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典型材料.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63689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城镇建设典型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城镇建设典型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城镇建设典型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城镇建设典型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城镇建设典型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城镇建设典型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城镇建设典型材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抢抓发展机遇 大力推进#县¥小城镇建设发展小城镇是促进农业现代化、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农村改革的根本要求,进行了扎实部署,为小城镇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指明了方向。作为#县建制较早、规模较大的¥镇,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扩大聚集效应,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城镇人口,提高综合水平,把¥镇建成城镇人口大镇、旅游文化名镇、民营经济强镇、工业企业重镇,使¥镇在推进城乡一

2、体化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准确把握形势,完善思路,提高加快科学发展的能力¥镇建制久远,文化底蕴厚重,古称“卤城” 。该镇发祥于周代秦人占据之时的古盐井,曾经盛极一时,为文化旅游开发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该镇形成于唐代的¥骡马市场,驰名西北五省,至今繁盛不衰,对畜牧产业发展和肉类为主的食品加工带动作用明显。该镇地处西汉水上游河谷地带,是#县东部一镇五乡的中心枢纽,交通便利,社会发育程度高,气候资源独特,发展现代农业和城镇2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改革开放 30 年特别是近两年来,¥镇立足资源优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产业支撑、突出特色”发展之路,使城镇建设取得了显

3、著成效。一是总体规划初步完成。¥镇紧紧把握历史文化、资源区位特点,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建设与发展、城镇与农村的关系,合理定性城镇的性质、规模、功能分区和设施配置,立足于交通方便、人口较多、购买力较强的优势,委托兰州市冶金设计院编制了¥镇 20062010 年总体规划,为大规模开展城镇建设绘就了蓝图。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去年以来,新修了燕麦沟 1100 米河堤工程,拓宽、硬化了河堤路面,安装了栏杆、路灯;新建了占地 38亩的蔬菜干果市场,完成了 840 间铺面的一期工程,二期拱棚搭建和配套设施建设将于明年全面完成,年底投入使用;铺油硬化了正街 1800 米的路面,配套实施了亮化、美化、绿化工程

4、;镇政府办公中心改扩建工程顺利完工,年底投入使用;骡马市场搬迁扩建工程和盐井文化产业开发完成了论证;第二农贸市场不断得到完善,路面硬化、排水沟浆砌等基础设施工程逐步实施;太平山公路铺油硬化和边沟浆砌、盖板铺设工程先后完成;东城区土地储备工作基本就绪。三是市场日臻繁荣。多年来,¥致力于市场开发,完善了商贸体系,逐步建成了农贸市场、商贸批发市场、骡马市场、供销商贸城和兴卤商贸城五大专业市场。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商品交易日趋兴盛,每年参加集日商品交易的人员多达 10 万人,年交易额高达 1.6 亿多元。市场的不断繁荣,带动了个体私营经济的长足3发展,截止 2007 年底,有批发、皮毛加工、农副产

5、品加工等个体私营企业 3500 多家。四是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镇的崛起,带动了周边加工业的兴起,仅建材和造纸企业就有 30 多家,年实现产值 1.3 亿元以上,以镇为中心的加工业经济圈初步形成,以牛羊养殖、中转销售、加工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畜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肉类加工年销售收入达 1500 万元。同时,随着城镇经济的持续发展,拉动了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全镇城镇居民 2007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 5130 元,高出全县城镇居民收入平均水平510 元。¥镇作为西北传统名镇,与发达地区的小城镇相比,还存在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不够的问题,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产业支撑能力不强,优势资源开发

6、缓慢,投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吸引民间资金还不够充分。面对发展新形势,¥小城镇建设必须要抓住¥被列为全省小城镇建设改革和发展试点镇的机遇,坚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建设与经营这两个重点,全面实施特色立镇、产业强镇、民营富镇三大战略,加快全镇农业产业化、经济民营化、工业规模化进程,依托历史悠久的骡马市场、古盐井和商贸流通体系以及城镇周边砖瓦厂、造纸厂、蔬菜基地等六大优势资源,着力把¥镇发展为#县东部乃至全县全市最大的建材业中心、畜产品中转销售中心、蔬菜批发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商贸流通中心以及制造业中心,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真正发挥小城镇承接大中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作用。4

7、二、大手笔运转、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不断提升综合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是一个城镇基本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是一切经济活动开展的支撑点。管理经营是提升城镇品位,彰显现代文明气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小城镇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小城镇建设、管理、经营和发展上要突出“六抓”。一是抓龙头,完善发展规划。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龙头。规划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小城镇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小城镇建设要按照“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繁荣 经济、保 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的总体要求,根据全县统一编制的 15 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进行细化、配套编制控制性详规。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立足资源优势,突出个性特色,结合全镇经济社会总体发展

8、要求,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准确定位,将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小城镇规划的核心内容,突出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合理划分工业小区、生活小区、商业小区、文教小区和各类市场,使其相互衔接,功能配套,共同构成体现¥独特地域特点、文化传统和民风社俗,打造具有¥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小城镇,以充分发挥小城镇的聚集和辅射功能。对规划编制一旦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按规划进行建设,绝不能因个别领导的意见或投资者的要求而违法滥建,以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长效性。具体详规为:以现有城区燕部边缘¥变电所为界,以徐礼公路为主轴,向东至十字路开发为新城区;北部开发为商贸区、住宅区、客货站场区、建材

