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浮躁心理的表现、危害及措施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0663555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浮躁心理的表现、危害及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生浮躁心理的表现、危害及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生浮躁心理的表现、危害及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生浮躁心理的表现、危害及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浮躁心理的表现、危害及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浮躁心理的表现、危害及措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浮躁心理的表现、危害及措施浮躁心理的表现形式因人而异。但通常表现为:“想不到” “坐不住” “听不进” “忙不停“聊不完” “长不了”等。“想不到”:在自己支配的时间内,不知道该做什么,什么先做、什么后做,甚至手足无措。一会看看这本书,一会儿看看另一本。“坐不住”:在课堂上或是东张西望,或是讲小话,或是看其他书籍。“听不进”:觉得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太“简单” ,不值一听,或打瞌睡,根本不管老师讲什么。“忙不停”:兴头上来时,马上动手去做,乱忙一气,希望“快刀斩乱麻” ,一下子把事做完,却常常忙中出乱,殃及他人。“聊不完”:跟同学整天有说不完的话,有时也会沉迷网络聊天中,乐此不疲。“长不了

2、”:在老师批评和考试后,短时间内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几天之后,依然故我,虎头蛇尾,不了了之。“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 ”浮躁心理的存在必然对同学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心气浮躁会影响人的生理健康,使人生理功能紊乱;急功近利会导致自己紧张、烦恼、易怒,降低注意能力、思维能力;浮而不实使学习无法深入,局限于表面,直接影响学习成绩。中学生的浮躁心理已成为他们提高成绩的重大障碍,理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怎样改变浮躁心理呢?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入手,让学生脚踏实地从当前的学习入手,解决浮躁心理。学习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

3、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的人。学习习惯是指经过有意识的训练和潜移默化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自动重复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去进行有规律、有节奏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优质的学习效果。(一)制定计划、严格落实的习惯要有制定计划的好习惯,有当日目标、近期目标及长远目标,相信自己“我能行” 。要有实现目标的得力措施,相信“自己是聪明的耕耘者” 。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都要随时对照计划,反思自己,把欠缺的知识与能力随时补上,自己不欠自己的帐。(二)认真预习和自学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就是说凡事都要预先做好准备,才有可

4、能把事情办好。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应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出或记入笔记。(三)专心听课的习惯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和以后素质的育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

5、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最直接的体现。(四)及时复习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趁热打铁,学过即习。切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五)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

6、,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而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 ,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

7、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许多高考状元的经验是建立典型题集和错题集,定期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总结,作为复习时的重要参考资料。(六)练后反思、总结归纳的习惯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

8、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 ,不断完善自己。(七)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好习惯我们知道,学习时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 “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 “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教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

9、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学习习惯是长期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且要长久坚持下去,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为了使习惯牢固地建立起来,就需要时间,就像播种在田里的种子的生长需要时间一样。八、学会在理解中释放压力,放飞心情:我们浮躁,是因为我们承受着来自外界的太多压力。怎么办?一要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我们要理解;老师、学校定指标,搞奖励,期望我们扬名拔尖,折桂蟾宫,我们要理解。只有这样,压力才有可能转化为动力,才有可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二要放松。听过海伦凯勒说过的一句话吗?“人人都应花点时间享受一些特别的乐趣,哪怕每天只有五分钟也好”不错,

10、我们缺少的就是那“每天五分钟” 。我们每天都应该挪出一点时间来释放一下心理压力,放飞自己的心情。读一篇有趣的短文,看一眼窗外的美景,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出去散散步,做做深呼吸,聊聊天,说说话,吼上几声也无伤大雅,关键是学会调节,把生活节奏放在自己的掌心,还自己一个健康的好心境,好心情。九、时时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耐住寂寞与平淡耐不住寂寞容易滋生浮躁,从某种意义上讲,耐得住寂寞就是成功,而实际上我们常常耐不住寂寞反被寂寞所伤。所以,只有学会独处,才能有效消除浮躁。要想真正安静下来,脚踏实地地从点滴的日常生活做起并非一件易事,要不人们怎么会有“人生难耐是寂寞” “古来圣贤皆寂寞”之说呢?但是,只有耐

11、得寂寞才有真人生。中学生应以学习为重,把学习搞上去,掌握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学习生活。现在把学习搞好就是一种有所作为。十、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注意学习的多样化动力来源于目的,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才能有效克服学习上的浮躁心理;兴趣的形成与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相联系,并伴有愉快、喜悦的积极情绪体验。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有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避免浮躁心理的产生;书本学习本身是枯燥单调的,如果多次重复学习某门课程或章节内容,容易使大脑皮层产生抑制,出现心理饱和,产生浮躁情绪。所以,我们不妨将各门课程交替起来进行学习,实在疲劳时,还可以跑跑步、运动运动,这对克服浮躁心理是非常有益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只要你能够保持理智的头脑,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一定会取得令你自己满意的结果。克服浮躁,让心平静下来,保持心态的平和,就会在以后的道路上,走得更稳健,最终获得考试的胜利,实现自己的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