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文化对中国古代设计领域的影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58098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来文化对中国古代设计领域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外来文化对中国古代设计领域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外来文化对中国古代设计领域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外来文化对中国古代设计领域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来文化对中国古代设计领域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文化对中国古代设计领域的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成就,自古受到儒家、道家、佛教、禅宗等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建筑有着许多特点,如建筑群的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富于变化;建筑造型,丰富多彩;空间分隔,各式各样;室内装饰,讲究内涵;色彩运用,五彩缤纷;庭院绿化,含蓄活泼,变化万千,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这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印度佛教、敦煌建筑、中国古典园林、西洋园林引言:汉代末期,来自西域近邻的印度佛教文化,绵延不绝的传入中土,对华夏的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唐朝更是达到了顶峰。明清,西洋传教士来中国进行传教

2、活动,同时导致西方的科技文化艺术在中国传播。西洋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到清代达到高峰。唐人够胡化,却没有迷失自己,反而使自己的文化更鲜明起来;清人够自尊,关起门来却让自己落后于世界。所有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都是为了“西体中用”,西体中用是目的。正文: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诞生于距今约 10000 年的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即原始农业开始出现,人们的定居要求开始增强的时候。从一种结构体系而言,中国传统建筑终结于二十世纪初。中国古代建筑类型多样,由宫殿、庙宇、住宅、祭祀及各种宗教建筑,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形式、意义和作用等。基于中国长期的宗法社会土壤,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权至

3、高无上,体现了古代中国的等级观念和政治伦理观。佛教自西域传入我国内地后,便出现了新型的建筑类型,主要表现为佛教寺院、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筑的萌芽阶段在汉代,佛教刚传入中国不久,教义尚不完备,中国宗教观念尚未形成,虽已有经书和画像,但国外的建筑形式并没有传入,加之平民不能出家为僧,寺院数量不多,佛教建筑艺术仅处于萌芽阶段。最早建立的洛阳白马寺,是仿造中国宫殿建筑建造的,但以带有印度佛教建筑风格。佛教传入中土之初,模仿多于创新,谈不上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政治动荡,战争频繁,民众生活日益贫苦,佛教以其博大的解脱之道而得到广泛流传,并以空象之意盛行于世,佛教进入兴盛时期。在传教的同

4、时,建筑艺术也随之传入,此期中国佛教建筑主要以印度及犍陀罗艺术为范本。就石窟来说,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都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此时不仅多层楼阁式塔普遍应用,而且效仿印度天祠建筑的密檐式塔也出现了。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在传统建筑工艺基础上,大量吸收和模仿外来佛教建筑艺术的时期。隋唐至宋辽时期是佛教的全盛时期。唐统治者实行儒、佛、道三教并行政策,使佛教得以昌盛。与此相应,佛教建筑也完全形成于中国式的宗教建筑。在这里具体介绍一下敦煌建筑。敦煌建筑一般包括三项内容,即石窟寺建筑、古建筑实物、壁画中的建筑。而中国建筑文化却是主要以木结构。五行学说认为,木为组成五行的要素

5、之一,出于土地,入于阳光,生生不息,乃自然生命力旺盛之象征。中国人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天地造化之首,而建筑为人所居住,乃天地阴阳相聚之处。故而建筑须得天地之气,选用木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就是很自然的事情。正是由于人们长久性、历史性对木质材料的认知和钟情,使之逐步成为了一种永不褪色的流行。中国建筑主要是木结构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国建筑依据于地基的群体性展开,而不是向空中展开。但敦煌石窟不同,它源于印度的石窟艺术。佛教既是从印度传来,其佛教艺术自然带有印度佛教石窟的影响。敦煌石窟作为中国内地第一个佛教石窟寺便具有很多不同于此后内地佛寺建筑的特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强调人和自然之间的相辅相成,

6、 和谐统一。作为日渐进入中华文化主流的佛寺在建筑上追求这种和谐和统一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中国传统建筑讲究“风水”的奥秘,佛寺同样重视堪舆之术。它将天地人佛融为一体,于山水形胜的绝佳之处驻足参佛,这种融山水毓秀与文化景观的内通效应可谓直抵“天人合一”的审美底蕴。由于佛寺滥觞于“舍官署为寺”和“舍宅为寺” ,所以其总体布局大体如一般民用建筑那样,采取了中国传统世俗建筑的院落式布局方法和中轴线式方位秩序。建筑是“木与石头的史书” ,是视觉艺术同时又是听觉艺术,这两种艺术特征在佛教建筑上达到了一种奇妙的组合。此外,中国佛寺建筑还十分注意色彩与环境、建筑与材质之间的和谐,达到“艳而不俗”的突出效果。中

7、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中国古代建筑以用色大胆著称,但也十分注意材质的肌理和适合主题的色泽。一般而言,宫殿、坛庙和寺观都重视用色上的浓郁性而不是主题的突出,从而和民间建筑以及人文建筑用色的质朴、高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既显示出一定的等级区别,又表达出一种独有的韵味追求。中国传统宫室宅第木构建筑具有的建筑基本特征如台基

