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方园林史整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57507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西方园林史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古代西方园林史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古代西方园林史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古代西方园林史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古代西方园林史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西方园林史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西方园林史整理(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规则式园林园林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狩猎社会的园林:自然从属型社会第二阶段:农业社会的园林:自然顺应型社会第三阶段:工业社会的园林:自然征服型社会第四阶段:现代社会的园林:将朝人类与自然处于共生关系的自然共生型社会发展,生物多样性将成为评价园林绿地的标准第一阶段 狩猎社会的园林:自然从属型社会认识水平不高,以宗教信仰园林空间为主第二阶段:农业社会的园林:自然顺应型社会世界各地园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三个共同特点:1、园林为统治者、贵族、宗教者等少数人所有与享用;2、园林空间为封闭的内向型;3、以追求精神享受为主,多忽视生态与环境效益第三阶段:工业社会的园林:自然征服

2、型社会18 世纪中叶,英国的产业革命带来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20 世纪,自然征服型(工业)社会的后果导致了地球环境的急剧恶化,主要表现在地球温暖化、酸雨以及野生生物的灭绝等。对于城市环境来讲,主要带来了三大问题:1、城市人口爆发性增长;2、人类生态系的突出;3、人工环境领域的扩大。在这一时期。人类在创造便利与富裕生活社会的同时,正在破坏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园林出现了公园、都市绿地系统、田园都市等。第四阶段:现代社会的园林将朝人类与自然处于共生关系的自然共生型社会发展,生物多样性将成为评价园林绿地的标准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代园林 (公元 4 世纪之前)埃及园林、巴比伦园林、希腊园林、罗

3、马园林中世纪欧洲园林 (5-15 世纪)中世纪西欧园林 伊斯兰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 (15-16 世纪)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17 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 (18 世纪)近代城市公园 (19 世纪) 现代风景园林 (20 世纪)西方园林的艺术形式规则式园林又称建筑式、几何式、图案式等园林;西方园林的传统样式,以意大利、法国园林为代表。规则式园林在 20 世纪得到广泛的更新和进一步发展。不规则式园林又称自然式园林,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传统样式;在西方园林艺术史中以英国园林为代表。中国和英国园林似乎仍停留在历史中未能发展。折中式园林又称混合式园林;将规则式与自然式融为一体的园林形式;19 世

4、纪中期出现之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更加盛行。1古埃及园林古埃及园林概况埃及文明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尼罗河。每年尼罗河水定期泛滥之时,夹带着大量泥土奔腾而下,淹没了两岸的土地。大水退后留下一层宜于农业生产的沃土,覆盖在河流两岸及三角洲上。有关埃及园林的史料可以上溯到大约公元前 2700 年的斯乃弗罗统治时期,在墓穴中有描绘园林的形象。由此推论,从古王国时期(公元前 2686-2160)开始,埃及就有了种植着果木和葡萄的实用性园林。这些广泛分布在尼罗河谷中的面积狭小、空间封闭的实用园,便是埃及园林的雏形。此时园内的灌溉系统设置已经十分精心了。古埃及游乐性园林的出现,是在新王朝时期之后。园内最初只有一些乡

5、土树种,如埃及榕、棕榈等,后来又引进驯化了黄槐,石榴,无花果等。古埃及园林的实物虽已荡然无存,但是,从流传下来的壁画、雕刻中,人们仍可以大致了解其风貌。奈巴蒙花园 阿美诺菲斯三世 时代陵墓壁画古埃及园林类型根据史料所载,古埃及园林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宅园古埃及宅园的建造,在十八王朝时期(始于公元前 1570 年)出现高潮。圣苑埃及的历代法老都十分尊崇各种神祗,为此营造了大量圣苑。据记载,在拉穆塞斯三世(Ramses III,公元前 1198-1166 年) 统治时期,这位法老共设置了 514 处圣苑。当时的庙宇领地约占全埃及耕地的六分之一,可见其盛况。 墓园埃及人相信人死之后灵魂不灭,是在另一

6、世界中生活的开始。因此,法老及贵族们都为自己建造巨大而显赫的陵墓。古埃及园林特征 1古埃及园林的形式及其特征,是古埃及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的生活习俗的综合反映。在一个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们首先追求的是如何创造出相对舒适的居住小环境。因此,古埃及人在早期的造园活动中,除了强调种植果树、蔬菜以产生经济效益的实用目的外,还十分重视园林改善小气侯的作用。 在干燥炎热的气侯条件下,阴凉湿润的环境就能给人以天堂般的感受。因此,庇荫作用成为园林功能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树木和水体就成了古埃及园林中最基本的造园要素。此外,棚架、凉亭等园林建筑也应运而生。 水体既可增加空气湿度,又能为灌溉提供

