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理学大纲 首医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30671391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生理学大纲 首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医学生理学大纲 首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医学生理学大纲 首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医学生理学大纲 首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医学生理学大纲 首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生理学大纲 首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生理学大纲 首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理(A)大纲第一章 绪论目的要求了解人体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熟悉人体功能活动三种调节方式的特点;正反馈和负反馈的特点;负反馈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掌握内环境、稳态、反馈等基本概念。教学内容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人体生理学及其任务。二、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机体的内环境二、内环境的稳态第三节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一、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1)反射,反射弧(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2、体液调节:(l)全身性体液调节(2)局部性体液调节(旁分泌)(3)神经分泌3、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二、人体内的控制系统

2、1、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2、前馈控制系统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了解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结构,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电紧张电位、局部电位。熟悉骨骼肌的微细结构和收缩的分子基础。掌握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兴奋性、兴奋概念及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生物电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基本原理,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肌肉收缩原理和调节机制,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教学内容: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及物质转运方式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2易化扩散: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和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

3、Na+-K+ 离子泵及其作用。4出胞和入胞:大分子或团块物质通过膜的方式二、细胞膜的信号转导功能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等。2由特异受体蛋白质、G- 蛋白和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系统。3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第二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生理(A)大纲一、细胞的兴奋性及周期变化1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2细胞发生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概念、相关名词2动作电位:概念、时相、特点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的原理。三、兴奋的引起和传布:1阈刺激,阈电位。2阈下刺激,电紧张电位、局部反应及

4、其总和。3兴奋的传布: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第三节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一、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二、骨胳肌的兴奋-收缩耦联1骨胳肌收缩的原理:肌肉收缩的滑行理论(1) 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2) 钙离子在耦联过程中的作用。2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l)单收缩和强直收缩。(2 )前、后负荷,肌肉初长度,等长收缩,等张收缩,肌肉收缩能力等概念。第三章 血 液目的要求掌握内环境及稳态的概念,了解血液的组成、血浆的理化特性及生理功能。各类血细胞的特性和生理功能;熟悉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血型及其在输血中的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 血液生理概述一、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及主要功能。二

5、、血浆的理化性质1血浆蛋白的种类及功能2血浆渗透压的种类和生理作用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1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生理功能 2红细胞脆性与溶血。3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和血沉。4红细胞比容 5红细胞生成原料 6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二、白细胞生理:白细胞分类和计数量,白细胞分裂和增殖,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三、血小板生理:1血小板生理特性。2血小板生理功能。 第三节 生理止血与血液凝固一、生理止血:生理止血的过程、二、血液凝固及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生理(A)大纲1凝血因子2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3抗凝及纤溶第四节 血型及输血一、ABO 血型系统二、Rh 血型系统三、交叉配血。第四章 血液循环目的要求熟悉不

6、同心肌细胞生物电的特点和产生原理,心肌的生理特性与心脏的泵血过程,影响心脏泵的各种因素;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以及血流动力学的概念。掌握动脉血压形成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掌握微循环的生理的功能,以及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教学内容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脏的泵血过程及机制1.心动周期及心率 2.心脏泵血的过程。 3.心音二、心脏泵血功能的基本指标1.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及射血分数,心指数与心脏作功。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心率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一、心肌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的机制。1.动作电位的分期及主要离子流2.钠通道,慢通道(L 型钙通道)二、心肌自

7、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产生机制。1.窦房结的生物电活动特点2浦肯野细胞的生物电特点3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及其动作电位特点三、心肌的电生理:兴奋性、自律性与传导性。1自律组织的分布,正常起搏点与潜在起搏点、影响自律性的因素。2心内兴奋传导途径和特点,房室交界区的功能意义、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3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兴奋性的周期变化,影响兴奋性的因素,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四、心电图:心电图与心肌电活动的关系、心电图各波的意义。第三节 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二、血流动力学1血流及血流速度2血流阻力3血压三、动脉血压及动脉脉搏1动脉血压的形成,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差的正常值2影响动脉血压的

