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中英文翻译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0678140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中英文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物联网中英文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物联网中英文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物联网中英文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物联网中英文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联网中英文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中英文翻译(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译文专用纸 第 1 页物联网1定义内涵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 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物联网通过传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物联网也被视为互联网的应

2、用拓展。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 2.0 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2 “物”的涵义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4要有 CPU;5要有操作系统;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7要有数据发送器;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译文专用纸 第 2 页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3 “中国式”定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 (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

3、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 RFID 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 /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 SaaS 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 、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

4、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1。4欧盟的定义2009 年 9 月,在北京举办的物联网与企业环境中欧研讨会上,欧盟委员会信息和社会媒体司 RFID 部门负责人 Lorent Ferderix 博士给出了欧盟对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具有基于标准和互操作通信协议的自组织能力,其中物理的和虚拟的“物”具有身份标识、物理属性、虚拟的特性和智能的接口,并与信息网络无缝整合。物联网将与媒体互联网、服务互联网

5、和企业互联网一道,构成未来互联网。 5变化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译文专用纸 第 3 页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 MIT Auto-ID 中心Ashton 教授 1999 年在研究 RFID 时最早提出来的。在 2005 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 RFID 技术的物联网。自 2009 年 8 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

6、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他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 1999 年 Ashton 教授和 2005 年ITU 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6背景物联网的概念是在 1999 年提出的。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 技术、EPC 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在 2003 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传感网是基于感知技术建立起来的网络。中科院早在

7、 1999 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1999 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 “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 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 年 11 月 17 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 2005:物联网 ,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译文专用纸 第 4 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

8、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根据 ITU 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物联网概念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电信联盟(ITU)2005 年以物联网为标题的年度互联网报告。然而,ITU 的报告对物联网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义。虽然目前国内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

9、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因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聚合性、系统性的创新应用与发展,也因此才被称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 )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2009 年 1 月 28 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 ,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

10、一,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译文专用纸 第 5 页2009 年 2 月 24 日消息,IBM 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 2009IBM 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认为,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11、在策略发布会上,IBM 还提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IBM 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产业革命。IBM 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 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 。1965 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 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 1995 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

12、而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计划用 20 年时间,耗资 2000 亿-4000 亿美元,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今天, “智慧的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译文专用纸 第 6 页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物联网前景非常广阔,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电工电子示范中心主任赵国安说。业

13、内专家表示,物联网把我们的生活拟人化了,万物成了人的同类。在这个物物相联的世界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 ,而无需人的干预。物联网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可以说,物联网描绘的是充满智能化的世界。在物联网的世界里,物物相连、天罗地网。2008 年 11 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 2。0”上,专家们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有研究机构

14、预计10 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 30 倍。据悉,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 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EPOSS 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 年之前 RFID 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 2015 年物体互联,20152020 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 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RFID 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

15、。数据显示,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译文专用纸 第 7 页2008 年全球 RFID 市场规模已从 2007 年的 49。3 亿美元上升到 52。9 亿美元,这个数字覆盖了 RFID 市场的方方面面,包括标签、阅读器、其他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等。RFID 卡和卡相关基础设施将占市场的 57。3%,达 30。3 亿美元。来自金融、安防行业的应用将推动 RFID 卡类市场的增长。易观国际预测,2009 年中国 RFID 市场规模将达到 5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3%,其中电子标签超过 38 亿元、读写器接近 7 亿元、软件和服务达到 5 亿元的市场格局。MEMS 是微机电系统的缩

16、写,MEMS 技术是建立在微米/纳米基础之上的,市场前景广阔。MEMS 传感器的主要优势在于体积小、大规模量产后成本下降快,目前主要应用在汽车和消费电子两大领域。根据 ICInsight 最新报告,预计在2007 年至 2012 年间,全球基于 MEMS 的半导体传感器和制动器的销售额将达到1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与 2007 年的 41 亿美元相比,五年后将实现 97亿美元的年销售额。7.原理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 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 ,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