7、水源;水池既是造景要素,又是娱乐享受的奢侈品,成为古埃及园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水池中养鱼、水禽,种植睡莲等,形成水生植物和水禽的栖息地,也为园林增添了自然的情趣和生气。 植物的种类和种植方式丰富多变,如庭荫树、行道树、藤本植物、水生植物及桶栽植物等。甬道上覆盖着葡萄棚架,形成绿廊,既能遮荫,减少地面蒸发,又为户外活动提供了舒适的场所。古埃及园林特征 2早期的埃及园林中,花卉品种比较少,种植数量也不多,其原因或许也是因为气候炎热,不希望园林中有鲜艳的色彩。只是当埃及与希腊接触之后,花卉装饰才成为一种时尚,在园中大量出现。埃及从地中海沿岸引进了一些植物品种,丰富了园林中的植物品种。 由于水体在

8、园中的重要作用,古埃及园林大多选择建造在临近河流或水渠的平地上。园内一般地形平展,少有高差上的变化。池水略低于地面,呈沉床式,以台阶联系上下。园地多呈方形或矩形,在总体布局上有统一的构图,采用严整对称的布局形式,显得严谨有序。大门与住宅建筑之间是笔直的甬道,构成明显的中轴线,两边对称布置着凉亭和矩形水池。主要入口建造成门楼形式的建筑,称为塔门,十分突出。古埃及的宫苑和宅园,不仅四周围以高墙,而且园内也以墙体分隔空间,形成若干个独立并各具特色的小空间,互有渗透和联系。各院落中有格栅、棚架和水池等,装饰有花池和草地。这种将园林分隔成数个小型封闭性空间的布局方式,与后来的伊斯兰园林很相似,也许同样是

9、为不同家庭成员的使用要求而设置的,同时也易于形成荫蔽和亲密的空间气氛。古埃及园林特征 3从社会因素及宗教思想上来看,浓厚的宗教迷信思想及对永恒的生命的追求,促使了相应的神苑及墓园的产生。园中动、植物种类的运用也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埃及人将树木视为奉献给神灵的祭祀品,以大片树木表示对神灵的尊崇,雄伟而有神秘感的庙宇建筑周围都有大片林地围合而成的圣苑。其中往往还有大型水池,池中种有荷花和纸莎草,并放养作为圣物的鳄鱼。在法老及贵族们巨大而显赫的陵墓周围,有为死者而建的墓园,规模通常不大,也和其他古埃及园林一样,园中以大量的树木结合水池,形成凉爽、湿润而又静谧的空间气氛。农业生产的需要导致了古埃及引水

10、及灌溉技术的提高,土地规划也促进了数学和测量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埃及园林的布局。由于天然森林的匮乏,而植树生长又必须开渠引水,进行灌溉。这些都使得埃及园林的形成,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人工气息,因而其布局也采用了整形对称的规则式,给人予均衡稳定的感受。行列式栽植的树木,几何形的水池,反映出埃及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力求以人力改造自然的思想。这正表明东、西方园林在不同的环境之下,从一开始就代表着两种思维方法、由两个方向发展的,从而形成世界园林两大体系的先导。2古巴比伦园林古巴比伦园林概况巴比伦王国位于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境内) ,古代巴比伦文化也是两

11、河流域的产物。在河流形成的冲积平原上,林木茂盛,加之温和湿润的气候,使这一地区十分美丽富饶。两河的流量受上游地区雨量的影响很大,有时也泛滥成灾。一马平川的地形,使这里无险可守,以至战乱频繁。公元前 4000 年,最早生活在这里东南部的苏美尔人和西北部的阿卡德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创造出辉煌的文化。大约公元前 1900 年,来自西部的阿莫里特人征服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了强盛的巴比伦王国。都城设在幼发拉底河下游的巴比伦城,是当时两河流域的文化与商业中心。著名的汉穆拉比(公元前 1792-1750 年在位)是巴比伦第一王朝的第六位国王,他统一了分散的城邦,疏浚沟渠、开凿运河,使国力日益强盛。

