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尿管资料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067917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置尿管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留置尿管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留置尿管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留置尿管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留置尿管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留置尿管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置尿管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伤性截瘫患者更换导尿管间隔时间的探讨首席医学网 2008 年 11 月 08 日 11:02:37 Saturday 606【摘要】 目的 探讨长期留置导尿管的外伤性截瘫患者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时间,以达到减少尿道并发症、节约患者医疗费用、减轻护士工作量。方法 将留置导尿管时间超过6 周的外伤性截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试验 1 组、试验 2 组,每组各 25 例,分别为每 2 周、3 周、4 周更换一次导尿管,观察三组患者导尿管阻塞、气囊的改变、尿液细菌培养、尿道黏膜损伤及拔管困难与更换导尿管间隔时间的关系,比较三组观察指标的统计学差异,找出最佳的更换导尿管间隔时间。结果 三组患

2、者中各项观察指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外伤性截瘫患者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时间是 4 周。 【关键词】 外伤性截瘫;导尿管;间隔时间外伤性截瘫患者因排尿功能障碍需要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留置导尿管期间需定期更换导尿管。但频繁更换尿管不但浪费卫生资源,还会增加尿道感染率1及造成尿道黏膜损伤引起拔管困难2。有报道硅胶导尿管气囊 34 周易引起变化,导尿管 24 周易引起阻塞。为探讨外伤性截瘫患者在 24 周内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时间,对我科 2005年 6 月至 2008 年 5 月住院的外伤性截瘫致尿潴留的 75 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3、1 一般资料 2005 年 6 月至 2008 年 5 月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外三科因外伤性截瘫致尿潴留需留置导尿管 6 周以上,留置导尿管前 2 周内没有出现尿管完全阻塞,均无泌尿道损伤的住院患者 75 例,随机分对照组、试验 1 组、试验 2 组,每组各 25 例,所有患者均获知情权,其中男 48 例,女 27 例,年龄 1868 岁,平均 36.5 岁,住院天数4898 天。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选择双腔气囊硅胶导尿管,按常规操作留置导尿管,气囊内注入灭菌注射用水 10 ml,导尿管连接一次性尿袋,尿袋每 2 日更换 1 次。留置导尿管期间患者每日摄入水量 1 5002 000 m

4、l,每日用 0.5%安尔碘棉球擦拭尿道口 2 次。对照组、试验 1 组、试验 2 组分别间隔 2 周、3 周、4 周更换导尿管一次。三组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观察如下指标:(1)有无导尿管阻塞,并记录导尿管阻塞发生的时间。(2)拔导尿管时观察有无尿道口流血,如有尿道口流血,说明尿道黏膜损伤。(3)观察有无拔管困难及观察导尿管气囊的情况,如气囊回缩情况、气囊周围有无尿垢形成。(4)观察尿液的情况,注意尿量和颜色,发现尿量减少、尿液颜色加深时,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如出现尿液混浊、有沉淀或絮状物时,遵医嘱用 0.2%呋喃西林溶液膀胱冲洗。(5)三组患者均于留置导尿管 6 周后于更换尿管前做尿液细

5、菌培养一次,并记录培养结果。1.3 统计学分析 将三组患者的观察指标 :导尿管完全阻塞、尿液细菌培养、气囊的改变、尿道黏膜损伤及拔管困难,所得的数据采用卡方检验, P 0.05 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三组观察指标的统计学差异。选择并发症少、间隔时间长的病例组作为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时间。2 结果2.1 放弃观察原因 在观察对象选择中,有 2 例患者因摄入水量不足,在留置导尿管 2周内出现尿管完全阻塞,3 例因住院不足 6 周转院治疗,故 5 例患者被放弃作为观察对象。2.2 三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 见表 1。表中显示:三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经卡方检验,P0.05 ,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三组患者间并发症均

