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77619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摘要:本文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对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进而探究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国际方面,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对我国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生活、文化制度、思想观念等各个层面。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还涉及到文化安全。国内方面,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多年来文化建设的成果、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金融危机推动全球文化产业格局的变化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但是,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会产生负面影响,对政府的管理形式和方法提出了挑战,投资不足制约了文化产业发展,

2、给我国文化生产单位带来了生存压力。关键词:文化产业 机遇 挑战 1.引言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化渊源的大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不久,在文化产业尚未形成、文化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开放我国文化市场,挑战是不言而喻的,机遇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是政府和企业如何迎接已经到来的挑战,把握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2.文化产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2.1 国际机遇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 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

3、,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在文化制度层面,由于文化产品、文化资本的跨国流动和文化生产、文化贸易的全球运作,使全球文化生产、贸易、投资的国际间相互依赖性增强,这样便使得一个国家的政府必须改革本国文化体制以适应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国际文化组织在全球文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强的制度性作用。在思想观念层面,随同全球化而来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使各种不同文化间相互冲突、碰撞和融合。例如当代西方思潮和文化精神中的合理的积极因素,对我们树立新的文化观念、文化精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的思想资源。当然,与任何事物一样,中西

4、方文化的交流和激荡也具有“两重性” ,文化冲突、碰撞,也会给我们带来若干消极影响,但更会产生文化创造的智慧之光。没有碰撞就没有创造,文化模仿也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国对文化产品的需求都将呈现增长的趋势。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外对具有中国元素和中国文化内涵的文化产品的兴趣不断增强。此外,国际经济下滑也为国内文化企业通过到海外参与兼并、收购、合作等创造了更为可行的条件。2.2 国内机遇2.2.1 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

5、性有清醒的认识。突出表现在:一是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首次提出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新理念;二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继在 1992 年国务院将文化艺术列入“三产”的基础上,第一次以中央建议的名义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新概念。这反映了党中央对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共性与个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反映了文化自身发展的多侧面的复杂性。中央还对文化产生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性导向,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经营机制” , “推动信息产业与有关文化产业结合” , “完善文化产

6、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 ”显然,中央的建议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充分说明党中央对文化产业高度重视,这对新世纪开局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强大的政策导向功能。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在文化建设发展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针对性、实践性极强的判断和论述。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两大一新”的战略目标。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逐步提出和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理念。这些重大的理论成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2.2.2 多年来文化建设的成果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十六大以来,我国

7、文化产业经历了由小到大、从弱变强的发展历程,从2003 年起,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同期 GDP 增幅 5 到 6 个百分点,文化产业的增长势头明显快于一般经济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08 年文化及相关产业总产值大约为 6000 多亿元,就业人数约为 1200 万人。产业门类日益齐全,产业链不断延伸,传统文化产业得到改造提升,新兴文化业态蓬勃发展,文化产业总体素质不断增强。2.2.3 新技术不断涌现为文化产业创新形式、拓宽渠道提供了技术支持。新兴传媒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为传统文化产业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多样的形式,同时更催生出电子票务、网络游戏、手机文化、数字文化节目制作、三维动画等文化业态。更

8、为重要的是,新兴科技手段的运用,极大拓展了文化节目传播的出口和通道,使传播渠道拓宽、传播速率加快,对文化内容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为以内容创作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迅猛发展,提供了以前人们难以想象的变革世界、开拓世界的崭新手段和无穷力量,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产、生活、消费等诸多方面,也为文化的开发、传播、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五千年文明史,文化积累深厚,文化类型极其丰富,文化资源难以估价。但由于地域、交通、传播等多方局限,价值大多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甚至有的濒于消亡。而以新兴传媒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进步,为激活文化资源实现空前规模的产业整合准备了条件。现

9、在许多发达国家在完成了通信、传媒、信息产业的第一次制度创新后,正在进行第二次革命,文化内容的填充,发展与新兴传媒产业相关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制定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发展战略。在这方面,我国汇入世界潮流也正当其时。2.2.4 金融危机将推动全球文化产业格局变化,中国在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将会改变。本次金融危机可能成为变革的契机。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出于降低成本和度过经济低谷的考虑,必将出现全球性文化产业制造中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转移的浪潮,甚至会出现原创和研发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现象。而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将迎来文化资本参与全球文

