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78476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 士 学 位 论 文浅析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 论文作者: 指导教师: 系 别: 中文系专 业: 汉语言文学提交论文日期: 论文答辩日期: 学位授予单位: 目 录摘要(宋体小四) 1Abstract1一、引言2二、高加林的形象特征2(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2(二)乡土的依恋及城市情结3(三)悲剧的爱情4三、产生高加林典型性的原因4(一)作者亲身经历的影响4(二)社会时代的影响5(三)外国文学的影响6(四)儒家文化的影响74、结语7参考文献7致谢93浅析人生中高加林的人物形象摘 要: 在路遥的作品中有许多带有浓重乡土气息的人物形象, 人生中的高加林就是其中一个,他既有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也体现

2、了作者的文化心理和观念,高加林的人物特点影响着了千千万万的青年读者,高加林形象主要体现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乡土依恋和城市情结以及悲剧爱情等,其典型形象的产生主要受到了作者经历、时代环境、外国文学以及儒家文化的影响。 (楷体五号)关键词:高加林;人物形象;人生;爱情观An Analysis of Gao Jialin in Life Abstact: Luyao created many characters with a strong local flavor ,Gao in the Life is one of them.Gao Jialin,the hero image,is meani

3、ngful and valuable.Which expresses the writers cultural mind and viewpoint.This character has an great effect on myriads of young readers.This paper discussed Gao Jialin image features from his unremitting self-improvement spirit of struggling and local attachment and city plot two angle firstly.The

4、n analysed the reason of Gao Jialin s tragic love from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two angle . (Times New Roman 12)Key words:Gao Jialin; characters; life; love view4一、引言 (宋体五号)路遥是广受人们喜爱的作家,他对社会有深刻的洞察和理解,对艺术方向有准确地把握,他的小说丰富了当代文坛,他所塑造的以高加林为代表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丰富了我国

5、当代文学的人物,对我国小说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路遥的人生发表后,其主人公高加林,成了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形象。有人肯定,也有人否定。肯定者认为他是一个很有理想的新人形象,否定者认为他是一个类似于连式的不择手段的个人奋斗者,更受人们谴责的是他抛弃了纯洁的刘巧珍。就个人而言,我认为高加林其实是一个完全值得人们去肯定的有追求、有理想的奋斗者。高加林和巧刘珍分手,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刘巧珍都是好的,因为他们之间所谓的爱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主人公高加林的这一人物形象,既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化心理和观念,其形象,尤令我感动,也激励了千千万万的年轻人,本文将通过分析高加林这一人物形象

6、,探寻形成个这些特征典型性的原因,同时也给仍在苦难中执着奋斗的人以鼓励,给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二、高加林的形象特征(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文学几乎与生俱来就与苦难主题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苦难,何以有文学?苦难一直是文学艺术表现的生活的本质之一。 ”1P21没有苦难就没有文学,没有苦难就没有路遥,就没有路遥的那些震撼人心的作品。他在苦难中的顽强奋斗体现了自强不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精神,正因为这样,路遥的作品才受到读者的喜爱。路遥多次借作品中高加林之口,表达自己对苦难的独特理解。路遥出身于农村,家境生活很贫寒,在少年时期他不仅饱尝了物质生活层面的辛

7、酸与困窘,并且在贫富落差、城乡差别巨大中进一步遭受了精神层面的痛苦。“社会虽然有无数的不公正,但通过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终能获得成功和幸福,这套信仰是民间土生土长的,又合资本主义个人奋斗的精神。它提倡以个人的而非集体的方式改变底层人民的命运,在一个后革命的时代,正是政府倡导、老百姓普遍接受的主流意识形态。 ”2P20高加林的追求、奋斗,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乃至对社会都是有好处的,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他都是很称职的,他的这种追求、奋斗精神是值得人们称颂的,因为他的行为与“人尽其才”这一基本宗旨是一致的。从高加林方面看,他作为中国当代社会中一个最底层的农民知识分子,主要是为了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

8、得到发挥,人生价值能得到最大实现。在当时的社会,高加林别无他择,他只有冲进城里,希望能从“乡下人”可以变成“公家人” ,但是,他这渺小的愿望也无法实现。因为当时城乡差距大等级5比较森严、户口制度限制的也比较严格及用人制度存在一些不合理性。但是高加林却没有认识到悲剧的原因是来自社会制度本身,他并没有对这种城乡落差很大的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处没有提出质疑。所以,当高加林民办教师的这一位置被三星替换后,他非常气愤,也想过要去告发,可是在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他忍了;当他被别的人利用,去县城里当做上了通讯员这一职位后,他心安理得,更是沾沾自喜,因为他得到了一个能在城里施展才华的机会;当他被张克南的妈妈告发清