6、无显著性差异。3 讨论3.1 保证足够的摄入水量减少导尿管阻塞 有报道导尿管 24 周易引起阻塞,外伤性截瘫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保证足够的摄入水量,每日 1 5002 000 ml,特别是恢复期患者,因输液量减少或无输液,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稀释尿液及冲洗膀胱的作用,可减少导尿管阻塞。留置导尿管期间,如无尿管阻塞,可间隔 4 周更换导尿管一次。如出现尿管阻塞,应及时更换。3.2 恰当的间隔时间更换导尿管能减少并发症及节约卫生资源 留置尿管期间,多次频繁地更换尿管,置管过程中造成尿道黏膜损伤,不但为细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增加尿道感染率1,还会引起拔管困难2。并且,频繁更换导尿管会增加

7、医疗费用和增加护士的工作量,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因此,间隔 4 周更换导尿管一次更恰当。3.3 避免气囊回缩不良和尿管前端尿垢形成 更换导尿管间隔时间太长,易造成气囊回缩不良和尿管前端尿垢形成造成拔管困难3,4。而本研究表明,双腔气囊硅胶导尿管留置 4 周内,无明显气囊回缩不良;只要保证足够的摄入水量,也无气囊周围尿垢形成。因此,外伤性截瘫患者可间隔 4 周更换导尿管一次。三组患者尿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外伤性截瘫患者每 4 周更换一次导尿管是可行的。从本研究的结果中,三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有研究报道:更换导尿管的时间不应该超过 4 周5,因此,长期留置导尿管的

8、外伤性截瘫患者,选择最佳的间隔时间(4 周更换导尿管),不但可达到减少尿道并发症;还可以节约患者医疗费用、减轻护士工作量以达到节约卫生资源。表 1 三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参考文献】1 冯柳芳.更换气囊导尿管时间选择的临床护理研究. 河北医学,2002,8(9):843-844.2 成端翠,刘利平,刘小燕,等.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现代临床护理,2004,3(4 ):18.3 胡小萍.留置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华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4,32 (1):141-142.4 王丽姣.留置尿管的护理研究进展. 护理研究,2004,18(9):1519-1520.5

9、 孙桂蓉.脑外伤病人更换导尿管间隔时间研究. 中原医刊,2004,31(19 ):54-55.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 Archiver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 请教:长期保留导尿更换导尿管时间jjx 发表于 2007-12-10 15:09关于留置导尿管的更换时间问题有很多同事在询问:留置导尿管的应该是多长时间更换一次?国内各省市的要求规定也不尽相同,我在网上查阅到循证护理的一项调查研究把它下载下来供大家参考学习。1、留置导尿管病人更换导尿管时间(定量研究实证)对留置导尿管病人,一般临床更换导尿管常规是每 2 周 1 次,某些医院是每周更换 1 次。但更换导尿管不但给病

10、人带来痛苦,同时增加了发生尿道感染的可能性。因此临床的护理问题是: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时间是多少?通过系统的文献查寻,发现一般硅胶导尿管在使用 34 周后才可能发生硬化现象,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推荐的实践原则是:应尽量减少更换导尿管的次数,以避免尿路感染,导尿管只是在发生堵塞时才更换。因此频繁更换导尿管不但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同时还浪费卫生资源,增加护士的工作强度。以往科研的实证还提示导尿管发生堵塞的时间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其中病人尿液的 pH 值是影响微生物繁殖和尿液沉淀的重要因素,尿液 pH 值小于 68 者发生堵塞的机率比尿液 pH 值小于 67者高 10 倍。随机控制设计的实验性研究结果

