业界对移动互联网并没有一个统一定义,但对其概念却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即从网络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指以宽带 IP 为技术核心,可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服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用户行为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是指采用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访问互联网并使用互联网业务,这里对于移动终端的理解既可以认为是手机也可以认为是包括手机在内的上网本、PDA、数据卡方式的笔记本电脑等多种类型,其中前者是对移动互联网的

2、狭义理解,后者是对移动互联网的广义理解。2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与以往的网络技术与业务相比,移动互联网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1)终端移动性:由于移动互联网终端普遍是移动终端或者无线终端,因此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接入和使用移动互联网服务,这也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之一即终端的移动性便于用户随身携带和随时使用,从而为形成具有移动互联网特色的用户使用行为提供了终端支撑。(2)终端和网络的局限性: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是承载在移动网络这个载体之上,而移动网络有无线资源稀缺性和无线环境突变性的特点,因此移动互联网业务会受到网络能力的限制;与此同时,与固定桌面终端相比,移动终端能力会受到终端大小、

3、屏幕显示能力、处理速度、电池容量等的限制,这些都是移动互联网所面临的局限性。(3)业务与终端、网络的强关联性: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受到了网络及终端能力的限制,其业务内容和形式也需要去适配这些特定技术和终端类型,因此呈现出强关联性。(4)业务使用的私密性: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内容和服务更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3移动互联网的本质与固定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本质特征在于终端和接入网络,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应用和服务的差异。从终端的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接入的终端是手持电子设备;从接入的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移动时,接入服务具有连续性。当然,这些差异最终要反映在用户体验上就是移动

4、互联网所具有的移动性、个性化、便利性等特点及习惯、感受、资费、丰富性等限制,并由此带来电信运营商在发展移动互联网时的业务发展模式、运营理念和能力等一系列的转变。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五六年的实践,在其发展初期,也即在 2005 年前后就已经出现了移动互联网的业务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简单的文本浏览、图铃下载等,不过当时由于网络带宽、终端能力以及不大丰富的应用制约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此外再加上商业模式以及市场定位的诸多原因,移动互联网的第一次浪潮并没有对市场和人们的生活带来重大影响。伴随着移动接入带宽的提高特别是 3G 技术的商用、智能终端和移动浏览器功能的增强,互

5、联网上基于 Web2.0 的应用向移动互联网迁移,并结合移动网固有的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可判断位置等特性,产生了许多独特的业务形态,移动互联网逐步被运营商所关注;与此同时,面临固网业务萎缩、移动语音业务逐渐饱和的行业发展趋势,电信运营商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在二者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这也就是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三、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实现需要多种技术的支撑。从网络的角度来看,需要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宽带移动技术的支持,主要包括 EVDO,WCDMA 等,随着以 OFDM 为核心的 LTE 技术的成熟及其商用,将会更好促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

6、发展。从终端角度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功能强大的智能终端的支持,创新发展的智能终端技术将是丰富移动互联网应用,提升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黏性的重要手段。此外,在移动互联网业务实现过程中还需要移动 Web2.0 技术,移动业务实现的辅助技术,由于这两类技术对大众而言相对生疏,因此重点介绍如下:(1)移动 Web2.0 技术Web2.0 是目前互联网发展的主流技术,而与互联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移动互联网则是基于移动 Web2.0 技术。顾名思义,移动 Web2.0 技术是在 Web2.0 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包括:丰富互联网应用的移动 Ajax 技术,实现应用聚合的移动 Mashup 技

7、术,支持桌面应用且具有良好交互性的移动 Widget 技术和促进用户参与用户定制的 WiKi技术。(2)移动业务辅助技术为了支持新型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和应用,面对移动网络无线资源稀缺,无线环境动态变化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应用技术,如移动视频与压缩技术、 移动定位与搜索技术等。四、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1、国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世界各主流电信运营商发展的重点,当然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观念、消费、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其电信运营商凭借出色的业务吸引力和资费吸引力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业务发展取得了良好

8、的效果。(1)日本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日本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始于 1992 年 NTT DoCoMo 推出 i-mode 服务,截至 2010 年 1 季度,日本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到 9010 万,可以称得上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目前,日本移动运营商提供的主要移动互联网业务包括 NFC 应用、移动电视、基于位置的服务和移动广告等。(2)韩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韩国也是全球移动互联网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据相关资料,截至 2008 年 1 季度,韩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就已超过 60%。针对韩国民众的特点,SKT 和 KTF 分别推出了包括一系列高端移动多媒体应用和下载服务在内的移

