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0667503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名称: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内容摘要:本课题于 2001 年 9 月正式申请,被立为区级重点课题。课题以选修课为核心、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要形式努力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它不仅注重学科知识的拓展,而且还注重实验设计的开发与研究;不仅注重的理论探讨,而且致力于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开发。在我校的课程实践中,教师在开发选修课教材方面进行大量的实践探究尝试,在专家的指导下分领域分阶段编写出了一系列符合高中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教材和优秀教学设计,积累了丰富的选修课教学素材。同时,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2、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关键词:校本课程 选修课 校本教材 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一、问题的提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和环境文化。作为课程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学校环境文化以及学校行政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内外校本课程研究的现状以及我校的具体情况,本课题组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以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切入点,确立了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的研究课题,试图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校本课程教材的开发、校本课程教学模式、校本课程对学生和教师发展的影响、对学校建设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选择、整合、丰富课程文

3、化,以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从而推动现代学校文化的建设。二、研究内容与研究假设1、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课题中心组承担2、校本课程教材开发:以学科组为单位分学科承担3、校本课程教学模式:课题组实验教师承担4、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课题组实验教师承担5、校本课程教师的影响:课题组实验教师承担三、研究方法以选修课为核心、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要形式,以实验法和调查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为主。四、本课题研究的特色及条件分析:本课题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重在创新,涉及学科广泛、知识面宽,主要包括心理学、信息技术、学习方法研究与应用、文学、艺术、体育、军事、科技、劳技、理化等方面。它不仅注重学

4、科知识的拓展,而且还注重实验设计的开发与研究;不仅注重课程文化的理论探讨,而且致力于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开发,开发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学科课程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财富,而且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大胆创新的现代意识。本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21、课题组成员基本都参加过校级或区级科研方法培训,有参与“九五”课题研究的经验。2、学校具有开设多种选修课的实践经验,不少教师进行了校本教材开发的尝试,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3、学校有多学科协作研究的氛围。4、有充足的课题研究经费。5、目前学校开设高一、高二 30 余种选修课,为开展校本课程 开发、研究提供了时间

5、、实验场所的保证。6、本课题组有专家的指导和许多兄弟校的协作。准备聘请北师大教科所裴娣娜教授、北京教育学院梅汝力教授、区教科所特级教师王能智老师、区教科所孟佳、杨继英、王熹老师等作指导。不利条件:本课题组涉及的学科较多,人员较多,集中研究较为困难,准备采取任务分解、子课题研究为主的管理方式,共性问题大组集中学习研讨。五、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准备阶段(2000 年 9 月2001 年 12 月)1、文献检索:查阅书籍报刊、选聘专家咨询、网上查询。2、组织课题研究队伍,成立课题组。3、进行校级科研方法培训,学习基本的教科研方法和技能。4、学习教育改革的新思想,分析有关课程文化的建设。5、课堂实

6、验准备: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选修课,课程计划、内容、形式由教师自行设计,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教材。6、申报课题,进行开题论证。(二)实施阶段(2001 年 9 月2004 年 7 月)1、任务分解本课题将分解为以下子课题:(1)课程文化建设的多样表现形式,包括学科渗透、专题性研究以及新课型等方面的探讨:由课题中心组和实验教师共同承担(2)校本课程教材开发:以学科组为单位分学科承担(3)校本课程教学模式:课题组实验教师承担(4)课程文化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课题组实验教师承担(5)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由课题中心组和实验教师共同承担2、理论研讨、课堂实验、中期汇报(1)搜集资料,组

7、织学习课程结构理论,探讨课程文化开发与学生素质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依据。(2)进行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编写符合教改要求、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校本教材。(3)探讨课程文化建设的多样表现形式,进行研究交流活动3(4)应用心理学理论,研究课程文化建设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5)进行中期汇报,展示初步成果。(6)结合中期汇报专家评议意见,完善课题研究。(三)形成成果阶段(2004、7、2004、12)1、编写出有特色的多学科校本课程教材;2、各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成果总结,撰写相关论文;3、撰写研究报告;4、总结研究过程,总结参与课题研究的体会,梳理研究思路,进行工作总结;5、编辑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8、论文集,展示、推广研究成果。6、构建学校完善的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相结合的课程体系7、申请成果鉴定与验收六、课题研究内容和人员的调整和变动1研究内容的变化:课题申请之初,拟以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以及教学模式等理论进行深入探讨。但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开发的实践意义及选修课的特点各异,丰富多彩更具有研究价值。于是便倾向于实践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色。在编写校本教材的同时编写教案。2研究人员的变化:由于张跃民的人事调动,王颖老师离开了行政岗位,课题组的负责人发生变化,由郝显军副校长和教学主任蔡吉以及科研室副主任唐翠萍共同负责。七、研究的成果1、进行校级科研方法培训,学习基本的教科研方法和技能

