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9539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14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青海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青海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青海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青海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海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规划背景 “十一五”(2006-2010 年)及到 2020 年,是青海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经济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期,是消除贫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和构建和谐青海的新任务,加快资源开发,加速工业化进程是振兴青海、实现富民强省的主要途径。柴达木地区是青海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是青海重点发展的工业经济核心区之一,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柴达木地区在众多的自然资源中,矿产资源尤为突出,地区内蕴藏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钾、镁、铅、锌、锶

2、、钠盐等 86 种矿产,具有储量大、类型全、分布相对集中、资源组合好、多种有用组份共伴生等特点,其保有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 16 万亿元以上,占全省全部矿产潜在总价值的 95%以上。因此,“十一五”期间及未来,加快柴达木地区的矿产资源资源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效配置、循环利用、永续利用,对加速推进青海新型工业化进程,形成特色的工业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大开发以来,柴达木资源开发坚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高起点、大规模开发。以钾资源开发为龙头,综合开发利用钠、镁、锂、锶、硼等资源。目前,柴达木地区工业发展进入全面提升时期。其主要标志是: 一、围绕资源开发的特色经济工业框架已基本

3、形成。石油天然气、盐湖、有色金属、煤炭及其他资源的开发由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不明显逐步向多品种、高附加值产品延伸; 二、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一大批有技术、有资金、有规模的大项目在资源开发中占主导地位; 三、所有制结构调整随着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通过招商引资环境的营造,基础设施的建设,柴达木矿产资源的开发已经走出了卖原料和资源粗加工阶段,迈向了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的新台阶,使柴达木这一“聚宝盆”在西部开发大的背景下,开始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面对新时期、新形式、新任务,柴达木地区工业发展要实现从“量”的扩张转到“质”的全面提升,必须着眼于推动资源由单项开发向综合开发转型

4、,提高资源配置效益,推进各产业体系之间从原料、产品、废弃物的相互利用,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循环产业链。“十一五”期间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资源由单项开发向综合开发利用转型,将天然气利用、煤炭资源开发和煤转化、盐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几大主导行业紧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提升行业关联度; 二是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来推进各种资源的联合开发,综合利用好盐湖有价成分及老卤、天然气化工尾气、盐化工和有色金属冶炼产生的氯气、有色金属冶炼中产生的中间产品和副产品等,将全省的天然气化工、煤炭资源开发和煤转化、盐化工、有色金属工业与制造业、建材等行业链接起来协调发展; 三是重点鼓励和支持一些跨行业的多元化大型

5、企业集团发展,为促进各个产业的加速融合创造条件。同时,配合主导产业的发展,积极支持一些为主导产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发展,使柴达木地区工业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充分发挥青海省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的优势,使其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产生效益,实现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发展青海地方特色经济。2004 年 6 月,在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部署下,受青海省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由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牵头,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技术援助贷款,进行柴达木地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国土资源

6、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青海省国土资源厅青海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及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 2020 年远景目标基本思路,各级政府、发展和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提出的一系列发展方针和总体要求,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组织编制青海柴达木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并邀请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石油和化学规划院、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等专家参与编制,开展此项工作。 规划的主要目的: 1、本规划为国家西部开发“十一五”规划提供储备项目,希望得到国家西部办、国家开发银行的关注与大力支持; 2、在现有柴达木地区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根据柴达木及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制定地区

7、工业发展的总体框架和思路。 通过本规划的实施将推进柴达木地区优势资源开发向综合利用、有效配置和循环利用转型,积极打造产业基地,逐步构建起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链网和工业体系架构,促进地区及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第二节 规划研究范围 一、规划区域 本次规划区域范围包括柴达木地区以及天峻县木里、江仓所属地区。 柴达木地区北起祁连山、阿尔金山南麓,南迄昆仑山北麓,东界为青海南山、鄂拉山西麓,西至阿尔金山和昆仑山的祁曼塔格山汇合部分东麓,呈北西西南东东方向延伸,长 850 公里,最大宽度 450 公里,面积约为 25.6 万平方公里。 柴达木地区按行政区划包括青海省西北部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

8、治州境内乌兰、都兰、格尔木三市县和大柴旦、冷湖、芒崖三镇,以及天峻县所属地区。(柴达木地区区域图)。 柴达木地区以柴达木盆地为主体,同时包括茶卡等盆地和部分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地在内的区域,面积约为 12 万多平方公里。 二、资源范围 柴达木地区能源、盐湖、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以及天峻县煤炭资源。 规划重点矿种有 18 种,主要为: 1、能源矿产 3 种:石油、天然气、煤炭; 2、金属矿产 7 种:铁矿、铬矿、铜矿、铅矿、锌矿、金、银; 3、盐湖矿产 6 种:钾盐、镁盐、钠盐、锂盐、锶矿、硼矿; 4、非金属矿产 2 种:制碱用灰岩、硅灰石。 三、项目范围 1、依托天然气资源发展天然气化工

9、,以及天然气化工与盐化工可结合的项目; 2、煤炭资源开发及煤转化项目,以及与盐湖化工、建材可结合的项目; 3、盐湖化工项目; 4、以铅、锌为主的采掘、冶炼、深加工项目,以及与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盐湖化工可结合的项目; 5、以生产建筑材料为重点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加工项目,以及综合利用项目。 四、时间范围 规划研究时间范围为 2005 年到 2020 年,规划研究分近期和中远期两个阶段,近期 2005 年到 2010 年,即为“十一五”;中远期为 2011 年到 2020 年。重点为“十一五”期间。 五、基础资料来源 基础资料及数据来源以 2003 年底公布的信息为基础,部分为 2004、2005

