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5焊接事故案例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067849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595焊接事故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19595焊接事故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19595焊接事故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19595焊接事故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19595焊接事故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595焊接事故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595焊接事故案例(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焊接有关的触电事故案例分析,案例1 .事故经过:年7月5日,某车间水压机在检修时发现,地沟内通往操作阀门的一段管路上有裂纹。经机修工乙与电焊工甲商量,采用焊条电弧焊进行焊补。电焊工甲从地沟口进入地沟,沟内铺了一块草垫,甲卧在草垫上用焊条焊接。操作过程中,焊钳曾在地沟的铁框上接触短路,产生火花,但未引起甲的重视。焊工甲出来取焊条,第二次进入地沟工作。甲的双腿跪在地沟内,其臀部紧靠在地沟口的铁框上,左手在前扶着地面,右手持焊钳举在右侧肩后,低着头正往前钻时,带电的焊钳上夹持的焊条端部不慎触及甲的右侧后颈部,甲当即呼叫一声,便失去知觉。此时,站在地沟口上的乙同声立即跑到8m远的电焊机旁断开刀开关,

2、当把甲拖出地掏后,经人工呼吸等多方抢救死亡。,2. 原因分析(1)电焊工甲使用的焊机空载电压较高,为100V,大大超过安全电压。(2)由于是夏天在狭窄场所作业,首次焊补时身体已出汗,人体电阻会降低,当甲第二次进入地沟时,其臀部紧靠铁框上,而铁框早已意外带电,当焊条触及颈部时,电流正好通过甲的身体,发生触电。由于环境潮湿、人体出汗、电压较高(达100V),此时人体电阻可能降至7700,通过人体的电流可达130mA,使心脏瘫痪而死亡。,防范措施: 在潮湿狭窄的环境下进行电焊作业,必须采取可靠的绝缘措施,并且应由两名焊工轮换作业,互相监护,否则不宜作业;作业中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查找原因,消除隐患,如

3、焊钳与铁框接触产生火花能及时排除,也可避免这次事故。电焊机应由专人看管,与焊工及时联系,施焊时合上刀开关,焊后及时切断电源。,与焊接有关的火灾烧伤事故案例分析,朱之军进入的管道,案例1:管道内部打磨,通氧引火烧身,氧气瓶,原因分析1:在组织转油线施工管理上有漏洞,在管材与封头错口6mm情况下没有按规求加工和打磨内焊口就强行组焊,造成焊口部分错边未熔,隐患。这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案例2:“6.3”事故四建人心中永远的痛,701罐,用火作业安全口诀电气焊,要求严,稍不慎,酿火险;雨雪天,慎动焊,气瓶间,五米远;易燃区,火票办,监护人,旁边站;戴护镜,罩护脸,手和脚,保护全。,消防知识口诀火灾起

4、自条件三,可燃助燃点火源,三去其一火自完。灭火方法有四点,一冷却来二隔离,三要窒息四抑断。防火安全责任制,一年到头要落实,谁负责来谁主管。所有岗位懂火险,会报火警会防范,灭火器材要熟练。报警电话要讲全,何地何人何物燃,迎接警车路口边。着火先要救人员,救完重点救一般,轻重缓急会决断。防火间距合规范,不损不占消火栓,消防标志要明显。电器保险用专件,不可铜铁来代换,不超负荷使用电。火灾袭来速疏散,披湿衣物贴地面,捂住口鼻穿浓烟。身上着火把滚翻,别嫌难看别乱窜,躲到阳台忙呼喊。心中有了防火弦,消防之经要常念,保平安来万家欢。,提醒:几个第一次第一次动火作业第一次进密闭空间作业第一次吊装作业第一次高处作

5、业,烧烫伤的急救烧烫伤是施工企业较为常见的人体伤害事故。烧伤的种类:(1) 热烧伤(火焰、蒸汽、高温的液体和固体);(2) 化学烧伤(强酸、强碱);(3) 电烧伤;(4) 放射性烧伤等。烧伤的危害:烧伤主要是引起皮肤粘膜甚至肌肉、骨骼等组织的损伤,严重的烧伤不仅造成局部的伤害,而且常引起机体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感染和发生休克等严重后果,因此抢救烧伤患者是刻不容缓的,特别是在现场要进行必要的急救。烧伤现场急救步骤:(1)迅速除去烧伤源。如果是火焰烧伤,应立即使伤员脱去着火的衣服,一时难以脱下的,可让伤员躺在地上滚动灭火,或用水灭火;如果是化学烧伤,应迅速清除残余在创面上的化学物质,或剪去被化学

6、物质污染的衣服,以减少创面继续损伤。(2)一般创面不要作特殊处理,只要保持清洁即可;如果创面较大,用清洁包布覆盖伤口简单包扎,避免创面污染;化学性烧伤局部可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同时可采用中和方法治疗。(3)严重伤员应静卧休息,保持呼吸通畅,并注意伤员的呼吸、脉博、血压等的变化,若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急救,如有出血应立即止血。,烫伤救护,与焊接有关的中毒事故案例分析,案例:“5.28”一氧化碳中毒事故,2002年5月28日,我公司进行沉降器的检修,在沉降器内部的最顶上,进行电焊作业。电焊火花引起沉降器内壁结焦燃烧(燃烧在焦子里面进行,外面观察不到。)产生一氧化碳气体, 导致4名职工在人孔

