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63566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调查报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调查报告21 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为人们带来了诸多的益处的同时,许多网络不道德现象甚至网络犯罪行为也开始逐渐泛滥,这引起社会对于规范网络道德的重视。而大学生在网络的使用,网络信息的传播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了解大学生们是否拥有较高的网络道德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进行了调查。 一 调查对象及方向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以各大上海高校大学生为对象进行调查。二 调查结果分析(一) 网络不良信息1.浏览不良信息调查结果显示,9.3%大学生在网上经常浏览不良信息,46.5%很少,44.2%没有过。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现如今,多数大学生在上网时都曾浏览过

2、不良信息,其中还有一部分人是经常浏览不良信息的。网络是个基本上完全公开的平台,里面充斥着很多对大学生有益或无益的信息,这些大学生或受网上不良信息诱惑,或受周围朋友的影响,或受自身内心好奇心的驱使,从而没能控制好自己,在上网时抱着不会被他人知晓的心态,点击浏览一些不良信息。殊不知,这正是网络道德缺失的一种表现。根据调查数据还可得知,目前只有不到半数的大学生在上网时不曾浏览过不良信息,这对于社会而言是个警告。在这个网络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世界里,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开始学会依赖于网络的时候,网络道德素质开始变得格外重要了。当代的大学生,理应是德智体兼备的优秀青年,怎么可以成为网络道德沦丧的一员呢?

3、2.传播不良信息调查结果显示,30%的同学表示在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过网上不良信息的传播;70%没有参与过。由此可得知,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广大大学生网民也在有意无意中成为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和编造者。网络是个虚拟世界,真假难辨,一些人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对不良信息进行大肆传播,甚至欺骗利用他人传播编造不良信息,对整个的网络环境,网络道德,和其他网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从调查数据来看,虽然只有少部分大学生参与过此类事件,但我们对此不能忽视,切莫大意,要时刻关注,遵循,维护网络道德。(二) 网络不道德行为1.账号被盗而造成损失经历10%的大学生表示经常有此经历,43

4、%的人表示偶尔有,47%的人表示没有过。我们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大学生经历过账号被盗的情况,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大多数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网络账号安全没有高度重视,对账号安全性的考虑程度和对账号保护程度不够,导致了账号被盗情况的发生。这也给网络犯罪分子造成了有利之机。第二,通过这个调查我们也可以看出,现在的网络安全问题令人担心,网络道德的建设还远远不够。对此,我们大学生一方面要提高对网络账号的保护意识,避免再次发生此类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自觉遵守网络道德,与违反网络道德的事件做斗争,净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安全。2.对网络谩骂的看法6.8%的大学生认为网上谁都不认识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13.6%

5、认为网络是个发泄的好平台,很多现实中不敢做的事都可以去做 79.6%认为虽然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但仍需保持基本的做事的素质。由此可得在网上多数大学生具备应有的,基本的道德素质,不会因为网络的虚拟性而随意进行谩骂等不良道德行为。也有少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不像现实中的公共平台,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并认为这样能释放自己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实际这种做法是严重违背了网络道德的,不但不能根本、有效的缓解压力,并且在网络中一味的放纵自己,一旦形成习惯,现实生活中也很难自我束缚,最后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们心中都得时刻保持着道德素质底线,时刻约束

6、自己。3.刺探他人隐私行为10.2%大学生表示有过此经历,89.8% 没有过。由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大部分大学生都没有试图刺探过别人的隐私,他们有较高的网络道德素质。而小部分大学生试图刺探过别人的隐私,这符合人们的猎奇心理,这小部分大学生对某些人比较好奇,想知道有关他们的一些私事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看似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毕竟隐私就是每个人不愿向他人透露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其他人,让他们有保护自己隐私的权利。在现实中刺探他人隐私况且不符合道德规范,妄图利用网络的隐蔽性来刺探他人隐私更是严重违背网络道德的。(三) 网络道德及相关法律意识1.对于网上个人信息公布的看法24%大学生

7、认为单位名称和电话不适宜在网上公布,27.4%认为家庭地址和电话不适宜在网上公布,26.9%认为家庭成员及相关信息不适宜网上公布。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们意识到单位名称及电话,家庭住址和电话, 家庭成员及相关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尤其是家庭方面如地址,电话,成员等,一旦外泄,被不法分子窃用,会给单位、家庭以及个人带来严重的精神或者财产损失,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而网络作为一个公共平台,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的公布,更是让那些不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的人有机可图。由调查结果我们还能看出大学生们意识到这种日益泛滥的违法利用网上公布的他人信息的现象,并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2.上网时是否有网络道德意识60%大学

8、生表示一直有,35%偶尔有。5%没有过。由此我们可知,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有较高的网络道德意识的,而少部分的同学有网络道德意识,但是这种道德意识并不强烈,有时候会被不经意间忽略,另外仅有极少的同学在上网时完全没有网络的道德意识。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每个人的生活都与网络息息相关,而大学生更是在网络的使用,网络信息的传播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大学生们是否拥有较高的网络道德意识就显的尤为重要。如果没有较高的网络道德意识,就会主动或者被动的成为不良信息的传播者,或者在网络上发表一些不当言论,这对他们本身和社会都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因此,社会与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重要性的宣传与培养,提

9、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让整个网络环境更加和谐。3.是否了解网络道德相关法律3.3%大学生表示很了解网络道德相关法律,71.7%表示知道一些,25% 完全不了解。根据调查结果可得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相关法律都有过一定的了解, ,这说明现在的大学生在网络道德方面的意识开始变得越来越强,他们开始学习用道德的眼光对这纷乱复杂的网络虚拟世界进行判定。但是,调查结果也显示,对网络道德的相关法律知识有深刻认识的大学生人数比例极少的,另外还有近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毫无所知,而熟悉网络道德相关法律对于规范我们网络行为,创建文明网络社会异常重要。因此,普及网络道德的相关法律知识,让更多的大学生做到

10、熟悉这一领域的知识将是未来网络道德建设的一重要方向。三 对大学生的建议一 加强自我控制力。实际上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核心都是自律。在目前有关网络的法律法 规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每个大学生应该主动加强自我约束力与控制力,遵守网络秩序。坚决反对 浏览、传播不良信息。共同为创造健康、安全、和谐的网络世界而努力。 二 保持良好心态。目前很多不道德的网络用户和网络不法分子都是态度不端正,心态扭曲,上 网目的不纯,才引发一系列不堪事件。所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也尤为重要。 三 分清网络与现实的差距。迷失在网络中的人多数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沉迷在网络中,在 不断网络中寻求慰藉过程中忘记了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差别。这种沉溺会带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沉 重打击,久而久之,精神也将萎靡堕落。所以,健康的网络用户谨记网络不可能代替现实世界。 四 提高素养。较高的素养是对所有事物有更深更全面的理解的前提。更是提高网络和现实道德的前提。有了好的素质,才不会参与到网络反动、迷信、黄色等不良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小组成员:(金融八班)组长:李琳珊(2010132106)手机号:18801760852刘天行,陈安琪,王梓人,赵愫宁,张燕青,潘敏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