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56888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村小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村小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村小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村小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研究报告金华市婺城区竹马中心小学课题组二 0 一一年十月农村小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金华市婺城区竹马小学 黄旭清摘要:课前自主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根据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课堂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的自主学习。通过预习,学生对 新知识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并发现疑难点,从而在听课时更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掌握课堂学习内容。有效的预习是课堂学习的起跳板,它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课堂反馈,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即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课前 自主预习 习惯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

2、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的增加,学生的成长,需要学生自主的学习,以求或得更丰富的知识,并形成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们必须通过某种机制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课前学习的习惯,这才是改革的最大前提,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于是,我们就尝试从课前预习着手,培养小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习惯,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习惯”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是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

3、为、倾向或风尚。”叶老说的更直接: “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良好的预习习惯一旦养成,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因此,学生课前的自主预习习惯培养进入我们老师关注的视线,并进行实践与探索。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及目的、意义(一)、概念的界定:1、预习是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提前进行接触与熟悉,是学生在学习之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教材所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自我学习活动。它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

4、部分。2、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对于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我认为:小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应包括:主动预习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主动阅读的习惯、主动查找资料的习惯等一系列好习惯。(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

5、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3、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三、研究的理论思考(一)、条件反射理论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当内部和外部的条件刺激按一定的时间,序多次进入神经系统,能引起一定顺序的反应。在此过程中,时间和每一个前面的活动都会形成后一个活动的刺激因素,使机体为后一个活动做好准备。大脑皮层经过这种规律刺激的多次重复后,其反应出现就越恒定、越精确。这样,神经细胞就能在能量消耗最小的情况下获取最多的信息,收到最好的效果,形成大脑皮层活动的动力定型,这就是所谓“习惯“的形成。(二)强化理论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同种刺激的反复出现。当内部和外部的条件刺激依一定的顺序固定不变、多次重复后,大

6、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就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固定下来,而且越来越熟练和精确,最终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即任何良好的习惯都必须不断的进行强化训练,持之以恒,使之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才能形成习惯。(三)内化学说现代教育理论内化学说认为,内化就是把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客观的东西转化为主观的东西。我们在向学生施加教育时,所有向学生提出的要求、措施等都是外部的东西,只有通过“内化“转变为素质后,才能成为内部的、主体的东西。内化的程度与教育成果的大小成正比。在习惯养成教育中也同样如此,只有把教师提出的种种要求,通过学生的心理活动,”内化“为个体的素质后,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主体性,真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

7、习惯。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一)具体内容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根据学校特点及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年级制定了低、中、高三级行为指标:低年级对学生进行预习习惯的培养与研究;中年级进行预习能力与行为习惯关系的研究;高年级提高学生预习能力与效果的实践与思考。具体目标为:低年级:1、能在老师讲新课前主动预习;2、能把自己的想法主动和同学、家长、老师交流。中年级:1、能按老师的要求主动完成好预习作业;2、上课能专心听讲,自觉解决预习中的问题;3、通过预习对学习产生兴趣,觉得学习不难;4、每天能将自己的学习资料进行整理,以便查找; 5、能和同学主动探讨、交流。高年级:1、通过预习,自主解决一般问题;2、提高质

8、疑能力;3、课外查找资料,并能进行有效筛选;4、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二)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为了检测课题研究的成果,自 2004 年 9 月立项审批后,我们在全校 3 个班分别进行了前测、中测、后测,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在 3 个实验班先后三次向家长、老师、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实验研究: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小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中的主动预习习惯的培养方式和途径的研究;不同发展程度学生的预习习惯发展比较研究;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矫治及教师不恰当教学方式变革的研究;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一般方式方法的研究。3行动研究丰富的活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重视将空洞的教育变成具体形象的教育,在课堂上注重抓学生

9、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正强化法:从心理学角度讲,每当孩子出现适宜的行为,教育者若能及时给予孩子肯定或奖励,孩子发生这种行为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强。当孩子的行为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时,研究者都应实现孩子一个小小的愿望。这些愿望就可以成为正强化物,如:红星、文具、小玩具或表扬语等等,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各种不同强化物的刺激,收效很好。个案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依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加强了个案研究分析,在研究中采取矫正、培养相结合。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被试学生的分类观察发现,有的学生做事认真,预习效果很好,而有的同学抱着应付的态度来预习。通过让态度认真、预习效果好的同学介绍经验,交