12、同时也大兴土木,建造了华丽的宫殿、庙宇及高大的城墙。汉穆拉比死后,国力日衰。北部的亚述人乘机摆脱了巴比伦的控制,宣告独立,并在公元前 8 世纪征服了巴比伦,统一了两河流域。以后,迦勒底人又打败了亚述人,建立了迦勒底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 604-562 年在位)统治时期为其鼎盛时期,巴比伦城再度兴盛起来,成为西亚的贸易及文化中心,城市人口曾高达 10 万。尼布甲尼撒二世大兴土木,修建宫殿、神庙,在他死后国力渐衰。公元前 539 年,波斯人占领两河流域,建立了波斯帝国(今伊朗境内) 。公元前 331 年,罗马的亚力山大大帝最终使巴比伦王国解体。古巴比伦园林类型猎苑两河流域雨量充沛,气候

13、温和,有着茂密的天然森林。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人们仍眷恋过去的渔猎生活,因而出现了以狩猎为娱乐目的的猎苑。圣苑埃及由于缺少森林而将树木神化,古巴比伦虽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但对树木的崇敬之情却也毫不逊色。在远古时代,森林便是人类躲避自然灾害的理想场所,这或许是人们神化树木的原因之一。出于对树木的尊崇,人们常常在庙宇周围呈行列式地种植树木,形成圣苑。宫苑“空中花园”关于埃及园林的史料非常有限。然而,对于巴比伦,尤其是她的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又称“悬园” ,各种史料、介绍就很多了。关于这一花园的来源曾有种种说法,直到 19 世纪,一位英国的西亚考古专

14、家罗林松爵士(Sir Henry Creswicke Rawlinson, 1801-1895)解读了当地砖刻的楔形文字,才确定了其中一种说法:它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其王妃建造的。古巴比伦园林特征(1)古巴比伦园林的形式及其特征,同样是其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的生活习俗的综合反映。从古巴比伦园林的形成及其类型来看,有受当地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影响而产生的猎苑;有受宗教思想影响而建造的神苑。至于宫苑和私家宅园所采用的屋顶花园的形式,则既有地理条件的影响因素,也有工程技术发展水平的保证,如提水装置、建筑构造等,拱券结构正是当时两河流域地区流行的建筑样式。古巴比伦所处的两河流域雨量充沛,

15、气候温和,茂密的天然森林广泛分布。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人们仍眷恋过去的渔猎生活,因而将一些天然森林人为改造成供狩猎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猎苑。苑中增加了许多人工种植的树木,品种主要有香木、意大利柏木、石榴、葡萄等。同时,猎苑中还豢养着各种用于狩猎的小动物,缺少猛兽。此外,由于两河流域多为平原地带,因此,人们十分热衷于在园内堆叠土山。猎苑中通常堆叠着数座土丘,用于登高了望,观察动物的行踪。有些土山上还建有神殿、祭坛等建筑物。在高地上设建筑,既是突出主景的手段,又能开阔视野。在洪水泛滥之时,高地也是更为安全的地方。人们还引水在猎苑中形成贮水池,既可供动物饮用,又是造景要素。古巴比伦园林特征(2)在缺少天然

16、森林的埃及,人们将树木神化而大量植树造林。而在富有郁郁葱葱森林的古巴比伦,人们对树木同样还有极高的崇敬之情。由于在远古时代,森林就是人类赖以生存、躲避自然灾害的理想场所,这或许也是古巴比伦人将树木神化的原因之一。因此,古巴比伦的神庙周围,也常常建有圣苑,树木呈行列式种植,与埃及圣苑的情形十分相似。耸立在林木幽邃、绿荫森森的氛围之中的神殿,不仅具有良好的环境,也加强了神庙庄严肃穆的气氛。就古巴比伦的宫苑和宅园而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采取类似今天的屋顶花园的结构和形式。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为免居室受到阳光的直射,人们通常在房屋前建有宽敞的走廊,起到通风和遮荫的作用。当灌溉技术发展到一定的高度之时,人们还在屋顶平台上铺设置灌溉设施,铺以泥土,种植花草,甚至树木,营造屋顶花园。作为古巴比伦宫苑代表作品的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实就是建造在数层平台上的屋顶花园,反映出当时的建筑承重结构、防水技术、引水灌溉设施和园艺水平等,都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有能力为大型宫殿营造屋顶花园了。3古希腊园林古希腊概况为了祭祀活动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