11、表明,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可根据尿液 pH 值分为高危堵塞类(pH 68)和非堵塞类(pH67)两种,高危堵塞类病人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是 2 周,非堵塞类病人更换导尿管的最佳间隔是 4 周。因此,根据系统文献回顾和实证查寻,推荐的做法是: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动态监测留置导尿病人尿液的 pH 值,并根据尿液 pH 值把病人分类,对高危堵塞类病人,更换导尿管的时间为 2 周,对非堵塞类病人,更换导尿管的间隔时间为 4 周甚至更长。该项护理实证通过审慎评估后得到确认,并将其运用到护理操作程序中,通过护理专题讲座等形式更新护士的临床知识,并通过院内感染控制中心贯彻新的实践方法,同时监测其实施效果,形成动态循

12、环。2、脑外伤病人更换导尿管间隔时间研究2004 年 19 期孙桂蓉 目的:脑外伤病人需要长时间留置导尿管, 而国内没有明确的更换硅胶导尿管的间隔时间, 本研究探讨适合脑外伤病人的更换导尿管的间隔时间.方法: 将留置导尿管时间超过 4 周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每 4 周更换一次导尿管,而对照组每 2 周更换一次导尿管,比较两组中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及不同程度的尿管阻塞发生率,找出恰当的更换导尿管间隔时间. 结果:两组中细菌培养阳性率和尿管阻塞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研究组中重度不完全性尿管阻塞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脑外伤病人更换导尿管的最佳时间是 4 周.

13、 根据以上这两篇报道:更换留置导尿管的时间要根据尿液的 PH 的测定来决定更换留置导尿管的时间长短。留置导尿时间与尿路感染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06-07 14:20:00 作者:未知 编辑:studa090420摘要 目的 观察留置导尿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关系,并探讨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 276 例置入导尿管前中段尿细菌培养阴性的需留置导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时间段(2d、37d、813d、14d)抽取中段尿标本作细菌培养,并对其产生的尿路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76 例患者中有 79 例发生尿路感染,导尿管留置2d、37d、813d、14d

14、 以上细菌检出率分别为 6.75%、27.46% 、50.98%、100.00%,表明留置尿管时间越长,则尿路逆行感染发生率越高。结论 留置导尿时间长短与尿路感染有密切关系,缩短留置导尿时间是有效减少尿路逆行感染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留置导尿时间;尿路感染;观察; 护理 留置导尿术是临床上最基本的诊疗技术之一,对抢救危重患者、观察病情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也是引起院内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报道1-2,因留置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比例为 20.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其中 75%80%患者的尿路感染是由留置导尿管引起。且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则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越大。鉴于此,本文在

15、参考有关文献3-5 基础上,对我院 2004 年 9 月2007 年 3 月期间 276 例留置尿管患者的尿路感染进行调查分析,以探讨留置尿管时间与尿路逆行感染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 年 9 月2007 年 3 月我院收治住院并留置尿管患者 276 例,其中男性169 例,女性 107 例,年龄为 3584 岁,平均年龄为 53.2 岁。留置尿管时间均为230d,平均为 7.5d。其中60 岁者为 153 例,共有 79 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 1.2 方法 1.2.1 材料:采用广东湛江事达有限公司出品的双腔气囊医用硅胶导尿管(标准型),规格为 LOT

16、。 1.2.2 标本采集 按常规6操作留置导尿管,以 0.5%碘伏消毒尿管与一次性无菌尿袋的连接处,然后用 5ml一次性注射器在无菌操作下,分别于留置导尿管2d、37d、813d、14d 等不同时间段各采集尿液 2ml 作细菌培养。 1.3 细菌培养 取 0.1ml 尿液接种到营养球脂培养基上,置于 37恒温箱培养 48h,常规分离鉴定菌种.若革兰阳性球菌数104cfu/ml, 革兰阴性杆菌数 105cfu/ml,判断为尿路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对 4 组不同时间段患者的感染率作统计学处理,采用 x2 检验。 2 感染途径 导尿时细菌进入膀胱的途径有:导尿管下端引流连接处脱落后污染了导管内腔;引流袋的污染细菌上行进入膀胱;通过尿道周围粘膜经导管腔外进入膀胱;其中第条途径最为重要,尤其是女性,尿道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