9、退回乡后,他也渐渐地接受了这些社会现实。他作为一个处在社会最底层的青年人,他没有认识到当时社会制度的一些不合理性,更加不可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抵制,至于抗争,那是万万不能的事。从高加林这一形象,我们看到了当时中国社会体制的某些不合理性,但于高加林而言,他压根就没有意识到应该对城乡对立的社会结构进行质疑和批判,当他还没来得及产生冲破或改变这个社会制度不合理性的这一自觉要求时,城市就已经淘汰了他。(二)乡土的依恋及城市情结对农村的依恋及热爱。路遥笔下的主人公大多是热爱土地、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的。他的小说中有浓浓的乡情,表现了农村人的质朴善良、患难与共、扶困济贫等传统美德。人生中,高加林被张克南妈妈

10、告发后,被退回到了农村,他认为自己背叛了纯洁的刘巧珍,背叛了淳朴的高家村,他将自己定位成了一个罪人,甚至想过以跳河自杀来谢罪,他认为村里人不会原谅他,可是,当他回到高家村后, “村里的人们先后围在了他的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神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都很真诚。大家都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 ”3P5“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摔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粗壮的手来帮助你。他们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当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头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对这单

11、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 3德顺爷爷的一番话,浓浓的乡情把高加林彻底感化,于是“高加林一下子扑倒在德顺爷爷的脚下,两只手紧紧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 。3P6 路遥小说中的主人公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思想倾向向往城市。中国的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是极度不平衡的,文明程度的差别更是很大,于大多数的农村人而言,他们习惯于仰视城市,路遥自身也肯定了城市的吸引力,甚至将这种对城市的向往在作品中表现了出来,路遥作品中的主人公们大多都对城市有一种向往情结,他们更是为了能够走出农村进入大城市不遗余力,采用各种手段。高加林在向往城市

12、的问题上更是突出,他为了能够进入城市,不惜以“走后门”的方式来到县城,抛弃了金子一样的刘巧珍。6(三)悲剧的爱情高加林民办教师的位置被三星顶替成为农民后,一直暗恋他的刘巧珍向他大胆表白了自己心迹,此时,高加林是孤独与苦闷的,于是他被动接受了刘巧珍的爱情,但是,他们忽视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他们之间文化层次差别太大,很难产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他们之间的爱情并不是人们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刘巧珍自始至终都痴迷地爱着高加林,而高加林对刘巧珍的爱只是孤独寂寞时的调味品。只要高加林离开高家村去了县城后,他们之间的差距就会明显的显露出来,此时,分手就是必然的了。虽然高加林和黄亚萍有共同语言,情感上也能产生共

13、鸣,他们之间是真正的爱情,但是,我们得看到当时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巨大的城乡差别,因此高加林与黄亚萍分手也是必然的。作品的最后,当高加林被张克南妈妈告发清退回高家村后,刘巧珍已经结婚,竹篮打水一场空成了高加林的最后结局,他只能甸甸在土地上,呻吟着喊一声“我的亲人哪” 。因此,在爱情生活中,高加林不是一帆风顺,他经历了爱情与道德等多重煎熬,最终落得个孤家寡人。 高加林是一个由旧式农民向新型青年过渡的典型,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奋斗者,他的悲剧在于他不能超越那个时代,是那个时代的悲剧,高加林最后又回到农村,但他不是又回到了原点,而是一种超越。他在平凡生活中的奋斗、失落、碰壁、挣扎的人生历程,永远激励着奋

14、斗者。三、产生高加林典型性的原因(一)作者亲身经历的影响路遥自身的出身、生活经历和他笔下的奋斗者们很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他出生在陕西榆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家境极为贫困,十多口人, “没有吃的,没有穿的,只有一床被子,完全是叫花子状态。我七岁那年,家里实在没办法养活我,父亲带我一路讨饭,讨到伯父家里,把我过继给了伯父,那时候贫困生活的经历,给我留下了十分强烈的印象,尽管我那时才七八岁,但那种印象是永生难忘的。当时,父亲跟我说,是带我到这里来玩玩,住几天。我知道,父亲是要把我掷在这里,但我假装不知道,等待着这一天。那天,他对我说,他要上集去,下午就回来,明天咱们再一起回老家去。我知道他是要悄悄溜走。

15、我一早起来,趁家里人都不知道,我躲在村里一颗老树背后,眼看着我父亲,踏着朦胧的晨雾,夹着个包袱,像小偷似的从村子里溜出来,过了大河,上了公路,走了。这时候,我有两种选择:一是大喊一声冲下去,死活要跟我父亲回去我那时才是个七岁的孩子,离家乡几百里路,到了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但我咬着牙忍住了。因为,我想到了我已到了上学的年龄,而回家后,父亲没法供我上学。 ”4P8 这段惨痛的经历,给路遥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亲情的缺失,影响了他以后的创作。同时,这段经历,让他早早地远离了父7母,进而也培养了他自立自强的坚韧品质,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他以后的创作,因此,自强不息的精神总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其实路遥伯父的家境也不是很殷实,因此在勉强送他读完小学后,就没有再让他考初中了,路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