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5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065672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5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5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5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5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5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5(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5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一、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二、体会运用对比和夸张进行讽刺的方法。三、体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重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教学时间】2 时第一时(一)导入新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范进中举 。 (二)检查预习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样的小

2、说?2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速读,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四)讨论:1 范进为什么会发疯?2 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主要是两点: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 , “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 ”可见推辞是假意。 )3 孔乙己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了“老爷”,两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一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两个人思想本质是一样的。在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凭科举道路而改变社会地位的只是

3、极少数,若范进考不中,命运也将是凄惨的。所以写范进中举后而发疯正是从另一个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4 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第二时(一)讨论:1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待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用胡屠户的语言、行动说明)2 胡屠户是怎样一个人?3 张乡绅为什么对范进又送银子又送房?4 胡屠户和张乡绅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对胡屠户着墨过多?是否可以不写张乡绅?(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

4、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二)学习、讨论作品写作特点1 你认为这篇中哪儿的描写特别精彩?(启发学生充分发表见解)2 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指导学生讨论练习五,体会夸张的讽刺效果。“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这段字中是怎样运用夸张的,有何作用?中还有何处是夸张?3 本的讽刺与孔乙己一的讽刺有什么不同?4 本还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主要体现在哪儿?(两点: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胡屠户对待范进前后的态度。 )对比的方法

5、对于表现本的主题有什么作用?(范进先贱后贵,胡屠户前倨后恭,这种对比深刻而鲜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2体会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的传神之处;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悲剧气韵;4走进红楼梦 ,推介小说经典片段,借助网络,浏览红楼梦相关网站。教学重点:1品味诗学传薪,把握写作津梁; 2把握神态、细节描写。教学方法:1反复品读,至少精读三到四遍,以写作角度为突破口,把握全篇;2借助网络,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间:2 时。教学过程:第一时一、

6、导入新1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大多数初读者都会被它的博大精深、纷繁复杂、深奥难懂所吓倒,常常是肃然起敬,望而生畏。没有进人红楼,就永远不知它的真正伟大。2走进主人公香菱。二、探究以下问题: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明确: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 难,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 里,终于沦为侍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蟠遭 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中有关香菱学诗的

7、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明确: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 “呆”“疯”“魔”的程度。原香菱是一个极富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进人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勃发起,进园的当晚就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香菱拿了诗回“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在黛玉的诱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人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人,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往的人都诧异”;写第

8、三稿时“ 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 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精神食粮的大量摄人,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一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本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沤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那薛蟠只会胡扯“女儿愁,洞房里撺出了大马猴”之类,是极端粗陋鄙俗之人。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封建社会男女是如此的不平等!有

9、人说“红楼梦 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 ,试作分析。明确:红楼梦在描写人物时,女性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才有人评价说“红楼梦 既是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 。曹雪芹以其精细的雕塑力,创造出许多个性鲜明、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不仅对袅娜风流的林黛玉,对有着炭火一般热情而被生生扑灭了的晴雯,而且对那个不惜用生命证明自己清白的尤三姐都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和赞美。和封建社会蔑视女子、虐待女子的腐朽思想相反,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他曾这样写到:“凡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把女子提高

10、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男子,这就把几千年“男尊女卑 ” 的地位颠倒过,这样的思想认识对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男尊女卑 ”“夫为妻纲” 的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第二时一、要求学生默读一至两遍,整体感知。香菱学诗 黛玉教诗香菱求教 理论讲解香菱谈诗 欣赏指导香菱做诗 创作扶持二、要求学生耐心再读一至两遍,归 纳作品的主要内容。1在中画出黛玉精要概括律诗要点的 句子讲究基本格律、词句新奇为上、立意 要紧,意趣要真、新、深。2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完成填空: 是形式,是表象,只有才是精髓。 (律诗、词句、立意)3归纳概括黛玉指导香菱从事学诗

