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在银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95477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锋精神在银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雷锋精神在银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雷锋精神在银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雷锋精神在银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雷锋精神在银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雷锋精神在银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锋精神在银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雷锋精神在银行翟传海 2012 年 03 月 02 日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温柔的春风轻抚着我们的脸庞,另一股春风也吹进了我们的心田。一年一度的雷锋日快到了,在这个新的时代,雷锋精神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给予我们新的启示,引领我们走向更大的辉煌。从 1963 年毛泽东同志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到现在已将近五十年,雷锋的名字和他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的优良品德激励了他身后一代又一代人。“学雷锋,做好事”,他用短暂的一生给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那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也为社会各个领域树立了楷模。在各行各业中,银行业就是一片发扬“为人民服务” 这一雷锋精神的沃土。银行业务的

2、开展与广大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服务客户” 是其经营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的是银行的整体形象,反映着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员工的精神风貌,也直接体现着银行的信誉和竞争力。不夸张地讲,优质服务展现在公众面前是一个无价品牌,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谁的服务好,谁的信誉就好,谁就能吸引更多的客户、占有更大的市场。同时,银行是金融企业也是服务业,其服务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也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程度。正因为如此,各家银行始终奉行“客户至上” 、“优质服务” 的宗旨。多少年来一个个学雷锋标兵、模范,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例如农业银行河南省邓州市支行,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到为客户服务的每个具体环节

3、,全面开展 “岗位学雷锋 ”活动,全行的各项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此,2005 年邓州市人民武装部、“ 编外雷锋团”分别授予邓州农行 “雷锋银行” 、市行营业部“ 雷锋营业部” 。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时代不同,但本质不变。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业面临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创新”。各家银行都在积极探索新的专业化、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服务模式。新时代对在“服务客户” 中发扬雷锋精神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想赢得市场,必须提高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时下, 有人说:“时代发展了,雷锋精神过时了 ”,还有人讲: “雷锋叔叔没户口,3 月来了 4 月走 ”,也有人认

4、为“商业银行,目标就是效益最大化” ,这只是把雷锋精神按照“做好人好事”等狭义去理解,并错误地把优质服务与经济效益对立起来罢了。真正的雷锋精神含义广泛,需要我们用心去细细品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核心;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是它的特征;甘当革命“螺丝钉” 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 “钉子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它的重要内容。如果硬要讲利益也或效益,自古就有的“投桃报李” 、“和气生财”,邓州“雷锋银行”的发展也是很好的回答。无论在什么年代,雷锋精神的实质是永恒不变的。不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雷锋精神就是爱。有了爱就有了乐于助人、优质服务的思想和行动,

5、有了爱就有了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激情;雷锋精神就是奉献。有了奉献精神才会钻研业务,爱岗敬业;雷锋精神就是做好每件小事,具体到日常工作中,也就是要立足本职,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在银行工作,不论是在前台还是后台,都要做到心中有爱,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做到业务熟练,合规操作,高效快捷,客户满意。雷锋精神历久弥新,让我们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身体力行、始终如一!2012 年,一场“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的新热潮正在全国掀起。50 年来,雷锋这个名字承载了几代中国人的榜样记忆。在银行系统中,也有这几家以雷锋同志名字命名的网点,数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中将平凡而又伟大的雷锋精神发扬光大。19

6、61 年 9 月 9 日,一个身材不高、神采奕奕的解放军战士来到中国工商银行抚顺市分行和平储蓄所的柜台,办理了 100 元存款。自那一刻起,这个小小的窗口便和雷锋这个名字结下了不解的情缘。雷锋同志英年早逝,这笔存款一直留在了工行的账户中,延续至今。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生前的宝贵遗产。在工行抚顺分行看来,雷锋留在那里的不仅仅是这一笔存款,更有要像这笔存款一样永久保存、传承和弘扬的雷锋精神。雷锋殉职后,工行抚顺分行把这笔存款当作一种信仰来保存,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来打造,无论在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时代皆是如此。抚顺分行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员工参观雷锋纪念馆、祭扫雷锋墓、升国旗,与雷锋班、社