9、,2002 年 45 月,唐翠萍、王颖还参加了区教科所组织的科研培训;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参加市研讨会;2002 年 1 月 2729 日,全体课题组成员利用休息时间在北京小学参加了总课题组组织的学习研讨会,师大价值文化研究中心兰久富教授作了价值观理论与价值观调查的报告,吴定荣博士就学校文化的概念谈了自己的看法,老师们积极性很高,感触很深,更新了观念,收获很大。唐翠萍介绍了我校选修课的开设情况,与会代表都对此很感兴趣。2、学习教育改革的新思想,分析有关课程文化的建设和校本课程的成功案例;3、在高一、高二年级继续开设选修课,加大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4、组织了三次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布置阶段性任

10、务,进行阶段性总结。5、进行校本课程教材开发。部分老师编写出了符合教改要求、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校本教材,完成了一些选修课教案。(1)Early Bird 蔡吉 主编(2) 小荷才露尖尖角 高笑旭 主编 (3) 中国结艺 贾淑霞 主编(4) 朦胧诗赏析 张晶晶 主编(5) 化学实验选修课教案集 董志美 主编4(6) 九中选修课优秀教案集 科研室 主编(7) 化学与生活 杜素英 主编6、专著(1) Classroom on Air高中英语空中课堂 蔡吉编委 华夏出版社 2003年 (2) 、高中生素质教育综合读本人与社会 (全一册) 唐翠萍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3) 、高中生素质教

11、育综合读本人与社会 (上、下册) 唐翠萍编著 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4 年版(4)贾淑霞老师的中国结技法光盘,在全国发行7、2003 年 3 月九中组织了全市的研讨会,贾淑霞老师的劳技课中国结创编在大会上做了展示。另外有 24 位老师的选修课向与会人员全面开放,得到了大会的一致好评。8、2003年7月,有6为老师的6篇文章被收录在学校文化创新一书(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9、徐晖、张坤、张晶晶等老师的论文在全市研讨会上做了交流,33篇论文获奖。国家级3篇、市级10篇、区级20篇;共发表9篇论文,其中国家级3篇、市级6篇。10、共做研究课、公开课22节,其中国家级两节,市级6节,区级14节。八、

12、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课程建设是基础教育改革中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综合的载体,课程设置与教学理念突出地体现了教育中蕴含的文化。素质教育要求实施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价值观,采取富有特色的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 21 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课程改革面对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的挑战,要求学校根据育人目标解决好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其过程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教育价值的取向。因此,学校课程改革的过程,既是学校对国家课程的科学实施的过程,也是学校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的过程,更是学校根据育人的目标,按照一定社会对下一

13、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文化进行选择、整理和提炼的过程,从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和课程活动形态,生成课程文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课题组成员对校本课程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逐渐发生了转变,树立了新型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在实践方面,教师和学生都是选修课建设的主体。选修课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的提高与发展。我校以主体教育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构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主体精神和能力,培养能够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公民。在这一理念的指导

14、下,逐步构建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我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特别是通过校本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以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验,创设了九中课程文化特5色。(一)必修课改革探索我校为了进行必修课改革的试点,在每个年级都开设了理科和文科的实验班。在实验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材和适当的教学进度,如物理教师选择了和师大附属中学相同的实验教材,并且在两年的时间完成授课任务,并且增加了部分大学预科水平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我校将继续进行必修课改革的探索,总结经验,为全校的必修课改革积累实践经验。(二)增设选修课、活动课九中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师的特点,开设了多个层面的选

15、修课,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校现已开设了不同层面的选修课 40 多门,还将陆续增加新的种类。我校的选修课程包括学科性研究课程:(生活中的化学、数学思维训练、物理学思想史、意志品质培养与心理调控、环境调查与环保) 、社会类研究课程:(古诗词欣赏、心理探究、中国的园林艺术、外国文学史) 。技艺类研究课程:(中国结结艺、多媒体制作、科技小制作、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健身操创编)等,从选修课的活动形式看,包括学科拓展型、实践创新型、活动体验型、探究型选修课等形式。选修课的开设适应学生的需要,重在培养学生拓展性能力,为个性化成长提供空间,使学

16、生的学习从书本拓展到社会生活与实践领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特殊专长。我校积极倡导教师每人都能开设一门选修课。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的校本课程框架已初具规模。根据选修课的内容,采取相应的考核方式,论文写作,论文答辩、作品制作、实验操作、表演等,以求评价方式多样化。学校也加强了选修课的管理,要求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自选四门选修课,选修课实行了学分制。同时,我们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开课,提高了选修课的吸引力和整体水平。参与开设选修课的人员,有教师、行政干部、实验教师、退休教师、还有外聘的工程师。在开设选修课时,要求教师遵循:“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自主性和主体性” 、 “多元性” 、 “创新性和实践性”等原则,来设置选修课程。我们力求使选修课在内容设置、课程管理和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