7、处中毒,昏倒。立即送往天津石化医院救治。,分析,进密闭容器内作业前未进行气体分析,作业过程中未定时监测。无中毒应急预案,急救应找专业医院。今后再进行沉降器、再生器检修作业前,做好H2S、CO等气体的中毒预防措施。,检查氧气含量或有害气体浓度,保持良好通风,一氧化碳 (CO)中毒预防方法产生一氧化碳的地方要加强通风,使用一氧化碳的设备要经常维修,防止漏气。作业前可用一氧化碳自动报警器监测,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进入一氧化碳高浓度环境,应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如供氧式防毒面具、一氧化碳防护口罩,并要求操作时有监护人,携带安全绳以便及时抢救。,“五信五不信”:信盲板,不信阀门;信分析化验数据,不信感觉

8、和嗅觉;信逐级签字,不信口头同意;信自己检查,不信别人介绍;信科学措施,不信经验主义。,容器内作业,必须办理作业许可证,必须设专人监护,必须确认作业部位与邻近连接状况,防止气体、液体流入,必须确认容器内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合格,符合安全要求,进入容器内作业,出现伤害,排除伤害源,正确救人1:救出容器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佩戴防毒面具、腰系绳索,向容器内送风等,防止二次伤害,正确救人2:相关急救伤员发生骨折、烧伤、中毒窒息,采用相应的急救方法,送医院进一步救治,容器内伤害的急救因工作需要进入塔、罐、釜、地井、容器等内部作业,一旦发生伤害事故,急救时必须讲究方法,不可急于求成,冒险蛮干,严防多人

9、连续受伤害。步骤如下:,与焊接有关的爆炸事故案例分析,喷漆房内电焊作业起火事故经过电焊工甲在喷漆房内焊接一工件时,电焊火花飞溅到附近积有较厚的油漆膜的木板上起火。在场工人见状都惊慌失措,有的拿苕帚打火,有的用压缩空气吹火,造成火势扩大。后经消防队半小时抢救,将火熄灭,虽未伤人,但造成很大财物损失。主要原因分析在禁火区焊接前未经动火审批,擅自进行动火作业,违反了操作规程。未经清除房内的油漆膜和采取任何防火措施,就进行动火作业。灭火方法不当,错误地用压缩空气吹火,不但灭不了火,反而助长了火势,造成事故扩大的恶果。,主要预防措施不准在喷漆房内进行明火作业。如必须施焊,应执行动火审批制度。清除一切可燃

10、物。油漆房内应备有砂子、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材,与焊接有关的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电阻焊时机械伤害事故经过某厂工具车间一名工人带领徒工使用对焊机焊接刀具。师傅在往电极夹钳上装卡焊件、找正位置时,口头指挥徒工支垫工件尾部。当气动的夹钳上臂压下时,徒工尚未抽出的右手食指被挤于工件尾部和垫铁之间,造成食指末端破裂及开放性骨折。主要原因分析两人协同工作中配合失调,师傅在启动电极夹钳下压时,没有提醒徒工注意,也没有得到徒工应诺。徒工在支垫工件时,手持垫铁的方式不正确,不应用手指上下握持垫铁。,主要预防措施两人协作要密切配合,事先约定口语联系的方式,得到信号后再动作设备。应制作专用工具夹持垫铁,避免手指介

11、入夹钳钳口。改进焊机夹具的工艺性能,使之可偏转角度,并能做上、下及水平方向移动。加强安全技术学习,提高安全生产技能。,与焊接有关的高空坠落事故案例分析,高空焊接作业坠落事故经过某单位基建科副科长甲未用安全带,也未采取其他安全措施,便攀上屋架,替换焊工乙焊接车间屋架角钢与钢筋支撑。工作1小时后,辅助工丙下去取角钢料,由于无助手,甲便左手扶持待焊的钢筋,右手拿着焊钳,闭着眼睛操作。甲先把一端点固上,然后左手把着只点固一端的钢筋探身向前去焊另一端。甲刚一闭眼,左手把着的钢筋因点固不牢,支持不住人体重量;突然脱焊,甲与钢筋一起从12.4m的屋架上跌落下来,当即死亡。主要原因分析,基建科副科长不是专业焊

12、工事故发生时无监护人。登高作业者未用安全带,也无其他安全设施。主要预防措施非专业焊工不能从事焊割作业。登高作业要设监护人。登高作业一定要用标准的防坠落安全带,架设安全网等安全设施。,与焊接有关的烫伤事故案例分析,氧气挪作他用,发生严重烧伤事故1995年夏天,某电厂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经考核刚取得电力类证的焊工,参加机组大修时在冷灰斗内同时放置了电焊工具(电焊线)和火焰切割工具(氧气乙炔胶管),当时天气炎热,中途休息时该焊工在冷灰斗内打开割枪的高压氧阀门,用高速流出的氧气来降温,之后关掉割枪阀门,爬出冷灰斗休息。当再次进入冷灰斗内开始电焊工作时,电焊钳上的电焊条刚一接触起弧,就发生了爆炸着火,造成焊工背部全烧伤。,烧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容器狭小的空间内,由于直接打开割枪的氧气高压阀门释放了氧气,使氧气和空气的混合比例达到了爆炸极限,电焊接触起弧产生的明火直接引爆了混合气体。,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