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国道金华婺城至武义公路武义段工程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066465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5国道金华婺城至武义公路武义段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35国道金华婺城至武义公路武义段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35国道金华婺城至武义公路武义段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35国道金华婺城至武义公路武义段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35国道金华婺城至武义公路武义段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5国道金华婺城至武义公路武义段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5国道金华婺城至武义公路武义段工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5国道金华婺城至武义公路武义段工程项 目 情 况 说 明一、项目概况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基础2013980 号) ,G235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条普通国道,起点在江苏省新沂市,终点在广东省海丰县,南北纵跨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五省。G235 在浙江省内经过湖州、杭州、绍兴、金华、丽水和温州,共六个市。G235 在金华内经过浦江郑家坞镇利用现有 03 省道,至义乌后利用 03 省道改建段(施工中) ,接着在金东区利用现有 03 省道和二环东路,然后通过十八里互通走 X103 十白线,在武义县通过 44 省道上松线通往丽水松阳县。项目地理位置图G235 国道按原规划布线存

2、在如下问题:1.十八里互通改造难度非常大:十白线起点与 330 国道平面交叉,如 G235 国道利用十白线改造后,该交叉口为 5 路交叉,两国道交叉后对十八里互通改造难度非常大,如下图所示;2.十白线沿线村镇分布密集,街道化严重,拆迁量大,政策处理难度大,如下图所示;3.三处上跨武义江,武义江为规划 5 级航道标准,改造规模大;且线位在武义东北部下穿金温铁路、跨武义江,遇到极端恶劣季候,下穿箱涵积水,车辆通行受阻。履坦镇履坦镇江东镇介于以上原因,原 G235 规划利用十白线改造困难较大。而近几年金华和武义之间交通量增长较快,G330 国道、十白线、金丽温高速则日渐饱和,急需新建道路以满足交通需

3、求。对 G235规划线位进行调整,选择新线走廊带布设国道。调整后 G235 国道走向为:利用二环东路与 330 国道交叉后,利用 330 国道外迁段线位向西至江家村,然后往南布置,穿过金华南山山脉,至武义梅园后,路线利用 44 省道上松线通往丽水松阳。330 国道外迁段和 44 省道为一级公路,技术等级较高,目前无需改造,故调整后 G235 需改造段为金华江家至武义梅园段,改造段全长 20.403 公里(本项目新建段长 11.43 公里) ,比利用十白线改造里程缩短约 1 公里;且因十八里至江家段利用现有 330 国道外迁线,该段为双向八车道,技术等级高,目前无需改造,故将原改造段起点位置十八

4、里调整至金华江家村附近。二、建设的必要性( 一 ) 是 落 实 国 家 公 路 网 规 划 , 完 善 区 域 路 网 的 需 要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发改基础2013980 号) ,G235 国道是国家公路网中的一条普通国道,起点在江苏省新沂市,终点在广东省海丰县,南北纵跨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五省。G235 在金华市内经过浦江、义乌、金东、婺城、武义,共五个县市区。G235 国道金华江家至和安段公路,位于金丽温高速和十白线公路西南侧,开辟了新的走廊带,而且是金华城区和武义城区之间车辆运行里程最短的走廊带。 不仅落实了相关国省道规划,且在区域路网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沿线经济

5、的快速发展,城区规模不断扩大,连接金华与武义间的 G330 国道、十白线公路两侧村庄密集,交叉口众多,混合交通严重,长途交通与短途交通相互交织,道路服务水平较低。本项目的建设不仅能够满足金华市区与武义的巨大交通需求,同时将金华市 330 国道和武义县 X103(十八里-有机化) 、永武线和 44 省道连成一个路网。缩短了金华至武义车辆运行里程,节约车辆在途时间,提高运输效益;同时能够使公路网布局更合理。对于区域路网布局的完善、路网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 二 ) 是 促 进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需 要近年来金华、武义两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经济结构加快

6、转型,交通运输总量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各项事业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公路网的服务能力和水平。G235 国道金华至武义全段起自金华市江南经济开发区,终于武义工业园区,本项目的建成,将作为金华市与武义县间最便捷的公路,促进两城产业经济的融合和优势互补。加快金华市、武义县的城市化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项目从金华市南部和武义县西北部山区经过,沿线土地资源丰富。建设对沿线两侧沟谷、山坡地开发大有益处,拓展了金华、武义新的开发区域;有利于沿线农业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快速输出;提高了沿线土地开发利用价值,形成公路建设和城镇及相关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公路和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促进

7、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合理分配,推动金武产业带经济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实现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廊的目标。( 三 ) 开 辟 平 战 结 合 战 备 公 路 第 二 通 道 的 需 要早年建成的十八里-武义-丽水战备公路,当时为节省投资,以双向两车道设计,沿线多路段经过居民点,房子大多靠着公路建设,街道化严重,所以车辆交汇困难,加上机非混行,交通混乱,很难适应战时的交通运输需求。该项目沿线大部分地区穿行于山岭重丘地段,是一条利于隐蔽、易疏散的战备公路,既有利于战备,为部队集训提供隐蔽的绿色通道,又便于平时交通运输,达到平战结合,同时本项目与十八里-武义-丽水战备公路、二炮机动基地训练五棉