10、年。 第三节 研究结论及相关措施 一、主要结论 2005 年到 2020 年,力争实现一个目标,转变两种模式,构建三个核心系统,实施四大工程,推进矿产资源开发五大循环体系建设,建设七个百万吨级产品,形成两个千万吨级生产能力,发展六个国家重要产品生产基地。 1、实现一个目标。 即把柴达木地区建设成为全国重点循环型工业示范地区之一,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框架、运行体制、政策法规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典型企业和工业园区,使柴达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明显降低,废物排放明显减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实现新型工业化。 2、转变两种模式。 一是转变生产环

11、节模式,另一个是转变消费环节模式。 紧抓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实验区,建设生态经济的机遇,在随后的 5 年左右或更长时间里,逐步将以往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过渡到可持续资源效益型发展模式。与此同时,营造一个绿色消费的环境,制定合理的绿色消费政策和规章制度,培育环境友好的商品与循环经济服务业体系,激发和引导消费环节的变革。 3、构建三个核心系统。 第一个是循环工业产业体系的构架,涉及四大产业,即油气产业、盐湖化工、煤矿开采和煤转化、金属资源开发,以及推进各产业的融合; 第二个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为水、能源和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系统; 第三个是环境保护及生态保障体系的建设,包括绿色建筑、人居环境和生态保

12、护体系。 4、实施四大工程。 实施天然气盐湖化工工程; 实施以煤气化、煤焦化为核心的煤炭资源开发和煤转化工程; 实施以钾盐为龙头的多成分的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 实施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为基础的产品链多元化延伸工程。 5、建设五大循环体系。 第一是油气化工产业循环体系; (1)构建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与盐湖工业循环产业链。 (2)构建天然气与电力、盐湖工业循环产业链。 第二是煤产业循环体系; (1)构建煤炭与盐湖工业循环产业链。 (2)构建煤焦焦油加工精细化工循环产业链。 (3)煤气化为核心的多联产能源化工系统循环产业链。 第三是盐湖化工产业循环体系; (1)盐湖工业与有色金属工业循环产业链。

13、 (2)钾肥生产过程中资源的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 第四是有色金属产业循环体系; (1)有色金属工业与天然气化工循环产业链。 (2)有色金属工业与煤化工循环产业链。 第五是建材与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循环体系。 6、建设七个百万吨级产品。 甲醇:新增生产能力 129 万吨,总能力达到 139 万吨。 纯碱:通过青海碱业公司纯碱项目新增 180 万吨纯碱生产能力,总能力达到 276 万吨。 尿素:新增 297 万吨尿素产能。 PVC(聚氯乙稀):新增 166 万吨 PVC 生产能力。 硫酸钾镁肥:在现有 30 万吨硫酸钾镁肥的基础上,新增 150 万吨硫酸钾镁肥生产能力,总产能达到 180 万吨。 铁矿

14、:加快都兰铁矿与格尔木肯德可克铁矿资源开发。形成年产铁精粉 250 万吨生产能力。天青石:在现有 30 万吨天青石开采能力的基础上,新增 70 万吨天青石开采能力,使柴达木地区天青石开采能力达到 100 万吨,年产锶精矿 30 多万吨。 7、形成两个千万吨级生产能力。 煤炭工业:在现有煤炭开采能力的基础上加快煤炭开发,海西大煤沟煤矿年原煤开采 90 万吨项目、木里一露天矿 240 万吨项目,木里二井田煤矿年产原煤 150 万吨、鱼卡矿区年产原煤800 万吨煤矿项目,实现 1337 万吨煤炭生产能力。 焦化工业:以丰富的焦煤资源为依托,在“十一五”或稍长一段时间,建设 400 万吨焦炭生产能力,

15、使全省总规划能力达到 1000 万吨。 8、积极发展六个国家重要产品生产基地。 (1)钾肥生产基地:在现有钾肥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新增 95 万吨氯化钾生产能力,到 2010年实现 230 万吨氯化钾,72.5 万吨硫酸钾、35 万吨硝酸钾、10.4 万吨碳酸钾、10 万吨高纯工业氯化钾生产能力,进一步巩固作为国家钾肥生产基地的地位。 (2)钠产品生产基地。通过青海碱业公司纯碱项目使柴达木地区达到 276 万吨纯碱生产能力,通过青海碱业公司氯碱工程及青海 100 万吨钾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达到 69 万吨烧碱生产能力。 (3)镁产品生产基地:积极研究水卤镁石脱水工艺技术与高效电解镁工艺,综合利用察

16、尔汗老卤,积极发展电解镁和无水氯化镁、氢氧化镁、高纯镁砂等镁盐系列产品。通过建设青海100 万吨钾肥产品综合利用项目二期工程、青海天然气盐化工项目、青海盐湖镁资源高度应用产业化集成开发项目,到 2010 年或稍长时间内实现 37.3 万吨镁及镁合金和 61.7 万吨镁盐系列产品生产能力,成为国家重要的镁产品生产基地。 (4)锂盐产品生产基地:加快锂资源开发步伐,进一步开发东、西台吉乃尔湖和一里坪锂资源,通过建设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西台吉乃尔湖锂钾硼资源开发项目、盐湖提锂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等项目,积极发展碳酸锂等锂盐系列产品,争取到 2010 年,全省锂盐生产能力超过 3 万吨,约占全国总能力的 70%左右,成为国家重要的锂盐生产基地。 (5)锶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开发大风山、尖顶山的锶资源,通过建设大风山天青石采选二期工程、山川矿业公司碳酸锶项目二期工程等,以碳酸锶为主导产品,积极发展锶工业,到2010 年,天青石开采能力达到 100 万吨、锶产品生产能力超过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