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浙教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70556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浙教版)(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七上复习题,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4,1.用如图甲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A、B两种液体加热,绘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1)如果A、B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则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2)如果A、B为同种液体,则 液体的质量较大 试题答案 【答案】分析:用如图甲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A、B两种液体加热,则吸收热量相同,根据吸收公式Q=Cmt(1)如果A、B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温度变化大的比热容小(2)如果A、B为同种液体,则温度变化大的质量小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条件下A温度升高的快,变化大所以如果A、B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则B液体的比热容较

2、大;如果A、B为同种液体,则升温快的质量小,升温慢的质量大,即B液体的质量较大答案为:B,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和学生的读图能力,B,B,2、现有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铝块、铁块和铜块,其比热C铝C铁C铜,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末温最高是_块,末温最低的是_块解析:吸收相等的热量,质量相等,c铝c铁c铜,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可知,t铝t铁t铜,又初温t0相等,由此可知末温t铝t铁t铜故答案为:铜、铝3、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_ 在寒冷北方的冬天常常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由于_解析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在北方很冷的地区温度非常低,低于水银的凝

3、固点,水银先凝固了,而酒精的凝固点比外界气温要低,所以应该选凝固点低的物质做测温物质,故选用酒精温度计故答案为:液体的热胀冷缩;酒精的凝固点低于水银的凝固点,铜,铝,液体的热胀冷缩,酒精的凝固点低于水银的凝固点,4、完成下列关于测量及误差的相关内容用刻度尺测量硬币直径的方法如图1(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若要减小测量误差下列可行的是( )A、将这枚硬币转动几下,测出不同位置的几次直径,然后求平均值B、换用不同的毫米刻度尺测量C、将同样的多枚硬币并排摆放,测出几枚的总直径,然后求出每枚的直径D、换用不同的人来测量要用刻度尺测量硬币直径,可先测出硬

4、币的周长,再算出硬币的直径方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求出硬币的周长( )再利用周长公式 L=d求出硬币的直径( )如图2所测量的木块的长度为(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可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A、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 B、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C、量程只有10cm的刻度尺 D、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A、C,L=s/n,d=s/n,3.30cm,D,D,分析:在测量过

5、程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错误能够避免,误差只能减小;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还与测量的人有关;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选用紧密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用刻度尺测量硬币直径时,要减小测量误差可行的是:将这枚硬币转动几下,测出不同位置的几次直径,然后求平均值;将同样的多枚硬币并排摆放,测出几枚的总直径,然后求出每枚的直径换用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毫米刻度尺都不能减小误差故选A、C

6、;要用刻度尺测量硬币直径,可先测出硬币的周长,再算出硬币的直径方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求出硬币的周长L=sn,再利用周长公式 L=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端与1.00cm对齐,右端与4.2cm对齐,估读为4.20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4.20cm-1.00cm=3.20cm;误差不是错误,误差是在正确操作的前提下出现的,只能减小无法避免故选D;刻度尺能否使用与分度值大小、量程大小及0刻度线是否磨损没有关系,但刻线必须是均匀的,

7、否则无法使用故选D故答案为:A、C;s3.20;D;D两点: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常用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5、(2012漳州)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为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图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中选取两个装置,并同时置于温暖的室内,定期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注:各装置中种子的种类、数量相同)(1)该小组同学应选择( )装置,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的每个装置都用较多种子而不是l粒种子,目的是( )(3)若C装置中有1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4)如果( ),则说明酸雨种子的萌发有不利

8、影响,A、C,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种子自身条件不足(胚已死亡/胚不完整/种子处于休眠期/没有充足的营养储备),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小于C装置的种子萌发数,答案:解:(1)此题主要是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而我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在此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酸雨,即水分中是否含有酸性物质,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A和B中,变量是空气,因而不是我们所要探究的;A和C,一个水分中含有酸性物质,一个放了清水,能够形成对照实验,符合我们所要探究的;而A和D,D无论怎么样也不能萌发,因为里面没有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水分,因而出现了两个变量(2)在实验时,为了防止

9、出现偶然现象,减少实验误差,因而我们在实验中选取的对象往往是多个且是随机的(3)种子萌发的条件有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C中,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都适宜,若种子有不能萌发的,说明此种子或许自身条件不足(胚已死亡/胚不完整/种子处于休眠期/没有充足的营养储备)(4)若实验结果是:A里面的种子萌发的数量不如C里面的多,则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故答案为:(1)A、C 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2)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3)种子自身条件不足(胚已死亡/胚不完整/种子处于休眠期/没有充足的营养储备)(4)A装置的种子萌发数小于C装置的种子萌发数(符合题意即可),6、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将它插入

10、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15;把它插入1标准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5,如果将它插入某种液体数为35,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A17B25C32D37解析(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100(95-15)=10/8;(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35时,液体的实际温度10/8(35-15)=25故选B,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A甲最长B乙最长C丙最长D一样长1)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

11、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2)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故选A,B,A,7、一些同学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他们的身体有没有伤害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健康的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甲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乙组置于开机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六十天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1)本实验探究的

12、问题是:电脑辐射对_的身体有没有伤害?(2)实验设置的变量是_A电脑游戏种类 B电脑是否开机 C大鼠的身体状况(3)每个实验组都用了8只而不是1只大鼠,目的是_。(4)从A图和B图可看出,电脑辐射影响了_组大鼠的体重增长和精子的正常发育。(5)数据显示,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大鼠的健康有害,这对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启示? _。,答案(1)雄性大鼠 (2)B(3)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4)乙 (5)不应长时间待在开机电脑前、不长时间打游戏,8、下列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下图表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番茄果肉细胞。若要将图1转换为图2,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转动粗准焦螺旋 转动细准焦螺旋 调节光

13、圈 转动转换器 移动装片 C ABCD,9、人和蟹同属动物界,两者差别很大,共同点很_少_(填“多”或“少”);虾和蟹同属节肢动物门,共同点较_多_(填“多”或“少”)这一事实说明分类等级越_ 低_(填“高”或“低”),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_多_(填“多”或“少”)解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相似程度最高因此,人和蟹同属动物界,两者差别很大,共同点很少,虾和蟹同属节肢动物门,共同点多,这一事实说明分

14、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多故答案为:少;多;低;多,10、通过阅读课文,李辉同学了解了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枯叶等有机物作为食物。读后,李辉同学对蚯蚓的生活环境发生兴趣:蚯蚓到底是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还是干燥的环境中?为此,李辉同学进行了如下一番研究,并邀你一起来参与。 (1)作出假设:你认为李辉同学作出的假设应是: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湿润也对) 的环境中。 (2)选择变量:根据李辉同学的假设,你认为他应选择 水分 作为变量,其他诸如温度、光照、食物(任选两项) (说出至少两项)等都要保持相同。 (3)下面是李辉同学设计的几个实验方案,其中你认为最佳的是( B ) A.在解剖盘的一端放一张干纸巾,另一端放一张湿纸巾。然后在中央放5条蚯蚓,30分钟后观察 B.在解剖盘中铺上一层土壤,其中一半是松软、潮湿的土壤,另一半是松软、干燥的土壤。然后在中央放5条蚯蚓,30分钟后观察 C.在解剖盘中铺上一层土壤,其中一半是松软、潮湿的土壤,另一半是松软、干燥的土壤。然后在中央放1条蚯蚓,2分钟后观察 (4)为减少实验误差,上述方案需经 多次 (填“一次”或“多次”)实验。你认为实验 的结果应该是:蚯蚓在潮湿土壤中的数量较多(填“较多”或“较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