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复习.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0656413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济学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业经济学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业经济学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业经济学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业经济学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经济学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学复习.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农业经济学复习1.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生物的生活机能,通过劳动来控制或强化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取得所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内涵。 1)植物栽培+动物饲养;2) “农业前部门” ,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 “农业后部门” ,从事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等活动外延。2.农业家庭经营:是指以农民家庭为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以家庭劳动力为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家庭经营是农业经营的微观基础。 )3.农业合作经济:(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economy)是农民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共负

2、盈亏的农业经济形式。4.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指农民,特别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以至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农业合作经济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本质特征是劳动者在经济上的联合。5.农业现代化:即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全面地改造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变为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的过程。6.农业市场化:是指农业资源配置方式由以政府分配为主向以市场配置为主转化的同时,让价值规律在农业的产供销等环节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过程。7.经济全球化: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

3、内的广泛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阶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8.农业土地资源:是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中已经开发利用和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总称,包括耕地、荒地、森林、草地、丘陵、江河、湖泊及滩涂等。9.粗放经营:是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进行粗耕粗作,广种薄收,主要靠扩大农田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总量的经营方式。10.集约经营: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总量的经

4、营方式。11.农业规模经营: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和经营条件下,为获得最佳产出规模而投入适量生产要素,并使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充分利用,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12.适度经营规模: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拥有与耕地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及管理水平相适应的合理的数量的土地规模;或生产经营单位突破土地规模狭小的制约,通过主要生产环节的合作服务,实现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和服务社会化,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3.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在既定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条件下,农业劳动力中无法实现其劳动与劳动条件必要、充分而且有效结合的那部分劳动力。包括季节性剩余和常年性剩余。释义:是农业劳动

5、力的这样一个部分,在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把这部分农业劳动力去掉以后,农业产出总量并不减少,甚至还略有增加,即农业劳动力的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是负值或等于零,那么这部分农业劳动力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14.农业资金:1、广义:指国家和社会其他部门及主体投入到农业领域的各种货币资金、实物资本、无形资产以及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总和。2、狭义:即农业资金是指社会各投资主体投入农业的各种货币资金。15.技术扩散:是指创新的技术和科技产品,被其他企业和经营主体通过合法手段所采用的过程。16.农产品需求: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并且

6、能够购买的某种农产品的数量。17.替代效应:由于某种农产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其他农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相对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农产品需求量的变动就是农产品需求替代效应。18.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农产品消费者在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情况下,改变农产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19.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种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灵敏度,或者,农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率对其价格变动百分率的比例。20.农产品供给:是生产经营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某种商品农产品的数量。21.农产品供求均衡:是指在某种价格条件下,市场上某种农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

7、量恰好相等。这时的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其数量称为均衡数量。22.农产品差价:是指同一种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地区、季节、质量和流通环节等的不同而形成的价格的差额,包括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购销差价、批零差价。23.农产品比价:是指同一时期、同一市场,各种不同类别农产品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通常以农产品收购价为标准价格进行比较。24.剪刀差:是指在工农产品的交换中,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两者的差额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25.农业的特点:1)土地是农业生产中的特殊的生产资料;2)农产品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3)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4)农业生产在空

8、间上具有分散性和地域性;5)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6)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7)农业生产的最终成果要在最终产品中体现出来。26.农业的重要作用和贡献:(1)国民经济发展: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2)社会稳定 (3)生态功能 (4)文化传承 (农业多功能性)27.现代农业的产权结构产权:(1)主要权能:所有权 使用权 (2)次要权能:收益权 处置权产权基本特征:独立性 排他性 流动性 可分性现代产权制度的主要特征:一是归属清晰,二是权责清晰,三是保护严格,四是流转顺畅28.现代农业产权结构的基本特征:农业产权主要是围绕着土地所发生的权利体系。分化为:(1)土地所

9、有权(2)土地占有权(3)土地使用权 农业产权(4)土地收益权(5)土地处置权29.现代农业中家庭经营的客观必然性1农业生产特性决定了农业与家庭经营必须密切结合。2农业自然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和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更为合适的组织形式。3家庭成员具有利益目标的认同感,劳动激励多样,使得农业家庭经营的管理成本最小。30.我国农户家庭经营的特点:一、四个有机结合:1两个经营层次的有机结合 2农业经营单位和农民生活单位的有机结合3农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4农业经营成果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有机结合二、现阶段所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民的经营自主权经常遭到侵犯 2耕地的细碎化与经营规模狭小3集体经营