7、会雷锋班组、学校等共建单位开展学雷锋经验交流联谊等一系列学雷锋活动,全市各类学雷锋大型活动、各项社会公益活动等都有该行的身影。长期的雷锋文化培养,使每名员工都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自身的一种责任,无时无刻不以雷锋精神为标准指导着自己的言行。常年坚持站立服务;加班加点工作累倒在岗位上;无偿存辅币、换残币、识假币;坚持常年照顾孤寡老人捐助失学儿童;帮不相识的外地客户寻找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将因心脏病突发倒在储蓄所外的老人送到医院;为了一笔沉睡 18 年的存款顶风冒雪寻找主人;走访储户时为储户家庭排忧解难;为生活困难的储户捐款2003 年,该行员工帮助困难母女陶莺的事迹还走进了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20

8、05 年因抗洪救灾工作中贡献突出,相关网点负责人康海英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相约”栏目的现场直播。每个网点都发生过动人的故事,每个柜台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事迹,抚顺分行正是凭着这些小事让雷锋精神广为传播。雷锋精神也成了抚顺分行在业务发展上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和平储蓄所,目前已经发展为各项存款达 12 亿元的地区最大金融网点,1990 年被市委市政府正式命名为“雷锋储蓄所”。这是全国第一家以雷锋名字命名的金融单位,也是全国首次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单位之一,从此成为工行抚顺分行传播雷锋精神的一枚火种。50 年来,雷锋这个名字一直是辽宁抚顺市的精神坐标。而在地处江淮之间的安徽合肥,同样有

9、着一家以雷锋命名的工行网点。 合肥雷锋储蓄所地处安徽省会合肥市中心闹市区 长江中路四牌楼商业中心,是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雷锋精神研究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以“雷锋”命名的全国第二家“雷锋”品牌储蓄所。2010 年的正月初六,雷锋储蓄所的当班副主任江胜接待了一位愁容满面的客户高女士。她家住合肥农村郊区,夫妻双方早已下岗,靠摆水果摊为生,就在春节前,丈夫突然离世,高女士将亲戚和乡亲们所捐 2550 元用胶袋包裹放进食品柜,不料被老鼠咬得支离破碎。高女士跑了好多家银行试图兑换,均被推辞。在乡亲们的推荐下,她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了雷锋所。听完高女士的叙述后,江胜随即带领所里的几名员工细心拼粘一张张破碎的

10、钱币。值班副行长吴蕾得知后,快速赶到雷锋所,一看碎钱多,工作量大,又呼唤两位在家同志赶来帮忙。快到中午吃饭时间,江胜自己出钱,请高女士吃饭。回来的路上,她碰到了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正在街上采访,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主动把记者请到了雷锋所里,记录下了这感人的一幕。也许是个巧合,2011 年的农历新年刚过,一名女客户哭着来到了雷锋所。她的几乎全部钱财均放在家中的一个盒子里,却因孩子玩火遭受严重损失,能抢救出来的仅有一些面目全非的纸币。由于是春节期间,所内工作人员有限,为了不影响其他储户办理业务,雷锋所的员工把这些火烧币的拼粘工作都放在了下班之后。接过兑换币的客户连声道谢。她并不知道,雷锋所的 5 名

11、工作人员一直熬到了深夜。合肥雷锋储蓄所于 2001 年 2 月 8 日正式挂牌。近几年,在雷锋精神一度被人淡忘的情况下,该所旗帜鲜明地提出“雷锋服务在行动”的口号。不仅要让“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还要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努力创造服务价值,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增强创新创优服务的动力和能力。雷锋式的服务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一直以来,该所主动加班加点为客户提供方便,每天在下班时间到了还不忘继续等上一会,看是否还有赶来的客户。客户只要打来一个电话,他们就会等待很久,特别是对赶来存钱的。用员工朴实的话说:“客户晚上带那么多钱不安全呀”。该所制作了便民服务卡,发放给老、弱、病、残等需要特殊服务的客户。时间一

