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教师成长共同体 创和谐幸福校园的实践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703356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教师成长共同体 创和谐幸福校园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建教师成长共同体 创和谐幸福校园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建教师成长共同体 创和谐幸福校园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建教师成长共同体 创和谐幸福校园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建教师成长共同体 创和谐幸福校园的实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教师成长共同体 创和谐幸福校园的实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教师成长共同体 创和谐幸福校园的实践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建教师成长共同体 创和谐幸福校园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鹿鸣小学 陆亚丽 执笔:夏 骏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与意义家和万事兴。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社会和谐是中国社会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人民的长远历史任务,小到家庭,大到单位以及社会,和谐都是人们向往的追求。作为一所学校,只有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兴” ,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和” 。构建和谐校园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我校是一所百年名校,近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探索和谐校园的建设,学校管理团队坚持“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下大力气优化育人环境,在校园里创设起

2、一种幸福快乐弥漫的学习、工作、生活氛围。校长赏识教师、激励教师、参与到教师的专业成长活动中,身体力行地起到引领作用,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了教师的自觉行为,积极的行动。他们乐意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自身的发展,开展学习和探讨。由此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学习共同体。所谓教师成长共同体,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组织与团体,而是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由教师自发或学校组织起来的形式多样而又灵活的教师学习群体。在这样的氛围里学校根据阶段性目标环境进一步人性化,教育进一步有效化,自觉地行为和目标取向形成了合力,管理常态化。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到处充盈着愉快地元素,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所以,我校近年来

3、发展的历程,充分说明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构建和谐校园,推动学校全面发展。而我们把“建成长共同体,创和谐大家园”当作一项课题来研究,主要是想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找到我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层规律,加以归纳总结,并进行推广。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2课题组成员:刘美芳 郑美宏 吴丽君(一)邓小平同志理论中的教育观邓小平理论中关于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教育为计,教师为本” ;他在1978 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二)终身教育理论1965 年法国教育家保

4、罗郎格朗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推进委员会上正式提出了“终身教育”这一思想,并迅速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教师是最先感受到接受终身教育必要性的社会职业工作者之一。在终身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师发展理论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已发展成为一个日益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三)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讲话胡锦涛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讲话,为我校构建和谐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为我校构建良好校风“和谐、卓越”提供了厚实的理论保障。三、课题研究的步骤第一阶段(2007 年 9 月2008 年 3 月)前期准备阶段:我们健全了研究组织,学习了胡锦涛主席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等理论。选派课

5、题成员刘美芳到杭州等地听专家讲座,明确开展实验的目标及意义。之后请区教体局专家方向明老师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制定研究方案,并积极地向学校提出申报,被立项为校级课题。第二阶段(2008 年 3 月2008 年 7 月)具体分工阶段:明确分工,制定计划。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明确职责,制订具体行动计划。第三阶段(2008 年 9 月2009 年 7 月)具体实施阶段: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研究计划,具体分为三个步骤:1、2008 年 9 月2009 年 1 月3定期学习实验理论;根据具体行动计划,有步骤、有主题扎实开展实践研究活动,切实营造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每个内容都有阶

6、段性小结;创设课题运行机制,保证课题研究有效有序进行。进行形式多样的实践研究,收集案例。2、2009 年 1 月2009 年 3 月,进行小结、分析实施情况;对照研究目标,调整研究方案。3、2009 年 4 月2009 年 7 月,根据调整后的方案进行又一轮的深化实践,收集实践研究的典型案例。第四阶段(2009 年 7 月10 月)总结推广阶段。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研究报告、论文、案例集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并写出本课题的结题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四、研究主要内容(一) “教师成长共同体”构建的探索与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在一所学校教师得不到良好发展,专

7、业价值得不到体现,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就不会高。然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对教师进行周期性的脱产培训,需要有足够数量的教师替代脱产培训的教师,还离不开足够的财力,这对学校来说是一项成本较高的支出,我们认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低成本突破办法就是解决好教师的自我教育,即建立并建设好教师成长共同体,以此为平台,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网络发达的时代,时空已经不再是限制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先决条件。作为教师成长共同体,可以是同学科的教师组成,也可以是由跨学科的教师组成,可以是由同年级组的教师组成,还可以是由跨年级组的教师组成;甚至是跨校际的,跨区域的。我们在研究中制定了鹿鸣小学教师发展共

8、同体建设规划 ,通过建设规划建设了适合教师需求的成长共同体。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学校科研学习活动与“教师成长共同体”构建与发展的操作模块。1、模式演变(1)学科演变:我们由第一次的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展示公开课,逐步推4广到各学科,甚至开展跨学科听课。(2)人选演变:由第一次的以小高候选人为主要执教者的方案,逐步推出校内草根、名师的上台展示,最后设想与校外草根、名师的同上一堂课。(3)地点:鹿鸣、七里两地轮流开展,交流提高。(4)形式:上展示课、参与式互动评课、讲座、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课等。(5)时间:灵活机动,穿插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有机进行。2、组织管理教师成长共同体建立在成员主动自觉

9、的学习的基础上,但自觉性并不是自发的,其成长也经历了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首先,根据教师发展的需要构建共同体组织,我们对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确定了大家在专业发展上的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建立成长共同体。其次,学校组织对学习共同体成员提出明确要求,如学校组织给共同体提出公开课、读书报告会、专题讨论、课题研究的次数、内容等建议。第三,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学校组织有专家引领的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考核。学校组织对共同体的活动进行考勤、质量评估等。考核机制充分体现其导向性和激励性,真正使教师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主题选择指向集中,主题单一。每次活动都下发相关活动主题资料,理论联系实际,服务课