10、功能弱化4农户进入市场遇到障碍 并不是对这一微观经济组织的否定,而是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完善。31.家庭承包经营的完善 :1认真贯彻相关农业法规,使农业家庭经营纳入法制化轨道。2因地制宜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制度。3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克服家庭承包经营的弱点。 4培育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为家庭承包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32.农业合作经济的类型 按照合作的领域生产合作 流通合作 信用合作 其他合作按合作的组织形式农业专业合作 社区性合作 股份合作33.农业合作经济的功能 1发挥协作优势 2优化要素组合 3提高竞争能力 4减轻自然风险 5提高管理水平34.原始农业 基本标志:使用简单的石制农

11、具;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单纯依赖物质循环来恢复地力。传统农业 1、古代农业:使用铁木农具,凭借或主要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属于农业的早期阶段。2、近代农业:由手工工具和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农具、由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由自给自足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的农业。属于现代农业的萌芽和初级阶段。现代农业 基本标志:1、现代农业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广泛应用。2、有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体系。3、把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4、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现代农业的特点农业运行市场化:1、农业调节机制的市场化 2、农产品与生产

12、要素的市场化 3、建立起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资源配置合理化:1.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2.农业生产中的社会分工日益深化 3.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4.农业产业的组织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农业发展可持续化:1、 “石油农业”2、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 3、循环农业;4、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组织管理逐步科学化:1、科学组织生产力,谋求利润最大化 2、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需要 3、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35.农业现代化的内涵:(1)动态性(2)综合性(3)历史性(4)世界性36.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指标体系目标:1、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2、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3、繁荣、富

13、庶、文明的现代农村指标体系: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农业资源与环境指标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4、农产品商品率5、土地生产率6、农业劳动生产率37.农业市场化:(1)专业化生产 (2)商品化经营 (3)商业化运作农业市场化的含义和现状:内涵:农业市场化是指农业资源配置方式由以政府分配为主向以市场配置为主转化的同时,让价值规律在农业的产供销等环节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过程。38.我国农业市场化的主要问题 (1)市场失灵问题:1、农村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农业生产者获取信息的成本很高。2、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缺位。3、个别地区和部分农业部门仍存在垄断现象。4、产权不清晰。39.农村市场不同于其他市场的缺陷:1

14、、农村市场不统一 2、农村要素市场不健全 3、农村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 4、农村市场培育环境不完善 5、农村市场法治不健全,农村市场法制不完善 40.农业市场化的内容:一、推动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 :两级市场:土地的出让市场; 土地的转让市场。五种方式: 出租; 转租; 转让; 抵押; 入股。新兴的土地流转形式:“反租倒包” ; “定单(合同) 农业 ”; 股份合作制; “两田制”基础上的承包、出租; 非法土地流转。2、加强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正规信贷渠道:农村信用社;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非正规信贷:未通过正规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包括信贷中间人和私人钱庄、储蓄和信贷周转组织、非正

15、规筹资、典当和非正规商业贷款小额信贷:信贷机构向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主要是低收入客户和个体经营者)提供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方式。41.农业市场化的动力:1、发挥政府的推力作用: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2、完善农地产权制度。3、发展各类经济合作组织。4、加快资金、技术和信息市场建设。5、完善保障农民利益的机制。6、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7、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平衡产业比较利益差异。二、发挥农业中介组织的引力作用 如何将规模过小且过于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有效接轨?实行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体制。建立规范高效的农业中介组织引导“小农户”进入“大市场”来壮大实力。3

16、、聚合政府和民间的力量4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双刃剑机遇:1、加快转变经济体制。2、转变农业增长方式。3、创造稳定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4、农产品市场多元化。5、分享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成果。6、利用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两种资源。挑战:1、关税措施方面。2、出口补贴方面。 3、动植物检疫方面。4、比较优势方面。5、外汇支出方面。 6、农业剩余劳动力方面。43.WTO 的原则与机制(九大原则):1无歧视待遇原则 2最惠国待遇原则 3国民待遇原则 4透明度原则 5贸易自由化原则 6市场准入原则 7. 互惠原则 8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优惠待遇原则 9公正、平等处理贸易争端原则44.规范农业国内支持:1、 “绿箱”措施(Green Box Policies) :是指由政府提供的、其费用不转嫁给消费者,且对生产者不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