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潛安全手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77417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潛安全手冊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浮潛安全手冊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浮潛安全手冊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浮潛安全手冊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浮潛安全手冊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浮潛安全手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潛安全手冊(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浮潛安全手冊2目錄一.前言二.基本配備三.基本浮潛技術四.如何選擇適當海域五.安全需知六.水中危險生物七.緊急狀況之處理八.法規九.浮潛環境保育3一.前言每個人在體能上、技術上、經濟考量、適應能力等都有個別的差異,初學浮潛的人,對這些陌生裝備的選擇與認識,是兼顧浮潛樂趣與安全要件之一,不適合的裝備不但無法發揮應有功能,還可能導致危險。浮潛能讓人類更了解海洋,但是往往浮潛也給海洋帶來很多的傷害:垃圾和不當的踩踏、觸摸、拾取都隨著人潮湧進了淺淺的珊瑚礁中,這些不當的傷害均是對浮潛技巧的不熟練和對海洋的認知與觀念不正確所造成的。除了對浮潛的安全注意外,我們更應該抱著對海中環境的尊重及不侵擾海洋生物

2、的基本態度,並對這個美麗的大海多加保護,讓我們能有更多良好的海域可作浮潛或潛水的活動,並讓下一代有更豐富的海洋教材。4二.基本配備浮潛的基本器材包括有面鏡、呼吸管、蛙鞋和可充洩氣的救生衣。這些器材的作用不外乎是讓參與浮潛的人更省力、快速、安全和舒適的在海底活動。但每種器材的選擇亦是要依個人體形和能力來決定,一組適合個人的器材更能提供浮潛時的安全和舒適。【面鏡】面鏡是唯一能在水中提供良好視覺的工具,它能將水隔離而讓你的視野看得更清楚。這層間隔的空腔在下潛的時候會因水深的增加而形成擠壓臉部的現象,這時就需用鼻子呼氣來平衡面鏡裡的壓力。5【呼吸管】呼吸管的功能是讓浮潛者在浮潛時不必頻頻檯頭換氣而達到

3、節省體力的效果。呼吸管的材質和面鏡一樣有橡膠和矽膠的,而管子的尾段應選擇有軟度膠質或塑膠材質,以免在浮潛時刮傷潛伴。【蛙鞋】蛙鞋的功用是讓你在水中利用最有力的腿部肌肉來踢動產出較快的動力和速度,而由於不同材質製成的蛙鞋和蹼面大小設計及彈性硬度都將會使在水中的速度有所差別,但是對一6個浮潛者來說這些因素並沒有太大的影響。【口吹式浮力調整救生衣】口吹式浮力調整救生衣指的是可隨時充洩氣的浮力裝置,使用它的好處是在水面漂流時可用口吹方式將救生衣吹以達到正浮力,讓浮潛者得到足夠的浮力在水面漂浮休息。救生衣大多數套頭式的並有腰帶和襠帶的設計,並且顏色鮮艷,萬一浮潛者發生危險時可方便找尋。在水面充洩氣時可由

4、左側臉旁的吹氣口充洩氣,充氣口應有保險裝置,以避免充氣後氣體流失。在使用前和下水前的準備,先將救生衣套在脖子上再依序將腰帶、襠帶扣上,記住不能扣得太緊以免影響呼吸和影響吹氣後救生之的膨7脹而減小浮力,將多餘的帶子剪除以減少因不小心的纏繞而發生危險。檢查充洩氣的功能是否正常,充氣後浸入水中看看是否有氣泡冒出的漏氣現象。三. 基本浮潛技術1.面鏡使用法(1)面鏡防霧要避免霧氣產生,可在潛水前使用防霧劑塗抹鏡片內側,也可用唾液、樹葉、海藻、沾水香煙,或者中性洗髮精搓擦,再用水輕輕搖洗後倒掉,之後不要再用手擦塗,就可消除微細水珠的內聚力,達到防霧效果。(2)面鏡水上排水雖然是氣密的面鏡,但在佩戴不當、

5、進行調整或外來因素的影響下,8面鏡都會有進水的情形。最容易的排水方法是將頭微向上抬出水面,用手打開面鏡下緣,讓水流掉即可。2.呼吸管使用法呼吸管用固定套或固定扣與面鏡扣在一起,有些呼吸管左右側均可使用,有的因排水閥的設計要置於左側才行,所以將呼吸管裝於左側準沒錯。呼吸管口啣部上的凸塊或含片,是用牙輕咬或含住,口啣部的裙邊置於牙齒與嘴唇之間。將呼吸管裝在面鏡上,再以立正的姿勢載好面鏡,含上呼吸管,並調整呼吸管適當位置(一般頭部與呼吸管約成二十四十度之間),如舒適面無拉扯感則為佩戴正確。3.蛙鞋使用法在水中如能技巧地使用蛙鞋游動,其推進力要比裸足高出四到六倍,反之,就是只有四到六分之一的體能消耗,

