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传统民居 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71793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的传统民居 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我国的传统民居 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我国的传统民居 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我国的传统民居 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我国的传统民居 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的传统民居 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的传统民居 论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的传统民居【摘要】建筑文化不是封闭的,而是继承、创造、延续的产物,就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不断的从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中,不断发掘它对今天发展的积极一面,并且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作为今天设计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道路来。继承优秀建筑文化传统内涵,使历史的文脉得以继续发展。【关键词】: 悠久历史 文化内涵 民居精神 天人合一 古朴典雅 审美意境 传承发展【参考文献】:中国民居建筑 中国建筑大百科全书中国建筑艺术全集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和幅员广大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的经验,在漫长的农

2、业社会中,生产力的水平比较落后,人们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栖息环境,以朴素的生态观,顺应自然和以最简便的手法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中国民居的结合自然、结合气候、因地制宜、丰富的心理效应和超凡的审美意境。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就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现存的民间住宅类型,可归纳为下列六类:一、 木构架庭院式住宅这是中国传统住宅的最主要形式,其数量多,分布广,为汉族、满族、白族等族大部分人及其他少数民族中的一部分人使用。这种住宅以木构架房屋为主,在南北向的主轴线上建正厅或正

3、房,正房前面左右对峙建东西厢房。由这种一正两厢组成院子,即通常所说的“四合院” 、 “三合院” 。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妇女住内院,来客和男仆住外院,这种分配符合中国封建社会家庭生活中要区别尊卑、长幼、内外的礼法要求。这种形式的住宅遍布全国城镇乡村,但因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各具特点。其中四合院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代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二、 “四水归堂”式住宅中国南部江南地区的住宅名称很多,平面布局同北方的“四合院”大体一致,只是院子较小,称为天井,仅作排水和采光之用(“四水归堂”为当地俗称,意为各屋面内侧坡的雨水都流入天井) 。这种住宅第一进院正房常为大厅,院子略开阔,厅

4、多敞口,与天井内外连通。后面几进院的房子多为楼房,天井更深、更小些。屋顶铺小青瓦,室内多以石板铺地,以适合江南温湿的气候。江南水乡住宅往往临水而建,前门通巷,后门临水,每家自有码头,供洗濯、汲水和上下船之用。三、 “一颗印”式住宅云南省(中国西南部)的“一颗印”式住宅可以作这类住宅的代表,在湖南(中国南部)等省称为“印子房” 。这类住宅布局原则与上述“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房屋转角处互相连接,组成一颗印章状“一颗印”式住宅建筑为木构架,土坯墙,多绘有彩画。四、大土楼大土楼是中国福建西部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围成环形的楼房。一般为 34 层,最高为 6 层,包含庭院,可住 50 多户人家。庭院中有厅堂

5、、仓库、畜舍、水井等公用房屋。这种住宅防卫性很强。客家人为保护自己的生存创造独特的建筑形式,至今仍在使用。五、窑洞式住宅窑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中西部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黄土层较厚的地区。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水平挖掘出拱形窑洞。这种窑洞节省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简单,冬暖夏凉,经济适用。窑洞一般可分为靠山窑、平地窑、砖窑、石窑或土坯窑三种。六、干阑式住宅干阑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区,为傣族、景颇族、壮族等的住宅形式。干阑是用竹、木等构成的楼居。它是单栋独立的楼,底层架空,用来饲养牲畜或存放东西,上层住人。这种建筑隔潮,并能防止虫、蛇、野兽侵扰。中 国

6、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传 统 民 居 :(一) 、北方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为主)北京民居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北 京 四 合 院 所 以 有 名 , 还 因 为 它 虽 为 居 住 建 筑 , 却 蕴 含 着 深刻 的 文 化 内 涵 , 是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的 载 体 。 四 合 院 的 营 建 是 极 讲 究风 水 的