12、长,卡上标明的服务电话就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雷锋热线”,几乎每分钟就有一个咨询电话,时间长了,这路热线又被称作银行业务的“114”。半个世纪过去了。雷锋精神从未远去。但时过境迁,什么是当代雷锋精神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合肥雷锋储蓄所主任王敏这样回答:“学习雷锋知荣辱,服务人民情永远。我们所的名字叫雷锋,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才能真正读懂这个名字,也才对得起雷锋储蓄所的称号。”该所立志通过不断开展“学雷锋、见行动”系列服务活动,可持续成为全国“雷锋精神永放光芒”的传承窗口,从而形成广泛的社会共鸣与激励效应。我们身边有“雷锋” 拾金不昧篇卢彦东 本报记者 姜忠孝拾金不昧是社会风气的体现,

13、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虽然拾金不昧反复遭到“拷问”,但拾金不昧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仍被许许多多的人所推崇,原因就在于它反映了人性的美和人格的高尚,让世人充分感受到人世间的温馨和谐。记者在长春市文明办有关记录中看到,拾金不昧的感人事迹每天都在发生,他们有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干部、中小学生、大学生、出租车司机、饭店服务员和普普通通的农民、工人他们捡到的财物有的不多,有的惊人,但他们采取的方式是相同的寻找失主,钱物如数返还,拒绝酬谢,拒绝留下姓名,甘做无名英雄“飙车”追失主 2 月 13 日 9 时 30 分许,中国农业银行德惠市支行育才分理处经理刘亚鹏到支行办理业务。他驾

14、车来到德惠市二中央街与五道街交会处,看到一位青年男子手提几个包从建银德惠支行门口匆匆走出来。匆忙中,男子掉了一个黑色手袋,但他并没有发觉,直接上了一辆黑色轿车,急速离去。 刘亚鹏急忙下车,将黑色手袋捡了起来,他没有多想,直接驾车追赶失主。他看见失主的车在五道街与三中央街处等红灯,但是车流却堵住了前面的路。 刘亚鹏把车停在马路中间,拿着黑色手袋急忙下车,跑到了失主的车前,敲打车门,并大喊失主下车。此时失主不知所措,不但没有下车,反而加大了油门。 此时,刘亚鹏不顾生命安全,跟着失主的车跑了起来,一手敲打车窗,一手拿起了黑色手袋。直到这时,失主才恍然醒悟,马上把车靠边停下了。 失主下车后,看见刘亚鹏

15、双手拄着膝盖,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但手里还紧紧地抓着那个黑色的手袋。“我刚才看见你在银行门口出来时,掉了一个黑色手袋,被我捡到了。”刘亚鹏一边说,一边把黑色手袋递给失主。 “是我的,是我的!这是我刚从银行取出来的 13.7 万元现金,真是太感谢你了!”面对失而复得的巨款,失主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当失主问刘亚鹏的姓名和工作单位时,刘亚鹏没有告诉他,转身就要离去。此时,刘亚鹏的一个朋友经过此处,并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刘亚鹏说没什么事,转身便离开了。 后来,失主在刘亚鹏的朋友口中得知了给他送还巨款人的真实身份。 原来,失主贺先生家住在德惠市郊区迎新村,2 月 13 日早上,他先后来到三家银行,共提

16、取了 70 多万元现金,要去吉林市购买一处养殖场。由于事情比较急,他匆忙中将 13.7 万元的钱款掉在了路上。 当他开始看到刘亚鹏敲自己的车门时,还以为刘亚鹏看到他取了大量的现金,“盯”上他了呢。 据了解,刘亚鹏今年 36 岁。他勤于工作,业绩突出,多年被支行评为先进工作者,2005 年被支行聘为运营主管,2010 年被支行聘为育才分理处经理,2011 年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事后,贺先生拿出 3 万元现金想给刘亚鹏作为酬谢,但被刘亚鹏拒绝了。刘亚鹏笑着对贺先生说:“我要是为了钱,就不还给你了。” 皮包回归记 2 月 16 日 14 时 30 分许,长春市民张先生驾车来到西安大路上的一家银行办理业务。 银行里办业务的人很多,他取了一个排队号,在等候区坐下,随手将装有 11 万元现金的皮包放到了紧挨着他的椅子上。就在他坐到椅子上不久,手机响了,于是,他开始一个又一个地接电话。 轮到他了,他边接电话边到银行窗口办业务,完全忘记了椅子上那个装钱的皮包。由于他带的手续不齐,业务没办成,起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