11、实践 活动的要点。多读, “读诗百遍,其义自见”;读名家,精读诗禅、诗仙、诗圣的作品,打好“底子”;要大胆创作,要敢于想像。从以上归纳中,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独特体验。三、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诗歌欣赏和创作的相关知识,还可以拓展到语学习 的其他领域,阅读下面两个片段,说说你得到 哪些启示。(一)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 读起,颇受教益。香菱本不懂诗,她随薛宝钦住进大观园 后,见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 诗”,她“ 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 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 向别人求教,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们称她为 “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

12、若素。经多次请 教,几易其稿, “精血诚聚 ”,终于写成一首 “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二) 红楼梦写香菱学诗,进步相当快,这是小说,适应读者的趣味和耐心,不好拖拖拉拉;移到现实,至少就常人说,就不能这样快。原因之一是,提高要以由读和思的逐渐积累为资本,这时间越长越好。原因之二是,写也是一种技艺,适用熟能生巧的原则,要多写才能够得进益,多就不能时间短。四、由语学习领域拓展到一切领域,你还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和收获?以“香菱学诗的启示” 为副标题,写一篇随笔。如“超级老师林黛玉”“做有心人”“转益多师,不耻下问”“持之以恒,积微知著 ” 等可作为参考题目。金钱,共同面对的

13、话题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增强对金钱全面而理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钱财观。2通过活动,培养留心身边经济生活的习惯和初步的理财意识,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观察、思考生活问题的能力。3培养针对具体问题发表感想和观点的表达能力,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学会写作调查报告。二、活动指导与建议本次综合性学习设置了四个活动主题,可以指导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活动。比较而言,第四项活动“调查同学怎样消费” 更为重要一些,建议把此项列为必选活动,因为通过这项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进行自我教育的同时,学习进行社会调查和写作调查报告。1关于“钱的过去、现在和未 ”。设置这项活动,旨在让学生从历史的视角对”钱币”

14、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开展这项活动,可以通过钱币本身的发展变化认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革。在这项活动中设置了三个小问题:(1)你知道最早的钱是什么样子吗?这是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对钱的历史追本溯;(2)在漫长的经济发展史中,钱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货币的发展轨迹以及原因;(3)未社会中,钱的变化趋势又是怎样的?这是基于当代经济发展与科学进步这一大背景,对钱的演进情况进行展望。它们构成了钱的“昨天 今天明天”前后相续、层层推进的问题系列。在这三个问题中,第二个问题是重点,内涵较为丰富,且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构成联系,值得深入探讨。大体上讲,钱币变化的原因主要取决于三点:经济发展的要

15、求、政治制度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革新。钱币的变化轨迹都会打上这三个方面的烙印,通过对钱币发展史的探讨,可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深入认识各个时代的经济、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特点,进而从一个侧面理解历史进程和当代经济生活的本质和规律。这项活动同时要求培养口语与字表达能力,通过“讲解” 与“作”对查阅的材料与思考的心得进行综合和整理。2关于“众说纷纭话金钱 ”。开展这项活动旨在引导学生 “冷静思考”:“金钱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拜金主义可能带的种种恶果。 ”在这一活动中教材设计了四个小问题,它们都是用引导学生对金钱作理性思考和全面认识,树立正确的钱财观。这四个小问题都与现实生活关系较为紧密,可以引导

16、学生联系生活展开讨论,不要脱离现实泛泛而论,最好要有生活中的实例,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辩证地思考和讨论,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3关于“我也当一回家 ”。开展这项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培养节约意识和初步的理财能力。这一活动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要求学生真正参与家庭的理财实践,通过亲身经历了解家庭生活的基本状况,感悟“勤俭持家” 的道理。4关于“调查同学怎样消费 ”。这项活动是对前几项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开展这项活动目的有二,一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当代中学生的生活观和消费观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反思;二是学写调查报告。这是一次将生活教育与语教育有机结合的有益尝试,有必要认真组织开展。如何开展关于“同学消费现状” 的调查,除教材所作的提示外,再提出以下两点建议:其一,认真选择好调查对象,做好与调查对象的沟通,争取调查对象的理解与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