8、、屋身、屋顶等对于石窟寺建筑并不适用。石窟寺虽然是单体建筑,但却是一个内部空间非独立的实体形式,因而就不存在“台基”、“屋身”、“屋顶”,也不存在平面布置的群体性问题,更不存在群体建筑及其相关的回廊、抱厦、厢、耳、过厅和庭院所形成的户外起居室。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是以粱、柱为“ 问” 的承重构架 ,柱之间的墙壁只起到“ 帷幕 ”的作用 ,实际上并不负重;而石窟寺建筑端赖于四壁与山体的一体性来承重,它没有“斗拱”和“举架”等.石窟寺窟顶类似于中国建筑的屋顶,所以敦煌石窟才出现有“华化”建筑的“ 人字披 ”式形式 ;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石窟寺没有任何主动选择权,山体形势提供了自然惟一的材质,因而 ,

9、就比较缺乏装饰的潜力。在敦煌石窟艺术中,建筑让位于壁画,壁画消融了建筑。在以佛为中心的佛教文化场景中,壁画在为佛服务的过程中,形式上诠释着佛经,内容上却深化了佛国的存在意义。敦煌石窟寺建筑形式力图从内、外两个方面充分体现中国佛寺建筑两种类型的融合。世界园林主要可分为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两大类,前者以中国园林为代表,后者以法国园林为代表。而中国园林又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清初,在中国南方等地的一些私家园林中已经出现了带有西式园林艺术特色的建筑和装饰。雍乾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重点转向艺术方面,西方的绘画、音乐、建筑艺术的引进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产生影响,西方园林艺术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也在这一时期最为明

10、显。中西园林作为供人游乐赏玩的艺术空间具有共性,然而由于自然观、审美取向的不同,两者的造园理论、造园布局及审美情趣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深受西方自然观的影响,强调人改造自然,基本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中国园林是一种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强调“天人合一”,布局上以自然为宗。在审美情趣上中国园林艺术的美不仅体现在外在的形式美,更加追求意境美。是否强调审美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明清之际的西方传教士带来了西方哲学、科学和文化艺术。园林艺术作为最更要的文化载体之一,自然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最先被影响的便是私家园林,在建

11、筑小品的装饰和细部做法上模仿西方园林,如西式的石栏杆、西洋的套色玻璃和雕花玻璃等。扬州的“江园”,后改为“官园”,模仿意大利山地别墅园的逐层平台及大台阶做法,还有当时盛行于欧洲的巴洛克式建筑的所谓的“连列厅”以及用大镜子扩大室内空间的“镜厅”做法。与“江园”相接的“黄园”,其中三层楼房的“澄碧堂”是模仿广州欧式建筑十三行的建筑立面,大量使用西洋建筑中的玻璃装饰,玲珑剔透。西洋园林的元素在江南私家园林中基本运用于园林的建筑装饰中,在园林建筑形制、建筑装饰中部分吸收外来因素。皇家园林到乾隆年间更是对西方园林全面、完整的模仿。它不仅在建筑的局部采用西洋建筑手法,在园林的立意、布局、建造中照搬西方园林

12、,甚至用西方人设计园林,大规模成群兴建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其中最突出的例子则是圆明园的西洋楼。西洋楼景区内欧式建筑、喷泉、迷宫、雕塑、绿篱、水池等西方园林要素一应俱全,从平面布局到各造园要素的具体形象均接近于法国古典主义造园风格。全园共有7 组欧式建筑,从西向东依次为: 谐奇趣、蓄水楼、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观水法。平面布局体现轴线对称特点, 景区的主要道路均为直线, 主要景点的人工水池也都是规则的几何形状。建筑采用西洋建筑风格, 高大的大理石建筑、跌落的台阶、华丽的装饰, 充分体现了巴洛克和罗可可的建筑风格。建筑的平面布置、立面柱式、玻璃门窗、栏杆扶手等, 都是西洋做法,细部装饰为

13、西洋雕刻中夹杂着中国民族花饰。“西洋楼”是西方园林在中国第一次较全面、较完整的引进, 代表着18 世纪东西建筑文化和造园艺术交流的成就, 在东西文化交流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清代园林中出现的西式景观和装饰艺术这些异质因子一般都体现在园林的细微之处,出现在建筑的局部装饰和园林小品中,即使是最完整、全面的模仿西洋园林的典范圆明园的西洋楼也仅占圆明园总面积的百分之二。西洋园林对中国园林的影响并没有改变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格局,明清园林建筑主体及整体风格则是保持中国式的。这种艺术风格折射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冲突。结语:人类总是在各种外来文化与自身文化的撞击、适应与融合中进步与发展。建筑文化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而前进、更新。其发展、更新有两条途径,一是靠自身更新的主动变化;另一种途径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通过长期对自身文化的冲撞和渗透,推动自身文化发生相适应的转化。这两种途径往往是同时存在,共同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进而实现实质性的发展。文化,从来都是相互影响的。外来文化对中国古代设计领域的影响课程:中国艺术设计史辅导老师:韩颖姓名:李佩谦班级:装饰57班学号:Z091157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