6、就可達到裸足推進的效果。但除非必要,不要穿著蛙鞋在陸上行走;若穿蛙鞋在陸上行走要倒著走比較容易,也較為安全。簡易蛙鞋踢法有:交互式踢法、側9踢法、仰式踢法,依用途不同可運用不同的踢法,例如長時間游動時,可交互使用不同的踢法,以避免腿部疲勞。感到腿部有抽筋前兆時,改變踢法可避免抽筋的發生。(1)交互式踢法身體平臥水面,兩手向前平伸或置換後方,如以兩手前伸的姿勢時,手指併攏姆指相併。兩腿交互上下踢動,幅度為身高的三四分之一,上踢時放鬆以大腿帶動小腿,大腿提到頂點時膝蓋彎曲再往上提,但避免整個蛙鞋露出水面,微露水面為理想踢法。下踢時用大腿帶動小腿下壓做鞭狀踢水。開始練習時儘量伸直,等熟練後膝部也微微

7、自然的彎曲。動作須連續圓滑。此種踢法最常用,效果最佳。(2)側式踢法腿部的動作與交互踢法相同,只是身體轉 90 度與水面垂直,上下的踢10動轉變為左右踢動,下方的手向前平伸手指併攏掌心向下,如必要時可划動保持平衡,上方的手平貼於大腿上側。此種踢法適用於救生、帶人、攜物。(3)仰式踢法身體成仰臥姿勢,兩腿上交替踢動,主要動作在小腿,下踢是由大腿帶動小腿彎曲下壓踝關節放鬆,小腿下踢的角度約與水面成 90 度。上踢時小腿向後上方踢動,向上踢動時膝蓋不可露出水面,此種踢法可用於搖曳物品、救生。114.浮力救生衣使用法浮力救生衣在使用於浮游時,身體採俯姿,不過如果使用胸前浮力比背後大的救生衣,潛者的身體

8、浮力重心會趨於仰姿。技術較不熟練者浮游時會感覺身體不易維持穩定的俯姿,這時可將兩手與兩腿左右自然張開,或稍日輕微的踢動練習,稍改善後可將手自然伸向後方,待穩定後再練習以身體的扭動以及手、蛙鞋的助划,進行仰姿轉為俯姿、俯姿轉為仰姿的交互練習。如果救生衣的胯帶過鬆,可用雙手握住救生衣的頸領部往上拉,然後一手固定,將身體弓起,一手鬆開胯帶拉緊固定,再用雙手繫緊,或請潛伴幫忙。若沒胯帶就用最下方的胸帶來固定。1213四.如何選擇適當海域1. 搜集資料:在每次參與浮潛活動前應搜集該水域的天氣、水流、水溫、風速、浪況等等的資料。資料越齊全自身的心理和生理準備及器材的準備愈為完備。 2. 任何一個水域在下水

9、前都應在岸上先觀察即使是很熟悉的水域,觀察、浪況、潮汐、水 流、上下岸地點、激流區和評估出容易發生危險的區域。在海況最佳時下水活動。 3. 浮潛計劃絕對遠離港、航道和船隻出入頻繁的區域,另外近年來海岸邊和潮間帶出現了大量的消波塊,這些消波塊堆砌,往往會造成許多的縫隙,每當波浪拍擊時會造成強大的水流,非常容易將浮潛者卡在其中。14五安全需知浮潛的安全守則可分為三大項: 1、 行動前準備 2、 下水前 3、 浮潛的當時 行動前準備: (1). 檢查裝備:依據所得到的資料準備和檢察裝備,例如水溫比平常活動區域低則需要更厚的防寒衣,而較厚的防寒衣則需要更重的配重,另外必需將所有浮潛裝備仔細檢查是否有破

10、損和漏氣漏水現象。 (2). 在陌生水域浮潛請聘當地的導遊或教練來作指導和安全維護。 (3). 防曬的準備:大多數的浮潛活動都在水面和岸邊活動,穿著浮潛專用的保護衣物(防寒衣、水母衣)是防止曬的傷唯一途徑。 (4). 事前的適應:在每個浮潛季節開始時大都經過一段長時間來下水,不但技巧生疏,適應力也減低了,先找一個泳池來做事前的適應和技巧複習也是應該的。 (5). 身體的健康:請醫生替你做完整15的身體檢查,尤其是在活動間斷期內曾患過重病者,得到醫生的允許再參與活動。 (6). 參加任何的戶外活動都有可能面對意外的發生,因此應學習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識和心肺復甦術的訓練。 下水前: (1). 浮潛活

11、動是種樂趣的休閒活動,所以祗有在心情愉快和生理沒負擔的情況下才從事活動,如果在任何時候覺得有壓力或負擔就應立即終止活動。(2). 和同拌討論與觀察到的任何現場的狀況,並取得共同的決定,依決定實行。 (3). 作好應付緊急狀況的心理準備,沒有任何人希望有意外發生,但通常的心理準備不但在緊急情況時不會措手不及。更可在活動時預防危險的發生。 (4). 活動前不可吸煙、喝酒、服食有麻醉或鎮定性質的藥物。 (5). 離岸風是水面浮潛者的大敵,因此在浮潛現場觀察時一定要非常仔細,16以免被強風吹向外海而發生意外。 浮潛時: (1). 先調適水面的中性浮力,如果穿著防寒衣和配帶配重時一定要精確的取得水面中性