10、堂教学。2008 年 11 月 28 日,第一次:“关注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成效” 。2009 年 5 月 27 日,第二次:“以情激情,以读促悟。 ”2008 年 10 月 30 日,第三次:“关注课堂,关注学生”2009 年 3 月 20 日,第四次:“轻负担高质量”跳出学科看教研。(二)搭建了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具体操作平台(1)建设起了教师成长共同体多样性的平台多样性和创造性是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活力所在。为此,我们在研究中将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活动作为教师成长共同体的活动来开展。在校本教研中,让求知者(教师们)围绕着主题(如上公开课或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专题活动),一起进行观察、分析、评议,甚至相

11、互纠正与补充,通过备课、上课、听课、议课、改课、再上课等过程,共同交流,由“一人忙变为大家忙,一人学变为大家学”。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的专题研讨,教师们对该专题涉及问题的认识与5理解,由模糊逐渐到清晰,由浅层逐渐到深层。如我校的郑红鹰老师参加市区两级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我校英语组的全体教师组成一个共同体,一起磨课、议课、改课,最后在区里获得第一名,参加市里的比赛,获得一等奖。而另一位教师黄丽珍参加区美术赛课,因为学校美术教师队伍比较薄弱,一位教师坐产,一位教师支教,所以学校就组建了以分管教学副校长、名师、教导主任、黄丽珍组成的共同体,最终在共同体成员的努力下,黄丽珍获得了市一等奖。教师

12、专业成长共同体还可以是在校本培训中,多位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多年探索经历,通过用心的积累和开放的讲述,启发并激励着青年教师探索教育教学实践的勇气,使青年教师们对困扰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豁然开朗,如我校的章爱芬老师是衢州市名师,学校就安排 3 位青年教师和她组成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里章爱芬老师经常开展示范课、讲座等活动,带动“体内”的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感到压力的同时,也收获了同行的经验和知识,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大家感到,一位优秀教师的后盾是教师成长共同体,一项优秀教育教学成果的后盾还是教师成长共同体。(2)建设起了教师成长共同体创造性的平台

13、教师共同体的形成依赖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真实性的问题,由此形成的主题对教师来说才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因为,教师的创造性可以在学习共同体中得到发挥。我们在研究中开展了一个以“走进衢州综合实践”开发为主题的教师成长共同体,他们的有效合作与交流产生了单个教师难以实现的效果。该课的开发需要充分地利用衢州市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以学生的亲历性、实践性为基本教学特点,设计、组织与实施过程中需要跨年级、跨学科的教师群体密切合作。这对习惯于日常课堂教学的教师而言,极具挑战性和吸引力。教师们边学习、边研究、创造性地开发课程。首先,教师们论证了该课程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的 SWOTS 分析,即 Superi

14、ority(优势)、Worse(劣势)、Opportunity (机会点)、Threat(威胁点)和 Strategy(行动策略)。其次,他们确立了四大出发点。考虑时代和社会的需要以及学生与本校的具体情况,他们将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优化学校课程这四个方面定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然后,确立课程内容的框架。人文素质方面6以亲历性强的参观活动为主;科学素质方面以专家学者、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动手实践为主。在此基础上,他们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上在教师能够调用的资源范围内,尽量做到每月有相对集中的主题,每学期有计划,各学科教师分别参与设计活动方案及联系活动场馆。在实施中整合了

15、课堂教学、专家讲座、参观调查、动手实践和论文写作等教学形式。根据课程进展情况,围绕某个主题开展教师成长共同体活动。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们在完成自己的正常教育教学任务之外成功地开发出了该课程,这一切都受益于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形成及有效运转。(三)形成了一套有活力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我们认为,一所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并非仅取决于教师的学历,更取决于教师成长的制度与机制。学校如果能引领教师在自身成长中找到坐标,燃起自主发展的激情,让他们得到成长的激励,效果自然明显。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坚持“教师第一”的校本培训理念,创造性地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三三制” ,促进了教师立体化发展。1、搭建起了“三格”培

16、养层次教师劳动是一种复杂的育人劳动。学校作为一个复杂劳动的系统结构,是有一定层次的。这个系统内部运转能否有效或效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科学地划分层次。为促进所有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根据教师的不同学历、资历和教育能力,实行分层培养。新教师“人格”培养。我校已实现了新增教师本科化目标,而且新教师都来自重点大学,他们不缺学科知识,而是缺工作经验;不缺成功欲望,而是缺专业化体验。为了缩短“磨合期” ,引导他们做好角色转变,我们采取三项措施,实施“人格”培养工程。一是搭建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桥梁,使之践行“儿童为本”理念;二是建立新教师业务成长档案,狠抓教学常规,通过“备课与上课、听课与评课、作业与辅导”等专题实习,鼓励教师做一个教学实践的反思者;三是实施“青蓝工程” ,签订“师徒合同” ,在老教师带领下,新教师每人要“交一份合格教案、上一堂研讨展示课、写一份教学反思、设计一个活动方案、组织一次公开班队活动、写一份全面工作总结” ,激励新教师在教学实践研究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