10、化产业兼并、重组的机会。这是我国文化产业迅速成长,参与全球文化资本博弈走向世界的机会。我国文化产业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同样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开展了相互激荡,有吸呐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有人预言,融入世界对我国最深层次的冲击和最大的挑战是文化。3.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3.1 国际挑战我国文化产业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十分弱小, “弱势

11、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纵观当今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经济国际化程度愈高,其文化产值所占比重也越高,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 GDP 的比重已由 20 世纪 60 年代的 2%上升到 12%;英国也由 3%上升到10%;意大利则由当时的起步飞跃到 25%。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芬兰的文化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例分别达到 20%、10%、6%和 5%。2000 年美国电影、电视和音像出版等总收入已达 700 亿美元以上,成为美国出口创汇仅次于航天业的第二大产业。同年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 500 强企业中,有 9大企业是以文化产业为主的大公司,它们控制

12、了全球五大唱片公司中的四家,好莱坞八大公司中的七家,以及全球最重要的电视、报刊和出版集团。因此,国外许多政要、专家学者都把文化产业看成是与信息产业一起成为 21 世纪全球化的两大朝阳产业。相比之下,我国文化产业尽管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受经济实力和体制制约等方面影响,与 13 亿人口大国的需求相比,还显得力不从心,文化资源大国与文化产业弱国的矛盾十分尖锐。一是总量规模偏小,质量档次不高。二是组织形式还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经营状态,普遍缺乏竞争力。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据统计 50 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当今世界上

13、 95%的文化市场。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西方七大国垄断,其中又有 70%是由跨国大公司所垄断。美国控制了世界 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有 60%-80%的栏目内容来自美国;而在美国自己的电视中,外国节目的占有率只占 1.2%。美国公司出产的影片产量只占全球影片产量的 6.7%,却占领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 50%以上,电影总票房的三分之二。问题的严重性更在于,强势文化在全球文化竞争中居于主导地位,在销售本国文化产品并牟取高额利润的同时,也竭力输出其政治观念、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甚至作为维护其霸权的重要战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曾公开宣称:“美国负有独

14、一无二的责任和具有独一无二的能力” , “在全世界推进美国的价值观和促进美国的利益” 。他坚信“今后的时代,控制世界的力量将不再是军力,而是信息能力走在前面的国家” 。小布什上台以后,继承克林顿的衣钵,更加不遗余力地推进单边主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其“强势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我们切忌掉以轻心。这也给我们一种规律性的启示:从世界范围来看,文化的主要流向总是由强国向弱国流动,犹如“水往低处流” 。3.2 国内挑战3.2.1 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有负面影响。随着我国加入 WTO,国外文化节目在国内文化市场上不仅数量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而且质量也将有提高,

15、会受到更多文化消费者喜爱。而进来的这些文化节目,一方面适应了人们的多元化文化消费要求,另一方面也会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有潜在的影响,这对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带来了新的挑战。文化产业的市场特性又与文化艺术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相矛盾,它当下的经济效益原则与塑造健康的民族文化心理,建设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长远战略相冲突。我们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要求,清醒地认识并解决好这些矛盾,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3.2.2 对政府的管理形式和方法挑战。从市场机制来看,如果调控不力,文化产业的产业性很容易导致文化产品商品特性的空前凸现

16、,甚至造成商品性独尊的局面,从而忽略文化产品的精神特质。同时,文化作为一种讲求经济效益的产业又必然要求相当程度的规模生产,因此它必然依循大工业标准化、模式化的生产方式,追求大批量的投入和产出,这就导致文化制作中出现大量复制、模仿、赝品和一次性消费商品,从而无视文化的本性,使独一无二的文化精品创造趋于消亡。市场准入的放宽,无疑将吸引大量外资和民营资本的涌入,而且涉及范围将更广更大。如果政府管理和引导得好,对广大文化消费者,对从事文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投资者,对国家经济建设,都会带来很大的好处。否则,也能带来文化市场的很大混乱。美国等西方国家与我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对文化的认识和管理与我们有很大差异。我国政府采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与他们有很大不同,和世贸规则也有冲突。现在修改和放弃原来熟悉的且又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学习不熟悉的新规则,既会带来认识上的冲突,也会产生管理的实际效果与期望值有差距的问题。3.2.3 投资不足制约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投资渠道总体上可以分为:国有的文化投资、民间文化投资和外资的进入。长期以来,文化被认为是纯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