9、企5业区和行政事业办公区;南部开发为农产品加工货运集散区、教育区、卫生区、骡马市场交易区、污水处理厂;老城区的南部,将原骡马市场搬迁后开发盐井、卤城墙回复改造、新建¥宾馆,北城区配套实施供排水、道路、电力、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项目。对太平山公路拓宽改建后,配套太平山公园,开发旅游区。二是抓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工业生产、商品流通以及居民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功能作用发挥的前提,也是农村工业和人口向城镇聚集的根本保证。¥在小城镇建设中,要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做到倾斜投入,提前行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小城镇基础设施重点主要应做好以下建设工程:

10、硬化镇区内的主街道和小巷道;改造装备电线、电话线、网络线和有线电视线路;完善排水、供水工程;建设镇区垃圾、污水处理厂;建设盐井仿古一条街、盐井综合开发工程和新型能源利用工程;扩建农贸市场;改建骡马市场;建设¥宾馆和客货运车站;建设商贸市场建设和住宅小区;完成镇区供热、公厕建设工程;建设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馆、影剧院;着力搞好文教、卫生设施配套,对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医院进行扩建,解决居民子女入学入托和防病就医问题,为发展更多的城镇人口创造条件;配套建设宣传专栏、阅报栏,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要进行特色化改造,以盐井为中心,辐射太平山景区,积极开发人文资源和旅游资源,尽力彰显个性

11、特色。三是抓支撑,培育小城镇支柱产业。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动力,6产业支撑是城镇化的灵魂。加快小城镇建设必须重视经济的发展,做大支柱产业,尤其要壮大二、三产业。首先,要大力引导民营企业向¥镇集中,结合产业园区开发,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力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入园发展,这既可使基础设施得以充分利用,又有利于民营企业连片发展,形成规模优势。第二,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依托畜牧、建材、蔬菜产业优势和商品批发中心的优势,选准市场定位,培育具有地方特色、规模较大、集散功能较强的农产品、工业品专业市场,走小产品、大市场的路子,建成一批以建材、蔬菜、商品为主的批发市场和肉类、皮毛加工企业,以市场带动¥

12、镇发展。兴建市场,以“市” 活 镇。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引导各种经济成份、各方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商贸市场建设,实现全镇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农民向“市民” 的转变。使¥镇成为联接广大小集镇、农村与大中小城市的纽带,形成较强的推动经济发展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第三,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在¥镇周围建立起集约化程度较高的苹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基地,并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健全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配套服务体系,以充分发挥小城镇对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作用。充分利用风景名胜、自然遗迹和人文景观发展观光旅游业,以促进人流、物流向城镇的聚集。四是抓关键,筹措小城镇建设资

13、金。资金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难点和关键,也是制约小城镇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创新小城镇建设资金筹措的渠道和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坚持“以7地生财,以财建镇”的思路,充分利用级差地租,通过对土地使用权的拍卖、出让、转让和出租,筹措建设资金。要加大改革力度,将准经营性和纯经营性的基础设施推向市场。要放宽市场准入制度,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或参与建设¥镇的公用设施,如宾馆、医院、学校等。要加快小城镇公用事业和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培育公用事业融资市场,加大资本市场融资力度,最广泛地吸引社会资金。要鼓励能人大户以参加某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成立公司,负责筹措资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或项目承包,并对建成后的基础

14、设施进行管理、维护和收费。同时,还要积极探索项目融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外商、外资到¥投资建设,逐步形成“市场主导,多方投资”的新格局。 把经营城镇作为一种资本和商品来建设、管理和运作,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开发建设城镇,建立多元化投入、全方位开发、多模式经营的新机制,采取经营土地、招商引资等渠道积极筹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摆脱单纯依靠财政的被动局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镇建设投资体系,通过存量资产置换、出让公共设施经营权、财政贴息贷款等途径,吸收社会投资,缓解小城镇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五是抓根本,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土地是小城镇建设的载体和根本。根据全镇地少人多的镇情,小城

15、镇建设必须走集约化用地的路子。应在公开、公平、公正和依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坚持占补平衡原则,做到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首先,要高起点制订科学、合理的¥城镇建设用地规划,这是节约用地和保证用地8的基础。第二,要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对荒芜闲置的国有土地依法收回,对停产、半停产企业和批多建少企业的闲置土地依法转让、开发,并探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和连村并点的路子,以满足城镇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第三,要加大开发土地整理力度。通过对镇区南缘西汉水流域河滩地整理,拓宽镇区发展空间,增加建设用地,切实做到占补平衡。第四,要依法加强土地管理。¥城镇建设用地除法律规定可以划拨之外,一律实行有偿使用

16、,其有偿使用的收益集中用于城镇的建设和开发。第六,切实做好征地群众的妥善安置工作。对被征地的群众,要配套优惠政策,采取积极有效的扶助措施,支持引导其发展二三产业,进行产业置换和身份转换。六是抓保障,创新小城镇管理制度。要想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实现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使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能够进得来、住得下、干得开、稳得住,就必须对小城镇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是户籍管理制度,使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能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并在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第二是住房制度,应允许农民自带退宅还耕指标进入城镇,在规划的住宅区建设住房,其建设用地不占用年度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第三是社会保障制度,农民进入城镇落户,应享有城镇居民同等的失业、养老保险等政策,将其纳入全镇社保体系,城镇政府要主动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第四是土地流转制度,可保留进城农民的承包土地及其9土地承包权。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