10、叉分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带动了态度不认真的同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加强家校联系:实验班老师每天和家长用家校联系册取得孩子在家预习和在校上课的情况,互相配合,加强合作,并且把每月 15 日定为家长接待日,还不定期地召开家长会,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利用座谈会和访问的方式了解家长的想法,让教育孩子比较成功的家长介绍经验和做法,同时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来我校传授教育孩子的方法。四、研究效果及分析(一)课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主动预习的自觉性加强。我们对三个实验班 180 人进行调查,发现三个实验班同学主动预习的习惯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表一 前测、中测、后测结果对比项 目前测选项人数百分比中测选项人数百分

11、比后测选项人数百分比认为课前预习很重要106 59% 150 83% 176 98%自己能主动地预习新课54 30% 98 54% 160 89%学习遇到困难自己解决80 44% 110 61% 168 93%认为自己预习习惯很好69 38% 92 51% 145 81%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在大力提倡终身学习的大环境下。学生是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否会学习?学生是否爱学习?学生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良好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轻松地学习?首先,从前测看,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浓,其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死书、死读书的情况还在,扼杀了学生的学

12、习兴趣。另外,许多家长的观念陈旧,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多数家长只重结果(学习成绩)不看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其次,家长对于何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对于像课前主动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等一系列学习要求,不能很好落实,流于形式,也造成了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重视。再次,老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持之以恒,要求多,落实少;作业多,方法少;唠叨多,指导少。也就造成了预习、复习天天搞,学生却不知怎样去预习、如何去复习。实验过程中,低年级学生写完作业能自觉预习新课者,则由家长给予一颗小红星,满五颗由老师在班级表扬,并换得一颗班级之星,满五次班级之星,老师

13、就给学生发一张喜报,由家长给予不同程度的物质奖励。中年级学生主动预习情况,则由家长根据预习的认真程度进行打分,老师根据横向对比,评比最佳“预习之星”,给予奖励。高年级同学能坚持主动预习者,家长监督,老师让其当一个月以上的班干部。从表一的人数变化与百分比变化中,我们明显看到: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逐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表二 三个实验班前后对比写作能力:人平均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研究前 几乎不会几乎不会简短事件 简短,叙述不清把握中心比较困难研究后 简短语句用词连句较具体叙述一件事有条理叙述较清楚能够很好到运用材料把握中心从该表达式

14、人数变化和百分比变化中,我们能明显看出:中年级学生的提高率最大,但是随着年级的增加而主动预习的人数提高速度却没有低段学生的提高率大。原因是多样的,低段学生年龄小,家长说教得比较多,而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家长也就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有所疏忽。但就整个柱形图而言,三个实验班学生的主动预习能力明显加强了。2学生学习的方法更灵活、更科学了。实验进行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为主的,课前不会预习,课堂上不会质疑提问,课后也不能及时复习,并加以拓展。而经过实验,三个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方法较普通班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将三个实验班与平行的普通班作一比较,从下图中可一目

15、了然:表三 三年级六、七班调查对比对比班级 课前主动预习 善于提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 课后善于拓展延伸 学习兴趣浓厚实验班三(1) 52 人 48 人 42 人 44 人 54 人非实验班三(2) 30 人 26 人 23 人 13 人 38 人从实验班级与平等对比班在实验结束后的对比图中,我们轻而易举就可以看出实验的班级在教师及家长的大力配合下,顺利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表四 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习成绩优秀人数对比以上两个饼形图使我们知道了,进行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增加了,学习效果也显著提高了。(二)课题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提高了

16、学校的教学质量表五 实验前后家长辅导对比前后对比 家长辅导孩子功课家长帮助解决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实验前 52% 68%实验后 24% 32%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实验前帮助孩子学习、辅导孩子功课的家长占一多半,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而且家长在工作之余还要辅导孩子,加重了家长的负担。而实验后,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变浓了,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学习成绩提高,家长也变得轻松了。表六 实验前后期末质量分析对比实验前后期末平均分及格率 优秀率 年级排名实验前(三(2)班)88.5 90% 64% 第二名实验后(三 2班)93.8 100% 82% 第一名通过表六,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该班任课课老师普遍反映: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上课也善于提问题了,老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学得轻松了。(三)个案的代表性为教学研究提供帮助个案 1:四年级实验班的同学梅嘉良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在课堂上,他的每次发言都会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