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 集体备课教学案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0657325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 集体备课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 集体备课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 集体备课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 集体备课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 集体备课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 集体备课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 集体备课教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 5 集体备课教学案小学语二年级上册集体备活 页 教 学 案(第五组)题识字 主备教师教学时第一时学情分析通过一年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已经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也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谜、编口诀、字形分析等。因此,在教学时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做小老师落实生字的音、形,温故而知新。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有些基础好的学生还能读出句子的语气。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和朗读水平的提高,学生能够初步读懂一些短小、浅显、有趣的,初步尝到阅读所带的快乐。教学目标1 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 正确

2、、流利地朗读谚语,初步体会谚语的含义。 3 培养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 识记 10 个生字是本的重点。2 对条谚语的理解是本的难点。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策略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采用了游戏、图片、动作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流程:第一时教学目标1 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初步体会谚语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实

3、验质疑,导入题。1 折一根筷子。师:小朋友们,我们先做个实验吧!在咱们班里,谁的力气比较小?(抽生折一根筷子)2 折一把筷子。师:在咱们班里,谁的力气最大? (抽生折一把筷子)师:小朋友,看了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3 学生自由谈感受。4 导出题,齐读。二、学习生字(自学检测一)1 读生字(带拼音)移 柴 谋 焰 折 搓 绳 独 易 斤2 开火车读生字,检测学生识字情况师:小朋友,谚语里的这些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师:小朋友们真棒!生字宝宝可高兴啦!让我们开着火车把它们请出吧!3 去拼音读,生领读。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生字宝宝全认出了,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再读一读这些生字呢

4、?4 字理识字。移:形声字,本义是拔秧后再栽种,秧长大了,太密太多了,就要移插到田里去,引申为迁移、搬动等义。易:会意字,古字形似用器皿盛酒以赏赐人,本义是赏赐,你有功于我,我将物赏赐余你,含有交换的意思,引申为交易、交换,又借为容易:烈日下,勿站久,换地方,是不难。折:会意字,斤是斧头,表示手持斧头砍事,所以有折断的意思。(三)朗读谚语,初步体会。1 把句子读通顺。师:小朋友们,生字宝宝玩累了,回到了谚语里,谁把你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听?可别读错了哟!(展示五句谚语。 )2 齐读谚语。师:小朋友们, “人心齐,泰移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谚语,好吗?3 指导朗读(1)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

5、读谚语。(2)抽生读。(3)师生合作读。师:小朋友们真会学习,不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还把自己的体会读出了,老师也想和你们合作读一读谚语好吗?那老师读谚语的前半句,你们读谚语的后半句吧!4 体会谚语含义。师:团结合作的力量真大!小朋友们的读书声多洪亮啊。通过刚才的朗读,相信小朋友们对这几句谚语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谚语,向你的同桌说说你的理解和体会好吗?学生自由谈体会,教师补充交流。 (四)指导书写。1 观察发现。师:真是“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啊!小朋友们的识字方法真是又多又好,相信小朋友们也有办法写好这些生字,请大家认真观察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教师重点强调:“根”的“木”字旁变捺为点; “满”字是左右结构; “挑”字的笔顺。 )2 范写“满 ”字。3 学生描红、写字。 教师随时提醒学生写字的姿势。4 请两名学生展出作业,集体更正后,学生及时修改。(六)堂小结师:今天这节,我们学习了句谚语,相信小朋友们已经牢牢地记在心里了。下以后,请小朋友们去搜集更多的谚语,让自己成为一个小小谚语专家,好吗?修改栏:作业(学案)设计:搜集谚语,理解意思板书设计:识字 团结就是力量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