12、浮力,避免過重而造成浮力,過多的負浮力易增加水中行進的阻力。 (2). 浮潛時多注意水流的方向,必要時需逆流行進,並保持預定上岸地點是在下游處。 (3). 多注意潮汐,潮汐的漲退往往會改變水流,一般在浮潛時在水層表面浮潛並不容易感覺海流的流動,甚至隨著海流漂浮觀賞是最輕鬆的,可是在不知不覺中亦可能流到外海無法回岸。 (4). 隨時注意風向以免被離岸風吹到外海。 (5). 下潛時應早點做耳壓平衡,請記得在整個下潛過程中都要做。 (6). 和同伴保持良好的默契,在一人下潛時另一人應保持在水面,即使在水面也應保持在一起。 (7). 任何海洋生物多少都有些毒性,17不論是碰觸或蛪刺都會在皮膚上引起不舒

13、服的反應,因此盡可能不去碰觸海中生物以免受傷害。 (8). 任何一次的下潛前絕不可做過度的超呼吸,以避免淺水黑式症的產生而發生危險,請記住要在水中待較長的時間唯一方式就是放輕鬆,不論是在情緒上或動作上。 (9). 上升時保持眼睛注視水面和單手伸直來保護頭部是唯一可避免發生碰撞傷害的方式。 (10). 祗要是浮在水面一定要保持正浮力,不要認為向救生衣內吹氣增加正浮力是件麻煩的事,那是唯一能讓你安全的保持在水面的方法。 (11). 保留體力可以應付突發性的事件,千萬不要讓自己體力耗盡,在任何時候祗要覺得疲勞或寒冷都應終止活動。(12). 抽筋會減低活動能力,更會帶來肢體上的痛苦,隨時變換肢體的運動

14、模式或在水面休息可有效的預防抽筋。1819六.水中危險生物1.常見的危險生物台灣周圍海域可能會主動攻擊人的危險生物非常稀少,鯊魚、梭魚等在潛水時更是難得一見。一般而言,常見海洋危險生物對人都相當膽怯,潛水人會被生物所傷害,多因潛者本身不小心觸碰或戲弄而引起生物的防禦行為所致,因此潛水時行動小心即可避免被海洋生物傷害。以下是台灣海域常見的危險生物:(1)棘冠海星特徵:海星的棘和管足具有毒性,棘長可達三十公分,尖銳但脆弱易斷,潛水者即穿蛙鞋或戴手套還是會刺透。牠們群生於低潮線下的淺水域,全台海域都有牠的蹤跡。(2 魟特徵:尾部有具毒腺的鋸狀強棘,不幸20被刺傷會造成嚴重外傷,得馬上急救並送醫治療。

15、牠經常棲息在靠近礁岩沙質海底。(3)海蛇特徵:外形與陸蛇略有不同,頭小尾扁平,具有劇毒的毒牙。常見於台灣南部,尤其在蘭嶼、綠島潛水時多可見其蹤跡,一般雖不主動攻擊人,但也應特別小心。(4)鯙特徵:性情溫和但牙齒尖銳,曾有潛者因被其咬傷而產生嚴重後果,鯙並不主動攻擊人,會咬人是其防禦的行為。21平常都躲在洞穴頭伸出洞口,到處都可能有牠的蹤跡,潛水時注意。(5)石狗公特徵:各鰭的棘刺均有毒,即使魚體已死,毒性依然存在。全台海域都有牠的蹤跡,需特別小心。(6)水母特徵:外形如傘,其下方的觸手上生有具毒性的刺絲胞,接觸皮膚會有劇痛感,有些種類的水母有劇毒,可能致人於死地。22(7)水螅特徵:許多水螅群

16、體的形狀似羽毛,長有刺絲胞,有些刺絲胞毒對人有害,在觸及皮膚時,其刺絲及毒液會迅速注入皮膚而產生劇痛。(8)火珊瑚特徵:外表看似普通的石珊瑚,其表面長有具毒性的刺絲胞,如果不小心碰到,會像火燒般的疼痛,台灣個潛場均可見到。232.避免危險生物傷害的簡易原則(1)事先打聽當地海域是否有危險生物。不要在囓咬性動物出沒頻繁的區域游泳或潛水。如果在水裡能夠看到殺人鯨,那就表示已經太靠近危險區域了。(2)不可餵食野生囓咬性動物,如鯊魚、梭魚、鯙、巨石斑、殺人鯨等。(3)不可騷擾或觸摸囓咬性動物。(4)不可單獨游泳或潛水。(5)不戲弄或觸摸不明的水中生物。(6)手腳觸底之前應先看清楚底部有無異物。(7)不食用來路不明的海產物,以免造成身體的不適。(8)穿著足夠的防護衣物。(9)身體有任何不適或受傷時應立即上岸。(10)備妥適當的急救藥品。24七.緊急狀況之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