8、因素每搏输出量、外周阻力、大动脉弹性、心率及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与动脉血压的关系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1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2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生理(A)大纲五、循环的结构及功能:直捷通路,动一静脉短路和迁回通路。六、组织液的生成:有效滤过压七、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心脏的神经支配及作用,包括递质及心肌细胞膜的受体。2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骨胳肌交感舒血管神经和副交感舒血管神经 3延髓心血管中枢。4心血管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二、体液调节:1全身性体液调节:(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9、2局部性体液调节:一氧化氮3自身调节 第五节 器官循环:一、冠脉循环解剖特点、冠脉血流的时相性特点、心肌代谢特点、冠脉血流的调节二、肺循环血流的特点三、脑循环的特点: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第五章 呼吸 目的要求了解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个环节,肺通气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肺通气,肺换气的原理,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氧离曲同的特点及生理意义,呼吸节律的产生和呼吸运动的调节。熟悉肺通气过程中的阻力及影响因素。教学内容第一节 肺通气 一、呼吸的三个环节: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气体运输,内呼吸。二、肺通气:1.实现肺通气的结构和功能呼吸道;肺泡:呼吸膜,表面活性物质及作用;胸廓;胸膜腔、胸内压。2肺通

10、气的原理:(1)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肺内压的变化,胸内压的变化,顺应性。(2)肺通气的阻力:肺泡表面张力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关系3肺容量与肺通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机能残气量,肺总容量。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及其影响气体更新率的概念。第二节 肺换气与组织换气:一、气体交换的物理学基础。1气体的分压2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度二、气体交换的过程1肺换气生理(A)大纲2组织换气三、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气体扩散的速度、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02 的运输:1物理溶解2化学结合血红蛋白与 02 的可逆结合及其特点血

11、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的概念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二、CO2 的运输:1物理溶解2化学结合:HCO3-的形式,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的概念:下位脑干,呼吸中枢,脑桥上部的呼吸调整中枢,吸气切断。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1肺牵张反射2化学感受器及血液 Pco2,Po2,pH 对呼吸运动的影响。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目的要求掌握食物在消化道中进行消化和吸收的基本过程,以及神经、体液对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的调节作用。熟悉各种消化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了解在消化的不同时期各种消化分泌的时相及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 消化生理概述一、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及消化方式二、消化道平

12、滑肌的生理特性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2.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物电活动:基本电节律与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物电活动 三、消化腺的外分泌功能四、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中枢、外来神经及肠神经系统五、消化腺的内分泌功能:胃肠激素分泌的部位、刺激分泌的因素及生理作用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和吞咽一、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二、唾液分泌的调节三、咀嚼和吞咽第三节 胃内消化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二、胃液分泌的研究方法三、胃液分泌的调节1.促进胃液分泌的调节:头期、胃期和肠期的胃液分泌及其特点2. 抑制胃液分泌的调节四、胃运动的形式生理(A)大纲1.神经和体液因素对胃运动的调节2.胃排空及其控制;消化间期的胃运

13、动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二、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三、消化间期及消化期小肠运动的形式第五节 大肠的机能:一、大肠的运动形式二、排便反射第六节 吸收一、吸收的主要部位和有利因素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目的要求了解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掌握基础代谢的概念,测定的方法;熟悉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的变动,掌握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教学内容第一节 能量代谢: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二、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1.食物的热价2.食物的氧热价3呼吸商三

14、、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的概念,测定方法。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一、体温1体温概念2体温的正常变动二、体热平衡1主要产热器官及影响产热的因素2散热过程(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3发汗及汗液分泌的调节三、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学说,对产热和散热过程的调节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目的要求了解尿生成排出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意义,肾脏的血液循环特征;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熟悉肾脏生成尿液的基本过程,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计算公式;葡萄搪的重吸收特点;糖尿病病人出现多尿及尿糖的原因;甘露醇利尿的原理。掌握尿生成的过程的影响因素,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生理(A)大

15、纲教学内容第一节 肾脏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一、肾脏结构 肾单位,集合管和近球小体。二、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一、肾小球的滤过过程1.滤过膜及通透性。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一、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 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和 联合转运。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Na,k , 水,HCO3-,CL-,葡萄糖重吸收。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功能。K ,H 和 NH3 的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一、尿液的稀释和浓缩。二、尿液的浓缩机制肾髓质渗透压梯度及形成的原理:逆流学说,肾髓质高渗的维持。第五节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一、肾内自身调节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球管平衡。二、神经调节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