9、动互联网业务,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从一开始的铃声下载、新闻服务等逐渐向移动多媒体、移动社区、移动 UGC 等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转移。韩国互联网络发展中心 NIDA 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韩国用户数最多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包括移动多媒体服务、移动音乐门户网站服务、手机游戏、移动购物、手机银行以及包括移动搜索、移动社区等在内的无线和固定互联网互通服务。(3)美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自 2006 年起,美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截至 2010 年 1 季度,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到 6900 万。究其原因,资费模式的创新和 iPhone 等智能手机的普及是关键因素。据相关资料显示,在美国

10、移动互联网用户中,门户网站成为渗透率最高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邮件、搜索位于第二、第三。2.国内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2010 年 7 月 15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 2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0 年 6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 4.2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 31.8%。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半年内新增 4334 万,达到 2.77 亿人,增幅为 18.6%,其中大约有 4914 万的网民只使用手机上网,占网民总数的 11.7%。移动互联网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手机上网成互联网用户新的增长点。从以上的数

11、字中可以看出,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具备相当规模,但与发展较快的日本、韩国相比,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五、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1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1)参与主体的多样性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融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移动互联网业务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是一个显著的特征,这里不仅有传统的电信运营商,而且还包括以手机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等为代表的众多参与主体。为了把握住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参与主体都把把控用户第一接触点作为竞争主要焦点和努力方向,积极深入开展企业转型,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以图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方面有很多案例,例如在终端制造领域,相关报道显示,领头羊芬兰诺基亚公司于

12、2007 年 8 月 29 日推出了名为 Ovi 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目标是以其在全球数十亿手机用户为基础,全力拓展移动互联网市场。2007 年 11 月,Google 组建了开放手机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推广其基于 Linux 的开源手机软件平台Android,直接挑战微软的 Windows Mobile 商业授权模式。美国苹果公司 2007 年 1 月携 iPod 在数字音乐下载市场成功之势,发布了音乐手机 iPhone,正式进军移动通信领域并取得了惊人的销售业绩。(2)产业特点的开放与协作性开放与协作是互联网的核心价值理念,开放是协作的基础,协作是开放的目标。

1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业链与传统电信业务的产业链相比呈现出不断裂变和细化的特点,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完全单独掌控整个产业链,为了更好地赢得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青睐,产业链上的企业必须通过开放与协作,实现共赢,促进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进入正反馈的良性循环。2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趋势(1)商业模式多元化商业模式是一个产业或者业务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尤其在通信市场竞争激烈、用户发展存在困难的今天意义更为重大。移动互联网虽然继承了移动网和互联网的相关特征,但作为一个新的业务,还具有自身的特点,而这种特点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空间。为了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产业链上的企业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其中管道模

14、式、围墙模式还有渠道模式是目前的主要形式。这里管道模式是指运营商只做网络接入提供商,不参与价值链上的其他环节,围墙模式是指运营商独占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上的所有环节,一家通吃网络、运营业务平台和内容提供,渠道模式是指运营商部分参与移动互联网产业价值链上的一些环节,如独占网络接入环节,内容部分主要是通过与众多内容提供商合作。此外,在与商业模式密切相关的收费方式上呈现出前向收费、后向收费、广告收费、包月收费等多元化形态。(2)业务类型“长尾化”业务类型长尾化是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过程中的显著特征,手机作为用户的私密终端,更能够有效地反映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因此,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具有多样化

15、、个性化、种类繁多的特征也就并不奇怪。据挪威欧普拉软件公司(Opera Software ASA)发布的2008 年 8 月移动互联网发展状态报告显示,在用户访问过的 100 万个独立 Web 地址中,87 个网站占据了 8 月份页面浏览量(PV)值的一半,而其他数量庞大的网站占据另外一半。这一数据表明,随着手机浏览器功能的强化,移动互联网用户的 Web 浏览习惯逐步与传统 PC 浏览习惯靠拢,呈现出“长尾化”趋势。(3)业务产品融合化融合是整个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本身就是融合的最好例证。从宏观层面来看,移动互联网本身就是移动通信与传统互联网的融合;从微观层面来看,移动互联网的

16、网络特别是接入网络是多种无线技术的融合;从终端技术来看,支撑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也呈现出融合的特征:手机除了电话功能外,还集成了摄像机、播放器、传感器、RFID 等功能;在业务能力层面,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数据融合和应用融合创造出众多的创新业务和新型产品,大大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3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1)网络接入技术多元化目前能够支撑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接入技术大致分成三类: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 WLAN,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 WiMAX 和 3G 及其增强技术,如 EVDO 和 LTE 等。不同的接入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场所,让用户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接入相应的网络,这势必要求终端具有多种接入能力,也就是多模终端。(2)移动终端解决方案多样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终端对业务支撑和业务体验的重要性也日剧增,因此也带来移动终端解决方案的多样化。这些终端不仅包括普通的手机终端,而且包括上网本、亚马逊公司推出的电子书阅读终端 Kindle 等;与此同时,手机操作系统也呈现多样性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