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GDP的影响分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703505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GDP的影响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GDP的影响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GDP的影响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GDP的影响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GDP的影响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GDP的影响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GDP的影响分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GDP的影响分析目录摘要 .2Abstract.21问题的提出 .32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研究方法 .321 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 .322 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方法 .63江苏省信息化 水平测度 .831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 .832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 .94信息化水平对江苏经济的影响 .1241 江苏省信息化指数的计算 .1242 信息化水平对江苏 GDP 的影响 .135结论和建议 .15参考文献 .16附录 .17摘要近几年许多省份开始主动把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水平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GDP 的发展

2、?本文根据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以及信息化的六要素结合实际制定了信息化评价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江苏省信息化进行测度,分析其信息化发展水平。同 时,在 对江苏省信息化水平 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化指数对江苏GDP的影响。关键词:信息化;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法;信息化指数;回归分析AbstractRecently a lot of provinces begin to look on IT industry as cornerstone industry, enlarge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rise informatizat

3、ion level. How much degree can informatization level actua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DP? Combining the nation informatization indicators system & six essential factors and the situation of China, this paper sets up the new indicators system for valuing the level of informatization. Using princi

4、pal component analysis as evaluating approach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informatiz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analyzes its informatization level development. Meanwhile I have analyzed the impact of informatization index over Jiangsu GDP on the basis of estimating Jiangsus informatization level.Key

5、words: informatization; indicators system;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informatization index;regression analysis1问题的提出信息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和人类巨大的财富,是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基础。按照广泛流行的观点,信息化是指信息在收集、加工、 传递、 积累、利用整体上作为一种资源的质和量,表现为生活形态的变化、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动。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世界经济正加紧向信息化经济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 信息”是一种战略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如

6、要保持并加强其在 21 世纪的竞争力,就必须抢占信息化这一制高点。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大国,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战略, 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差距。随着全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作为社会支柱产业的信息产业迅速发展,而且有力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信息化水平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全社会的发展? 本文立足于江苏这个省份,力图测度江苏信息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用得到的信息化指数对GDP作回归分析,定量分析信息化水平 对本地区GDP 的影响。2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研究方法21 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211指标选取原则(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立必须

7、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能充分反映地区信息化的程度,指标的定义明确,测算方法科学规范,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客观性。(2)全面性原则从衡量整个地区信息化水平角度出发,不仅仅只反映信息化水平的某一具体方面,还要注意信息化不仅是新兴产业的事,还与传统产业的发展有关。(3)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立应能综合反映区域信息化的水平,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水平、人力资源、经济实力与政策保障等方面。(4)可操作性选择能够取得数据的指标,以便进行定量计算。(5)可比性所选指标要既可以纵向测算区域信息化水平,又可以横向比较各个国家和地区信息化水平的差异。212 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信息化的评价是从定量的角度综合

8、考察一个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其必然要求要有一套科学完整的测评体系。信息化测评体系是用来衡量一个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标准,它能反映一个地区信息化环境、 设施、发展潜力以及信息化 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同时能够反映人民生活 质量和生活水平。 评测 信息化水平应当以信息化的内部规律为基础,与当前的 发展形式相结合,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与发展环境的相互作用。目前,各个国家与地区在测算信息化的研究方法上并不统一,方法也很多,以下主要介绍我国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国家信息化指标法是由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发布的一套国家信息化测算方法。国家信息化指标 NIQ (national information quot

9、ient)法模型包含国家信息化指 标构成方案、指 标数据和有关统计分析测算两个部分。 (指标体系见表 2-1)表 2-1 NIQ 模型指标信息化要素 权重 指标名称 数据来源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间 根据广电总局资料统计人均带宽拥有量 根据信息产业部资料统计人均电话通话次数根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局 资料统计资源开发利用15%网络资源数据库总容量 在线填报长途光缆长度根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局 资料统计微波占有信道数根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局 资料统计信息网络建设16%卫星站点数 根据信息产业部资料统计每百人拥有电话主线数 根据信息产业部资料统计每千人有线电视台数根据广电总局、统计局资 料统计每百万人互联网

10、用户数 根据 CNNIC,统计局资料统计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根据统计局住户抽样数据资料统计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 根据统计局住户抽样资料统计电子商务交易额 抽样调查信息技术应用18%企业信息技术类固定资产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抽样调查信息产品与服务15%信息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根据统计局资料统计信息产业对 GDP 增长的直接贡献率根据统计局资料统计信息化人力资源20% 每千人中大学毕业生比重 根据统计局资料统计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全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根据科技部、统计局资料 统计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根据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统计局资料统计信息化发

11、展环境16%信息指数 根据统计局资料统计22 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方法221 对信息化水平测度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就是,把多个描述被评价事物不同方面的统计指标,转化成无量纲的相对评价值,然后将这些评价值换算成一个综合值,以实现对该事物的整体评价。222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一般来说,多指标综合评价过程中,最关 键的在于各指标权重的确定。通常,可以将确定权重的方法分为两种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在信息化水平测度的评价中,最常采用的主观赋权法是德尔菲法,最常采用的客观赋权法是主成分分析法。下面就后一种方法作简要介绍。客观赋权

12、法主成分分析法客观赋权法是根据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或各指标值的变异程度来确定权重,如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客 观赋权 法可以克服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同时减轻计算的工作量。但是, 这样确定的 权重多属于信息量权重,没有充分考虑指标本身的相对重要程度,更容易忽略评价者的主观信息。因此,对于有大量人为因素存在的复杂系统的评价,客观赋权法同样有其缺陷。主成分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主成分概念首先由 Karl Parson 在 1901 年引进,当 时只对非随机变量来讨论 的。1933 年 Hotelling 将这个概念推广到随机变量。设法将原来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

13、的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指标。同 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可取几个较少的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的指标的信息。利用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作为权重, 给出一个综合评价值。它构造因子变量方法是通过坐标变换, 将原有的 p 个相关指标 作线性ix变化, 转换为综合 , 即建立用标准化指标 表示的 综合指标 的方程。可以iy*jxiy表示为: *11211pyuxu22 2x*12mmpmyuxxux其中 )3,21(,2kupkk人为原有变量的第一、第二、第三、第m 个主成分。yy、 .31其中 在总方差中的比例最大, 综合原有变量的能力也最强, 其余主成分在总方差中占的比例逐渐减少, 即综合原变量的能力依次减弱。主成分分析就是选取前面几个方差最大的主成分。既达到了因子分析较少的变量个数的目的, 同时又能以较少的变量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主成分分析的目的就是:(1)对数据进行压缩,比较各个地区的情况较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