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带释”的文言文教学初探

上传人:王哥 文档编号:30697816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读带释”的文言文教学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读带释”的文言文教学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读带释”的文言文教学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以读带释”的文言文教学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读带释”的文言文教学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读带释”的文言文教学初探(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读带释”的文言文教学初探引言: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每一篇文章的教学,教师都需要逐字讲解、疏通文义后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内涵,时间花费长,教学效果不明显。许多年来,语文教师都试图寻找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将文言文字词的梳理和文章内容的讲解相结合,使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笔者在必修一的语文教学中做了一次大胆尝试,以诵读带动释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背景: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的一篇文言文讲读课文,在全本书的最后一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二板块“感悟自然” 。整个专题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沉浸在自然中,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而第二板块设置了两

2、篇文言文, 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 ,?牧狡?文章的难易程度来说,前者难于后者,教学时间也是前者多于后者,所以在后一篇文言文的教学设计上,笔者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以读带释” ,打破传统文言文教学先疏通字词再讲解内容的教学模式。 问题及措施: 文言文的教学如果想直接从诵读文本入手,必须得把字词关放在预习工作中。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根据书下注释和学生已有的文言文阅读功底,理解文章的大意不是太难。如何从诵读下手,以读带释,达到对文本的完全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把握,成了这篇文章教学的难点。诵读文言文,绝不是照书读上数遍就能把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清楚,教师必须在诵读过程中设置几个问题

3、,让学生带着问题诵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文章的标题是抓住文章脉络的关键,在设置问题时,笔者从文章的标题入手,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把握,设置了第一次诵读任务:“一读文本,解题意、明层次” ,诵读全篇,具体回答三个问题, “本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始得二字怎么理解?文章描写了几次宴游?”学生在初读文章后,能否理解“始得”的含义是关键,理解了“始得” ,才能在文章中找到作者具体写了几次宴游,哪次才是真正的“始得” 。 有了对文章的整体认识后,就要进一步对文段进行分析理解,在第二次诵读时,笔者针对文章的两段文字分别布置了不同的诵读任务:第一段文字主要要求学生“读文段,体长句、悟心情” ,即“诵读第

4、一段,请你描述一下作者宴游众山的情形,体会他的心情,并说说你的理由。 ”先让学生找到文章描写作者宴游众山的句子,然后分析这几个句子,在释义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游览众山时的心情。 而第二段文字主要描写作者宴游西山的情景,是文章的中心和重点,针对这段文字,笔者要求学生“读文段,察山特、审人格” ,即“诵读第二段,说说作者笔下描绘的西山是怎样的?找出相关词句。 ”在找到相关语句后,通过释义,让学生了解宴游西山时作者的心情,然后与第一段宴游众山进行对比,提问“作者宴游西山时的情形和宴游众山时一样吗?同是宴游,同是满酌而醉,前后有何不同?从中你感受到作者的变化了吗?”由此引出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西山的特点与

5、作者的人格相一致,所以作者才会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这时再回过头问学生:“现在你能更深刻地理解题目的含义了吗?”至此,对于文段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水到渠成了。 但文言文教学绝不能就此打住,对于文言文的文体和文章中重点实虚词的讲解必须到位。于是在最后一遍诵读文段时,笔者布置了最后一个诵读任务:“读文本,析文体,辨用法” 。教师在讲解完课文后,必须把这篇文章的文体特点归纳清楚,让学生再次熟悉“记”这种文体的写作特点。针对本文频繁出现的几个虚词“而”“之”和词类活用,可让学生整理归纳,教师仅需补充说明 即可。 这样一来,一篇课文的教学,将文本理解和字词的疏通有机结合,教师不必

6、先讲解字词再分析文章,费时费力;学生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把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在课前和课后自行解决。 反思及讨论: 笔者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方式的构想做了反思,自认为这种教学方法的尝试还是可行的。 第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读好文本。诵读文本,读出自己的感悟,这才是自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读,文言文诵读尤其这样,对于浅显的文言文,教师更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章的含义。 第二,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有层次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设置合适的问题尤为重要。先从解题开始,然后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前后几次宴游的不同,体会为什么只有西山才是真正的宴游。最后再关照标题,对题目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学生的思维模式设计问题,才能让学生逐步体会到文章的内涵。 第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强化语文能力。我们一直强调,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将文章的大意解释结束后,似乎文言文教学的任务就完成了。殊不知,学生在被动学习中没有真正掌握读懂浅显文言文的方法。教师在采用“以读带释”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可以自行去理解消化文言知识和文化现象,在学完课文后自己总结归纳虚实词,这样才能把一篇文言文学得更扎实,这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 编辑 温雪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