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习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7299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的诗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李白的诗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李白的诗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李白的诗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李白的诗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白的诗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的诗习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醉卧长安李白的诗蜀道难 越中览古 梦游天姥吟留别 将进酒【点击教材】基础自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猿猱(no) 喧豗( hu) 砯崖(png) 巉岩(chn)B.吮吸(yn ) 崔嵬(wi) 鹧鸪(zh g) 天姥(m) C.殷红(yn ) 剡溪(shn ) 天台(ti) 訇然(hng)D. 将进酒(jing) 金樽(zhn) 欢谑(xu ) 澹澹(d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钟鼓馔玉 列缺霹雳 摧眉折腰 熊咆龙吟B.烟涛微茫 渌水荡漾 丘峦崩摧 訇然中开C.魂悸魄动 惊起长嗟 天梯石饯 冲波逆折D.扪参历井 飞湍曝流 抚膺坐叹

2、 畏途巉岩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初唐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仙”,其诗大多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B.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中唐伟大的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C.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现实主义大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D.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他将唐诗推向了一个高峰,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00 名中小学生手捧 论语齐声

3、诵读,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的魅力和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交织在一起,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强烈的文化自豪感。B.贾平凹的长篇力作秦腔敏锐地捕捉到社会转型期间农村巨变中的时代情绪,是对正在消逝的乡村的一曲挽歌。C.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凡符合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 10 年左右或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条件后,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D中国李白诗歌节经过十几年的积累,马鞍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诗歌吟诵到集歌舞、吟诗、经贸、旅游于一体,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国内外颇具影响的节庆活动。5.下列选项中,不适合描写李白的一项是( )A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B 酒

4、下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C 石破天惊秋雨嚇得驟然凝在半空这是,我乍見窗外有客骑驴自长安來背了一布袋的骇人的意象人未至,冰雹般的诗句已挟冷雨而降 D 你原本是一朵好看的青莲/脚在泥中,头顶蓝天/无须颍川之水/ 一身红尘已被酒洗净【能力演练】6.下面是关于李白的评价,请将下面的片段续写完整。一星升起,他灿烂的是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_;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有人说,他是一个酒鬼,终日与酒共眠;有人说,_,执剑行走千岳;有人说, _,惊天地泣鬼神;有人说_ ,被贬谪到人间。其实,他已不是他。他

5、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宏大豪放的不朽的精神;他已成了一座丰碑,一座永远耸立不倒的丰碑。”7.读下面的一首诗,看一看它与蜀道难在章法上有何异同。送友人入蜀李 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_。8.诗歌“三美 ”的主张虽然是五四时期提出的,但中国的古典诗歌却早早的践行了这一主张,请试从画面美的角度评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段中任选几句写景的句子品析作品的图画美。_。【读写延伸】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912 题。醉卧长安我相信,这片月色是一定照过我踉跄归家的脚步的。醉卧长安街头的诗仙太白就如不落的明月一直伴随着古今的文人墨客。年少的我

6、不懂得酒的魅力,但是当我读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时候,一个狂放无羁的文人对酒当歌的形象便浮现在眼前,想象他在长安街头酣然高卧的神态是多么让人心潮澎湃。我相信,凡是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长安在传统文化里代表着什么,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富饶繁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甚至世界文化名流荟萃的地方,那些不朽的诗篇如一颗颗繁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夜空,而从四川跋山涉水而来长安的李白便是那轮经天的明月。那时的他是年轻的,他对自己的才华和对未来美好的期待是充满了自信的,因此他和杜甫、贺知章等等大诗人一定是在长安城内酒肆斗酒高楼做诗,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他的诗歌因了酒的

7、浸润,而更加弥漫出历史的醇香。这个长安啊,它并非因为政治而让人流连,而是因为文化让人怀想,那些诗歌才是真正让人沉醉在温柔梦里富贵乡中的陈年老酒!于是我幻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在长安街头去品尝一杯醉人的老酒,做一回醉卧街头的风流人物,那一定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吧。其实那时也就只是一种幻想,想象一下文人的浪漫。像我等才疏学浅之人,如果真的醉卧在长安街头,那只能被人笑掉大牙,充其量被当作一个把握不住的酒鬼,甚至有被警察关照的危险。但是很多事情也会机缘巧合,因了工作关系,我居然真的到了长安脚下。虽然,这座城市现在已经叫西安了,但我心里更接受长安。初到长安,给人的感觉是陌生而又新奇的,雄伟壮观的古城墙、雕梁画栋的