7、, 从 择 地 、 定 位 到 确 定 每 幢 建 筑 的 具 体 尺 度 , 都 要 按 风 水理 论 来 进 行 。 风 水 学 说 , 实 际 是 中 国 古 代 的 建 筑 环 境 学 , 是 中 国传 统 建 筑 理 论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这 种 风 水 理 论 , 千 百 年 来 一 直 指导 着 中 国 古 代 的 营 造 活 动 。 除 此 以 外 , 四 合 院 的 装 修 、 雕 饰 、 彩绘 也 处 处 体 现 着 民 俗 民 风 和 传 统 文 化 , 表 现 一 定 历 史 条 件 下 人 们对 幸 福 、 美 好 、 富 裕 、 吉 祥 的 追 求 。

8、 如 以 蝙 蝠 、 寿 字 组 成 的 图 案, 寓 意 “福 寿 双 全 ”, 以 花 瓶 内 安 插 月 季 花 的 图 案 寓 意 “四 季 平 安 ”, 而 嵌 于 门 管 、 门 头 上 的 吉 辞 祥 语 , 附 在 檐 柱 上 的 抱 柱 楹 联 , 以及 悬 挂 在 室 内 的 书 画 佳 作 , 更 是 集 贤 哲 之 古 训 , 采 古 今 之 名 句 ,或 颂 山 川 之 美 , 或 铭 处 世 之 学 , 或 咏 鸿 鹄 之 志 , 风 雅 备 至 , 充 满浓 郁 的 文 化 气 息 , 登 斯 庭 院 , 有 如 步 入 一 座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殿 。

9、 ( 二 ) 、 山 西 民 居山 西 民 居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要 数 平 遥 和 祁 县 两 地 。平 遥 古 城 相 当 完 好 地 保 存 着 明 清 时 期 的 风 貌 , 素 有 “中 国 古代 民 居 建 筑 的 荟 萃 和 宝 库 ”之 称 。 文 物 古 迹 保 存 之 多 、 品 位 之 高 ,实 为 国 内 罕 见 。 1997 年 被 列 入 “世 界 遗 产 名 录 ”。 古 城 中 保 存 有400 多 处 近 代 民 居 , 典 型 地 体 现 着 我 国 近 代 北 方 民 居 建 筑 的 风 格和 特 点 。而 在 祁 县 最 出 名 的 要 数 乔 家

10、 大 院 。 乔 家 大 院 位 于 晋 中 地 区 祁县 东 环 镇 乔 家 堡 村 , 是 山 西 省 集 中 反 映 晋 中 地 区 民 俗 的 博 物 馆 ,在 国 内 外 享 有 盛 名 。 它 有 院 落 19 进 , 房 屋 313 间 , 中 式 结 构 的院 落 构 思 精 巧 , 平 面 布 局 呈 “双 喜 ”字 形 。 馆 藏 文 物 丰 富 , 反 映 了晋 中 浓 郁 的 乡 土 人 情 , 风 俗 习 尚 。乔 家 大 院 的 特 点 之 一 是 外 实 内 静 , 也 就 是 民 居 的 外 围 是 高 大的 实 墙 , 而 内 部 自 成 一 个 与 外 界

11、隔 绝 的 空 间 , 形 成 一 个 外 实 内 静的 神 韵 。 乔 家 大 院 外 围 的 砖 墙 厚 实 稳 重 , 阻 隔 了 外 面 摩 肩 接 踵 ,熙 来 攘 往 , 吆 喝 叫 卖 的 嘈 杂 之 声 , 使 宅 内 形 成 一 种 安 宁 恬 静 的 生活 环 境 。 乔 家 大 院 建 筑 的 另 一 个 特 点 是 单 坡 屋 面 , 屋 面 内 倾 。 这 样 单坡 屋 顶 背 后 的 高 墙 对 准 院 外 , 墙 体 高 大 , 具 有 防 御 功 能 。 山 西 一带 气 候 干 旱 , 春 季 常 有 大 风 、 沙 尘 暴 , 外 墙 的 高 大 具 有 封