8、线组成一个整体,对军事战略意义重大。( 四 ) 是 加 快 浙中 城 市 群 建 设 的 需 要“十三五”时期,是金华大力度实施“群城聚市”的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区的关键时期,城市群的发展将得到快速推进,浙中城市群接收国际产业转移、辐射广大中西部的需求将逐渐增大,区域内的经济社会交流也将日益繁忙。为推动城市群快速融合发展,必须倡导交通先行,加快构建城市群同城化、网络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网络,依托“两高” (即高铁、高速公路)实现高效畅通,通过“两快” (即城际快速干线、快速公交系统)实现快速衔接,以城乡一体化的常规公共交通体系实现无缝衔接和便捷换乘,加速城市群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9、的互换,进而实现城市群产业、城镇融合发展。在浙中经济版图中,各县(市)的发展特色非常明显,发展的差异性比较突出。金华市区作为城市群的内核,凭借历史、区位、文化教育以及新兴产业等优势,正积极向浙江中西部的交通信息枢纽、科教文卫中心、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及浙中人居中心发展。武义县素有“萤石之乡,温泉之城”美誉,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丰富。正是这种差异化竞争优势加快了资源互为依托、互为融合的发展进程。本项目的实施,使金华和武义两个经济、文化中心距离变得更近,文化交流更便捷,项目考虑引入快速公交系统,使两城取长补短,协同发展。( 五 ) 是 发 展 旅 游 事 业 的 需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

10、高,旅游业成为发展势头较为强劲、规模宏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是社会性、综合性很强的产业。金华山川秀丽奇绝,国家级风景区双龙洞早已蜚声中外,黄大仙祖宫亦坐落于此。双龙洞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 AAAA 级风景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 1600 多年。海拔 520 米,面积 1200 平方米,常年洞温为 15左右,冬暖夏凉,有“石胜太湖,水比三泉” (金山、惠山、虎跑)之赞。武义县素有“萤石之乡、温泉之城”的美誉。2014年,武义县实现旅游总收入金华北山武义清水湾48.74 亿元,增长 26.8%;接待游客 607.11 万人次,增长 23.6%,其中国内游客

11、 605.89 万人次,增长 23.6%,入境游客 1.21 万人次,增长 23.2%;景点门票收入 1.24 亿元,增长 10.7%。本项目婺城段线位附近主要有万象花卉、金华动物园、安地水库等旅游景点,武义县线位附近主要有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武义温泉度假区、大红岩、石鹅湖景区、寿仙谷景区、清风寨景区等旅游景点。且武义县旅游景点大部分集中在武义县的西南侧,本项目实施后缩短了金华市区和以上景点的路程。随着区域内交通条件的改善,丰富的旅游资源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本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使两地的旅游事业更上一层楼。综 上 所 述 , 本 项 目 的 建 设 是 协 调 区 域

12、线 经 济 发 展 、 落 实 国 家公 路 网 规 划 、 完 善 区 域 路 网 结 构 、 开 辟 平 战 结 合 战 备 公 路 第 二 通道 及 提 高 沿 线 土 地 利 用 价 值 的 需 要 , 也 是 开 发 旅 游 资 源 、 促 进 旅游 业 发 展 的 需 要 , 同 时 深 化 完 善 浙 中 城 市 群 综 合 交 通 、 生 态 绿 道及 旅 游 一 体 化 。 因 此 , 本 项 目 的 建 设 是 十 分 必 要 的 。金华至武义现有道路均需下穿金温铁路、跨武义江,遇到极端恶劣气候,下穿箱涵积水,交通受阻,很有必要在金温铁路西侧开辟一条高等级的应急保障生命通道

13、;且走现状路距离长,运输成本高,急需更便捷的道路;同时本项目区块内无高等级道路,沿线村民要求新建一条道路方便出行,从而带动新走廊带区块的经济发展。故本项目实施也是十分迫切的。三、建设规模本项目起点在梅树湾隧道 K11+475,与婺城段 G235 相接,终点在梅园村,桩号为 K20+403,本项目全长约 8.973Km。主线挖方123.97 万 m3(含隧道) ,填方 151.00 万 m3,沥青砼路面 145.165千 m2。大中桥 145.4m/2 座(含互通区桥梁) ,涵洞 45 道,隧道2455.5 米/2.5 座,平面交叉 8 处,菱形互通 1 处,设置公路养护管理用房和普通公路服务站

14、各 1 处(用地 20 亩) ,总征用土地 733.7亩,拆迁房屋 11778.9m2。采用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规定,按设计速度 80Km/h的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另设辅车道,路基宽采用 33.0m。四、技术标准本项目采用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4) 、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规定,按设计速度 80Km/h 的一级公路标准设计。断面布置如下:1、整体式路基 K15+900K20+403 段,按照设计速度 80km/h 的一级公路标准建设

15、,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路基宽采用 33.0m。项目与城市出入口相接,路线沿线村庄较为密集,非机动车和行人较多,因此考虑结合城市道路功能,将硬路肩设置为 6.25m 的辅车道,便于非机动车通行。33.0m整体式路基标准横断面图2、主线分离式路基(除隧道外) )YK11+430YK15+900 和ZK11+475ZK15+907 段,采用分离式双向四车道设计,半幅路基宽度 16.5m。216.5m分离式路基标准横断面图3、桥梁标准横断面图如下:32.5m主线桥梁标准横断面图4、主线隧道标准横断面图如下:214.0m隧道标准横断面图(5)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4) ,本项目路线

16、主要设计标准下表。主线主要技术指标表规范技术指标编号 技术指标名称 单位规范值 采用值一 设计速度 km/h 80二 路基指标 1 路基宽度 m 33.0、216.52 中央分隔带宽度 m 2.0、13 行车道宽度/左侧路缘带 m 223.75/20.54 辅车道(含右侧路缘带) m 26.75(20.5)5 土路肩 m 20.75三 路线指标 1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m 2500 26002 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 m 250 8503 最大纵坡 % 5 3.44 最小坡长 m 200 2505 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凸/凹) m 4500/3000 4500/45006 停车视距 m 110 110四 路面指标 1 路面面层类型 沥青混凝土2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五 桥梁、涵洞 1 桥梁宽 m 32.5、216.02 汽车荷载 公路-级3 大、中桥梁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