8、仿古建筑,似乎把我带回到诗意长安,仿佛历史的风烟正吹过曲江流饮吹过雁塔晨钟,让我以仰望的姿态去聆听隐藏在兴庆宫深处的霓裳羽衣,让我再次想起李太白醉酒题诗而让权贵高力士脱靴磨墨的酣畅淋漓。北方的城市酒风很盛,长安也不例外。我很快从过去的想象变成了真正醉卧长安的酒徒。刚开始是早几年就来西安打拼的同学为我这个初来乍到者接风,记得第一次喝酒是在一个叫枫林醉晚的酒店,老同学见面分外亲热,七八个同学一落座,上来一人一塑料杯白酒。我哪里见过这架势,喝了肯定难受,不喝肯定会被认为不够意思。为了那可怜的面子,我只有紧跟同学的节奏,不等人人敬完酒,我已是醉眼朦胧,看看其他同学,脸色也是红扑扑的分外可爱。五月的长安

9、,气候宜人,推窗而望,月色如玉,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清香。这样的夜晚,在长安城内,喝着美酒,聊着毕业后的生活感受,那话就特别多,一个个攥着酒瓶不撒手,非把对方喝个舌头发硬不可。等到席终人散,清醒者已经不多。打车走在长安街头,看什么都觉得亲切。后来因为联络需要,去长安城里一些有点档次的酒店请别人喝酒,三巡之后,平时不便张嘴的恭维话很自然地说了出来,说者自然,听者受用,于是你敬我我敬你,把气氛不断推向新的高潮。刚开始还很清醒,记得还有要办的事情,喝着喝着大脑便不再那么清醒,谁说了些什么早已忘得一干二净。随着饭局的增多,喝高的次数不断被刷新。虽然有的时候情非得已,但更多的时候可能是自己缺乏清醒的认识,

10、仗着年轻有身体做本钱,该喝的不该喝的都来者不拒,否则怕别人说不仗义。等到清醒过来,才发现难受的是自己。于是后悔莫及,想想人生如酒局,有推杯换盏的风光,但更多的不管是美酒苦酒、不管你是否心甘情愿你都得强作欢笑咽到肚里,个中滋味只有饮者心知肚明。古人喝酒一般是讲文化的,尤其是在长安这么古意的城内,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喝到微醺状态便恰到好处,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很可惜的是,我发现酒让人身心愉悦、饮酒重在交心的本意正在远去,现在喝酒变得越来越功利,喝酒次数越来越多,能够记住的人越来越少,酒喝得越来越多,不掺杂目的的越来越少。端起酒杯,不是说的求人办事的交易,就是说的拉拢关系的俗套。请与被请都有压力

11、,早已失去了喝酒的原意。我突然觉得,诗仙当年醉卧长安,也和今人完全相似!偌大的长安,有几人是知他爱他的朋友?想想他的将进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那么我们也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要在长安街头高卧“哥喝的不是酒,是寂寞”!9.下面是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品谈李白,但又不仅限于空谈李白,而是抓住了李白典型的行为特征,并将这种特征和当今的世俗人情作比较,因而给作品增添了一种历史纵深感。B. 文中的月和酒既指我们能见的自然之物和能饮的生活之物,也是李白和唐诗的象征之物,因而都具有双重意蕴,极好的体现了中国文学注重虚实映衬的妙处。C. 第

12、四段中关于五月长安的景物描写,借月华和槐香营造了一种清寒迷离的氛围,既为下文醉酒做铺垫,为下文对人生的感慨张本。D.作品结尾处将李白诗句和当代俚语结合在一起,既点明了一个古今皆然的人情道理,又化庄重为戏谑,具有独特的妙趣。10.“虽然,这座城市现在已经叫西安了”,但我为什么“心里更接受长安”?_。11.作者怎样看待李白醉卧长安的行为?_。12.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全国政府机关饮酒量总和相当于每年喝一个西湖。请结合叶青的统计数据和文中所谈到的古人的饮酒观,以“我看饮酒”写一段短文,250 字以内。_。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16 题。李白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古往今来,可曾见如此可爱的诗人?天子是谁?李白醉了,醉了的李白生活在一个自由的世界,一个美的王国。什么天子,什么王侯贵胄,都湮没在李白的酒里,幻化出这一个任情恣性的诗仙,“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千古一醉,快哉李白!李白有幸,生长在盛唐时代;李白不幸,不得在这个盛世经邦济国。秉承儒家教诲,李白是个积极的入世者,然而,他不能泯灭自己的个性俯首为奴。于是,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