12、 闭 性 ,可 以 防 风 沙 。 屋 面 内 倾 , 雨 水 向 内 流 , 寓 意 “肥 水 不 流 外 人 田 ”,反 映 了 晋 商 勤 俭 持 家 的 优 良 作 风 。( 三 ) 、 陕 北 民 居 ( 西 北 窑 洞 )窑 洞 式 住 宅 是 陕 北 甚 至 整 个 黄 土 高 原 地 区 较 为 普 遍 的 民 居 形式 。 分 为 靠 崖 窑 、 地 防 窑 和 砖 石 窑 等 。 靠 崖 窑 是 在 黄 土 垂 直 面 上开 凿 的 小 窑 , 常 数 洞 相 连 或 上 下 数 层 ; 地 坑 窑 是 在 土 层 中 挖 掘 深坑 , 造 成 人 工 崖 面 再 在 其

13、上 开 挖 窑 洞 ; 砖 石 窑 是 在 地 面 上 用 砖 、石 或 土 坯 建 造 一 层 或 两 层 的 拱 券 式 房 屋 。 黄 土 高 原 区 气 候 较 干 旱, 且 黄 土 质 地 均 一 , 具 有 胶 结 和 直 立 性 好 的 特 性 , 土 质 疏 松 易 于挖 掘 , 故 当 地 人 民 因 地 制 宜 创 造 性 地 挖 洞 而 居 , 不 仅 节 省 建 筑 材料 , 而 且 具 有 冬 暖 夏 凉 的 优 越 性 。 由 于 地 坑 式 窑 洞 难 于 防 御 洪 水的 侵 袭 , 且 随 着 经 济 条 件 的 改 善 , 近 年 来 , 一 些 地 方 已

14、 经 放 弃 了地 坑 式 窑 洞 的 修 造 , 并 陆 续 在 地 面 上 营 建 砖 木 结 构 房 屋 而 居 。 窑 洞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建 筑 ”, 不 是 用 “加 法 ”而 是 以 “减 法 ”即 “减 ”去 自 然 界 的 某 些 东 西 而 形 成 的 可 用 的 空 间 。 流 行 在 中 国 西 北 部黄 土 高 原 地 区 。 深 达 一 二 百 米 、 极 难 渗 水 、 直 立 性 很 强 的 黄 土 ,为 窑 洞 提 供 了 很 好 的 发 展 前 提 。 同 时 , 中 国 西 北 部 地 区 气 候 干 燥少 雨 、 冬 季 寒 冷 、 木 材 较

15、 少 等 自 然 状 况 , 也 为 冬 暖 夏 凉 、 十 分 经济 、 不 需 木 材 的 窑 洞 , 创 造 了 发 展 和 延 续 的 契 机 。 窑 洞 有 崖 窑 、地 窑 和 箍 窑 三 种 : 崖 窑 : 即 沿 直 立 土 崖 横 向 挖 掘 的 土 洞 , 每 洞 宽 约 3 4 米 ,深 5 9 米 , 直 壁 高 度 约 2 米 余 至 3 米 余 , 窑 顶 掘 成 半 圆 或 长 圆的 筒 拱 。 并 列 各 窑 可 由 窑 间 隧 洞 相 通 。 也 可 窑 上 加 窑 , 上 下 窑 之间 内 部 可 掘 出 阶 道 相 连 。地 窑 : 是 在 平 地 掘 出

16、 方 形 或 矩 形 地 坑 , 形 成 地 院 , 再 在 地 坑各 壁 横 向 掘 窑 , 多 用 在 缺 少 天 然 崖 壁 的 地 段 。 人 在 平 地 , 只 能 看见 地 院 树 梢 , 不 见 房 屋 。 箍 窑 : 不 是 真 正 的 窑 洞 , 是 以 砖 或 土 坯 在 平 地 仿 窑 洞 形 状 箍砌 的 洞 形 房 屋 。 箍 窑 可 为 单 层 , 也 可 建 成 为 楼 。 若 上 层 也 是 箍 窑即 称 “窑 上 窑 ”; 若 上 层 是 木 结 构 房 屋 则 称 “窑 上 房 ”。( 四 ) 、 南 方 天 井 民 居 ( 以 徽 州 民 居 为 主 )“天 井 ”其 实 也 是 院 落 , 只 是 较 小 。 中 国 南 方 炎 热 多 雨 而 潮 湿 ,人 稠 山 多 地 窄 , 故 重 视 防 晒 通 风 , 布 局 密 集 而 多 楼 房 。 天 井 民 居以 横 长 方 形 天 井 为 核 心 ,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